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5000 t大型船舶喷气节能及水翼导流技术
1
作者 梁鹏翔 杨维象 +1 位作者 曹建鑫 吴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探讨大型船舶喷气的节能效果以及分析水翼导流技术的可行性与关键问题,采用Mixture两相流模型和RANS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计入喷气消耗的功率,结合“净减阻率”的概念,构建大型平底气泡船粘性流场数值计算模型,探讨攻角、翼面到船底... 为探讨大型船舶喷气的节能效果以及分析水翼导流技术的可行性与关键问题,采用Mixture两相流模型和RANS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计入喷气消耗的功率,结合“净减阻率”的概念,构建大型平底气泡船粘性流场数值计算模型,探讨攻角、翼面到船底的距离、喷气口位置对导流效果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水翼导流可大幅降低喷气消耗功率,提高节能效果;距离与弦长之比d/C=0.3、攻角为6°~8°、喷气口至导缘的距离x/C=0.28时,水翼的综合导流效果最佳。直接向大型船舶底部喷气,能较大幅度降低船舶的航行阻力,但因喷气消耗的功率过大,节能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当采用水翼导流技术后,喷气的净减阻率大幅提高,由此可知,气层减阻技术应用于大型船舶的节能减排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节能 水翼导流 净减阻率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自由变形技术在船型优化中的应用
2
作者 冯佰威 岳朝欢 +1 位作者 刘波 王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9,437,共10页
针对自由变形技术在船体型线优化中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并对其在船体型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改进,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解决了传统自由变形方法无法直接操作船体曲面坐标... 针对自由变形技术在船体型线优化中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并对其在船体型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改进,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解决了传统自由变形方法无法直接操作船体曲面坐标的问题,并将其嵌入自主开发的船舶水动力性能多学科综合优化平台。以S60船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开发的平台对船模艏部型线进行了减阻优化,研究发现:在设计航速F r=0.30时,优化后的船型总阻力较母型船降低了5.30%,显著提升了阻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船体型线优化,为船舶型线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变形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变形 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 船体曲面变形 船型优化 兴波阻力 总阻力 减阻设计 优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控制分配的船舶推进器故障容错控制
3
作者 郎祺 徐海祥 +3 位作者 余文曌 杜哲 王红梅 陈金龙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9-299,共11页
[目的]针对过驱动船舶在作业中因部分推进器发生故障导致推进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控制分配的容错控制方法。[方法]首先,设计自适应控制分配算法对含有故障推进系统的配置矩阵进行在线自适应重构,在当前推进能力条件... [目的]针对过驱动船舶在作业中因部分推进器发生故障导致推进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控制分配的容错控制方法。[方法]首先,设计自适应控制分配算法对含有故障推进系统的配置矩阵进行在线自适应重构,在当前推进能力条件下尽量减小推力偏差,并在自适应更新律中引入微分项,以抑制自适应过程中的推力抖振现象;然后,将未处理的控制分配误差作为系统的广义干扰,设计修正型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包含其在内的系统集总扰动进行在线估计并在控制律中进行补偿;最后,对闭环控制系统误差有界性进行证明。[结果]以自研的过驱动船舶实验样机为对象进行的仿真与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推进器发生故障时能显著降低作业误差,使系统更快地恢复至稳定状态,并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抖振现象。[结论]综上所述,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应对过驱动船舶推进器失效故障,提升船舶在作业时的容错能力,对提高过驱动船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操舵装置 容错 可靠性 运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 推进器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导管桨的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
4
作者 顾建慧 周利兰 +1 位作者 李涛 李维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探讨转动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本文采用基于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不同导管剖面型式、不同导管转动角度下导管桨的敞水性能进行数值计算。首先,通过与实验结果的... 为了探讨转动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本文采用基于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不同导管剖面型式、不同导管转动角度下导管桨的敞水性能进行数值计算。首先,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然后,基于数值计算结果讨论了导管剖面型式变化、导管后添加舵及导管转动的情况下导管桨敞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扭矩系数受导管剖面型式变化的影响比推力系数大,导管桨的推力系数基本不变,扭矩系数变小,敞水效率升高;导管后舵的存在使导管桨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都增大,但敞水效率几乎不变;导管转动后,推力系数在转动角度达一定值前略微增加,之后大幅下降,而扭矩系数一直大幅增大,敞水效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导管 导管螺旋桨 敞水性能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船舶柴油机性能模拟及优化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辉 涂环 任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8-492,497,共6页
