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双金属氧化物负极的理性设计及储锂特性
1
作者 林学宇 王瑞琦 +1 位作者 董武杰 黄富强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共13页
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双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实现依赖于创新突破高容量、高倍率及长循环寿命电极材料。插入型负极,以d0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代表,含有强金属-氧键,表现出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然而,由于金属离子变价较少,其... 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双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实现依赖于创新突破高容量、高倍率及长循环寿命电极材料。插入型负极,以d0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代表,含有强金属-氧键,表现出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然而,由于金属离子变价较少,其比容量相对较低。转化-合金型负极,以p区金属氧化物为代表,具备高理论比容量,但嵌锂过程中的相团聚和体积膨胀易导致容量快速衰减和倍率性能不佳。通过引入插入型或转化型功能基元构建双金属氧化物负极,可以优化电极中的电子/离子传导,从而改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有望实现负极材料高容量、高倍率及长循环的统一。本文通过对各类金属氧化物中的化学键及电子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图示表达方式,将负极锂离子插脱嵌的电化学反应储能过程表达为态密度(DOS)图示。文章阐述了双金属氧化物负极的多步储锂机制,并结合近期相关研究进展,为发展高容量、高倍率及高稳定的双金属化合物负极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双金属化合物 储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东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2期35-39,共5页
从当前新材料的开发和材料科学发展向多功能、小型化、复合化、低成本制备等要求出发 ,并就现有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材料制备工艺上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简要介绍了碳化硅 (SiC)陶瓷、添加Nd的钇铝石榴子石 (Nd -YAG)陶瓷、掺有... 从当前新材料的开发和材料科学发展向多功能、小型化、复合化、低成本制备等要求出发 ,并就现有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材料制备工艺上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简要介绍了碳化硅 (SiC)陶瓷、添加Nd的钇铝石榴子石 (Nd -YAG)陶瓷、掺有稀土的氮化硅 (RE -Si3 N4)陶瓷等几种具有结构和功能一体化高性能陶瓷材料的优良性能 ,可能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和功能一体化 高性能陶瓷 碳化硅 ND-YAG RE-Si3N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化物陶瓷:烧结致密化、微结构调控与性能提升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国军 邹冀 +2 位作者 倪德伟 刘海涛 阚艳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33,共9页
TiB2、ZrB2、HfB2、B4C及BN为代表的硼化物陶瓷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超高温、超硬以及超疏水等极限条件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材料的烧结致密化困难、断裂韧性低等问题制约了它们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无压烧结在材料制备过程中... TiB2、ZrB2、HfB2、B4C及BN为代表的硼化物陶瓷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超高温、超硬以及超疏水等极限条件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材料的烧结致密化困难、断裂韧性低等问题制约了它们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无压烧结在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优势,探讨了影响硼化物陶瓷无压烧结的主要因素,总结了以"除氧"机制为代表的硼化物陶瓷无压烧结技术;针对硼化物陶瓷韧性低的不足,介绍了以"板晶增韧"、"纳米相增强"为代表的硼化物陶瓷微结构调控手段和强韧化措施.最后,文章还对硼化物陶瓷的织构化设计、制备方法与性能提升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物陶瓷 无压烧结 微结构调控 织构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4
作者 李一博 姚冬旭 +4 位作者 祝明 赵君 王丁 夏咏锋 曾宇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5-549,共5页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 β-Si_(3)N_(4)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其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势在机械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铜基体与β-Si_(3)N_(4)晶须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本工作采用熔盐法与热压烧结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TiN包覆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TiN@β-Si_(3)N_(4)w/Cu)。研究了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探讨了不同钛含量对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浴处理后,β-Si_(3)N_(4)晶须表面原位生成的TiN镀层有效解决了晶须易团聚的问题,显著改善了晶须与铜基体之间的润湿性,从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TiN镀层对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与未包覆的β-Si_(3)N_(4)晶须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相比,当钛含量为5wt%、β-Si_(3)N_(4)晶须含量为10vol%时,TiN@β-Si_(3)N_(4)w/Cu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98.46%,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提升至93.1HV和345.7 MPa,较未包覆样品分别提高了28.6%和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β-Si_(3)N_(4)晶须 铜基复合材料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铌镁酸铅-钛酸铅定向压电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评初 孙士文 +5 位作者 潘晓明 朱丽慧 李东林 温保松 黄清伟 殷之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95-1198,共4页
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择优方向为[112]的0.70Pb(Mg1/3Nb2/3)03-0.30PbTiO3高性能定向压电陶瓷.该陶瓷[112]方向的取向度约为35%,准静态压电常数d33约为1500-1600pC/N,耦合系数kt-0.51,k33-0.82,22kV/cm时的场致应变约为0.23%.
