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设计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阳 王延东 +1 位作者 徐昊成 袭锴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IBPIF-Si),对其泡孔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发泡原理,探究了材料的最高适用温度。结果表明,相比于纯IBPIF泡沫材料,IBPIF-Si泡沫材料具有低密度[(22.0±6.7)mg/cm...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IBPIF-Si),对其泡孔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发泡原理,探究了材料的最高适用温度。结果表明,相比于纯IBPIF泡沫材料,IBPIF-Si泡沫材料具有低密度[(22.0±6.7)mg/cm^(3)]、高孔隙率(97.93%)、优异的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28±2.72)°]、柔韧性(线性弹性区为0~14.77%)。这一独特的改性方法拓宽了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在航天领域中隔热、降噪、绝缘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聚酰亚胺 泡沫 高回弹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塞理论与高分子力反应器
2
作者 李林玲 滕超 薛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文中简介了凝聚态物理中新兴的拥塞理论,并讨论了其在高分子体系中的作用。在拥塞体系中,影响拥塞-去拥塞转变的3个变量,分别为温度、施加的应力和体系的堆积密度。无定形高分子链在剪切作用下的低温流动可看作是去拥塞转变的一种形式... 文中简介了凝聚态物理中新兴的拥塞理论,并讨论了其在高分子体系中的作用。在拥塞体系中,影响拥塞-去拥塞转变的3个变量,分别为温度、施加的应力和体系的堆积密度。无定形高分子链在剪切作用下的低温流动可看作是去拥塞转变的一种形式。高分子在剪切作用下的低温流动现象为理解徐僖先生创建的"磨盘研磨力反应器"作用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理论 去拥塞转变 高分子链低温流动 磨盘力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和绝缘性能
3
作者 沈佩佩 王康娜 +1 位作者 全一武 庄大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性迁移速度快于含二苄基甲苯的样品,但其力学性能低于后者。当同时使用1 phr甲基硅油+1 phr二苄基甲苯改性,测得样品的拉伸强度为29.0 MPa,断裂伸长率为636%,体积电阻率为2.44×10^(14)Ω·m,表面电阻率为8.64×10^(16)Ω,耐漏电起痕性能通过1A 4.5级;进一步,改性样品在浸泡水中96 h后,其表面接触角为98.7°,室温放置48 h后恢复到106.1°;改性样品表面污染后(标准污层的盐密+灰密为0.6 mg/cm^(2))憎水迁移96 h,污染表面接触角从改性前的74.4°提高到91.4°,显示出良好憎水迁移特性。制备的改性SEBS/PP共混物兼具了优异的力学强度、绝缘、耐漏电起痕、憎水性及憎水迁移特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 共混物 憎水性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热电效应收集近红外光能的二硫化钼和热释电高分子纳米复合物(英文)
4
作者 祁瑜聪 沈小泉 +2 位作者 刘佳豪 肖暄中 沈群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4-2372,共9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MoS2)/热释电聚合物的柔性薄膜光热电纳米发电机(PTENG)。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作为薄层纳米薄片,可以捕获近红外(NIR)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同时,热释电聚合物将无机纳米片所收集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在近红外...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MoS2)/热释电聚合物的柔性薄膜光热电纳米发电机(PTENG)。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作为薄层纳米薄片,可以捕获近红外(NIR)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同时,热释电聚合物将无机纳米片所收集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在近红外辐照下,PTENG可以瞬间产生电压和光电流,且输出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光热效应与热释电效应的有效耦合,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热电转换系数。我们还通过理论模拟分析了MoS2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MoS2的存在显著提高了热释电聚合物薄膜的温度变化率,提高了器件的光电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电机 硫化钼纳米片 含氟高分子 光热效应 热电性 柔性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有机硅-酚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庆文 袭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4,34,共8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环氧基超支化有机硅树脂(HPSi),将其与酚醛树脂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后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力学性能及耐湿性有了明显提升,当HPSi的质量分数为酚醛树脂的20%时,800℃在空气及氮气中的残碳率分别为2... 