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建立了某大型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的零维模型,并利用柴油机推进特性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压缩比和燃烧始点对柴油机标定工况下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利用Isight-Matlab联合仿真优化平... 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建立了某大型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的零维模型,并利用柴油机推进特性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压缩比和燃烧始点对柴油机标定工况下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利用Isight-Matlab联合仿真优化平台,以柴油机油耗为优化目标,以最高爆发压力、最高爆发压力与压缩压力之差、最高燃烧温度和排气温度低于限制值为约束条件,对标定工况下柴油机的压缩比和燃烧始点进行联合寻优.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标定工况下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均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零维模型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工程技术在船体设计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谢伟 刘祖源 +2 位作者 冯佰威 闫贺磊 曾大连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6,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知识工程作为一门研究知识智能化处理的工程技术学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设计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从船舶总体概念方案设计、船体结构设计和船舶布置设计3个方面,系统归纳和分析国...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知识工程作为一门研究知识智能化处理的工程技术学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设计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从船舶总体概念方案设计、船体结构设计和船舶布置设计3个方面,系统归纳和分析国内外知识工程在船舶设计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并详细介绍船舶型线设计和厂所协同设计中知识工程应用的两个典型案例。同时,总结提炼出知识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并对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推动知识工程发展进行展望。通过知识工程技术,船舶设计可实现智能化,能快速调用相关规范与要求,并将已有的经过充分实践论证的船舶设计知识进行储存及衍生,从而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但对知识工程技术的充分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 船舶设计 大型语言模型 船体设计 船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船型阻力性能优化的知识获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萌 吴凯 +1 位作者 冯佰威 常海超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1-1159,共9页
现代船型设计优化通常包含复杂的计算分析和海量的仿真数据,其仿真数据中隐含的设计领域知识往往是不为人知的。为了挖掘隐含的设计知识,更加系统地理解船型优化问题,本文以KCS集装箱船为例,对船舶兴波阻力进行优化,得到用于数据挖掘的... 现代船型设计优化通常包含复杂的计算分析和海量的仿真数据,其仿真数据中隐含的设计领域知识往往是不为人知的。为了挖掘隐含的设计知识,更加系统地理解船型优化问题,本文以KCS集装箱船为例,对船舶兴波阻力进行优化,得到用于数据挖掘的优化仿真数据,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船型设计变量与兴波阻力之间隐含的设计规则。通过对设计规则进行统计分析,既可以定性和定量地理解船型设计优化问题,又可以得到与设计目标相关的主效应设计变量和交互效应设计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分析船型优化设计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型优化 兴波阻力 粗糙集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航行器声隐身性能提升研究
8
作者 魏建红 向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1,272,共7页
针对小几何尺度的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中减振技术的应用问题,建立尺度较小的SUBOFF无人航行器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典型激励下的声振特性,探讨阻振、吸振技术在UUV上的应用,并且基于声学黑洞结构设计UUV舱段,... 针对小几何尺度的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中减振技术的应用问题,建立尺度较小的SUBOFF无人航行器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典型激励下的声振特性,探讨阻振、吸振技术在UUV上的应用,并且基于声学黑洞结构设计UUV舱段,分析其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无人航行器结构振动和辐射噪声的峰值频率与整体和局部结构的模态频率关系较大。在推进电机基座、推力轴承基座等结构上应用阻振质量和动力吸振器可有效减小艇体振动,吸振器质量增加可改善吸振效果。设计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ABH)舱段并应用于艇体的中部均匀部分,可有效减小结构振动由激励源向船艏的传递,体现该方案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无人航行器 减振降噪技术 声学黑洞 阻振 吸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下箱型梁极限强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崔虎威 杨平 +1 位作者 周杨 高尚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5-602,共8页
