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污秽、覆冰环境下超高压线路绝缘子交直流放电特性及闪络电压校正研究 被引量:160
1
作者 孙才新 舒立春 +2 位作者 蒋兴良 司马文霞 顾乐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根据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交流160 kN级染污瓷质、玻璃及35 kV合成绝缘子以及一种形式的直流绝缘子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了绝缘子在高海拔、污秽及覆冰条件下不同绝缘子的闪络特性,并分别分析了无覆冰时不同气压、污秽对绝缘子交、直流... 根据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交流160 kN级染污瓷质、玻璃及35 kV合成绝缘子以及一种形式的直流绝缘子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得出了绝缘子在高海拔、污秽及覆冰条件下不同绝缘子的闪络特性,并分别分析了无覆冰时不同气压、污秽对绝缘子交、直流闪络电压的影响和高海拔污秽地区绝缘子覆冰量的变化对交直流闪络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海拔高度、污秽程度及覆冰量条件下试验中的各种绝缘子的交、直流闪络电压的初步校正公式及相应的特征指数。本文试验研究结果认为:绝缘子闪络电压随海拔升高、污秽加重和覆冰增加而呈幂函数或指数函数降低,而表征其下降速度的特征指数则与绝缘子型式、电压类别、污秽程度及覆冰量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秽 覆冰 超高压线路 绝缘子 闪络 电压校正 交直流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络法计算交流特高压绝缘子串电压分布 被引量:28
2
作者 蒋兴良 黄斌 +2 位作者 苑吉河 王波 杜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串较长,电压分布很不均匀。为给线路工程提供设计参考数据,利用电网络法并结合试验,计算和分析了56片绝缘子串在干燥及污湿情况下的电压分布。结果表明:绝缘子劣化将加剧电压分布的不均匀;采用自身电容较大的绝缘子... 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串较长,电压分布很不均匀。为给线路工程提供设计参考数据,利用电网络法并结合试验,计算和分析了56片绝缘子串在干燥及污湿情况下的电压分布。结果表明:绝缘子劣化将加剧电压分布的不均匀;采用自身电容较大的绝缘子,增加杆塔高度和横担长度均能改善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泄漏电导增大和不同位置绝缘子杂散电容的差异也可减小电压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工程应用中,采用自身电容较大的绝缘子对改善特高压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绝缘子串 电压分布 电网络法 泄漏电导 杂散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兰海涛 司马文霞 +1 位作者 姚陈果 杨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2,103,共5页
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介绍了一种利用变压器电容式套管,安装特制的电压传感器组成套管分压系统,从电容式套管的末屏抽头处实时采集电网过电压信号的方法后,分析了过电压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并... 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介绍了一种利用变压器电容式套管,安装特制的电压传感器组成套管分压系统,从电容式套管的末屏抽头处实时采集电网过电压信号的方法后,分析了过电压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并提出了在线监测软件的设计思想和软件运行流程图,最后在实验室利用电容式套管对该装置的性能进行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响应特性良好,测量精度高,工作情况稳定可靠,满足电网过电压监测的要求,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过电压 在线监测 套管 电压传感器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的实时仿真技术 被引量:17
4
作者 付志红 马静 +1 位作者 谢品芳 陈清礼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3680-3683,3755,共5页
电力电子领域的实时仿真对速度要求非常高,目前主流的通用实时仿真平台难以满足要求。VHS-ADC是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在通信、音视频、雷达信号处理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基于FPGA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不失为构建... 电力电子领域的实时仿真对速度要求非常高,目前主流的通用实时仿真平台难以满足要求。VHS-ADC是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在通信、音视频、雷达信号处理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基于FPGA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不失为构建高速仿真平台的一个新思路。基于这一思想,完成Boost变换器单周控制的实时仿真实验。实时仿真周期低于300ns,远小于变换器的开关周期10μs。实时仿真波形与TL494芯片控制波形作对比,证实了基于VHS-ADC建立高速仿真平台的可行性,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与通用性,且成本低于通用仿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S-ADC 实时仿真 FPGA BOOST变换器 单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禄琦 周家启 +3 位作者 刘洋 谢开贵 刘威 金小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95-99,共5页
通过国外1998年—2002年和国内2001年—2005年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可靠性统计资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影响其可靠性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利用这些结果,结合国外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资料,对单12脉接线方式和双12脉接线方式直流... 通过国外1998年—2002年和国内2001年—2005年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可靠性统计资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影响其可靠性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利用这些结果,结合国外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资料,对单12脉接线方式和双12脉接线方式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可靠性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换流站直流侧操作过电压的仿真与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司马文霞 庞锴 杨庆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8,131,共4页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资料,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换流站操作过电压计算模型,研究了有关操作和故障情况下±800 kV换流站直流侧可能出现的操作过电压。