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地震作用下服役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申鑫 蒋关鲁 +4 位作者 袁胜洋 刘先峰 何梓雷 曹丽君 周诗广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19-530,共12页
为探究高速铁路地震区域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的服役性能,结合振动台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面板水平位移和表层沉降的响应特征,揭示了该结构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地基变形的影响,地震作用下面板以转动变形为主,震后... 为探究高速铁路地震区域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的服役性能,结合振动台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面板水平位移和表层沉降的响应特征,揭示了该结构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地基变形的影响,地震作用下面板以转动变形为主,震后永久水平位移呈上大下小的趋势;挡墙表层沉降呈双峰分布形式,在连接件末端和筋材末端附近处出现差异沉降,破坏始于筋材末端附近;采用面板水平位移和挡墙表层沉降之间关系,将加筋土挡墙变形划分为4个阶段,综合判断结构的服役性能;采用高速铁路工后沉降限值作为控制指标提出了加筋土挡墙位移指数DI的确定方法;以数值模拟工况为例,确定了上部为无砟轨道结构时加筋土挡墙面板DI阈值为0.3%,上部为有砟轨道且设计速度V≥300 km/h时,面板DI阈值为1.5%。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加筋土挡墙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还可丰富加筋土挡墙抗震防灾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役性能 加筋土挡墙 刚性面板 沉降 位移指数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动静态数据反演研究
2
作者 何庆 马玉松 +3 位作者 孙华坤 李晨钟 何红宇 王平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2,共9页
依据轨道不平顺检测数据进行超限等级划分和扣分评定是铁路工务部门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评价的重要管理办法。现有研究中针对动静态检测数据反演的模型较少且适用性相对较弱,利用动静数据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 依据轨道不平顺检测数据进行超限等级划分和扣分评定是铁路工务部门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评价的重要管理办法。现有研究中针对动静态检测数据反演的模型较少且适用性相对较弱,利用动静数据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峰值预测模型。模型以动态检测数据为输入,实现静态检测数据预测反演。同时,提出数据三步变换法和多步长匹配机制改进模型性能。结合某高速铁路线路不同区段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精度提高70%以上,可实现对不同区段的垂、横向检测数据的准确预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75.27%和7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静轨检数据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步长匹配机制 数据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桥动态不平顺数据里程修正研究
3
作者 刘宇恒 孙华坤 +3 位作者 何庆 李国龙 高芒芒 王平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高速铁路大跨桥轨道健康状态判断与维修决策中,常采用动、静不平顺检测数据分析,两者在数据层面的匹配是研究的基本保障。现有动静里程修正主要聚焦路基区段,对大跨桥区段研究不足。因此,提出利用大跨桥梁端轨道几何特征滑窗-极值区域... 高速铁路大跨桥轨道健康状态判断与维修决策中,常采用动、静不平顺检测数据分析,两者在数据层面的匹配是研究的基本保障。现有动静里程修正主要聚焦路基区段,对大跨桥区段研究不足。因此,提出利用大跨桥梁端轨道几何特征滑窗-极值区域拟合向量算法,实现无台账标记情景下动、静态不平顺里程误差精确修正。通过梁端特征提取主桥里程,以静态数据为基准,采用滑动窗口法对主桥动态数据进行宏观里程修正;修正后将窗口内数据映射为高维向量,引入余弦相似度指标进行微观里程修正,实现动静数据的精准匹配。结果表明,大跨桥里程误差由-4.56~5.16 m降低至-0.17~0.183 m,降幅达96.11%,与传统DTW修正方法相比,具备更高的修正精度,且不影响原波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桥梁 动静轨道不平顺 里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速铁路竖曲线动态检测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分析
4
作者 江来伟 赵玉元 +2 位作者 岑敏仪 张同刚 李阳腾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64-3074,共11页
