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被引量:25
1
作者 衣华鹏 张鹏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野外实习是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以秦岭地区自然地理实习基地为例,探讨了实习基地建设的条件与实践教学模式,旨在使实习基地更好地服务于自然地理教学,提高对学生进行地理专业素质培养的水平。
关键词 实习基地 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创教育的地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世泰 任成凯 李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175,共4页
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创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创意和创新对于创业者的认知和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地理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探讨了三创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 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创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创意和创新对于创业者的认知和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地理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探讨了三创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三创教育的路径及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这不仅可以提升该专业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解决找工作难、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难的普遍问题,而且对于社会参与性强、实践要求高的同类专业的办学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创教育 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 地理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地理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衣华鹏 张鹏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3期93-94,97,共3页
传统的土壤地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客观上引导学生向形式化、记忆型方式学习,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及科研素质的养成。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关键词 土壤地理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地理数据库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周龙 刘晓玫 +1 位作者 王大鹏 李德一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1,共3页
通过对太湖流域地理要素分布特点研究,提出1∶5万太湖流域地理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完成1∶5万太湖流域河流、河段信息及其他地理信息编码,建立了太湖流域地理数据库,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过程模拟和决策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作平台和... 通过对太湖流域地理要素分布特点研究,提出1∶5万太湖流域地理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完成1∶5万太湖流域河流、河段信息及其他地理信息编码,建立了太湖流域地理数据库,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过程模拟和决策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作平台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河段编码 地理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驱动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牟凤云 肖鲁湘 曹建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5024-15025,共2页
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育特点与目标定位,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发展的驱动力和任务,并对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目标驱动 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预测模型在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山东省汽车工业规划SEA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梅 尚金城 丁俊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6-67,共2页
预测方法繁多,科学的选择预测方法是决定SEA成败的关键环节。许多预测方法被认为可用于SEA,但是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验证。文章简要介绍了组合预测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了2种预测法所构成的组合预测法加权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以山东... 预测方法繁多,科学的选择预测方法是决定SEA成败的关键环节。许多预测方法被认为可用于SEA,但是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验证。文章简要介绍了组合预测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了2种预测法所构成的组合预测法加权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以山东省汽车工业规划SEA为例,对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预测法的预测精度比两种单项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其误差平方和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预测法 战略环境评价 汽车工业规划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研究型模块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俊新 王玉梅 《地理教学》 2014年第12期29-31,共3页
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横向比较法,从模块结构、内容组成、能力培养和呈现方式四方面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问题研究”模块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课题研究”模块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两套教材研究型模块的异同点,并为中学地理... 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横向比较法,从模块结构、内容组成、能力培养和呈现方式四方面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问题研究”模块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课题研究”模块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两套教材研究型模块的异同点,并为中学地理教师选择使用地理教材提供了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材 研究型模块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地区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雷蕾 孙世军 严晓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5-1166,1231,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长春市水质特点,选取COD和氨氮作为主要指标进行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2010和2015年的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及水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长春市水质特点,选取COD和氨氮作为主要指标进行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2010和2015年的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及水质进行预测;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各市县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最后,对污染源及水体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污染控制 规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规划中的环境效益评价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9
作者 张贵军 孙宁 夏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156-11157,共2页
