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式现代化看中共十二大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富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重大历史课题的典范。作为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召开的全党代表大会,党的十二大从发展道路、建设目标、精神文明、领导核心“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提出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 中共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在重要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重大历史课题的典范。作为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召开的全党代表大会,党的十二大从发展道路、建设目标、精神文明、领导核心“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提出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历史课题。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开辟出新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从道路上开拓奠基;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进行总体战略设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指引;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精神文明建设上升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组织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战略 中共十二大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哲学基础 被引量:5
2
作者 叶海涛 沈利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1,共7页
相较于全球范围内两百多年来现代化浪潮中控制自然的主流思维与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独特的生态意蕴与深厚的生态哲学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较于全球范围内两百多年来现代化浪潮中控制自然的主流思维与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独特的生态意蕴与深厚的生态哲学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生态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自然是生命之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哲学本体论奠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内涵构建了认识论主线;“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则彰显了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治学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海涛 沈利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5,共6页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关战略发展全局的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基于国土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权力主体...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关战略发展全局的空间生产,具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基于国土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权力主体,其权力运行应充分保障公民个人空间权利。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为导向,实现人口、资源、产业、环境等在国土空间格局中的合理均衡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有效规避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有力保障了居民空间权利,彰显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空间生产正义、空间分配正义与空间消费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空间生产 空间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