计算换流站主要设备典型故障工况时,对交流母线、直流线路、中性...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资料,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换流站操作过电压计算模型,研究了有关操作和故障情况下±800 kV换流站直流侧可能出现的操作过电压。计算换流站主要设备典型故障工况时,对交流母线、直流线路、中性母线等设备可能产生的最大操作过电压水平进行了分析,还针对避雷器配置方法以及有避雷器和无避雷器时的过电压计算进行了研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其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因交直流系统故障引起的操作过电压大小以及相应绝缘水平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换流站 操作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系统的过电压问题 被引量:70
7
作者 孙才新 司马文霞 +2 位作者 赵杰 饶宏 张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共5页
介绍了国外特高压输电的发展现状,并着重阐述了目前国外特高压系统过电压存在的问题。针对内部过电压,分析了工频电压升高、潜供电流以及操作过电压所引起的问题,同时列出了各自可以采用的限制措施;针对防雷保护问题,分析了特高压输电... 介绍了国外特高压输电的发展现状,并着重阐述了目前国外特高压系统过电压存在的问题。针对内部过电压,分析了工频电压升高、潜供电流以及操作过电压所引起的问题,同时列出了各自可以采用的限制措施;针对防雷保护问题,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性能、绕击耐雷性能及绕击防护措施,并归纳比较了反击耐雷水平和绕击耐雷水平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系统 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规划方法的新型电压无功优化模型和算法 被引量:8
8
作者 颜伟 熊小伏 徐国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17,共4页
基于进化规划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压无功优化模型和算法。利用高压网络支路电抗远大于电阻和节点电压相角差小的特点以及变比调整的注入功率表示,该模型将非线性无功潮流方程组简化为常系数线性化方程组,从而大幅度提高进化过程的... 基于进化规划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压无功优化模型和算法。利用高压网络支路电抗远大于电阻和节点电压相角差小的特点以及变比调整的注入功率表示,该模型将非线性无功潮流方程组简化为常系数线性化方程组,从而大幅度提高进化过程的迭代速度。另外,在算法中还采取了修正措施,以保证线性化精度。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规划 电压无功优化模型 算法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电压源换流器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容 周雒维 杜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为了改善轻型直流输电网络的波形质量,目前电压源换流器使用较多的高频开关器件,导致成本增高,损耗加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Buck型电压源换流器 (BVSC),该BVSC由一组双Buck变换器和一个工频逆变桥组成,仅用 2个高频开关,即可... 为了改善轻型直流输电网络的波形质量,目前电压源换流器使用较多的高频开关器件,导致成本增高,损耗加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Buck型电压源换流器 (BVSC),该BVSC由一组双Buck变换器和一个工频逆变桥组成,仅用 2个高频开关,即可取得较好的输出波形。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功率应用时的高频开关的局限性,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频控制Buck型电压源换流器 (DB VSC),DBVSC在BVSC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个双Buck变换器,使原BVSC工作在高频,仅处理谐波功率,而附加的BVSC工作在低频,处理基波功率。DBVSC既可以改善换流器输出电流波形质量,又可以减小系统损耗,提高功率等级,特别适合于大功率应用。推导了基于单周控制思想的控制方程,运用简单的控制电路实现要求,通过仿真研究,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直流输电 电压源换流器 开关损耗 单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新型电压调整模块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治国 刘小将 李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2-17,共6页
多相交错型同步整流降压式变换器广泛地应用于微处理器电压调整模块(voltage regulator module,VRM)设计中。针对基本Buck变换器在输入、输出电压相差悬殊时,占空比过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压调整模块——带有源浮充平台Buck变换器。... 多相交错型同步整流降压式变换器广泛地应用于微处理器电压调整模块(voltage regulator module,VRM)设计中。针对基本Buck变换器在输入、输出电压相差悬殊时,占空比过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压调整模块——带有源浮充平台Buck变换器。该文对新拓扑进行了稳态和动态分析,并对拓扑结构进行了探讨。与传统两相交错型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实验结果对比表明,由于新拓扑在基本Buck变换器中加入了有源浮充平台单元,不仅具有大变比的电压转换能力和实现电感电流的交错并联,而且无需采取任何均流措施实现自动均衡各相电感电流,简化了控制电路。同时新拓扑具有开关应力小,效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浮充平台 多相交错并联 降压型变换器电压调整模块 耦合电感 移相控制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回路传输恢复技术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绍兰 颜伟 +1 位作者 王官洁 周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5,共5页
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回路传输恢复技术(LQG/LTR)是一种多变量频域设计方法,它以良好的鲁棒性和解耦特性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UPFC的5阶动态模型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采用LQG/LTR控制原理设计了 UPFC的LQG/LTR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 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回路传输恢复技术(LQG/LTR)是一种多变量频域设计方法,它以良好的鲁棒性和解耦特性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UPFC的5阶动态模型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采用LQG/LTR控制原理设计了 UPFC的LQG/LTR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比线性最优控制更好的动态品质,并具有干扰抑制能力,特别是对干扰信号能表示成白噪声的系统模型,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 线性二次高斯控制 回路传输恢复技术 设计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下不同伞形结构750kV合成绝缘子短样交流污秽闪络特性及其比较 被引量:74