关键词 定向陶瓷 PMN—PT 介电和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PMS-PZT系陶瓷显微结构和压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志刚 李宝山 +2 位作者 李国荣 张望重 殷庆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0-1006,共7页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Pb(Mn1/3Sb2/3)O3-PbZrO3-PbTiO3(PMS-PZT)系压电陶瓷显微结构和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240℃、2h条件下烧结,能获得最优的综合性能:εr=1530、d33=374、Kp=0.6、tanδ=0.41%、Qm=1250,可以满足压电变压...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Pb(Mn1/3Sb2/3)O3-PbZrO3-PbTiO3(PMS-PZT)系压电陶瓷显微结构和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240℃、2h条件下烧结,能获得最优的综合性能:εr=1530、d33=374、Kp=0.6、tanδ=0.41%、Qm=1250,可以满足压电变压器和超声马达等大功率场合下的使用要求.与此同时,当烧结温度为1100-1150℃时,材料仍然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εr=1370、daa=348、Kp=0.57、tanδ=0.62%、Qm=1620(1150℃),因此可以作为中低温烧结的多层器件用厚膜材料.高温显微镜、SEM、TEM和EDS等研究表明,PMS-PZT系陶瓷具有很宽的烧结温度区域,特别是中低温烧结时仍能成瓷并具有高的压电性能,主要是因为PbO和Sb2O5在较低烧结温度下(1100℃)能够形成过渡液相促进陶瓷烧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它们能够重新进入晶格形成单一钙钛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锰锆钛酸铅 压电 烧结温度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ZrO_2(3Y)-Al_2O_3纳米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濂 王宏志 +2 位作者 洪金生 宫本大树 DIAZDELATORRESebastian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95-800,共6页
本文介绍用非均相沉淀方法制备的纳米SiC-ZrO2(3Y)-Al2O3复合粉体经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得到晶肉型的纳米复相陶瓷;超快速烧结的升温速率为600/min;在烧结温度不保温,迅即在3min内冷却至600以下.... 本文介绍用非均相沉淀方法制备的纳米SiC-ZrO2(3Y)-Al2O3复合粉体经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得到晶肉型的纳米复相陶瓷;超快速烧结的升温速率为600/min;在烧结温度不保温,迅即在3min内冷却至600以下.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450超快速烧结得到的纳米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高达1200MPa,断裂韧性K1c为5MPa·m1/2TEM像显示纳米SiC颗粒大多分布在Al2O3母体晶粒内,也有一些纳米SiC颗粒分布在ZrO2晶粒内.断裂表面的SEM像表明,穿晶断裂是其主要的断裂模式,这是所制备的纳米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 显微结构 复合陶瓷 碳化硅 氧化锆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三维石墨烯及其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8
8
作者 杨金山 黄凯 +1 位作者 游潇 董绍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0-596,共7页
石墨烯具有高强度、高导电、高导热等优异性能,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但受到分散均匀性、体积分数、界面调控等因素的影响,石墨烯优异的性能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还无法发挥。3D打印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增材... 石墨烯具有高强度、高导电、高导热等优异性能,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但受到分散均匀性、体积分数、界面调控等因素的影响,石墨烯优异的性能在陶瓷基复合材料中还无法发挥。3D打印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增材制造技术,可以获得结构可控、形状多样化、大尺寸的三维石墨烯。三维石墨烯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大的孔隙率、优异的可压缩性和相互连接的导电网络,可以有效避免石墨烯堆积团聚。通过组分系统设计,可以获得具有剪切稀化特性的石墨烯浆料,流变性能结果显示浆料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利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将SiC基体引入3D打印三维石墨烯,获得三维石墨烯/SiC复合材料。SiC基体可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间,对提升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增韧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D打印三维石墨烯结合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有望实现高性能石墨烯/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3D打印 流变性 陶瓷基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alon基陶瓷材料制备工艺及显微结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茜 许钫钫 +3 位作者 阮美玲 高濂 THOMPSOND.P. 温树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00-908,共9页
