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预浸带成型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书华 韩建平 +1 位作者 王喜占 刘新东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1,共4页
利用浸渍法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带,对其成型温度、行进线速度进行研究,并测试了CF/PEEK预浸带的热胀系数、拉伸性能,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CF/PEEK预浸带内部界面结合状态。结果显示,预热区、熔融热压区温度分别控制... 利用浸渍法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带,对其成型温度、行进线速度进行研究,并测试了CF/PEEK预浸带的热胀系数、拉伸性能,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CF/PEEK预浸带内部界面结合状态。结果显示,预热区、熔融热压区温度分别控制在110~130℃和220~370℃,预浸带行进线速度控制在2 m/min时,制备的预浸带性能较好;在-150^+150℃范围内,CF/PEEK预浸带线胀系数为0.5×10-6/K,并随着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减小;CF/PEEK预浸带最大拉伸强度达到1.81 GPa;SEM扫描电镜显示碳纤维与PEEK界面结合良好。研究显示,CF/PEEK预浸带制备工艺参数可行,CF/PEEK预浸带性能较好,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PEEK 预浸带 碳纤维 线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SiO_2陶瓷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绍建 廉云清 +2 位作者 杨杰 肖春 唐萍萍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30,共4页
以2.5D石英纤维编织体、硅溶胶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SiO2/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温度、钝化工艺对SiO2/SiO2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材料在RT^1000℃的弯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证明,当热处理温度为650... 以2.5D石英纤维编织体、硅溶胶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SiO2/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温度、钝化工艺对SiO2/SiO2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材料在RT^1000℃的弯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证明,当热处理温度为650℃时,材料力学性能最佳;试样经钝化工艺处理后,材料弯曲强度提高17%;SiO2/SiO2复合材料的高温弯曲性能在600~800℃出现拐点,拐点与熔融态的二氧化硅自愈合有关,800℃以后,材料的弯曲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SIO2复合材料 热处理温度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束排布细度对编织C/C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春 夏艳 +2 位作者 唐萍萍 廉云清 魏连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7-71,共5页
纤维束排布细度是径棒法编织预制体结构重要参数之一,选用3种纤维排布细度参数制备完成径棒法编织预制体,以化学气相沉积(CVI)和液相浸渍碳化混合工艺致密,研究了纤维束排布细度对材料致密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VI致密过程中... 纤维束排布细度是径棒法编织预制体结构重要参数之一,选用3种纤维排布细度参数制备完成径棒法编织预制体,以化学气相沉积(CVI)和液相浸渍碳化混合工艺致密,研究了纤维束排布细度对材料致密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VI致密过程中,纤维束排布细度最小的试样A在相同的致密化周期内的密度增长幅度略低,液相碳化阶段试样间致密速率相当。纤维束排布细度最低的试样A抗弯强度较C型材料提高了85%,且线膨胀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束排布细度 编织C/C材料 致密化 性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玲玲 嵇阿琳 +3 位作者 黄寒星 王航 崔红 闫联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2-535,540,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004 3 mm/s和0.001 4 g/s。烧蚀表面不同区域微观形貌和烧蚀机理不同,烧蚀中心以基体氧化流失、C纤维的氧化以及气流冲刷为主;在过渡区域,烧蚀是以SiC基体的氧化和气流冲刷为主;烧蚀边缘则以SiC基体的热氧化为主。C/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化学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 “CVI+PIP” C/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硅烷制备C/C-SiC高温复合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宋麦丽 田蔚 +2 位作者 闫联生 崔红 张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 SiC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宇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合物先驱体——聚碳硅烷经高温裂解,可制备SiC陶瓷复合材料。主要进行了聚碳硅烷的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其用于制备PIP-SiC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C/C-SiC炭陶双基材料结合了C/C复合材料使用温度高、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优良的特点,随着基体中PIP-SiC含量的增加,提高了C/C-Si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氧化烧蚀性能。