设计合成了一种环氧基超支化有机硅树脂(HPSi),将其与酚醛树脂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后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力学性能及耐湿性有了明显提升,当HPSi的质量分数为酚醛树脂的20%时,800℃在空气及氮气中的残碳率分别为24.2%和65.1%,而原酚醛树脂仅为3.0%和61.9%;改性后冲击强度为4.88 kJ/m^(2)、吸水率为1.0%,分别提升了400%和52%。同时环氧基超支化有机硅树脂与酚醛树脂显示出良好的相容性,改性后的酚醛树脂的介电性能显著提高,该项工作有望在航空航天科学和工业领域实现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 有机硅树脂 酚醛树脂 航天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钴/氮掺杂介孔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亮 杨梅 +1 位作者 葛书生 陆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68-7172,共5页
使用N-乙酰-D-氨基葡萄糖作为碳源,F127作为软模板,乙酸钴作为钴源和催化剂,在水热和高温热解条件下制得了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丰富的介孔尺寸的孔道结构、尺寸为200~500nm的氧化钴/氮掺杂复合介孔碳球。该复合介孔碳球用作电极材料... 使用N-乙酰-D-氨基葡萄糖作为碳源,F127作为软模板,乙酸钴作为钴源和催化剂,在水热和高温热解条件下制得了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丰富的介孔尺寸的孔道结构、尺寸为200~500nm的氧化钴/氮掺杂复合介孔碳球。该复合介孔碳球用作电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在2A/g的电流密度下电容值达到248.75F/g,经过1 000次循环寿命测试后其比电容值还能保留93%,显示出较高的比电容值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有望在能源存储、催化、吸附等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 氮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成型技术中的锚栓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赵彬 纪华剑 +3 位作者 陈葳 周东山 王晓亮 薛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29,共7页
纳米成型技术(NMT)是一种将聚合物直接注射于预先经纳米化处理的金属表面,使2种材料牢固结合的新技术。使用NMT制备的聚合物/金属一体化制品质量轻、界面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便携式电子器件等领域。文中... 纳米成型技术(NMT)是一种将聚合物直接注射于预先经纳米化处理的金属表面,使2种材料牢固结合的新技术。使用NMT制备的聚合物/金属一体化制品质量轻、界面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便携式电子器件等领域。文中系统介绍了NMT中金属表面纳米化处理方法、可用于NMT的金属和聚合物材料的种类及特点,以及注射成型加工中各项工艺参数的选择。结合受限态聚合物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造成NMT制品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锚栓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失效机制。从NMT原理出发,在总结现有纳米成型技术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预测了NMT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成型技术 金属表面纳米化 锚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用聚烯烃绝缘子的憎水迁移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学文 汪开瑞 +2 位作者 曹斌 全一武 严姗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11-4918,共8页
聚烯烃绝缘子具有优异的电性能、憎水、机械强度和刚性等优点,但其憎水迁移性能和耐漏电起痕是研究难点。通过长链脂肪胺与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氟固态憎水剂,研究其对聚烯烃材料的憎水迁移性、耐漏电起痕、机... 聚烯烃绝缘子具有优异的电性能、憎水、机械强度和刚性等优点,但其憎水迁移性能和耐漏电起痕是研究难点。通过长链脂肪胺与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氟固态憎水剂,研究其对聚烯烃材料的憎水迁移性、耐漏电起痕、机械强度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憎水剂后,样品表面可富集含氟化合物,在不影响绝缘、机械强度和耐漏电起痕性能(1A4.5级)的前提下,提高了改性样品的憎水迁移性能。在标准污层下憎水迁移96 h,表面水接触角由71.7°增长到90.7°,水中浸泡96 h后的接触角保持在100°以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含氟憎水剂还具有延长结冰时间和降低覆冰粘附力的效果。该研究为新型聚烯烃绝缘子的输电线路可靠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聚烯烃 憎水迁移性 耐漏电起痕 含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绝缘子材料的憎水性迁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佳 陈超 +1 位作者 严姗芝 全一武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选择以氯化钠和硅藻土为人工污秽、乙醇为稀释剂制备污液,对聚烯烃表面进行定量均匀涂污。