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承华 程庆军 +4 位作者 高海燕 高鹏 张俊珍 郭睿 贺文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2期26-32,共7页
[目的]为充分了解高粱育种资源各性状特性,指导高粱杂交组合的配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分子标记对高粱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寻找部分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分析55份高粱... [目的]为充分了解高粱育种资源各性状特性,指导高粱杂交组合的配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分子标记对高粱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寻找部分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分析55份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8个农艺性状作表型鉴定,并利用GLM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株高、穗宽、穗长、叶片数、旗叶长及宽等生长期性状都符合正态分布,单穗粒重和千粒重也符合正态分布;各供试材料的8个农艺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64条带并检测到39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变化范围为0.685 6~0.948 3,平均为0.841 3; 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195 8和0.617 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1 7处UPGMA法将55份高粱材料聚为三大类,其中13份材料聚为A类,3份材料聚为B类,其余36份材料聚为C类。利用GL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与穗宽、穗长、旗叶长、旗叶宽和千粒重5个农艺性状相关联的标记有4个,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0.014 7~1.360 5。[结论]该研究为高粱种质资源精准分类、种质优势利用、育种效率提高等方面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SR标记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山西省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燕 詹鹏杰 平俊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年第2期47-49,共3页
高粱在中国栽培较广,尤其在山西的地形气候下种植更为适合。山西是高粱生产种植的中心地带,在支持新品种的选育、信息交流以及支撑酿造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着重阐述目前高粱产业在山西省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对策。
关键词 高粱产业 发展趋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引进高粱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一中 李春宏 +9 位作者 孟珊 张香桂 徐鹏 郭文琦 梁笃 郭琦 张晓娟 范昕琦 聂萌恩 柳青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4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适合江苏省种植的优异高粱种质资源,为江苏省高粱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来源的175份高粱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高粱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与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适合江苏省种植的优异高粱种质资源,为江苏省高粱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来源的175份高粱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高粱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引进的高粱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为抗倒性>穗型>颖壳包被度>粒色>分枝>分蘖,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为千粒重>穗粒重>节数>抽穗期>株高>穗长>发芽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抽穗期与节数、穗粒重、千粒重、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发芽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穗粒重、节数、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发芽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重与节数、穗长、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发芽指数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因子对表型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688%,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1.390%,载荷较高的性状有抽穗期、节数,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0.813%,穗长和单穗粒重载荷较高,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7.033%,发芽指数特征向量值明显高于其他性状,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6.451%,千粒重特征向量值明显高于其他性状。聚类分析将175份高粱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可选择类群Ⅰ-2、类群Ⅲ、类群Ⅳ的优异种质进行种质创新。[结论]引进的高粱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筛选出一批在江苏种植表现为早熟、矮秆、千粒重大、穗粒重高、耐穗发芽的优异种质资源,为选育适宜江苏种植的高粱品种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引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丘陵区不同酿造高粱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之东 范娜 白文斌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28-833,共6页