从竖曲线长度、检测时间以及截止波长3个角度,探究动态检测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的有关特性,再通过设计长波滤波器开展仿真实验,证实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为车体垂向加速度突变引发的特定结果。最后,用3项特征参数(ρ,L,λ)对S形长波不平顺予... 从竖曲线长度、检测时间以及截止波长3个角度,探究动态检测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的有关特性,再通过设计长波滤波器开展仿真实验,证实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为车体垂向加速度突变引发的特定结果。最后,用3项特征参数(ρ,L,λ)对S形长波不平顺予以描述,并对其与线路的坡度代数差(Δi)、竖曲线半径(R)之间的变化关系予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竖曲线主点区段高低长波不平顺由车体垂向加速度突变所引发,是纵断面设计不完善所致。研究成果对高铁设计、施工和运维的理论和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态检测 轨道高低 竖曲线 长波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下线振源特性及环境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5
作者 张鑫浩 赵才友 +2 位作者 雷佳鑫 胡文林 姜博龙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共10页
时速400 km超高速运行下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复兴号列车和高速铁路地下线隧道土体参数,建立列车-轨道-隧道-环境土体精细化仿真模型,计算分析地下线振源特性及环境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列车-轨道-隧道-环... 时速400 km超高速运行下诱发的环境振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复兴号列车和高速铁路地下线隧道土体参数,建立列车-轨道-隧道-环境土体精细化仿真模型,计算分析地下线振源特性及环境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列车-轨道-隧道-环境土体精细化仿真模型预测精度在95%以上;列车运行速度由300 km·h^(-1)提高至400 km·h^(-1)后,钢轨、轨道板和隧道壁的垂向与横向振动加速度明显增加;在列车时速400 km超高速运行下,钢轨、轨道板与隧道壁的振动加速度时域峰值分别达290,137和0.29 m·s^(-2),最大分频振级分别为156,137和96 dB;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高于63 Hz的高频振动呈现显著衰减趋势,而1~4 Hz低频区间的振动能量却表现出随距离递增的增强特性;振动在由地面0 m传递至60 m的过程中,最大分频振级从79 dB降低至72 dB,并呈现出衰减率不断降低的非线性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下线 时速400 km 环境振动 精细化仿真模型 振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主跨320 m钢-混部分斜拉桥无砟轨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俊冬 欧阳辉来 +2 位作者 魏周春 苏成光 高天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过建立有限元及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组合工况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动力特性,运用60 m弦测法探究各工况下无砟轨道的线形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大跨度钢-混部分斜拉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在各种不利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列车通过大桥的各项安全性与舒适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斜拉索升降温是影响无砟轨道线形标准的两大主因,应在无砟轨道施工前确保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和收缩徐变释放期,并充分考虑拉索的保温设计;在温度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的60 m弦测不平顺幅值为6.79 mm,满足高速铁路静态验收标准;但在叠加列车荷载和收缩徐变后,变形弦测值均出现Ⅱ级及以上超限,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后可有效改善轨道平顺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钢-混部分斜拉桥 无砟轨道 车-轨-桥耦合 60 m弦测法 轨道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静态轨检数据里程对齐与误差修正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庆 马玉松 +3 位作者 李晨钟 俞伟东 吴维军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修正算法,并以距离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某高铁线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案例分析,以静态检测数据作为参考基准,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结果表明,两阶段算法修正效果显著,累积距离误差降幅超过93%,修正后的动、静态检测数据严格对齐保证了动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里程误差修正 动静轨检数据 两阶段修正算法 距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数据和ADP算法的铁路线路多目标优化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洪英杰 高岩 +3 位作者 杨书生 刘托 王平 何庆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5,204,共11页