采用静态接触角法和喷水分级法测试并研究了稀释剂用量、盐密、污层厚度等对聚烯烃材料憎水性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烯烃绝缘子材料表面存在憎... 选择以氯化钠和硅藻土为人工污秽、乙醇为稀释剂制备污液,对聚烯烃表面进行定量均匀涂污。采用静态接触角法和喷水分级法测试并研究了稀释剂用量、盐密、污层厚度等对聚烯烃材料憎水性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烯烃绝缘子材料表面存在憎水性迁移;盐密和污秽厚度对静态水接触角大小有重要影响;当涂污盐密和灰密分别为0.1 mg/cm^2和0.5 mg/cm^2时,憎水性迁移时间从24 h增加到96 h,静态水接触角从75°增大到87°左右,憎水性分级测量结果为HC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材料 绝缘子 憎水性迁移 静态接触角 喷水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离子型聚酰亚胺黏结剂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钱秉筠 刘彩霞 +3 位作者 朱唐宋 吴昊旻 张秋红 贾叙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1-673,共13页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正极用聚合物黏结剂作为LIB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性材料颗粒与电极集流体之间提供结合力,进而促进Li^(+)的扩散,对提高电池循环性能起着重要的作...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正极用聚合物黏结剂作为LIB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性材料颗粒与电极集流体之间提供结合力,进而促进Li^(+)的扩散,对提高电池循环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商用聚偏氟乙烯(PVDF)是目前正极材料中用到的主要黏结剂,但仍旧存在黏结性能低和导离子性较差的问题.聚酰亚胺(PI)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黏附强度和良好的结构可设计性等优势.因此,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磺酰亚胺锂结构的二胺单体(BAPSI-Li),将其与联苯四甲酸二酐(s-BP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共聚合成了一种导离子型PI黏结剂.研究表明,PI黏结剂黏结性能相比于PVDF有所提升.由导离子型PI黏结剂制备的LiFePO_(4)(LFP)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经2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高达158.19 mA·h·g^(-1).导离子型PI黏结剂与商用PVDF黏结剂相比展现了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得益于PI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电极能够在长循环过程中保持结构完整.同时,导离子二胺单体的引入有利于促进电极内部锂离子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黏结剂 导离子聚合物 聚酰亚胺 LiFePO_(4)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赖氨酸的可溶性聚酰亚胺黏结剂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琪 黄芷怡 +1 位作者 张秋红 贾叙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7-847,共11页
高能量密度的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体系对关键正极黏结剂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用绿色、清洁的生物质材料代替传统石油基材料是满足“双碳”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针对锂离子电池正极黏结剂品种单一和循环稳定性较低等问题,采用化学亚胺法,设计... 高能量密度的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体系对关键正极黏结剂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用绿色、清洁的生物质材料代替传统石油基材料是满足“双碳”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针对锂离子电池正极黏结剂品种单一和循环稳定性较低等问题,采用化学亚胺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赖氨酸的可溶性聚酰亚胺黏结剂(PMDA-Lys),这种黏结剂能够满足高镍三元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体系锂电池性能要求.黏结剂的侧链羧基可以与电极颗粒表面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其剥离强度可以达到0.213 N·mm^(-1),基于此制备的电极能够在电解液环境和连续充放电过程中维持结构的稳定性.与传统聚偏氟乙烯(PVDF)黏结剂相比,PMDA-Lys黏结剂在与锂片组成扣式半电池的循环测试中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5 C条件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85%).该类基于生物质的聚酰亚胺黏结剂为设计具有绿色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黏结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聚酰亚胺 镍钴锰酸锂 电池正极 黏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侧链盘状苯并菲和棒状偶氮苯的二嵌段液晶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昭永 李谦 +2 位作者 王大霖 方江邻 谌东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40-1352,共13页