通过筛选适宜在山西省旱作丘陵区种植的酿造高粱品种,以集成丘陵旱作区高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选取了12个高粱品种进行不同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折合产量最高的是晋粱211,为10 56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高杂4增产... 通过筛选适宜在山西省旱作丘陵区种植的酿造高粱品种,以集成丘陵旱作区高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选取了12个高粱品种进行不同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折合产量最高的是晋粱211,为10 56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高杂4增产8.35%;其次是晋杂44号,为10 502.12 kg/hm^(2),较对照品种高杂4增产7.74%;吉杂225排第3,为10 500.15 kg/hm^(2),较对照品种高杂4增产7.72%。晋杂44蛋白质含量最高(126.6 g/kg),高杂4脂肪含量(56.4 g/kg)和淀粉含量最高(773.8 g/kg)。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穗数、生育期、穗长、株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产量相关指标划分成3个主成分因子,第1主成分与鲜穗重、产量、穗数有关;第2主成分与穗粒数、出籽率、水分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千粒重有关。综合分析可知,晋杂51号、禾粱1号、晋杂44号、吉杂225、晋粱211和高杂4号适宜在山西省旱作丘陵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丘陵区 高粱品种 产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用高粱耐盐种质资源鉴选与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娜 白文斌 +1 位作者 彭之东 赵建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共7页
以50份高粱亲本材料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高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盐性。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高粱抗盐材料筛选和耐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品种耐盐基因开发提供材料。实验... 以50份高粱亲本材料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高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盐性。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高粱抗盐材料筛选和耐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品种耐盐基因开发提供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高粱亲本材料生长指标低于对照。不同品种降低幅度不同。相对发芽率的数值范围为0.27%~93.4%,相对发芽势数值范围为15.15%~97.4%,根长数值范围在0.3~4.5 cm,叶长数值范围为0.4~2.8cm;盐害系数数值范围0.026~0.794。发芽率与发芽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根据主成分分析,第一个主要成分是发芽成长因子;第二主成分是生长因子,第三主成分是耐盐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30株高粱菌株分为5类:高耐盐,耐盐,中度耐盐,盐敏感性和高盐敏感性。其中3560R,10337B和10612属于盐敏感品系,09305R和67B属于高盐品系。本研究还表明,高粱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苗高、生长速度、枯萎病指数、发芽率盐害指数、发牙势盐害系数等9项指标可作为高粱耐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耐盐性 鉴选与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种质资源抗蚜性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慧勇 柳青山 +6 位作者 张一中 张福耀 张晓娟 李志华 范昕琦 聂萌恩 赵建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2-1123,共12页
利用苗期室内鉴定和成株期田间自然感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92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麦二叉蚜和高粱蚜的抗性鉴定,旨在为高粱抗蚜品种的聚合育种及品种抗蚜性改良提供精准抗源。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B14648-6、PI550607、Tx2737的抗性比较稳... 利用苗期室内鉴定和成株期田间自然感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92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麦二叉蚜和高粱蚜的抗性鉴定,旨在为高粱抗蚜品种的聚合育种及品种抗蚜性改良提供精准抗源。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B14648-6、PI550607、Tx2737的抗性比较稳定,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麦二叉蚜表现出一定的抗性;3765白B、L27(粉)、R1027、冀蚜2号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高粱蚜;仅在成株期鉴定中筛选到河北糯R、青稞洋、Tx2737同时对高粱蚜和麦二叉蚜有较好抗性,也仅达到抗(R)级水平。从统计结果来看,苗期接种麦二叉蚜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而接种高粱蚜7 d抗性呈显著差异,接蚜后10 d、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接蚜14 d后,高感材料出现死亡、干枯现象,抗感性易于鉴别,因此,接蚜后14 d是进行苗期抗、感性分析的最佳调查时期;在高粱成株期抗蚜鉴定中,全生育期平均蚜量与盛发期平均蚜量有较高正相关关系(麦二叉蚜相关系数为0.844,高粱蚜为0.954),盛发期蚜量能够较好的代表供试材料的田间抗性,可以用于高粱抗蚜鉴定复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麦二叉蚜 高粱蚜 抗蚜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酿造高粱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福耀 平俊爱 赵威军 《农学学报》 2019年第3期21-2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酿造高粱遗传改良水平以及酿造高粱在优化种植结构中的作用。笔者综述了1980s以来高粱酿造品质遗传改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进展。发现酿造高粱虽然在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单宁含量的遗传研究,品种改良以及籽粒品质性状的配... 为了进一步提高酿造高粱遗传改良水平以及酿造高粱在优化种植结构中的作用。笔者综述了1980s以来高粱酿造品质遗传改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进展。发现酿造高粱虽然在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单宁含量的遗传研究,品种改良以及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与基因效应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但酿造高粱品质与酿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不深入,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品种短缺,一些区域仍然使用农家品种,产量水平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酿造高粱产业的发展。认为酿造高粱育种应进一步加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品种选育,大幅度提高高粱生产水平;强化与酿造企业的合作,深入开展高粱品质和酿造品质的关联研究,揭示其内在本质,通过酿造高粱的遗传改良,支撑并引领高粱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酿造品质 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对山西旱塬区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史丽娟 白文斌 +1 位作者 李光 张建华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5,共5页