铁路线路方案的规划与评价为多目标决策,影响工程经济、环境等多方面。为探讨铁路线路多目标优化方法,提出了基于工程造价、生态指标和碳排放的多目标线形优化方法。基于无人机采集的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通过监督分类进行建(构)造物边... 铁路线路方案的规划与评价为多目标决策,影响工程经济、环境等多方面。为探讨铁路线路多目标优化方法,提出了基于工程造价、生态指标和碳排放的多目标线形优化方法。基于无人机采集的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通过监督分类进行建(构)造物边界和生态特征的智能识别,建立包含周边复杂环境的耦合约束集。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Approximate dynamic programming,ADP)算法,引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线形的智能精细化调整,运用帕累托(Pareto)最优原理处理不同目标之间的冲突关系,将帕累托最优解在三维空间中构建出来,给予决策者更多的决策空间。本方法在华东地区某高速铁路连接线项目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人工选线方案降低建设经济费用2.28%,生态优化和碳排放优化也分别达到2.67%和1.59%。该智能选线方法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不同优化目标的多种线路方案,实现铁路线路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铁路线形优化 多目标动态规划 无人机数据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端伸缩装置区段车轨动力响应
9
作者 陈嵘 薛旻 +3 位作者 张浩然 王巍钦 刘凯 吕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4,共7页
为了确保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端伸缩装置区段列车安全运营,通过建立梁端伸缩装置区段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伸缩量、不同车辆行驶速度下梁端伸缩装置各部件动力响应变化规律,并对随机不平顺激励叠加梁端刚度不平顺下车辆运行... 为了确保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端伸缩装置区段列车安全运营,通过建立梁端伸缩装置区段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伸缩量、不同车辆行驶速度下梁端伸缩装置各部件动力响应变化规律,并对随机不平顺激励叠加梁端刚度不平顺下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梁端伸缩装置各部件动力响应整体随车速增加而呈增大趋势,且各部件垂向加速度随车速变化较大;不同伸缩量下梁端伸缩装置区域钢轨及可动钢枕动力响应整体随梁缝扩大而呈增大趋势,且可动钢枕垂向位移及伸缩装置各部件垂向加速度随伸缩量变化较大;施加随机不平顺后,轮重减载率在车速420 km/h时出现超限情况,钢轨垂向位移在拉伸300~500 mm状态、车速330 km/h时出现超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梁端伸缩装置 数值计算 刚柔耦合 动力响应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系统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综述 被引量:56
10
作者 王平 陈嵘 +2 位作者 徐井芒 马晓川 王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7-372,共16页
为了促进高速道岔行业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高速铁路道岔领域(包括部件选型与结构设计理念、高速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分析理论、不同线下基础道岔无缝化设计方法、合理刚度及均匀化设计方法、长大轨件转换计算理论、关键联结部件动静力... 为了促进高速道岔行业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高速铁路道岔领域(包括部件选型与结构设计理念、高速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分析理论、不同线下基础道岔无缝化设计方法、合理刚度及均匀化设计方法、长大轨件转换计算理论、关键联结部件动静力强度分析、动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道岔侧股平面线型与结构设计、制造与铺设、维护与管理等)的学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趋势.要适应未来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高速道岔仍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例如,更高速度的下一代高速道岔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全寿命周期设计、轮轨匹配与车/岔动态性能优化、新材料和结构的研发与应用、状态实时获取与性能评估、健康管理及故障预测、能效保持等问题,需要深度融合先进材料与制造、智能与自动化、大数据与云计算、精密测控与效能提升等前沿技术,着力提升我国高速铁路道岔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通过现状剖析、问题导向,以期为铁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道岔 设计理论 平面线型 结构部件 制造与铺设 维护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kip-GAN的高速铁路巡检图像异常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庆 刘震 +2 位作者 王启航 张岷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28,共8页
