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重点布局到适度均衡: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的目标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高书国 石特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目前,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新一轮布局重构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面临政策方向更加明确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等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矛盾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等... 目前,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新一轮布局重构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面临政策方向更加明确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等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矛盾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任务艰巨、人才自主培养层次亟待提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滞后制约地方化发展等挑战。为此,我国应明确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目标设计,坚持“做大基部,做优主体,做强顶部”,实现从重点布局到适度均衡的战略转变,具体做到: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科学规划,支持各级政府科学决策;适应人口结构和产业布局新趋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布局新模式;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地方化趋势,适度调整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标;以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为依托,分级打造区域高等教育新高地;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博士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等教育 区域高等教育 教育结构 布局重构 城镇化 普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经》义理的教育学阐释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孝经》作为教孝、教忠的经典,自汉代起至清末一直是古代儒学教育的核心教材。以教育学视角观照《孝经》,可将其义理概括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为德本、教所由生”“孝无终始皆可及”“孝道可以刑四海”四个方面。修身以成孝德是古... 《孝经》作为教孝、教忠的经典,自汉代起至清末一直是古代儒学教育的核心教材。以教育学视角观照《孝经》,可将其义理概括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为德本、教所由生”“孝无终始皆可及”“孝道可以刑四海”四个方面。修身以成孝德是古代孝道教育的路径。《孝经》中所蕴涵的“贵生”、“立身行道”、上行下效等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至今对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孝道教育 传统文化 修身 工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框架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魏雪峰 魏铭慧 +3 位作者 由小玉 张雪 李爱霞 陈红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3,共9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学习方式。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组成,其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贯穿于整个小学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学习方式。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组成,其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贯穿于整个小学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中,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体现。如何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一线信息科技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以活动理论系统模型为依据,构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框架D-OCROF,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资源、活动组织、活动反馈五个要素;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开展了三轮迭代实验以完善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准实验方法,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作品质量、学习报告三个方面检验了此框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框架D-OCROF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最后,从数字化学习环境创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研发、多元化活动反馈设计三个维度,提出了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跨学科主题学习 小学信息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更能提升学习成效?——基于20项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和文斌 赵帅 +2 位作者 阿不来提·瓦依提 塔卫刚 徐恩伟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为人机协同学习注入了动力。然而,学界对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成效仍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法对国内外20项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并从学科领域、知识类型、干预时长等维度探讨调节变量对基于生成式人工...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为人机协同学习注入了动力。然而,学界对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成效仍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法对国内外20项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并从学科领域、知识类型、干预时长等维度探讨调节变量对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成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学习方式,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能有效提升学习成效。调节分析表明,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在社会科学领域与程序性知识学习中的表现更好;干预周期越长影响越弱;群体学习、角色设定与翻转课堂对人机协同学习成效的影响最突出;学科领域、知识类型、学习方式等的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者需加强实践适切性设计,开展围炉群证式学习,注重角色精细化指引和探索模式深度融合,以助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学习 学习成效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史结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姬世杰 田茂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4-87,共4页
“文史结合”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是指把文史资料引入历史课堂,发挥文史资料的历史价值,从而辅助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广博的文史知识,既可以实现以文释... “文史结合”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是指把文史资料引入历史课堂,发挥文史资料的历史价值,从而辅助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广博的文史知识,既可以实现以文释史,涵育史料史证素养,又可以在文史阐释中感悟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文史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为此,历史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多元一体的文史结合教学模式,运用文史资料来创设故事情境,借用诗词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史实,采用思辨性史料来训练学生历史思维,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 文史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