旨在探讨耕作方式对山西旱塬区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传统耕作、免耕、秋旋耕、秋深松、秋深耕+旋耕和春深耕+旋耕6种耕作模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高粱产量... 旨在探讨耕作方式对山西旱塬区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传统耕作、免耕、秋旋耕、秋深松、秋深耕+旋耕和春深耕+旋耕6种耕作模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播前土壤蓄水量和耗水量均以秋深耕+旋耕模式最高。与传统耕作和免耕模式相比,秋深耕+旋耕模式显著提高高粱产量,增产幅度分别47%和36.7%;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达36.8%和25.5%;显著增加千粒重,增加幅度分别达16.5%和14.0%;显著增加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达22.2%和28.2%;显著增长高粱穗长,增长幅度分别达19.0%和21.2%。秋深耕+旋耕模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模式,可作为山西旱塬区高粱生产适宜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耕作模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能源甜高粱种质的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花云 赵威军 +3 位作者 张阳 常玉卉 邵荣峰 卜华虎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219-1223,共5页
通过对232份能源甜高粱材料进行室内耐盐发芽试验,筛选出57份耐盐等级在2级以上的芽期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并对这57份材料进行了盐碱田鉴定,结合甜高粱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指标,最终筛选出锤度高于16°及耐盐等级2级以上的材料4份,可... 通过对232份能源甜高粱材料进行室内耐盐发芽试验,筛选出57份耐盐等级在2级以上的芽期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并对这57份材料进行了盐碱田鉴定,结合甜高粱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指标,最终筛选出锤度高于16°及耐盐等级2级以上的材料4份,可在甜高粱育种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耐盐碱 盐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单宁含量的测定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一中 周福平 +5 位作者 张晓娟 梁笃 郭琦 赵文博 柳青山 杜维俊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0-14,50,共6页
为了筛选、发掘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给高粱遗传改良与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90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进行检测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分别为10.75%,0.5... 为了筛选、发掘优质高粱种质资源,给高粱遗传改良与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90份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进行检测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和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分别为10.75%,0.58%,变异系数分别为15.86%,66.33%;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276),单宁含量与粒色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3);在欧氏距离为1.30时可将90份高粱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材料蛋白质含量最高、单宁含量最低,可作为优良亲本在饲料高粱新品种选育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蛋白质含量 单宁含量 聚类分析 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高粱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 被引量:57
11
作者 周福平 史红梅 +2 位作者 张海燕 杨彬 闫凤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18份高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份高粱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差分析表明,18份高粱种质资源... 以18份高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份高粱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差分析表明,18份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差异达显著、极显著或者不显著水平。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应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优的5个高粱种质依次为:KS 152-1、M-60826、5-46796、散穗红壳矮高粱、哲43恢。可以应用于高粱生产及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隶属函数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苗期耐冷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彬 张一中 +3 位作者 周福平 张海燕 史红梅 张桂香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高粱苗期的耐冷性是扩大高粱生产范围、降低早春播种低温冷害风险的重要性状。为满足高粱耐冷育种和耐冷性状遗传解析的材料需求,试验对237份不同来源的高粱种质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幼苗成活率分级,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种... 高粱苗期的耐冷性是扩大高粱生产范围、降低早春播种低温冷害风险的重要性状。为满足高粱耐冷育种和耐冷性状遗传解析的材料需求,试验对237份不同来源的高粱种质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幼苗成活率分级,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种质12份,其中,我国地方品种5份、育成品种4份,外国品种3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高粱种质耐冷性存在明显差异,1级耐冷资源中我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来自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高粱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耐冷资源,可以加大力度进行筛选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苗期 耐冷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高粱成熟胚遗传转化获得耐草甘膦植株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曜山 王晓清 +5 位作者 张欢欢 王亦学 孙毅 段永红 杜建中 周福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5-912,共8页