烟台市在实际推进土地整治过程中通过从源头上预防或减缓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后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保证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益。该研究通过将生态环境效益转换成现金价值的方式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后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 烟台市在实际推进土地整治过程中通过从源头上预防或减缓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后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保证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益。该研究通过将生态环境效益转换成现金价值的方式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后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今后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借鉴和经验,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 生态环境效益 分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611
10
作者 王富喜 毛爱华 +1 位作者 李赫龙 贾明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3-1329,共7页
在明确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生态环境、城乡协调、城镇化效率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通过系统... 在明确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生态环境、城乡协调、城镇化效率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通过系统聚类将全省17地市划分为五大类型区:高质量城镇化地区、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城镇化质量中等地区、城镇化质量较低地区和低质量城镇化地区。在总结、概括各类型区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对各地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熵值法 聚类分析 空间差异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边参数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 被引量:78
11
作者 姚付启 张振华 +2 位作者 杨润亚 孙金伟 崔素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23-129,共7页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实测了落叶阔叶树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绿度,并对原始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实测了落叶阔叶树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绿度,并对原始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最后采用红边位置、峰度、偏度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进行了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基于红边位置的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绿素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7366、0.7289;基于峰度、偏度建立的估算模型可以有效提高估算精度,模型的决定系数均达0.8341以上;法国梧桐和毛白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确定系数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74和0.9523。与单变量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精度明显提高,是一种良好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叶绿素 模型 植被 高光谱 红边位置 峰度 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曝气压力与活性剂浓度对滴灌带水气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39
12
作者 雷宏军 臧明 +3 位作者 张振华 刘欢 刘智远 徐建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3-69,共7页
适宜的工作压力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循环曝气效率的提高及地下滴灌水气传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循环曝气系统,设置工作压力和活性剂浓度2因素3水平共9个曝气组合,每组均进行非曝气对照试验,分析曝气组合条件对掺气比例、氧传质效率、... 适宜的工作压力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循环曝气效率的提高及地下滴灌水气传输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循环曝气系统,设置工作压力和活性剂浓度2因素3水平共9个曝气组合,每组均进行非曝气对照试验,分析曝气组合条件对掺气比例、氧传质效率、滴灌带水气传输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曝气条件下,不添加活性剂时,压力提高有利于掺气比例增加,添加后,趋势相反;压力一定时,掺气比例随活性剂浓度升高而增加;滴灌带出水均匀性和出气均匀度分别在95%和70%以上;活性剂浓度及压力对氧传质系数分别起到了促进和抑制作用,活性剂的添加大大缩短了曝气时间;掺气比例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曝气滴灌系统中水气传输特性。研究结果对循环曝气滴灌系统水气传输效率的提高及运行成本的降低有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压力 循环曝气 水气传输 掺气比例 氧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中度与集中期的径流年内分配研究 被引量:157
13
作者 刘贤赵 李嘉竹 +2 位作者 宿庆 王春芝 李希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1-795,共5页
借鉴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的向量法,描述径流年内分配的径流集中度和集中期,尝试提出一种计算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定量新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用月径流量计算的集中度比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和敏感性,用月径流量计算的... 借鉴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的向量法,描述径流年内分配的径流集中度和集中期,尝试提出一种计算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定量新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用月径流量计算的集中度比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有更高的分辨能力和敏感性,用月径流量计算的集中期对应的月份与月径流最大值出现的实际月份完全一致,径流集中度、集中期能够充分定量地表征径流在年内分配的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年内分配 径流集中度 径流集中期 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溢油污染现状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王传远 贺世杰 +2 位作者 李延太 侯西勇 杨翠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0,共4页
分析了中国近海溢油污染的现状、污染加剧的背景和原因,着重探讨了海洋溢油污染的生态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溢油污染 近海 生态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曝气地下滴灌的温室番茄生长与品质 被引量:30
15
作者 雷宏军 臧明 +3 位作者 张振华 刘鑫 徐建新 潘红卫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循环曝气滴灌可以大幅度提高灌溉水掺气比例,有效改善普通地下滴灌引起的黏质型土壤根区间歇性缺氧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以河南省中牟县黄河淤积黄黏土为供试土壤,以温室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对番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 循环曝气滴灌可以大幅度提高灌溉水掺气比例,有效改善普通地下滴灌引起的黏质型土壤根区间歇性缺氧环境,提高作物生产力.以河南省中牟县黄河淤积黄黏土为供试土壤,以温室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循环曝气地下滴灌对番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地下滴灌(对照处理)相比,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曝气处理番茄果实前5次产量提高了29.15%;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0.72%.曝气处理气孔导度提高了30.51%,植物的生长活力得到增强.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13.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62%,糖酸比提高了22.05%,而总酸含量和硬度分别下降了15.50%和11.19%.曝气处理最大根长增加了16.75%,根冠质量之比提高了25.81%.综合分析表明,曝气滴灌可显著促进黄黏土中番茄的生长,促进番茄果实成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番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曝气地下滴灌 生理指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C3草本植物δ^(13)C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贤赵 王国安 +3 位作者 李嘉竹 王文文 赵丽丽 李宝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由于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光合过程中C、H2O交换的信息,因而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在指标,并揭示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相联系的一系列气候环境信息。