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大学化实践困境及改革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济洲 苏春景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4,共5页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美国以大学教育学院为基地的教师教育大学化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教育学院对社会需求反应迟钝、地位边缘化、学术性与专业性相冲突等等;与此相应,美国教育界要求对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项目进行严格的专业实践...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美国以大学教育学院为基地的教师教育大学化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教育学院对社会需求反应迟钝、地位边缘化、学术性与专业性相冲突等等;与此相应,美国教育界要求对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项目进行严格的专业实践能力评估,重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确保美国未来教师质量。美国大学教育学院面临的危机、挑战及其改革动向对我国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具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 美国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教育学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春景 宫盛花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共5页
两百多年来,教育学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之争,在于对"科学"认识的不同。广度科学视角之下的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现代系统科学视角之下的教育学,具备系统科学的特性。但目前无论在理论、实际应用还是在未来发展层面,教育学对系统... 两百多年来,教育学的科学性与非科学性之争,在于对"科学"认识的不同。广度科学视角之下的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现代系统科学视角之下的教育学,具备系统科学的特性。但目前无论在理论、实际应用还是在未来发展层面,教育学对系统科学的认识都停留于初浅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是一门有待发展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系统科学 学科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科学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玉国 韩延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0,共3页
在分析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科学设置教育硕士课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务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工具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复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宽、新、用相结合。
关键词 教育硕士 课程设置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大学科研的机制、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济洲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主要政府机构,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给予了长期重要的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于价值评议择优资助模式,以及重视研究与教育相结合,不断引领大学学科建设,有力地提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主要政府机构,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给予了长期重要的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于价值评议择优资助模式,以及重视研究与教育相结合,不断引领大学学科建设,有力地提升美国科研创新水平,其运行机制、特点对我国政府科研基金管理模式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大学科研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10种高等教育类SSCI来源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娟 纪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5,共8页
对10种高等教育类影响力最高的SSCI来源期刊2001-2015年刊发的大学生就业文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发文量呈上升态势;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这三个英语国家的发文数量和质量... 对10种高等教育类影响力最高的SSCI来源期刊2001-2015年刊发的大学生就业文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发文量呈上升态势;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这三个英语国家的发文数量和质量位居前三位,大致形成4类学术机构合作凝聚子群,中国大陆机构与三大强国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丹尼斯·杰克逊、阿黛勒、曼兹·约克、彼得·奈特等学者及其经典文献在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就业能力、就业结果、职业教育、博士生就业等4类主题;作为知识基础的经典文献有《以研究为导向的毕业生特质政策》、《理解通用毕业生特质》、《高等教育情境中的通用技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大学生就业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SSCI来源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危机及其改革走向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济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98,共5页
近年来,面对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下降双重困局,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遭受自创建以来的最大危机,教师教育培养质量低劣,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大学教育学院强调学术性而忽视专业性等。同时“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受到美国教师教... 近年来,面对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下降双重困局,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遭受自创建以来的最大危机,教师教育培养质量低劣,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大学教育学院强调学术性而忽视专业性等。同时“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受到美国教师教育解制运动的抨击,美国教师教育重心下移也弱化“大学本位”教师教育合理性。美国大学教育学院通过提倡合作理念,走向专业学院,重建教育教学知识基础,整合教师教育课程等措施来化解教师教育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师教育 大学本位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报告解析 被引量:410
7
作者 闫志明 唐夏夏 +2 位作者 秦旋 张飞 段元美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1期26-35,共10页
为进一步引领人工智能(AI)应用与研发,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于2016年10月发布了题为《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两份重要报告。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教育是人工智能... 为进一步引领人工智能(AI)应用与研发,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于2016年10月发布了题为《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两份重要报告。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教育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人工智能(Educ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人工智能与学习科学相结合的一个新领域,目前,教育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表示方法、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代理、情感计算等方面,其应用与发展趋势集中在智能导师与助手、智能测评、学习伙伴、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等领域。基此,迫切需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强化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以应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人工智能 EAI 机器学习 智能数据 学习分析 学习计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村教师教育现状调查看地方高师课程改革 被引量:26