系统研究了通过外部添加增韧相和热处理诱发原位自增韧机制等工艺因素控制所引起的三种Sialon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1.TiN(p)、MoSi2(p)、SiC(p)和SiC(w)第二相物质复合Sialon陶瓷的... 系统研究了通过外部添加增韧相和热处理诱发原位自增韧机制等工艺因素控制所引起的三种Sialon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1.TiN(p)、MoSi2(p)、SiC(p)和SiC(w)第二相物质复合Sialon陶瓷的界面结合状态及其增韧效果;2.利用Nd2O3、Dy2O3和Yb2O3典型稀土氧化物作为烧结添加剂,制备α/β两相复合Sialon材料,诱发β相长颗粒生长,导致类晶须长颗粒原位自增韧机制发生作用;3.α-Sialon长颗粒的成核及生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TiN(p)、MoSi2(p)、SiC(p)和SiC(w)第二相复合Sialon陶瓷,基质相与第二相的界面结合状态及第二相颗粒临界粒径是制约复相材料韧性的主要因素.对于Nd2O3、Dy2O3和Yb2O3典型稀土氧化物Sialon材料,轻稀土Nd2O3是良好的烧结助剂,且Nd-Sialon相变程度极高,热处理诱发大量长颗粒β-Sialon相生成是其具有高韧性的主要原因(最高断裂韧性值达7.0MPa·m1/2).重稀土Yb2O3不仅是良好的烧结助剂,同时也是有效的α-Sialon稳定剂,体系内存在大量等轴状α-Sialon颗粒,使此种材料硬度高达18.00GPa.中稀土Dy2O3的作用介于轻稀土Nd2O3和重稀土Yb2O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on基陶瓷 增韧 显微结构 力学性 陶瓷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
10
作者 鲍伟超 郭晓杰 +5 位作者 辛晓婷 彭湃 王新刚 刘吉轩 张国军 许钫钫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在1900℃和30 MPa压力下制备不同组元数的过渡金属碳化物陶瓷,发现只有高熵(TiZrHfNbTa)C陶瓷形成了Al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该结构不是长程序的单相化合物(如MAX相),而是一种无周期性的碳化物和金属单原子层交叉堆叠的复合物。通过纳米至原子尺度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表征,揭示了少量Al单原子层无周期性地嵌入高熵碳化物面心立方结构的{111}面。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形成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关键因素不是Al在不同碳化物晶格中的扩散差异,而是高熵带来的热力学稳定性、晶格畸变和迟滞扩散效应等。本研究有助于推动结构陶瓷中原子尺度微结构的设计和调控,从而获得硬度-强度-韧性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结构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陶瓷 高熵碳化物陶瓷 金属原子层分相 共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江东亮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26-40,共15页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器件和系统逐步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推动了陶瓷材料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些发展和先进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结构功能...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器件和系统逐步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推动了陶瓷材料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些发展和先进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超高温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新能源陶瓷,透明陶瓷,生物陶瓷和多孔陶瓷,探讨了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并对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制备科学上今后应予以关注的关键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陶瓷 结构功能一体化 复合材料 透明陶瓷 生物陶瓷 制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陶瓷材料的俄歇能谱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虞玲 金德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09-916,共8页