针对高速铁路探伤巡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训练样本不平衡和打标签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Skip-GAN算法,对巡检图像中存在的多类病害进行无监督检测。对高速铁路巡检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轨道板分割和数据增强,减少排水沟和明暗环境对网... 针对高速铁路探伤巡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训练样本不平衡和打标签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Skip-GAN算法,对巡检图像中存在的多类病害进行无监督检测。对高速铁路巡检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轨道板分割和数据增强,减少排水沟和明暗环境对网络重构图像的影响;对Skip-GAN结构进行改进,包括增加注意力机制模块、修改判别器为双自动编码器结构等;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增加网络对图像的重构能力;将高速铁路探伤巡检中正常图像作为训练样本输入模型进行训练,实现端到端的巡检图像多种类病害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模型在探伤图像病害样本数量少时,对钢轨表面伤损、扣件缺少、轨道板异物三种类型的异常检测取得良好的检测结果,模型的识别精确度、F1、AUC分别达到0868、0821、0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巡检图像 异常检测 GAN 无监督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工程中若干典型力学问题 被引量:27
12
作者 翟婉明 金学松 赵永翔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8-374,共17页
高速铁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关键力学问题.本文讨论高速铁路工程中的3个关键固体力学问题:高速铁路轮轨滚动接触力学问题、高速列车关键结构部件疲劳问题和高速列车与线路结构动态相互作用问题;概述了其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 高速铁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关键力学问题.本文讨论高速铁路工程中的3个关键固体力学问题:高速铁路轮轨滚动接触力学问题、高速列车关键结构部件疲劳问题和高速列车与线路结构动态相互作用问题;概述了其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结合高速铁路工程需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列车 滚动接触力学 疲劳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检车轴箱加速度与轮轨力数据里程对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王逸嘉 李晨钟 +3 位作者 何庆 王平 杨飞 吴维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0,共11页
高速铁路动检数据对轨道养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轴箱加速度和轮轨力是两种能够反映轨道短波不平顺信息且相互关联的高频采样数据。然而,这两种数据之间存在里程误差,以至于在评价轨道平顺性时无法建立参考基准。现有的动检数据里程... 高速铁路动检数据对轨道养护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轴箱加速度和轮轨力是两种能够反映轨道短波不平顺信息且相互关联的高频采样数据。然而,这两种数据之间存在里程误差,以至于在评价轨道平顺性时无法建立参考基准。现有的动检数据里程修正方法大多需要结合线路台账信息,主要针对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的里程对齐,鲜有适用于无线路超高信息且高频采样下的轴箱加速度和轮轨力里程对齐方法。提出一种二阶段窗长收敛的里程误差修正模型,结合线性插值方法调整全局波形。根据某高速铁路实测轴箱加速度、轮轨力数据修正结果表明:该线路区间的里程误差在第一阶段修正后从1 km左右减小至42 m以内,经第二阶段精确修正后误差在99.7%的置信度下可控制在1.55 m以内。数据能量趋势结果表明,修正后轴箱加速度、轮轨力数据趋势线性相关性在全区段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频动态响应数据 里程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路关键点对400km/h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设计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庆 徐双婷 +3 位作者 高天赐 胡建平 朱颖 王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2,共8页
研究目的:400 km/h等级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是我国现阶段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尚未有400 km/h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设计标准的研究。在满足高速列车行驶安全与旅客乘坐舒适条件下,本文对400 km/h等级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进... 研究目的:400 km/h等级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是我国现阶段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尚未有400 km/h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设计标准的研究。