通过系列箱型梁模型实验,研究了箱型梁在极值循环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分别对四个加筋箱型梁模型进行了循环载荷下的四点纯弯实验,实验分别采取单向及双向循环载荷两种施加方式。在单向循环弯曲实验中,模型的后续循环的极限强度... 通过系列箱型梁模型实验,研究了箱型梁在极值循环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分别对四个加筋箱型梁模型进行了循环载荷下的四点纯弯实验,实验分别采取单向及双向循环载荷两种施加方式。在单向循环弯曲实验中,模型的后续循环的极限强度与前一循环的后极限强度阶段的卸载点接近,但塑性变形有明显增加,极限承载能力下降显著;双向循环弯曲中,反向弯矩虽然抵消了部分塑性变形,但箱型梁的极限承载能力仍有明显下降。实验表明,实验加载过程中,箱型梁在承受极值循环载荷初期,其构件崩溃速率较缓,而一旦进入后极限阶段,崩溃速率显著加快;箱型梁在极值循环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即后极限强度性能,相比一次性极限强度值逐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梁 极限强度 循环载荷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尾鳍船舶纵倾节能及其尺度效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正阳 李子如 +1 位作者 万鹏程 秦江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纵倾节能是一种高效易行的船舶节能手段,针对纵倾节能应用,采用基于RANS求解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缩尺比与纵倾角度工况下的双尾鳍内河船型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分析纵倾角度对阻力及其成分的影响规律;分析阻力随纵倾角度变化规... 纵倾节能是一种高效易行的船舶节能手段,针对纵倾节能应用,采用基于RANS求解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缩尺比与纵倾角度工况下的双尾鳍内河船型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分析纵倾角度对阻力及其成分的影响规律;分析阻力随纵倾角度变化规律的原因并对纵倾节能相关的尺度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双尾鳍船舶以设计航速航行时,纵倾角度为首倾1.5°左右时阻力最小,且纵倾节能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尾鳍 纵倾优化 数值模拟 重叠网格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空间的船舶自主靠泊自抗扰控制分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凌 徐海祥 余文曌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目的]针对船舶自主靠泊过程中遇到的环境载荷、岸壁效应、模型不确定以及控制分配误差等多源干扰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零空间的自抗扰控制(ADRC)分配方法。[方法]首先,建立船舶靠泊运动数学模型、多源干扰模型和控制分配模型,并据此设... [目的]针对船舶自主靠泊过程中遇到的环境载荷、岸壁效应、模型不确定以及控制分配误差等多源干扰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零空间的自抗扰控制(ADRC)分配方法。[方法]首先,建立船舶靠泊运动数学模型、多源干扰模型和控制分配模型,并据此设计神经网络扩张状态观测器(NNESO)实时估计船舶运动及其所受到的多源干扰;然后,引入零空间技术设计控制分配算法,并基于该方法实现先泊位外镇定再平行靠泊方案;最后,证明船舶自主靠泊系统在所提方法下所有误差信号一致最终有界,保证船舶自主靠泊过程的安全性。[结果]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轨迹跟踪效果与二次规划(QP)法近似的情况下,求解所需时间为其1.3%,艏向最大分配误差为伪逆法(PI)的36.51%。[结论]所提方法在满足靠泊运动控制精度的同时,求解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最大分配误差显著降低,保证了控制分配的实时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靠泊 多源干扰 控制分配 零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轻量级光学遥感图像船舶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志渊 罗亮 +1 位作者 吴天阳 于博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8-257,共10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级目标检测算法,在应用于光学遥感图像船舶目标检测任务时所面临的精度低、检测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YOLOv8s的轻量级光学遥感图像船舶目标检测算法。引入一种新的轻量级非对称检测头,使模型在复杂背景...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级目标检测算法,在应用于光学遥感图像船舶目标检测任务时所面临的精度低、检测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YOLOv8s的轻量级光学遥感图像船舶目标检测算法。引入一种新的轻量级非对称检测头,使模型在复杂背景中更加关注船舶对象;主干网络融合选择注意力模块,通过动态调整特征提取主干的感受野来提高目标检测的性能;引入Slim-FPN的思想来改进颈部,在保持检测精度的同时减少参数数量;设计快速卷积模块FasterConv,基于此重构C2f中的Bottleneck结构,命名为Faster_C2f,增强了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同时取得了95.2%的检测精度,比基线模型提高1.4%,每秒检测帧数提高8%,模型参数减少33%,较主流算法在检测效果上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遥感图像 非对称检测头 注意力模块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铝合金薄板低速冲击力学行为研究
13