利用萌动的成熟胚作外植体进行基因转化,可有效提高高粱转基因材料选育的效率。为了建立并完善以高粱萌动种胚作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高粱材料Is-623为转化受体,质粒pM3301UbiSpCP4为外源基因供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 利用萌动的成熟胚作外植体进行基因转化,可有效提高高粱转基因材料选育的效率。为了建立并完善以高粱萌动种胚作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高粱材料Is-623为转化受体,质粒pM3301UbiSpCP4为外源基因供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转化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草畏(dicamba)诱导高粱萌动的成熟胚产生愈伤组织适宜浓度约为5 mg·L-1;农杆菌侵染时间为2 h时遗传转化效率较高;经筛选共获得301块抗性愈伤组织,75个转化事件,经PCR、Southern blotting杂交分析、CP4-EPSPS蛋白检测试纸条检测及田间草甘膦耐性鉴定,最终获得草甘膦耐性等级1级株系6株,耐性等级2级株系3株的转基因高粱株系。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以高粱萌动种胚作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体系,为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成熟胚 麦草畏 转基因 农杆菌介导 草甘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CIPK家族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鹏 李春宏 +2 位作者 范昕琦 梁笃 沈新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598,共8页
钙调磷酸酶B样蛋白互作蛋白激酶(CIPK)是一种重要的Ca^(2+)信号传感器,在植物应答逆境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高粱中CIPK家族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高粱基因组中鉴定了31个SbCIPK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高粱的9条... 钙调磷酸酶B样蛋白互作蛋白激酶(CIPK)是一种重要的Ca^(2+)信号传感器,在植物应答逆境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高粱中CIPK家族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高粱基因组中鉴定了31个SbCIPK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高粱的9条染色体上,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为403~519个,等电点为6.07~9.38,相对分子质量为46 357.31~58 316.97。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bCIPK家族基因分为内含子缺失型和内含子富集型2类。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bCIPK家族蛋白质成员分为8个亚族。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SbCIPK基因广泛参与对盐胁迫、干旱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高粱CIPK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CIPK基因 全基因组鉴定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慧贤 王慧杰 +4 位作者 张建华 郭瑞峰 范娜 关望辉 白文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887-1890,共4页
高粱是农业系统中重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围绕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我国... 高粱是农业系统中重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围绕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我国高粱产业链的完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高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产业化 创新链 现状 对策
全文增补中
基于RNA-Seq筛选高粱低氮胁迫相关候选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 张福耀 +4 位作者 詹鹏杰 楚建强 晋敏姗 赵威军 程庆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9-685,共17页
研究低氮胁迫条件下不同高粱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选育和耐低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探究提供参考。选取2个耐低氮型高粱(BSX44和B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和低氮胁迫2个处理,利用RNA-Seq技术对高粱苗期、抽穗期和开花... 研究低氮胁迫条件下不同高粱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选育和耐低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探究提供参考。选取2个耐低氮型高粱(BSX44和B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和低氮胁迫2个处理,利用RNA-Seq技术对高粱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研究,筛选可能参与低氮调控的基因,了解氮高效基因型在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可能的分子途径。结果表明,在正常和低氮胁迫下,BTx378和BSX44在苗期分别筛选出937个和787个差异表达基因,抽穗期分别筛选出1305个和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开花期分别筛选出1402个和963个差异表达基因。对3个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鉴定,发现在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46、371和306个基因在2个耐低氮高粱品种中共同差异表达,有28个基因在2个耐低氮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均差异表达,其中有5个基因上调表达,23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相关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氮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表明耐低氮型高粱可能通过这些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其对低氮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转录组测序 低氮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DE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高粱品种(系)的花后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鑫 平俊爱 +5 位作者 牛皓 王玉斌 楚建强 王瑞 樊芳芳 巨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以22份山西历年审定(鉴定、登记)的高粱品种及预登记的高粱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自然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光合性状3类主要性状指标。