在满足高速列车行驶安全与旅客乘坐舒适条件下,本文对400 km/h等级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进行了设计与验证,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相同坡度差、夹直线长度条件下,列车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随竖曲线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建议400 km/h高速铁路最小竖曲线半径取值为30000 m;(2)当竖曲线半径≥20000 m,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数值受坡度差值影响很小;(3)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随着夹直线长度的增加而逐渐消散,叠加振动减小,建议400 km/h高速铁路夹直线长度最小取值为200 m;(4)本文研究可为400 km/h高速铁路纵断面参数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纵断面参数设计 线路关键点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差压式精密测量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文超 苏谦 +2 位作者 黄俊杰 王武斌 蒋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9-675,共7页
为精确获取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沉降变形信息,提出了差压式沉降测量方法,以静止流体欧拉平衡微分方程为基础,讨论了测量基本原理,通过差压处理及对流体密度进行温度修正解决了温度变化引入测量系统误差的问题,对传感器量程、热漂移特性等... 为精确获取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沉降变形信息,提出了差压式沉降测量方法,以静止流体欧拉平衡微分方程为基础,讨论了测量基本原理,通过差压处理及对流体密度进行温度修正解决了温度变化引入测量系统误差的问题,对传感器量程、热漂移特性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集成了沉降自动化精密测量系统HSMS-1.对高速铁路某线桥梁基础沉降的实测结果表明:HSMS-1在-18~42℃环境温度内与电子水准仪测值一致,最大偏差仅为0.44 mm,300 mm量程沉降测量系统测试准确度可达0.2级,适用于复杂自然环境下高铁线下工程沉降的长期自动化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沉降测量 高精度 差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斜拉桥上梁端一体化装置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智强 邢书科 +3 位作者 王兆刚 孙洪斌 董昆灵 杨荣山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87,共8页
目前大跨度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梁端处需设置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降低钢轨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但此结构无法协调较大的梁轨相对位移,应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能适用于较大的梁缝伸缩情况且伸缩... 目前大跨度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梁端处需设置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降低钢轨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但此结构无法协调较大的梁轨相对位移,应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能适用于较大的梁缝伸缩情况且伸缩阻力较小,经过现场应用效果良好。针对时速350 km下高速列车能够平稳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无缝线路梁端的要求,建立了相关三维梁端车-线-桥耦合模型,确定了轮轨接触关系,验证该结构在大跨度斜拉桥下对于高速列车平稳运行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温度和梁端转角作用下钢轨会产生一定变形,钢轨垂向变形大于横向变形,最大垂向位移达到15.71 mm。对比仅施加德国低干扰不平顺谱,叠加温度或梁端转角变形后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动力响应增大,且对钢枕振动垂向加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从38.92 m·s^(-2)上升至48.69 m·s^(-2),增加25.1%。相比之下,极限拉伸状态比极限压缩状态下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响应大,钢枕垂向加速度从40.64 m·s^(-2)上升至62.39 m·s^(-2),增加53.5%,应在高温拉伸状态下对梁端一体化装置性能进行定期检测。梁端一体化装置在以上工况下的响应均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本研究可为其在列车高速运行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梁端时的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连续斜拉桥 无缝线路 钢轨伸缩调节器 梁端一体化装置 车-线-桥耦合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工务工程基元模型库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良涛 易思蓉 林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共6页