降低陶瓷材料表面电荷的积累一直是俄歇分析技术能否成功应用于该类材料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实验认为:陶瓷材料试样减薄法可以用来降低表面电荷.采用这种方法,样品可分析区域大小仅依赖于电子束斑尺寸.因而,用 Microla... 降低陶瓷材料表面电荷的积累一直是俄歇分析技术能否成功应用于该类材料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实验认为:陶瓷材料试样减薄法可以用来降低表面电荷.采用这种方法,样品可分析区域大小仅依赖于电子束斑尺寸.因而,用 Microlab 310-F热场发射扫描俄歇微探针分析仪能在几十纳米的微区内,获取结构信息和除氢氦外的化学成分信息,突破了陶瓷材料在低电压、低电流下约几十微米的分析范围.在此基础上,挑选了掺Dy的α-Sialon,掺Y、La的α-Si3N4与以Al2O3为基体加入SiC晶须,并通氮气氛处理的三种高性能陶瓷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和研究它们的晶粒、界面的成份、化学态和结构.发现α-Si3N4和α-Sialon陶瓷中的 Si(LVV, KLL)峰位都会向低能端漂移,峰位分别为:84eV和 1613eV. Si-N-O的结合态又使 Si(LVV)峰继续漂移到 80eV左右.掺Y、 La的α-Si3N4的玻璃相区, Si至少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学态存在.掺Dy的α-Sialon陶瓷的局部区域内有四种组分不同的固溶相及三种组分不同的晶间相.另外,在SiC与SiC-BN-C纤维补强复合陶瓷材料的断裂面,观察到从SiC基体拔出的纤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陶瓷 俄歇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晶添加对氮化硅陶瓷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英伟 余建波 +4 位作者 夏咏锋 左开慧 姚冬旭 曾宇平 任忠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7-812,共6页
以不同配比的Y2O3-Al2O3为烧结助剂,通过添加3wt%的单分散β-Si3N4籽晶,采用气压烧结制备了氮化硅陶瓷,并对所得材料的相组成、密度、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烧结助剂配比的α-Si3N4粉体在1800℃保温2 h... 以不同配比的Y2O3-Al2O3为烧结助剂,通过添加3wt%的单分散β-Si3N4籽晶,采用气压烧结制备了氮化硅陶瓷,并对所得材料的相组成、密度、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烧结助剂配比的α-Si3N4粉体在1800℃保温2 h即全部转化为β-Si3N4,且各烧结体的相对密度都达到了97%以上.在6wt%Y2O3和4.5wt%Al2O3为烧结助剂时,添加3wt%籽晶的样品其室温强度和1200℃高温强度分别提高了20%和16%,断裂韧性提高了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3N4籽晶 力学性能 晶粒形貌 液相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颗粒增强反应结合B_4C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青青 董绍明 +2 位作者 何平 周海军 胡建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672,共6页
以微孔碳、颗粒级配碳化硼粉体、钛粉和硅粉为原料,通过多孔预制体真空熔渗Si工艺制备了硼化钛颗粒增强的反应结合碳化硼复相陶瓷,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以微孔碳、颗粒级配碳化硼粉体、钛粉和硅粉为原料,通过多孔预制体真空熔渗Si工艺制备了硼化钛颗粒增强的反应结合碳化硼复相陶瓷,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预制体中钛为15wt%时,所制备的复相陶瓷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13 MPa和5.40 MPa·m1/2。原位反应生成的硼化钛对材料的增韧补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碳化硼 微孔碳 硼化钛 增韧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多型体陶瓷的研究 Ⅱ.AlN-多型体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佩玲 张炯 +1 位作者 贾迎新 孙维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56-760,共5页
在研究了 AlN-型体 15R, 12H和 21R的形成特性的基础上[1];本工作测定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并利用SEM观察了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尽管AIN-多型体的力学性能较差,但是具有适当烧结添加剂的AIN-多型体的抗折... 在研究了 AlN-型体 15R, 12H和 21R的形成特性的基础上[1];本工作测定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并利用SEM观察了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尽管AIN-多型体的力学性能较差,但是具有适当烧结添加剂的AIN-多型体的抗折强度在室温至1250℃的范围内能保持不变,甚至提高50%;尤其是15R和12H.AIN-多型体的硬度随其组份向AlN方向靠近而增加,即21R的硬度最高(12.7~14.4GPa),15R的硬度为最低(1.5~12.8GPa).AIN-多型体的强度和断裂韧性与AlN-多型体的类型之间没有这种明显的联系,它们的变化范围分别在313~366MPa和3.8~4.8 MPa·m^(1/2)之间.本文依据 AIN-多型体的结构特征及断裂形貌对它们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型体 稀土氧化物 力学性能 结构 氮化铝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粉料对Sr_(0.4)Ba_(0.6)Nb_2O_6烧结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清伟 王佩玲 +1 位作者 严东生 程一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5-179,共5页