通过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400 mm等降水... 由于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光合过程中C、H2O交换的信息,因而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在指标,并揭示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相联系的一系列气候环境信息。通过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400 mm等降水样带上28个科的118种C3草本植物叶片δ13C值的测定,探讨了C3草本植物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环境温度梯度变化的响应以及气候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揭示了样带控制植物δ13C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在400 mm降水带上C3植物δ13C分布区间为-31.5‰--23.0‰,平均值为-27.6‰,分布范围与黄土区干旱-半干旱区C3草本植物一致。整体C3植物δ13C随年均温度和夏季均温升高分别变重0.14‰/℃和0.27‰/℃,指示植物WUE随大气温度升高而增加。但这仅是一种表象,温度与植物碳同位素的这种关系实质上是温度升高导致的土壤相对湿度(或湿润指数)降低造成水分胁迫进而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结果,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分是本样带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子。5种C3广适性植物δ13C均随温度升高而变重,但变化幅度不同,而且它们之间平均δ13C值有显著差异,表明不同物种的水分利用状况对温度的响应不同,说明不同物种有不同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此外,本结果还显示不同寿命的草本植物δ13C值以及用碳同位素表征的WUE表现出多年生草本>2年生草本>1年生草本(可能与不同寿命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和吸水能力有关),这与Ehleringer等在沙漠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而与湿润气候区的结果相反,表明不同寿命的草本植物δ13C值和WUE的变化可能与当地水分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碳同位素 水分利用效率 温度 草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吸收对干旱导致的棉花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解卫海 马淑杰 +2 位作者 祁琳 张振华 柏新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49-6556,共8页
以盆栽棉花为材料,在植株高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浇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在干旱处理期间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以及植株水分状况和Na+含量,以分析土壤Na Cl施入引起的棉花Na+吸收和积累量的增加对... 以盆栽棉花为材料,在植株高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浇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在干旱处理期间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以及植株水分状况和Na+含量,以分析土壤Na Cl施入引起的棉花Na+吸收和积累量的增加对干旱胁迫导致的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未用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干旱的延续而持续下降、光合机构在干旱处理后期出现了严重损伤;而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未用Na Cl处理的,光合机构受损伤程度也较轻或无明显损伤。对各处理棉花植株Na+的吸收和水分状况的测定分析表明,Na Cl处理的植株,其叶片Na+积累显著增加、渗透势降低,细胞膨压显著高于未用Na Cl处理的植株。由此可见,在土壤浇灌Na Cl溶液后的持续干旱条件下,棉花植株吸收和积累Na+增加,降低了组织渗透势、维持了一定的细胞膨压,从而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A^+ 干旱 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 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2012年山东半岛海域浒苔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吴孟泉 郭浩 +3 位作者 张安定 贾丽莉 肖鲁湘 王静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2-1318,共7页
浒苔是我国近海一种新型的海洋生态灾害,自2008年以来,每年5—8月份在黄海海域周期性暴发与消亡,给沿海地区造成不同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基于2008年—2012年五年的MODIS数据,计算了山东半岛海域长时间序列NDVI,利用阈值分割法提取浒... 浒苔是我国近海一种新型的海洋生态灾害,自2008年以来,每年5—8月份在黄海海域周期性暴发与消亡,给沿海地区造成不同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基于2008年—2012年五年的MODIS数据,计算了山东半岛海域长时间序列NDVI,利用阈值分割法提取浒苔信息,并进一步获得爆发的时间、面积、相对聚集密度、影响范围及浒苔漂浮路径。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各年浒苔最早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上旬进入爆发期,浒苔面积、影响范围及浒苔密度达到最大值,其相对聚集密度峰值一般早于或晚于爆发期一个生长阶段,最终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进入消亡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71天。浒苔漂浮路径整体为从东南外海逐渐开始向西北近海海域靠近。从浒苔面积、影响范围、相对聚集密度等多项指标综合看,2008年和2009年两年浒苔爆发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MODIS NDVI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杜国云 王庆 +5 位作者 王秋贤 金秉福 仲少云 曹艳英 高光辰 毛爱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71,共6页
海岸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3个大型计划,即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地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因素研究计划(HDP)中,由HDP与IGBP分... 海岸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3个大型计划,即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地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因素研究计划(HDP)中,由HDP与IGBP分别以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为中心并相互结合,从系统性变化和累积性变化的观点,通过个人、地区、国家和国际合作的共同努力而进行。物质与能量流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而过渡带(即界面)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最有效地区。海岸带是最重要的过渡带。查明海岸带各地球子系统间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对各子系统的描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海岸带的新概念,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提出的关于“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计划,在近几年中成为海岸带研究的热点以及全球变化中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相互作用 海岸带 莱州湾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全球变化 生物圈计划 地球环境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孙海燕 陆大道 +1 位作者 孙峰华 冯世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格局,势必会对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区域经济联系引力模型进行修正,选取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和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市区非...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格局,势必会对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区域经济联系引力模型进行修正,选取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和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市区非农人口、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以及克鲁格曼指数等指标,测度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两半岛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结论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大幅提升两半岛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明显改变两半岛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其潜在的无形中的影响是巨大的。所测算的经济联系量值用于两半岛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城市 经济联系 影响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