针对高速铁路数字化工务工程虚拟环境建设过程中,基元模型管理分散,层次结构不清晰,文件系统存储查询低效、安全性低,模型显示缺乏沉浸感等特点,同时考虑基于BIM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需求,提出构建高速铁路工务工程基元模型库,对基元模型... 针对高速铁路数字化工务工程虚拟环境建设过程中,基元模型管理分散,层次结构不清晰,文件系统存储查询低效、安全性低,模型显示缺乏沉浸感等特点,同时考虑基于BIM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需求,提出构建高速铁路工务工程基元模型库,对基元模型进行集中组织与管理的方法。研究基元模型分类编码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基元模型库的层次结构。给出基元模型立体显示方案和数据库存储方案。基于Visual C++、Oracle数据库及OSG图形库开发基元模型库管理系统。在西部某高速铁路的三维实体选线设计及视景仿真中对基元模型库系统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能有效简化工务工程虚拟环境的构建流程,显著提高线路构造物实体模型实时动态建模的速度,模型交互沉浸感强,有助于提高三维实体选线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选线 虚拟环境 基元模型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重力式路肩挡墙抗倾覆稳定性对路基面动变形影响
18
作者 吕鹏举 罗强 +3 位作者 周成 冯桂帅 阮文德 付航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路肩挡墙支护能力对路基面动变形有重要影响。构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肩挡墙路基的空间结构有限差分模型,针对以倾覆破坏为主导模式的岩质地基重力式挡墙,基于正交试验方案,分析路堤高度、墙胸坡度、墙背倾斜、墙土摩擦、墙体位置、抗... 路肩挡墙支护能力对路基面动变形有重要影响。构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肩挡墙路基的空间结构有限差分模型,针对以倾覆破坏为主导模式的岩质地基重力式挡墙,基于正交试验方案,分析路堤高度、墙胸坡度、墙背倾斜、墙土摩擦、墙体位置、抗倾覆稳定系数共6个因素对路基承受列车荷载的动变形影响效应。通过引入反映路肩挡土墙约束路基能力的动变形指数R_ω,建立路基面动变形与显著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式。研究表明:列车荷载下路基面动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跟随变形与墙顶水平动位移近似呈线性正相关;挡墙抗倾覆稳定系数K_0和墙背倾斜tanα是影响路基面动变形的2个显著因素,R_ω与K_0和tanα之间服从二元三次曲面关系;以路肩挡墙路基面动变形ω不大于标准断面路堤相应值δ,即R_ω=δ/ω≥1.0为控制条件,墙背由俯斜渐变为仰斜,路肩挡墙抗倾覆稳定系数限值[K_0]非线性增大。研究成果对优化高速铁路路肩挡墙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肩挡墙 抗倾覆稳定性 路基面动变形 有限差分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千米长联桥铺设无砟轨道施工控制
19
作者 孙洪斌 王品皓 +3 位作者 渠述锋 郭玉鹏 李俊 杨荣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千米级长联大跨桥的桥面线形在塔-梁-索温度变化、桥上荷载变动作用下易产生较明显的竖向变化。本文结合新建郑州—济南铁路长清黄河大桥工程,建立轨道-桥梁系统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温度及桥上压重荷载对模型进... 千米级长联大跨桥的桥面线形在塔-梁-索温度变化、桥上荷载变动作用下易产生较明显的竖向变化。本文结合新建郑州—济南铁路长清黄河大桥工程,建立轨道-桥梁系统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温度及桥上压重荷载对模型进行实时修正,提出线形控制技术优化方案,以实现千米级长联大跨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高精度施工。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后的相对高差控制底座板放样施工,可将全桥底座板偏差控制在-10~10 mm内,计算相对高差时要考虑二期恒载的影响及实际施工温度与设计温度的偏差;利用修正后的绝对高程来控制轨道板精调,可使最终实测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偏差控制在-2.0~1.6 mm内,每跨施工作业周期内温度变化不超过2℃;采用60 m弦中点弦测法对精调后的轨面线形进行复核,测得最大弦测值为2.67 mm,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施工控制 有限元模型 长联斜拉桥 无砟轨道 相对高差 中点弦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并行区段精细化选线
20
作者 杨书生 高岩 +3 位作者 朱蔡亦伊 邹凯 刘托 何庆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在用地紧张、拆迁成本高昂的城区,当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共用车站和走廊带时,会极大地增加线路设计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人工线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线路精细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改进现有动态规划算法,对线路平、纵... 在用地紧张、拆迁成本高昂的城区,当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共用车站和走廊带时,会极大地增加线路设计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人工线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线路精细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改进现有动态规划算法,对线路平、纵断面的线形参数进行精细化调整,以线路工程总造价为目标函数,在特定的约束、搜索范围和精度等条件下获取全局最优解,并将提出的线形优化模型框架应用在山东省某高速铁路项目路段。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优化铁路设计线形参数,使得房屋拆迁面积和新建线路与既有线间用地面积分别降低了4.61%、3.39%,节省了2.75%的工程总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既有线并行 动态规划 精细化设计 用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