采用"CVI+PIP"工艺研制的3D 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达468.4MPa,拉伸强度高达348.6 MPa,600 s条件下的氧乙炔烧蚀的线烧蚀率为0.001 7 mm/s、质量烧蚀率为0.000 6 g/s,使C/C-SiC复合材料达到了长寿命的使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PCS) C C SIC复合材料 PIP—SiC基体 高温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延伸段C/C-SiC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坤杰 姚冬梅 +2 位作者 崔红 郑金煌 苏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512,共7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和液相浸渍裂解(PIP)混合工艺制备出三维针刺C/C-SiC(材料A、B)和C/C(材料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抗热震和耐烧蚀等性能以及SiC涂层对烧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断裂面和烧蚀面...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和液相浸渍裂解(PIP)混合工艺制备出三维针刺C/C-SiC(材料A、B)和C/C(材料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抗热震和耐烧蚀等性能以及SiC涂层对烧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断裂面和烧蚀面形貌。结果表明,材料A(SiC基体含量较高)的性能较好,其弯曲强度、线烧蚀率及抗热震系数分别达到238.4 MPa、3.0×10^-3mm/s和35.3 kW/m。沉积SiC涂层后,材料A、B和C的线烧蚀率较之前分别降低33.0%、12.5%和37.5%。采用材料A+SiC涂层方案研制的喷管延伸段构件,进行780 s地面热试车考核,试车后构件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 C/C-SIC复合材料 线烧蚀率 热试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春 曹梅 +2 位作者 周绍建 张智 郑蕊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5-678,693,共5页
热膨胀系数是表征C/C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关键性能参数。为了解材料的热膨胀行为,以径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该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径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呈现明显各向异性特征,径向方向材料的热膨胀... 热膨胀系数是表征C/C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关键性能参数。为了解材料的热膨胀行为,以径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该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径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呈现明显各向异性特征,径向方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最大。随着温度升高,材料热膨胀系数呈现增大趋势,800~1 000℃热膨胀性能趋于稳定。在本次实验中,材料密度由1.89 g/cm3提高至1.96 g/cm3,热膨胀系数增大。对完成致密的样品进行900℃热处理,材料1 000℃下径向热膨胀系数由热处理前的8.486×10-6℃-1降低至3.488×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棒法编织 C C材料 热膨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聚碳硅烷的性能及对C/C-SiC复合材料增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剑 李辉 +2 位作者 嵇阿琳 王玲玲 刘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四种分子量级别聚碳硅烷(PCS)为浸渍剂,采用CVD和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Si C复合材料,分析了四种分子量级别PCS的分子量、软化点,分子结构和热失重性能,采用压汞法测试试件的孔隙分布特性。分析表明,PCS的软化点和800℃转化率都随... 以四种分子量级别聚碳硅烷(PCS)为浸渍剂,采用CVD和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Si C复合材料,分析了四种分子量级别PCS的分子量、软化点,分子结构和热失重性能,采用压汞法测试试件的孔隙分布特性。分析表明,PCS的软化点和800℃转化率都随着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四种分子量级别的PCS热分解过程基本相同,分子的支化程度差异不大。数均分子量为1178、1333的PCS的整体致密化效率要高于数均分子量为1550的PCS,经过7个周期致密后,分子量为1178的PCS所致密试样的累积孔隙容积最高,分子量为1550的PCS所致密的试样最低。前5个浸渍裂解致密周期采用分子量为1550的PCS,以后周期采用分子量为1178或1333的PCS,可以达到较高的致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 分子量 C/C-Si C复合材料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浸渍炭化C/C复合材料密度及孔隙分布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绍建 黄剑 +2 位作者 吴书锋 嵇阿琳 张智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5,60,共5页
文摘以径棒法编织成型预制体,采用沥青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1.50 g/cm3),采用CT检测了试件的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压汞法分析了试件的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沥青浸渍炭化的工艺条件下,试件外端密度最高,由外... 文摘以径棒法编织成型预制体,采用沥青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1.50 g/cm3),采用CT检测了试件的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压汞法分析了试件的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沥青浸渍炭化的工艺条件下,试件外端密度最高,由外端到中心沿径向密度递减;以坯体中心为参照点,同一圆周方向密度均匀分布;坯体开孔率沿径向由外端到中心递增;坯体大孔和中孔孔容积比率沿径向从外端到中心递增,而微孔孔容积比率则从外端到中心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压汞法 密度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