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MW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锅炉气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莺 苏宏亮 +3 位作者 郑麒麟 殷亚宁 郭馨 王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40,共5页
与燃煤电站锅炉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炉膛管内工质参数更高,对壁面冷却能力更差,因而其结构设计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以某5 MW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锅炉布置方案为例,对锅炉气冷壁建立回路流量和压差方程组,采用拟牛顿法求解并联管路... 与燃煤电站锅炉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炉膛管内工质参数更高,对壁面冷却能力更差,因而其结构设计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以某5 MW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锅炉布置方案为例,对锅炉气冷壁建立回路流量和压差方程组,采用拟牛顿法求解并联管路流量和气温,并根据热负荷求解壁面金属温度。计算结果表明,炉膛气冷壁各回路流量相对偏差小于7%,金属壁温均在材料强度允许范围内,锅炉设计方案安全可靠。该研究成果对后续的产品改进优化及大型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锅炉 气冷壁 热负荷 气动力 金属壁温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法分析自主研发超临界锅炉受热面材料的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宏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8,共4页
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与成熟技术的汽水系统布置,过热器、再热器主要受热面壁温计算偏差选取的对比分析,验证新技术材料选择的安全、可靠、合理,为新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壁温计算 偏差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动力及流动不稳定特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董乐 辛亚飞 +3 位作者 李娟 杨冬 姜孝国 王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5-1554,共10页
水动力特性及流动不稳定性的准确计算和分析,对660MW超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自主开发的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设计方案,将其水冷壁系统等效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 水动力特性及流动不稳定性的准确计算和分析,对660MW超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自主开发的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设计方案,将其水冷壁系统等效为由流量回路、压力节点和连接管组成的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水动力计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其4个负荷下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建立了适用于超超临界锅炉流动不稳定性计算分析的一维单通道通用数值计算模型,选取25%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oiler maximum continue rate,BMCR)负荷下的危险回路进行了流动不稳定性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超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系统的总压降低于煤粉炉的压降;水冷壁流量分配呈正响应特性,4个负荷下最大的流量偏差为20.98%;最大的出口工质温度偏差出现在后墙,为8.4℃;各负荷下的壁温均处于管子材料的允许温度范围之内,不会出现高温爆管的现象;水冷壁不会发生流动不稳定性,锅炉的运行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60 MW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 水动力特性 流动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低合金钢T24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硕 车鹏程 +3 位作者 程义 谢敏 梁奎 刘光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获得低合金钢T24在550、600℃,25 MPa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锅炉选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静态反应釜开展T24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腐蚀实验。利用精度为0.01 mg电子天平对实验前后的试... 目的获得低合金钢T24在550、600℃,25 MPa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锅炉选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静态反应釜开展T24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中的腐蚀实验。利用精度为0.01 mg电子天平对实验前后的试样进行称量,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GD-OES),对T24的氧化膜表面形貌、横截面形貌、物相以及氧化膜中元素成分分布进行表征。结果根据腐蚀增重曲线可知,550℃和600℃所对应的时间指数分别为0.45和0.43,表明腐蚀过程受到离子扩散控制。氧化膜表面主要由颗粒状氧化物组成,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大,这些颗粒状氧化物的尺寸逐渐增大,并且600℃环境下氧化膜表面形成裂纹。氧化膜为典型的双层结构,外层主要为Fe_(3)O_(4),内层主要由Fe-Cr尖晶石组成。氧化膜外表面、Fe-Cr氧化膜内以及内层/基体之间存在元素C的富集。随着环境温度以及时间的增加,内层与基体之间的碳化层厚度逐渐增大。结论温度的增加会加快T24的腐蚀速率以及碳化物层的厚度,大大降低其抗腐蚀性能,并使氧化膜易产生开裂或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4 超临界二氧化碳 碳化腐蚀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关键制造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国骥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8,共7页
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是Cassle氨合成技术中的关键设备,以某出口项目Cassle技术氨合成塔的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的结构特点、关键制造工序及制造难点的解决方案,为制造类似结构和要求的产品积累... 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是Cassle氨合成技术中的关键设备,以某出口项目Cassle技术氨合成塔的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的结构特点、关键制造工序及制造难点的解决方案,为制造类似结构和要求的产品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le 合成气废热回收加热器 关键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氨链蒸汽过热器用690型镍基换热管与管板焊接研究