12
作者 蒋兴良 张志劲 +2 位作者 胡建林 舒立春 孙才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为适应高海拔污秽地区750kV线路外绝缘选择的要求,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气压条件对三伞五组合伞形和大小伞形结构的二种750kV合成绝缘子短样的污秽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试品污闪电压和污闪梯度与伞裙结构的关系以及海拔高... 为适应高海拔污秽地区750kV线路外绝缘选择的要求,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气压条件对三伞五组合伞形和大小伞形结构的二种750kV合成绝缘子短样的污秽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试品污闪电压和污闪梯度与伞裙结构的关系以及海拔高度或气压对污闪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绝缘子的污闪电压与伞裙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同样的最短干弧距离下,简单伞形结构的合成绝缘子具有更高的污闪电压和污闪梯度,对于伞形结构复杂的合成绝缘子,虽然其爬电距离提高了,但其污闪电压没有明显提高;高海拔下合成绝缘子的气压影响特征指数n大于瓷和玻璃绝缘子,并受伞裙结构形式、污秽程度的影响,且随着污秽程度增加,n逐渐减小,此外,染污方法和方式对n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绝缘子 伞形结构 闪络特性 高海拔 750kV线路 污闪电压 交流 污秽程度 玻璃绝缘子 污秽地区 试验研究 室内模拟 人工气候 海拔高度 爬电距离 特征指数 结构形式 外绝缘 伞裙 气压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校正原对偶内点法的无功优化新模型 被引量:63
13
作者 余娟 颜伟 +2 位作者 徐国禹 杜鹏 刘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在有载可调变压器模型中引入虚拟节点,并通过该节点的电压来表示理想变压器对功率、电压的转换关系,由此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了无功优化问题的二阶新模型。该新模型的海森矩阵是精确的常系数矩阵,在内点法迭代过程中只需要计算一次,从而... 在有载可调变压器模型中引入虚拟节点,并通过该节点的电压来表示理想变压器对功率、电压的转换关系,由此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了无功优化问题的二阶新模型。该新模型的海森矩阵是精确的常系数矩阵,在内点法迭代过程中只需要计算一次,从而缩短了每次迭代的计算时间。利用AMD算法对内点法修正方程的系数矩阵进行节点优化编号,减少了其LU分解所产生的注入元。通过存储海森矩阵的非零元素值、其行、列号及对应的拉格朗日乘子编号,提出了一种新的非零元素存储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海森矩阵与乘子线性组合的计算量。基于节点数从14到1338的7个测试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与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这种建立模型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到需要计算海森矩阵的动态无功优化、最优潮流以及状态估计等问题的算法中,以提高其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优化 新模型 原对偶内点法 校正 预测 拉格朗日乘子 系数矩阵 非零元素 变压器模型 理想变压器 直角坐标系 虚拟节点 转换关系 优化问题 迭代过程 计算时间 修正方程 LU分解 存储方式 线性组合 仿真计算 测试系统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184
14
作者 张志劲 司马文霞 +2 位作者 蒋兴良 孙才新 舒立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共6页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距系数没有影响,利用线性拟合方式得击距系数β与杆塔高度H的关系式为:β=1.18?H/108.69。引入击距系数,提出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特高压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进行分析,并以500kV鸭福线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文中仿真模型所推导的β公式计算该线路的跳闸率与实际线路运行情况比较吻合。同时,分析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线路保护角、线路绝缘强度等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 雷电绕击 防护性能 耐雷性 击距系数 避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板长空气间隙在低气压下雷电冲击特性及电压校正 被引量:47
15
作者 蒋兴良 于亮 +2 位作者 胡建林 张志劲 孙才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2-156,共5页
文中在人工气候室内对0.5~2.0m的棒-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50与气压P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P对雷电冲击U50的影响,得到了U50与间隙距离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5~2.0m棒-板空气间隙的U50与P之间满足幂函数关... 文中在人工气候室内对0.5~2.0m的棒-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U50与气压P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P对雷电冲击U50的影响,得到了U50与间隙距离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5~2.0m棒-板空气间隙的U50与P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其幂指数即气压对U50影响的特征指数n与电压极性有关;当d<1.0m时,n与d关系较密切,当d>1.0m时,n与d关系不明显,且U50与d基本呈线性关系.提出了棒-板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U50的海拔高度校正方法,并得到海拔每升高1km,正、负极性的U50分别下降8.7%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隙 电压校正 冲击特性 板长 压下 雷电冲击 U50 试验研究 放电电压 人工气候 函数关系 研究结果 电压极性 特征指数 线性关系 校正方法 海拔高度 幂指数 负极性 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外绝缘问题 被引量:61
16
作者 蒋兴良 苑吉河 +2 位作者 孙才新 张志劲 舒立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共9页
