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史结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姬世杰 田茂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4-87,共4页
“文史结合”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是指把文史资料引入历史课堂,发挥文史资料的历史价值,从而辅助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广博的文史知识,既可以实现以文释... “文史结合”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是指把文史资料引入历史课堂,发挥文史资料的历史价值,从而辅助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广博的文史知识,既可以实现以文释史,涵育史料史证素养,又可以在文史阐释中感悟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文史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为此,历史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多元一体的文史结合教学模式,运用文史资料来创设故事情境,借用诗词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史实,采用思辨性史料来训练学生历史思维,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 文史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复兴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俞祖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 "中国文化复兴论"的生成受到了"以复古为解放"的国学发展模式、西方"文艺复兴"和日本国粹主义的启发。近代先哲在建构民族复兴话语时,都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中国文化复兴"对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必需途径与精神动力。近代以来,"古学复兴""中国文化复兴""儒学复兴""中国的文艺复兴""恢复固有道德""第三种文明"等不同文化流派在涉及如何实现中国文化复兴以及怎样以此促进中华民族复兴时,其观点和路径选择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复兴 儒学复兴 中华民族复兴 话语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思辨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俞祖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经历了革命时期的创榛辟莽、建设时期的早期探索、改革时期的开创发展与新时代的创新突破四个阶段。要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视角,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特色,其所具有的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包括工业化、科学化、...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经历了革命时期的创榛辟莽、建设时期的早期探索、改革时期的开创发展与新时代的创新突破四个阶段。要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视角,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特色,其所具有的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包括工业化、科学化、市场化、城市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同时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五个方面特色。要从整体与部分关系视角,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与“分”,包括总括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简称“中国道路”与分领域的具体路径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与具体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域推进与区域协调,等等。要从知行关系角度,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脉络 中国特色 中华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启蒙思想家的时空意识——兼谈新文化运动的三个维度
4
作者 俞祖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30,共11页
五四启蒙思想家对时间观念,对时间之轴上的古与今或古代、近世、现代、未来等时段概念进行了阐释,并从时间之维展开,讨论个体意义上的青年与老年,讨论民族整体意义上的少年中国、青春中国与老大帝国,讴歌青春活力,呼唤青春中华;他们还... 五四启蒙思想家对时间观念,对时间之轴上的古与今或古代、近世、现代、未来等时段概念进行了阐释,并从时间之维展开,讨论个体意义上的青年与老年,讨论民族整体意义上的少年中国、青春中国与老大帝国,讴歌青春活力,呼唤青春中华;他们还有旷远的空间意识,认真思考着中国以外的亚洲、世界、宇宙,思考着中华文化以外的东方文化、西方文明、人类文明,主张广泛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同时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希望中国再次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可从外宇宙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与内宇宙的心灵世界三个维度切入,去探寻五四启蒙思想家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涵,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启蒙为指向的思想文化运动,展现了顺应时代潮流、融入世界发展、唤起国民觉悟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启蒙思想家 现代意识 世界意识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关系的思考——以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为重点
5
作者 俞祖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81,共10页
新儒家学人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复”其本来与“兴”其未来、老中国(“旧邦”)与新中国(“新命”)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梁漱溟提出了既能避免“将中国化连根的抛弃”又能“领受接纳西方化”、既能传承... 新儒家学人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复”其本来与“兴”其未来、老中国(“旧邦”)与新中国(“新命”)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梁漱溟提出了既能避免“将中国化连根的抛弃”又能“领受接纳西方化”、既能传承“民族精神”(主要指“伦理情谊”和“人生向上”)又能“吸收近代西人所长”(主要指“科学技术,团体组织”)的“老根新芽”说。冯友兰一再引用“旧邦新命”这一典故说明复兴古老文明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系,希望通过“新旧相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古、又是最新的国家”,“使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放出新的光彩”。牟宗三系统阐释了“返本开新”思想,提出了“三统并建”说,强调“道统必须继续”、“常道不可舍弃”,要回归“以仁教为中心的道德政治的教化系统”,又要“开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外王,亦即开新的外王”,即开出民主与科学。三者有一些思想共识,如均把民族复兴寄希望于民族文化复兴尤其是儒学复兴,认同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复”其本来、“复”其固有即传承中华文化生命,认同民族复兴必须“兴”其未来、“兴”其未有即迎受现代文明,认同“老根”与“新芽”、“旧邦”与“新命”、“旧内圣”与“新外王”之间可以实现创造性转换。三者也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复兴 新儒家 老根新芽 旧邦新命 返本开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进士登科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6
作者 陈长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83-87,共5页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明史的重要资料,对明代的政治活动、民间生活以及文学作品等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明代进士登科录 社会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庭训格言》看康熙帝的文化思想
7
作者 钱国旗 王娟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73-79,共7页
《庭训格言》汇集了康熙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之言。康熙帝在文化上一方面致力于继承满族旧典,维系王朝统治根基;另一方面倡导“尊孔崇儒”,崇尚中华文化正统,强化“满汉一家”的文化认同,体现了满清政权自身汉化及接续中国... 《庭训格言》汇集了康熙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之言。康熙帝在文化上一方面致力于继承满族旧典,维系王朝统治根基;另一方面倡导“尊孔崇儒”,崇尚中华文化正统,强化“满汉一家”的文化认同,体现了满清政权自身汉化及接续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的内需驱动,反映了满汉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交融的历史实际。《庭训格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交融思想,顺应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发展逻辑,对康熙以后几代皇帝的品行修为和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清朝入关后二百余年的大一统王朝统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构建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训格言》 康熙帝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兼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被引量:5