分别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结合叠氮-端炔基大分子点击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和不同嵌段比例的基于侧链苯并菲TP盘状液晶基元和偶氮苯Azo棒状液晶基元的盘棒杂化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核磁共... 分别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结合叠氮-端炔基大分子点击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聚合度和不同嵌段比例的基于侧链苯并菲TP盘状液晶基元和偶氮苯Azo棒状液晶基元的盘棒杂化二嵌段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正交偏光分析(POM)对盘棒杂化二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液晶相行为进行了表征。偶氮苯嵌段较短的共聚物P(TP_(6))_(40)-b-P(Azo)_(10),主要表现出占优势嵌段TP盘状液晶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与相行为。而偶氮苯嵌段较长的共聚物P(TP_(6))_(10)-b-P(Azo)_(40)和P(TP_(6))_(40)-b-P(Azo)_(40)则更多体现出类似Azo棒状侧链液晶聚合物的相行为和光响应特性。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SAXS/WAXS)分析证实了Azo嵌段较长的嵌段共聚物薄膜尤其经退火处理后呈现层状结构,倾向于平行基底取向排布的苯并菲诱导偶氮苯平躺沿着平行基底方向排列而显著减少了光吸收,经紫外及可见光的辐照后光吸收显著增大,其中盘状嵌段较长的P(TP_(6))_(40)-b-P(Azo)_(40)对比响应增幅尤其明显。这种盘棒杂化二嵌段共聚物薄膜所表现出的特殊光物理性质及其快速光响应-回复特性,加深了对其相互作用的理解,可望为设计合成新的光响应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棒液晶杂化二嵌段共聚物 可控自由基聚合 点击反应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苯并菲丙烯酸酯中间体的合成与液晶相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慕斌 陈科扬 谌东中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432,共9页
本文主要报道了一系列不对称取代的苯并菲丙烯酸酯类盘状液晶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液晶相行为研究。首先,从单羟基苯并菲类衍生物出发,针对不同长度烷基间隔基体系的反应活性差异,采用不同方法引入可聚合丙烯酸酯基官能团,对亚甲基间... 本文主要报道了一系列不对称取代的苯并菲丙烯酸酯类盘状液晶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液晶相行为研究。首先,从单羟基苯并菲类衍生物出发,针对不同长度烷基间隔基体系的反应活性差异,采用不同方法引入可聚合丙烯酸酯基官能团,对亚甲基间隔基数目从0到10的苯并菲丙烯酸酯进行全系列合成,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对合成目标产物进行化学结构确认。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SAXS/WAXS)表征并分析该系列盘状苯并菲丙烯酸酯中间体的液晶相行为及组装的柱状有序结构。结果表明,大多数己氧基苯并菲类丙烯酸酯中间体只形成结晶;而丁氧基苯并菲类中间体则大都能呈现单向或双向互变型热致六方柱状液晶相,以及一类典型的具有三维(3D)位置有序的六方柱状塑晶相。该类不对称取代的苯并菲丙烯酸酯盘状液晶相态结构与相行为关系的阐明,将对(甲基)丙烯酸酯类可聚合功能性单体的设计合成以及加深对聚合制得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多级有序相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液晶 苯并菲 丙烯酸酯 柱状塑晶相 六方柱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中空玻璃微球低介电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
14
作者 朱唐宋 王一平 +2 位作者 张懿 贾叙东 张秋红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8-857,共10页
由于5G通讯频率和电路集成化的提高,出现信号传输延迟及功率损耗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对聚合物的低介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含中空玻璃微球的有机无机复合聚酰亚胺低介电薄膜材料——聚酰亚胺/中空微球(PI/SiO2-Air)... 由于5G通讯频率和电路集成化的提高,出现信号传输延迟及功率损耗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对聚合物的低介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含中空玻璃微球的有机无机复合聚酰亚胺低介电薄膜材料——聚酰亚胺/中空微球(PI/SiO2-Air)复合膜.复合材料中的中空玻璃微球经过氨基化处理得到表面含有大量可反应性官能团,进一步以该微球作为化学交联位点,得到了均匀分散的PI复合薄膜,同时在复合膜中引入了均匀分布的微孔结构.所制备的PI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201.6 MPa.此外,复合PI膜具有优异的低介电性能,在1 MHz测试条件下的介电常数可低至2.42,介电损耗低至0.0348. Weibull击穿场强最高可达227 kV·mm-1,PI复合膜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吸湿率低至1.75%.该类低介电PI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高频率、低延迟特性的5G通讯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中空微球 低介电常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