6
作者 马鸣 柳云天 张德金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6,共5页
蒸汽过热器是制氨链引进技术国产化应用设计制造的难度较高的U型管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采用SB-167 N06690型镍基材料,管板设计为SA-336F22CL3铬钼钢堆焊INCONEL 600型镍基材料的复合型结构,此类产品的换热管与管板焊缝泄漏较为普遍。本... 蒸汽过热器是制氨链引进技术国产化应用设计制造的难度较高的U型管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采用SB-167 N06690型镍基材料,管板设计为SA-336F22CL3铬钼钢堆焊INCONEL 600型镍基材料的复合型结构,此类产品的换热管与管板焊缝泄漏较为普遍。本文针对换热管与管板接头开展焊接工艺研究,分析了影响此接头的关键因素,确定了接头设计结构和焊接工艺的优化方案,并得出了产品热处理对接头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结论,为后续制造同类相似产品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型镍基合金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 TIG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A分子筛和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的催化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凤君 王明昊 +3 位作者 高翔 梁财 王延涛 王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探究3A分子筛和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的结构特征以及对甲苯的催化特性,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l2O3与3A分子筛不同掺混比的载体镍基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XRD、H2-TPR、BET等特性分析,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催化甲苯的特性进行研究.... 为探究3A分子筛和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的结构特征以及对甲苯的催化特性,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l2O3与3A分子筛不同掺混比的载体镍基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XRD、H2-TPR、BET等特性分析,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催化甲苯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Ni主要以氧化镍NiO和镍铁合金Ni3Fe的形式存在;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Fe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而不同掺混比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γ-Al2O3占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甲苯的转化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随着Fe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对于不同掺混比的催化剂,随着γ-Al2O3占比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增强而后减弱,甲苯的转化率因此先增大后减小;当反应温度为700℃,水碳比为2,停留时间0.6 s,γ-Al2O3占比为60%时,甲苯转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3A分子筛 AL2O3 掺混比 固定床 载体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换热管与固定管板换热器整体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成龙 李宪爽 +3 位作者 赵卫君 杨红权 张松 徐祥久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80,共6页
为研究双金属复合换热管与固定管板产品管束整体热处理工艺及其技术难点。首先,通过计算壳体与换热管在50℃和100℃温差下的温差应力,得出结果,升温阶段在500℃以下时,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应≤100℃;降温阶段在400~500℃时,换热管与壳体... 为研究双金属复合换热管与固定管板产品管束整体热处理工艺及其技术难点。首先,通过计算壳体与换热管在50℃和100℃温差下的温差应力,得出结果,升温阶段在500℃以下时,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应≤100℃;降温阶段在400~500℃时,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应≤50℃,在400℃以下时,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应≤100℃。根据试验数据、相关标准及前期产品热处理经验制定了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通过沿产品管束圆周方向及其中心位置换热管内部2.5 m深度处布置热电偶,同时在两侧管板外侧及沿壳体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布置热电偶进行实时测控温度,使产品管束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各测温点的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成功对该产品管束进行了炉内整体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双金属复合换热管 整体热处理 温差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M12耐热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肇宇 刁旺战 王萍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1,共6页
采用热丝TIG的方法制备VM12材料焊接接头,对焊态、焊后退火态以及时效热处理态接头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展开研究。焊后观察到焊缝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且焊缝硬度很高,经退火热处理后焊缝转变为回火马氏体,硬度降至300HV10左右;接... 采用热丝TIG的方法制备VM12材料焊接接头,对焊态、焊后退火态以及时效热处理态接头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展开研究。焊后观察到焊缝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且焊缝硬度很高,经退火热处理后焊缝转变为回火马氏体,硬度降至300HV10左右;接头经600℃和650℃时效热处理后,微观组织变化很小,材料高温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12耐热钢 焊接接头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