对比了以单相Sr0.4Ba0.6Nb2O6为原料的常规烧结试样(SBN40)以及以SrNb2O6与BaNb2O6混合物为原料的反应烧结试样(RSBN40)的烧结性能与显微结构.结果发现,RSBN40试样的致密化速率较SBN40试样较慢,试样SBN40与RSBN40密度分别在1250与1300... 对比了以单相Sr0.4Ba0.6Nb2O6为原料的常规烧结试样(SBN40)以及以SrNb2O6与BaNb2O6混合物为原料的反应烧结试样(RSBN40)的烧结性能与显微结构.结果发现,RSBN40试样的致密化速率较SBN40试样较慢,试样SBN40与RSBN40密度分别在1250与1300℃达到最大,其值分别为5.21与5.27g·cm-3.此外,当烧结温度高于1250℃时,试样SBN40比RSBN40易于出现异常晶粒长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0.4Ba0.6Nb2O6 烧结性能 显微结构 铌酸锶钡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Al_2O_3-YAG复相陶瓷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宏志 高濂 +2 位作者 李炜群 Hirokazu Kawaoka Koichi Niihara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l2O3-YAG复合粉体,YAG的结晶温度在1000℃左右.共沉淀法 制备的Al2O3-YAG复合粉体经1550℃热压烧结,获得致密烧结体,YAG的加入量对烧结温度 的影响不大. Al2O3-5vol...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l2O3-YAG复合粉体,YAG的结晶温度在1000℃左右.共沉淀法 制备的Al2O3-YAG复合粉体经1550℃热压烧结,获得致密烧结体,YAG的加入量对烧结温度 的影响不大. Al2O3-5vol%YAG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604MPa,断裂韧性为5.0MPam1/2; Al2O3-25vol%YAG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611MPa,断裂韧性为45MPam1/2.所有这些数据 都高于单相Al2O3陶瓷的力学性能,说明YAG的加入有利于A12O3陶瓷力学性能的提高. 通过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大的YAG颗粒位于Al2O3晶界上,小的YAG颗粒位于Al2O3晶粒 内.在 Al2O3-5vol%YAG复合材料中,许多小的白色区域存在于 Al2O3晶粒内,这可能和较低 的Y2O3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显微结构 氧化铝 YAG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种加入对α-SiAlON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清伟 王凤玲 +1 位作者 程一兵 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1-276,共6页
采用无压烧结和酸洗的方法制备了α-SiAlON单晶颗粒,并将这些单晶颗粒作为晶种加入到YSm-α-SiAlON原始组份中,研究了陶瓷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加入晶种的YSm-α-SiAlON陶瓷主要由细小晶... 采用无压烧结和酸洗的方法制备了α-SiAlON单晶颗粒,并将这些单晶颗粒作为晶种加入到YSm-α-SiAlON原始组份中,研究了陶瓷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加入晶种的YSm-α-SiAlON陶瓷主要由细小晶粒和少量粗大晶粒组成,而晶种加入后,陶瓷中出现了柱状晶粒;柱状晶粒的尺寸与数量可由晶种的数量和尺寸控制.晶种加入导致YSm-α-SiAlON陶瓷韧性升高,韧性升高的原因与柱状晶粒的拔出与桥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种 Α-SIALON 显微结构 断裂韧性 氮化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氧化铝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高濂 洪金生 +1 位作者 宫本大树 DIAZDELATORRESebastian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04-908,共5页
本文介绍用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方法制备的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特征.超快速烧结的升温速率为600℃/min,在烧结温度不保温,迅即在3min内冷却至600℃以下.与保温时间为2h的无压烧结相比,可降低烧结温度和提高样品密度... 本文介绍用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方法制备的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特征.超快速烧结的升温速率为600℃/min,在烧结温度不保温,迅即在3min内冷却至600℃以下.与保温时间为2h的无压烧结相比,可降低烧结温度和提高样品密度.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方法制备的纯氧化铝陶瓷的抗弯强度高达800MPa以上,比通常氧化铝陶瓷的抗弯强度高出一倍.用SEM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超快速烧结的纯氧化铝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烧结 氧化铝陶瓷 结构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α-β-SiAlON复相陶瓷的制备和显微结构调控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丹宇 施剑林 来亭荣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5-47,57,共4页
本文在目前相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组份设计和工艺条件摸索,制备出不同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Y-α-β-SiAlON复相陶瓷,根据相图并结合测量的收缩速率曲线分析了组份对致密化过程和相含量的影响。此外由化学、相、组成设计并... 本文在目前相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组份设计和工艺条件摸索,制备出不同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Y-α-β-SiAlON复相陶瓷,根据相图并结合测量的收缩速率曲线分析了组份对致密化过程和相含量的影响。此外由化学、相、组成设计并配以一定工艺条件,实现了相结构和显微结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工艺 显微结构 复合陶瓷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