结合隶属函数(U)和干旱敏感指数(S)的聚... 以22份山西历年审定(鉴定、登记)的高粱品种及预登记的高粱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自然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光合性状3类主要性状指标。结合隶属函数(U)和干旱敏感指数(S)的聚类分析法及热图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粱品种除了穗柄伸出长平均增长5.26 cm和单宁含量平均增加0.09%,其余性状指标均出现下降;除净光合速率外,其余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以上两种方法,筛选出极抗品种3份(S9、S10和S7即晋杂108、晋杂22号和晋杂101),极弱品种1份(S17即晋杂4号)。根据干旱敏感指数计算,主成分分析为9个性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4.662%,产量和单穗粒重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性状,贡献率为17.999%。干旱胁迫对高粱品种(系)花后主要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高粱材料间抗旱性差异显著,应用两种抗旱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参试高粱品种(系)的抗旱性。产量、单穗粒重、株高和倒二叶叶宽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花后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品种(系) 花后抗旱性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光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高粱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海燕 史红梅 +2 位作者 周福平 杨彬 李爱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5,共5页
选用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的61份高粱品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期对高粱的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性状表现具有丰富多样性,其中生育期和淀粉的变异程度最低,株高、穗长、单宁的变异程度较大... 选用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的61份高粱品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期对高粱的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性状表现具有丰富多样性,其中生育期和淀粉的变异程度最低,株高、穗长、单宁的变异程度较大,穗粒重、千粒重、粗蛋白、脂肪的变异程度较为明显。株高、穗粒重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脂肪与总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1份高粱品系可划分为三个类群,各类群都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供试高粱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着巨大的改良潜力,为进一步改良高粱品种和亲本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食用高粱新品种晋白糯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美红 梁笃 +6 位作者 郭琦 张晓娟 范昕琦 王绘艳 赵娟莹 柳青山 张一中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131-134,共4页
晋白糯1号是以不育系1507A为母本、恢复系3598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食用高粱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40063,适宜在山西忻州、太原、晋中、长治、临汾等春播中晚熟区种植。该品种具有抗倒伏、米... 晋白糯1号是以不育系1507A为母本、恢复系3598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食用高粱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40063,适宜在山西忻州、太原、晋中、长治、临汾等春播中晚熟区种植。该品种具有抗倒伏、米质好、糯性强、籽粒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其田间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食用高粱 晋白糯1号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晋粱112号的选育
20
作者 刘勇 杨伟 +4 位作者 郝艳芳 武擘 白鸿雁 王坚强 张晓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6期160-163,共4页
晋粱112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河北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原河北承德地区农科所)引进的不育系承16A为母本,以通过组培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良恢复系R111为父本,在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选育而成,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 晋粱112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河北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原河北承德地区农科所)引进的不育系承16A为母本,以通过组培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良恢复系R111为父本,在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选育而成,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 GPD 高粱(2023)140102。2021-2022年晋粱112号2年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达9583.6kg/hm2,比对照晋杂34号平均增产11.7%;生育期128.8d,幼苗绿色,芽鞘绿色,株高169.7cm,穗长30.9cm,穗纺锤形,中紧穗型,红壳褐粒,穗粒重85.5g,千粒重27.8g。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抗旱、抗丝黑穗病、丰产性好等优点,适宜在无霜期130d以上中晚熟地区(山西太原、晋中、长治,山东及新疆昌吉等)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杂交种 晋粱112号 组培 抗旱 高淀粉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