8
作者 俞祖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显著特征之一,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之中,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显著特征之一,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之中,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兼重物质的改造与精神的改造、物质文明的创造与精神文明的创造、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努力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注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民精神富有。党高度重视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形成和建构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以其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和弘扬了包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谱系;既重视精神资源的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激发活力功能,也重视其对外展示、塑造形象、提升话语的作用,重视提炼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建构、国际话语博弈的重要支撑。推进中国式文化现代化,除了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内聚民心与外展形象相统一,还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自强、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整体与个体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文明 精神富有 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报刊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转变探究(1789—1815)
9
作者 张英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2,共8页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当时的英国产生巨大影响,不仅促进了激进主义的发展,更导致英国政治进入一段长时间的保守时期。在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下,从1789年到1815年,英国报刊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两次转变,由开始的欢迎到后来的反对...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当时的英国产生巨大影响,不仅促进了激进主义的发展,更导致英国政治进入一段长时间的保守时期。在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下,从1789年到1815年,英国报刊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两次转变,由开始的欢迎到后来的反对,再到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转变。在两次态度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报刊作为舆论宣传的工具,直接影响国内舆论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另一方面,报刊作为舆论的风向标,更体现了英国对于法国大革命态度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报刊 法国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会宗教参与养老的基础和优势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立新 赵慧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71,共8页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养老面临诸多现实困难。解决养老问题、提高养老质量需要宗教的社会支持。目前,宗教社会服务的相关政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宗教参与养老发展空间广阔,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宗教参与养老在改善养老环境、给予老...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养老面临诸多现实困难。解决养老问题、提高养老质量需要宗教的社会支持。目前,宗教社会服务的相关政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宗教参与养老发展空间广阔,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宗教参与养老在改善养老环境、给予老年人精神支持和临终护理、组织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等方面也具有其他支持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转型社会宗教参与养老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宗教参与养老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大钊到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的演变轨迹 被引量:10
11
作者 俞祖华 耿茂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101,共8页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涉及民族复兴话语,其大致轨迹为:早期李大钊等提出了"青春中华""中华民族之复活"等近似思想,对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形成,作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十年内战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论...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涉及民族复兴话语,其大致轨迹为:早期李大钊等提出了"青春中华""中华民族之复活"等近似思想,对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形成,作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十年内战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论"被纳入国民党意识形态话语,中共对国民党民族复兴政治话语进行批判,转而使用了"民族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等提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毛泽东等对民族话语屡有正面谈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概念、近代民族沉沦原因、民族复兴的两大任务与两个步骤、民族复兴的愿景目标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体现出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复兴话语的"变"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以来中共“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以建党纪念文本为重点 被引量:9
12
作者 俞祖华 程慧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建党纪念文本等文献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建构了以“中华民族”“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等为核心术语的、“一个梦想、两大任务、三次飞...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建党纪念文本等文献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建构了以“中华民族”“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等为核心术语的、“一个梦想、两大任务、三次飞跃、四个选择”的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体系:党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其他政治力量无力扫除民族复兴两大障碍、无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之时,接过了救中国与发展中国、争取民族解放与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致力于争取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解放与复兴”,革命时期相关文本强调党要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实现民族解放的重大责任,建设时期文本强调党要承担起建设新中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改革时期文本强调党要担当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使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相关文本建构了革命时期“做了一件事”,革命、建设时期做了“两件大事”,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作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使中华民族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的宏大叙事。