作者 徐双喜 张浩坤 +3 位作者 谌伟 骆伟 董威 张艳辉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目的]为研究船用铝合金薄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开展5059-H116铝合金板的水平低速冲击动态响应试验。[方法]基于冲击试验,对比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冲击质量下试板的损伤和动态响应;基于混合硬化塑性模型建立低速冲击数值模... [目的]为研究船用铝合金薄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开展5059-H116铝合金板的水平低速冲击动态响应试验。[方法]基于冲击试验,对比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冲击质量下试板的损伤和动态响应;基于混合硬化塑性模型建立低速冲击数值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作用下的失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试板尺寸、冲击位置和撞头形状对临界破坏能量的影响,并提出关于临界破坏能量的修正经验公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试板的临界破坏能量也相应增加,但其增幅较小;在相同的冲击能量下,不同的冲击质量对铝合金板的临界破坏能量没有影响;临界破坏能量对试板长宽比的敏感性较小;相同截面积钝面撞头的冲击试板临界破坏能量可以视为等效。[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铝合金薄板的低速冲击力学行为及承载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板 低速冲击 临界破坏能量 冲击试验 有限元方法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公式
14
作者 万琪 宋召军 +2 位作者 钱伟 杨鑫 李晓彬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船舶航行时整体船体梁受到货物装载载荷、船底吃水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而其局部船体加筋板结构则承受面内纵向、横向与面外压力载荷等三向载荷联合作用。侧向载荷的大小不同程度地影响加筋板面内的纵向与横向承载能力... 船舶航行时整体船体梁受到货物装载载荷、船底吃水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而其局部船体加筋板结构则承受面内纵向、横向与面外压力载荷等三向载荷联合作用。侧向载荷的大小不同程度地影响加筋板面内的纵向与横向承载能力,故需建立组合载荷共同加载条件下的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式。本文以散货轮船底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称循环边界的双跨双弯几何范围加筋板模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实船连续船体结构遭受横向、纵向与侧向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时的极限强度相互影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通常侧向载荷降低加筋板结构纵向与横向极限承载力,且板柔度越小则降低越大,同时建议分别通过增大型材尺寸与板材厚度提高侧压作用下的纵向与横向极限承载力,并提出组合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表达式。该方法可评估纵向、横向与侧向载荷联合作用下的极限强度相互关系,以开展复合载荷状态下的船舶加筋板结构强度设计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载荷 加筋板 极限强度 数值仿真 相互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泊松比夹层板声振特性试验
15
作者 王献忠 居啸天 +2 位作者 万沪川 高邦正 夏瑀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204,共9页
为研究芯层为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复合材料夹层板类结构的声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可靠的数值仿真方法,笔者运用模型试验对比数值计算的方式对其声振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对碳/玻混杂纤维面板进行模态测试,结合多层次修正技术得到较为准确的... 为研究芯层为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复合材料夹层板类结构的声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可靠的数值仿真方法,笔者运用模型试验对比数值计算的方式对其声振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对碳/玻混杂纤维面板进行模态测试,结合多层次修正技术得到较为准确的面板材料参数;其次,对芯层填充橡胶进行试样单轴压缩试验,得到橡胶在Mooney-Rivilin本构模型下的相关参数;最后,对复合材料夹层板进行空气(水)中强迫振动和水中声辐射试验,得到振动加速度级和辐射声压级的响应。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提出的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此类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声振特性研究和预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数值仿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 复合材料夹层板 模型试验 振动 声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OF制备的微纳米结构WC-12Co涂层组织结构与抗空蚀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丁彰雄 胡一鸣 赵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9-435,共7页
本文中采用HVOF工艺制备了二种微纳米结构及一种普通微米WC-12Co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并采用SEM、XRD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形貌和组织结构;测量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孔隙率及开裂韧性;采用超声振动空蚀装置研究了涂层的抗空蚀性能,探讨了涂层... 本文中采用HVOF工艺制备了二种微纳米结构及一种普通微米WC-12Co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并采用SEM、XRD等分析了涂层的显微形貌和组织结构;测量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孔隙率及开裂韧性;采用超声振动空蚀装置研究了涂层的抗空蚀性能,探讨了涂层空蚀机理.结果表明:由亚微米与纳米WC-12Co组成的微纳米结构涂层孔隙率最低,组织最细小;虽然HVOF制备的微米WC-12Co涂层中WC基本上没有产生氧化脱碳,但是在二种微纳米结构WC-12Co涂层中WC不同程度地产生氧化脱碳,生成W2C、W及Co6W6C等物相;由亚微米与纳米WC-12Co组成的微纳米结构涂层显示了最优异的抗空蚀性能,空蚀率仅为微米涂层的1/3,其涂层抗空蚀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涂层中同时存在亚微米和纳米尺寸的WC、W2C、Co6W6C高硬度颗粒及一定量的Co、W韧性金属,由此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开裂韧性,延缓了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12CO涂层 微纳米结构 HVOF 组织结构 空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维度碳纳米材料对水润滑橡胶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超 周新聪 +2 位作者 况福明 黄健 王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39,共5页