我国已规划了多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由于没有设计和运行经验,污秽、覆冰(雪)、酸雨(雾)和高海拔下的外绝缘选择将是其面临的关键技术之一。作者以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了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外绝缘选择... 我国已规划了多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由于没有设计和运行经验,污秽、覆冰(雪)、酸雨(雾)和高海拔下的外绝缘选择将是其面临的关键技术之一。作者以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了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外绝缘选择的特殊性,污秽、覆冰(雪)、酸雨(雾)和高海拔等对特高压直流绝缘子放电特性的影响,高海拔下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指出污秽、覆冰(雪)、酸雨(雾)和高海拔是影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空气间隙电气特性和外绝缘选择的重要因素,提出在应用现有方法进行特高压直流外绝缘选择时必须考虑污秽、覆冰(雪)、酸雨(雾)和高海拔的影响并加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kV直流特高压 线路 换流站 外绝缘 高海拔 污秽 覆冰 覆雪 高电压绝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暂降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周林 吴红春 +2 位作者 孟婧 徐会亮 马永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0-1016,共7页
电压暂降问题随着敏感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而显得十分突出,而供电可靠性评价又未纳入暂降指标。为此,简要介绍了电压暂降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问题现状,详细论述了应用于电压暂降的实测统计法、随机预估法、基于变换域的方法(包括... 电压暂降问题随着敏感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而显得十分突出,而供电可靠性评价又未纳入暂降指标。为此,简要介绍了电压暂降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问题现状,详细论述了应用于电压暂降的实测统计法、随机预估法、基于变换域的方法(包括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及Hilbert-Huang变换)、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分形分析方法、数学形态学等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总结后得出了小波变换和S变换这两种方法应用于电压暂降分析时在几种性能指标上取得较好效果的结论,最后指出了电压暂降问题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 小波变换 短时傅立叶变换 S变换 数学形态学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法与阻抗法结合的综合单端故障测距新方法 被引量:61
18
作者 卢继平 黎颖 +2 位作者 李健 薛毅 曾青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65-6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行波法与阻抗法相结合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用行波法进行单端故障测距,利用故障点的反射行波与入射行波到达测量端的时间差计算故障距离。行波法不用区分故障点的反射波和对端母线的反射波以及相...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行波法与阻抗法相结合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用行波法进行单端故障测距,利用故障点的反射行波与入射行波到达测量端的时间差计算故障距离。行波法不用区分故障点的反射波和对端母线的反射波以及相邻线路的折射波,故得到多个测距结果,再用单端阻抗法对行波法测距结果进行筛选,选择最接近的一个结果作为最终测距结果。仿真计算表明,所述测距方法不受故障类型、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鲁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单端法 行波法 阻抗法 小波变换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 被引量:102
19
作者 栗秋华 周林 +2 位作者 刘强 张凤 武剑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1-25,共5页
根据光伏阵列的特性,开发了光伏阵列的通用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任意日照和温度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算法,针对最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扰动观察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跟踪的... 根据光伏阵列的特性,开发了光伏阵列的通用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任意日照和温度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算法,针对最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扰动观察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跟踪的新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光伏电池输出非线性的问题,有效地避免跟踪的偏差,能够准确地跟踪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有效地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效率,其动态响应速度快,使光伏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跟踪 光伏发电系统 扰动观察法 开关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条件下绝缘子闪络电压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杨庆 司马文霞 +2 位作者 蒋兴良 白困利 梅冰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5-159,共5页
在人工气候实验室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选择输电线路外绝缘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映射环境条件和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关系,当经过训练和验证后的绝缘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后,就能利用此模型预测绝... 在人工气候实验室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选择输电线路外绝缘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映射环境条件和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关系,当经过训练和验证后的绝缘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后,就能利用此模型预测绝缘子在复杂大气环境下的闪络电压,同时,可以利用此模型分析绝缘子在不同大气环境下的电气特性及比较相同大气环境下不同绝缘子的特性,给高压输电线路外绝缘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绝缘配合 人工神经网络 环境信息 绝缘子 闪络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