近代以来历史与人民的“四个选择”,即“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三次伟大飞跃”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纪念文本 中华民族复兴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体育观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伟 傅砚农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工农大众为主要对象,自觉服从于社会革命需要的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在苏区时期形成了人民性、革命性体育思想;根据地时期形成了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体育思想;在新中国建立后形成了"体育为... 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工农大众为主要对象,自觉服从于社会革命需要的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在苏区时期形成了人民性、革命性体育思想;根据地时期形成了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体育思想;在新中国建立后形成了"体育为人民服务"的体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思想 新民主主义 为人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祖华 赵慧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戊戌到辛亥期间新型知识群体快速增长,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知识分子正式形成。"清末一代"知识人展示了对精神价值的全新追求,从道德关怀、社会关怀、知识关怀与终极关怀,实现了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重建价值体系,... 戊戌到辛亥期间新型知识群体快速增长,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知识分子正式形成。"清末一代"知识人展示了对精神价值的全新追求,从道德关怀、社会关怀、知识关怀与终极关怀,实现了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重建价值体系,传承了士大夫的担当精神与传统道德的合理因素,同时倡导自由民主新道统,建构新价值体系;实现社会角色转换,在废除科举被抛离权力秩序后,通过政治参与、社会团体与现代传媒等形式重建社会政治影响力;呼唤建立起分立于道统的学统、分立于治术的学术,致力于建立专业化、科学化、分科化的现代学术体系、现代知识体系;以理性精神区隔宗教狂热,又以终极关怀超越物质主义,在对中学、西学中的宗教文化采取开放立场的基础上重构信仰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传统士大夫 现代知识分子 价值体系 知识体系 信仰体系 社会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所见郑国史事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代生 张少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清华简《系年》揭示了有关郑国的重要史料。幽王死后,郑国依从携惠王势力。随着诸侯在"周亡王九年"倒向平王,郑武公又因娶申侯女成为平王嫡系。大国争霸下的郑国,成为被拉拢的对象。郑国的态度不仅造成了晋文公之后秦、晋关... 清华简《系年》揭示了有关郑国的重要史料。幽王死后,郑国依从携惠王势力。随着诸侯在"周亡王九年"倒向平王,郑武公又因娶申侯女成为平王嫡系。大国争霸下的郑国,成为被拉拢的对象。郑国的态度不仅造成了晋文公之后秦、晋关系的恶化,还引发晋、楚之间的多次战争。郑繻公时期,郑与韩、楚等时有交锋,因与楚的战败导致内乱发生。这些资料既可补充古史之缺,又可纠正文献记载之谬,对研究郑国历史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年》 两周之际 郑国 郑繻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祖华 赵慧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0-146,共7页
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经历了初期的传统"东夷"论、"蕞尔岛夷"论,到明治维新后视其为学习的典范,再到随着日本侵华加深对日本的排拒与反感剧增三个阶段。
关键词 近代 中国人 日本观 明治维新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9
17
作者 俞祖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3,共14页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拓展对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拓展对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迁。不断深化对现代化模式与道路的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话语。不断丰富对现代化理论与叙事的建构,围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空间布局、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本土特色等进行探讨并建立相关论述。不断增强党领导现代化的本领与水平,革命时期提出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建设时期展现出党"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改革时期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代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 四个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 被引量:12
18
作者 俞祖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5,共9页
可从外部的国家与世界,内部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三重互动关系入手,即从国权、民权与人权三个维度,去梳理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建构: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出发,趋向是在现代民族观念、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基础上,催生出建立... 可从外部的国家与世界,内部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三重互动关系入手,即从国权、民权与人权三个维度,去梳理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建构: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出发,趋向是在现代民族观念、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基础上,催生出建立民族国家、捍卫领土主权的"主权"观念,同时确立起通过学习世界先进文明促进国家发展的世界意识;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趋向是在现代社会观念、现代国民观念形成的基础上,彰显"民权"理念,同时培育国民的国家认同;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趋向是在引入现代性的个人观念、自由观念的基础上,催生国家尊重与保障个人"人权"的意识,同时倡导公民个人为国家服务、为国家作出牺牲的公共精神。现代国家建设是包括从普世帝国到民族国家、从王朝国家到国民国家、从君主国家到民主国家在内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知识分子 国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十种矛盾“心结”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祖华 赵慧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8,共10页
多样、善变、纠结、冲突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心态的重要特征,其中有十种基本的矛盾心态: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的对撞冲突,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新与旧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对垒,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交战;学理与技术的无所适从,人文与科技... 多样、善变、纠结、冲突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心态的重要特征,其中有十种基本的矛盾心态: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的对撞冲突,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新与旧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对垒,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交战;学理与技术的无所适从,人文与科技的难以兼顾;对国家民族、对社会群体的关怀与对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交织于胸中;对理性精神、逻辑思维、科学思辨的推崇与对情感、感性与肉欲的呼唤并存于心间;对国家现状国民精神状态的忧患与对民族前途赶超前景的乐观均呈脑海;摇摆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在治学与问政、"谈文艺"与"谈政治"的对立中走着"歧路";纠结于知识与财富两种价值,在道义与功利、清高与"言利"、守护学术与追求财富之间游走人生;徘徊于启蒙者与被改造对象两种角色,在改造国民与改造自己之间无所依凭;困惑于批判性与建构性、传统价值的批判与现代意义的重建两种使命,在破与立、批判与重建、解构与建构之间陷于迷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心结 困惑与挣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祖华 胡瑞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7,共5页
西方传教士认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对基督教作出适应儒学、适应中国文化的必要的变通与调适,故提出了“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并从调和、会通基儒关系的角度对儒学进行诠释。传教士的儒学观作... 西方传教士认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对基督教作出适应儒学、适应中国文化的必要的变通与调适,故提出了“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并从调和、会通基儒关系的角度对儒学进行诠释。传教士的儒学观作为一种来自异域文化的比较审视,对于我们体认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传教士 儒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