以碳纳米管(MWNT)、多层石墨烯(MLG)和纳米石墨(NG)为填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3种不同维度碳纳米材料改性的丁腈橡胶基复合材料试样。在水润滑及重载工况下对3种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合摩擦因数、表面形貌和磨损量等参数的测试对材... 以碳纳米管(MWNT)、多层石墨烯(MLG)和纳米石墨(NG)为填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3种不同维度碳纳米材料改性的丁腈橡胶基复合材料试样。在水润滑及重载工况下对3种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合摩擦因数、表面形貌和磨损量等参数的测试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比较,通过SEM电镜表征,揭示不同维度碳纳米填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纳米材料的加入能够明显降低丁腈橡胶材料低速下的摩擦因数,提高其抗磨性能,其中三维结构纳米石墨的改性效果最优。3种碳纳米填料的作用机制分别为:一维碳纳米管因长径比大,易与橡胶分子形成物理交联点,并且起到微轴承作用;二维石墨烯易于脱落转移形成良好的固体润滑膜来改善摩擦磨损性能;三维纳米石墨由于颗粒的粗糙表面与橡胶基体相互嵌入,能增加黏附力,且能减少界面脱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碳纳米材料 橡胶轴承 水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智能船舶循迹预测控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海祥 李超逸 +3 位作者 余文曌 韩素敏 魏跃峰 杨素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152,共10页
欠驱动船舶循迹过程中受到时变多源干扰的影响,同时在航行转艏处易产生控制力突变现象。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文中将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最优循迹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时变多源... 欠驱动船舶循迹过程中受到时变多源干扰的影响,同时在航行转艏处易产生控制力突变现象。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文中将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最优循迹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时变多源干扰进行补偿并提供低频控制输入;其次,以优化船舶航行控制力为目标,设计了一种非线性MPC控制器;最后,基于非线性分离式原理证明了ESO-MPC级联控制器的稳定性。并通过与自抗扰控制方法(ADRC)及MPC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循迹 扩张状态观测器 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分离式原理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RM算法和事件触发机制的无人船动态避碰轨迹规划
19
作者 王子铭 陈顺怀 郑龙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9-1249,共11页
无人船的轨迹规划是无人船自主航行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改进PRM算法和事件触发机制提出一种无人船动态避碰的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将PRM和A^(*)结合得到PRM-A^(*)算法,并基于PRM-A^(*)算法建立无人船轨迹规划模型。根据当前时刻的环境... 无人船的轨迹规划是无人船自主航行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改进PRM算法和事件触发机制提出一种无人船动态避碰的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将PRM和A^(*)结合得到PRM-A^(*)算法,并基于PRM-A^(*)算法建立无人船轨迹规划模型。根据当前时刻的环境态势建立栅格地图,通过PRM-A^(*)算法规划无人船的避碰路径,并建立该避碰路径的S-T栅格图。通过PRM-A^(*)算法对S-T栅格图规划无人船航速,从而得到当前时刻的无人船避碰轨迹。其次,基于事件触发机制建立无人船的动态避碰模型。根据无人船的TCPA和DCPA建立无人船碰撞危险度评估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事件触发条件;事件触发后,根据当前时间窗的环境态势规划无人船避碰轨迹。最后,分别进行开阔水域和限制水域的无人船轨迹规划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本算法可使无人船能有效地避开局部水域中静态障碍物和移动障碍物,并节省计算资源,提升计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轨迹规划 PRM-A^(*)算法 事件触发机制 TCPA DC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DSN的船舶柴油机故障在线诊断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智君 吴萌萌 +2 位作者 王忠俊 袁强 余永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77,共7页
针对柴油机多工况下燃烧室部件故障难以辨别的问题,基于Z6170ZICZ-1型柴油机的缸盖振动信号,提出了一种多级深度堆栈网络(DSN)故障诊断算法,并进行了在线验证.首先,分析了DSN的构建流程,结合多级诊断的思想,构建了多级DSN故障诊断模型... 针对柴油机多工况下燃烧室部件故障难以辨别的问题,基于Z6170ZICZ-1型柴油机的缸盖振动信号,提出了一种多级深度堆栈网络(DSN)故障诊断算法,并进行了在线验证.首先,分析了DSN的构建流程,结合多级诊断的思想,构建了多级DSN故障诊断模型来对多种工况下不同的故障和故障程度进行识别,并且基于准确率完成了DSN算法与经典的极限学习机(ELM)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比,结果表明:构建多级DSN诊断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最后,基于dSPACE平台设计了船舶柴油机燃烧室部件在线故障诊断系统,验证故障诊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振动信号 多级深度堆栈网络 在线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