8
作者 苏春景 张济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87,共4页
农村教师教育质量直接决定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村教育发展方向。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教师教育存在“去农化”、“走过场”以及管理“不到位”等流弊。地方高师作为农村教师教育的主战场,在向综合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坚守教师教育优势,... 农村教师教育质量直接决定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村教育发展方向。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教师教育存在“去农化”、“走过场”以及管理“不到位”等流弊。地方高师作为农村教师教育的主战场,在向综合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坚守教师教育优势,直面农村基础教育,增强地方高师课程的综合化、一体化、实践性、实效性,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教师教育 现状调查 地方高师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与规范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岭 毕宪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135,共6页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校际流动存在诸多乱象,表现在大学引才目的功利性,重外引轻内育,人才流动呈运动化倾向;学术管理资本主义倾向下高层次人才被商品化;大学间对高层次人才追逐出现互掐式非理性竞争,缺乏合作共赢;高层次人...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校际流动存在诸多乱象,表现在大学引才目的功利性,重外引轻内育,人才流动呈运动化倾向;学术管理资本主义倾向下高层次人才被商品化;大学间对高层次人才追逐出现互掐式非理性竞争,缺乏合作共赢;高层次人才向优势区域与大学聚集,造成马太效应等。针对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双一流"背景下需要加强制度引导,进一步进行规范。可采取的对策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与调控;推进大学人才管理的去行政化,依法自律,外引内育并举;引导大学间通过竞争伦理文化与合作机制,变消极竞争为积极共赢;健全学术市场,促进学术职业的学术型流动;建立高层次人才诚信意识与责任意识培养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层次人才 人才流动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乱象及其治理——基于政府规制与市场设计理论的探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徐娟 贾永堂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中的乱象根源于缺乏有效的政府规制和市场设计。晋升锦标赛制下的激励扭曲使地方政府的人才工作在"层层加码"的"行政发包"中引发市场拥堵;大学在"委托-代理"中的机会主义使高层次人才...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中的乱象根源于缺乏有效的政府规制和市场设计。晋升锦标赛制下的激励扭曲使地方政府的人才工作在"层层加码"的"行政发包"中引发市场拥堵;大学在"委托-代理"中的机会主义使高层次人才成为一种符码化的存在;高层次人才的威权再造衍生出"超常规"的定价机制;制度不完善下的市场失灵与市场功能缺陷引发的市场失灵交织互动勾勒出"双重失灵"的图景。为此,我们需要认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市场的配对属性,制定针对地方政府利益寻租行为的约束性政策,通过补偿正义达至公平的价值追求,健全流动信息匹配机制,遏制畸形价格机制的消极影响,推动高层次人才流动规范的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高层次人才流动 政府规制 市场设计 无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度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魏雪峰 李逢庆 钟靓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7,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理念也在不断推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该文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组"前两年研究的基础上,对2015年以来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理念也在不断推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该文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组"前两年研究的基础上,对2015年以来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涉及内容既包括政府(美国、法国和新加坡)实施教育信息化政策,如制定国家政策、实施"数字化校园"战略规划、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等,也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的其他参与主体,如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学术组织(K12在线学习国际协会)、国际知名IT企业(微软、惠普、亚马逊)等对教育信息化的贡献。在深入分析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遵循教育信息化规律,提出了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发展动态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耿晓伟 张峰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384-388,共5页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影响。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教育中应当开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自尊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结构与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天华 张济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7,共7页
阶层结构与教育获得始终存在功能论与冲突论之分歧,教育机会分配是否公平取决于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程度。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不同阶层占有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数量呈现明显差距,优势阶层竭力将各种资本... 阶层结构与教育获得始终存在功能论与冲突论之分歧,教育机会分配是否公平取决于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程度。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不同阶层占有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数量呈现明显差距,优势阶层竭力将各种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获得优质教育机会优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促使不同阶层子女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数量差异呈现减少趋势,但是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中的阶层差距正在凸显,成为考量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教育机会分配应坚持最有利于社会最不利阶层或群体。教育公平化根本路径,在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社会阶层结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教育机会 文化资本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的城乡差异及其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倩 王伟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158,172,共9页
利用调查数据对5省市18所高校36874名城乡男女学生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呈现城乡分化,农村性别不平等程度更甚于城镇,性别差距逆转发生更晚,性别平等化进程缓慢;女... 利用调查数据对5省市18所高校36874名城乡男女学生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呈现城乡分化,农村性别不平等程度更甚于城镇,性别差距逆转发生更晚,性别平等化进程缓慢;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大幅提升,其在普通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的入学机会优势凸显;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女性在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的弱势地位突出;男生和女生在不同学科的入学机会都存在城乡差异,城乡女生之间的差别尤为明显。今后,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家庭场域效应,联合学校和社会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城乡高等教育机会性别平等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性别不平等 高等教育机会 性别平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叙事的模式: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教育学原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夫伟 张香兰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5,共5页
叙事应用于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可以搭建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沟通与对话的桥梁,从而避免教学的理论化或技术化。基于叙事的模式具有故事性、对话性、反思性、生成性等特点。其教学流程为:课前阶段为学生撰写故事,教师布置和遴选故事... 叙事应用于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可以搭建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沟通与对话的桥梁,从而避免教学的理论化或技术化。基于叙事的模式具有故事性、对话性、反思性、生成性等特点。其教学流程为:课前阶段为学生撰写故事,教师布置和遴选故事;课堂阶段为学生对话故事,教师精讲引领;课后阶段为学生重叙故事,教师指导评价。具体实施还需要注意重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明确叙事的价值定位、切实转变大学教师角色、控制班级规模、完善过程考核等问题。实践证明基于叙事的模式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 《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假性教育教学能力”能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反思 被引量:42
16
作者 张鲁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2,共7页
"假性教育教学能力"是通过"技术模式"被塑造出来的一种能力。与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相比较,"假性教育教学能力"只能回答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问题,却不能解决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与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相比较,... "假性教育教学能力"是通过"技术模式"被塑造出来的一种能力。与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相比较,"假性教育教学能力"只能回答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问题,却不能解决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与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相比较,"假性教育教学能力"仅仅是技术性的,不具有"行动中反思"的能力。"假性教育教学能力"不能解决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但是却能够帮助教师资格申请人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因此,"假性教育教学能力"会让不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成为"教师。消除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假性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增加教师资格考试对申请人教育教学生活史的考查;需要建立"实践性"的教师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假性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教育激励机制的扭曲——从“绿领巾”和“红校服”谈起 被引量:3
17
作者 娄立志 靳艳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24,共4页
教育激励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教育激励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激励观、教育激励功能观、学生观的扭曲以及"失度"地使用教育激励等。合理使用教育激励,教师要树立公正的教育激励观,关注"待优... 教育激励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教育激励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激励观、教育激励功能观、学生观的扭曲以及"失度"地使用教育激励等。合理使用教育激励,教师要树立公正的教育激励观,关注"待优生",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激励方式,同时教育激励行为要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激励 扭曲 教育激励观 “绿领巾” “红校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届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黄文述 杜中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局面,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与此不协调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损失,也给离职者...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局面,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与此不协调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损失,也给离职者本人带来了损失,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问题不仅仅受员工离职普遍因素的影响,也受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应当引起应届大学毕业生本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届大学毕业生 扩招 就业 离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律研究——来自6类项目人才简历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娟 王泽东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带来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大流动”。通过对我国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的提取与统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律。本研究发现,超过1/3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入职后发生流动,流动率随着学术层... 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带来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大流动”。通过对我国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的提取与统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律。本研究发现,超过1/3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入职后发生流动,流动率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但无明显学科差异;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次数离散度较大,但多集中且倾向于1次,不同学术层级、学科间差异较大;大学高层次人才平均约9年流动1次,并呈现出流动周期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延长的趋势。项目人才称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流动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属性因素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在单位制到聘任制的演进性制度变迁进程中前者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成为流动频率偏低的制度根源;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学术层级之间存在资历惩罚现象。基于此,我国需警惕项目人才称号作为强有力的流动资本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消除“双轨制”治理格局中的流动障碍;规范高端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定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高层次人才 人才流动 流动规律 项目人才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的再生产:教育公平的影响机制——基于城乡不同阶层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张济洲 黄书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23,132,共7页
信息化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是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该文以山东、安徽和甘肃城乡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实证研究视角探讨城乡不同家庭经济... 信息化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是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该文以山东、安徽和甘肃城乡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实证研究视角探讨城乡不同家庭经济文化地位对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偏好的影响,学校教育中的信息"使用鸿沟"最具有隐蔽性,它掩盖城乡学生教育结果上不平等,必须从城乡教育信息化实质公平角度,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