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下的社区景观环境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研究--以武汉市高密度社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江佩宜 戴菲 +2 位作者 刘颂 文晨 王璐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高密度城区由于人口密集、建筑密布给社区生态空间带来了应对破碎化和提升服务效能的挑战。如何在高密度环境下考虑生态空间多功能协同的问题成为亟须研究的课题。旨在以“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提出了一种多元评价体系。选取武汉... 高密度城区由于人口密集、建筑密布给社区生态空间带来了应对破碎化和提升服务效能的挑战。如何在高密度环境下考虑生态空间多功能协同的问题成为亟须研究的课题。旨在以“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提出了一种多元评价体系。选取武汉市高密度社区的800个样本点并建构15分钟生活圈,运用计算机视觉分析景观视觉,通过景观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方法评估生态功能,同时采用碳汇测定方法分析储碳能力。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簇(SOM)的理论方法,有效识别了不同功能的组合情况协同效应。结果在空间中揭示了4类服务簇:植被丰茂簇、碳汇连通簇、生态耦合簇和生态脆弱簇,并据此给出了高密度社区景观环境的提升策略。提出的多元评价体系能为高密度社区环境的优化提供指导,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空间 高密度 生态系统服务 碳汇 景观视觉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和权衡矩阵法的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重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颂 柳迪子 杜守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市马山为例,综合运用InVEST、ArcSWAT、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多模型,分别模拟生态、游憩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游憩廊道,并划分景观单元;基于“权衡矩阵法”,比较各单元生态、游憩功能重要性,实现景观功能分区,识别权衡问题突出的区域及战略点,进而为各类景观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设及管控策略。【结果】将马山景观功能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重要区、生态-游憩重点权衡区、生态-游憩次级权衡区、游憩核心区、游憩重要区、游憩协调区及弹性发展区8类,构建生态-游憩景观网络并识别出32处战略点。【结论】重构乡村生态-游憩LSP有利于区分不同类型景观功能区的建设侧重点与优先级,科学、精细化地管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促进多功能景观的协调与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权衡矩阵法 景观安全格局 功能分区 精细化管理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城市绿地健身网络特征研究——以上海市内环区域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颂 白钊成 +1 位作者 柳迪子 沈培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绿地是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绿地网络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居民的实际使用模式。以上海市内环区域为例,利用健身轨迹数据构建城市绿地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节点、子群和整体3个层次分析了绿地健身网络的结构特征... 绿地是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绿地网络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居民的实际使用模式。以上海市内环区域为例,利用健身轨迹数据构建城市绿地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节点、子群和整体3个层次分析了绿地健身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显示:1)绿地节点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节点中心度受绿地内部道路长度、周围写字楼面积等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2)健身网络存在显著的区域隔离,利用结构洞识别到了工业用地阻隔、滨水空间私有化、里弄绿化缺失、交通干线阻隔4类典型的绿地隔离情景;3)健身网络整体连接稀疏且同质性较高,稳定性较低。本研究基于“真实连通性”视角,为构建支持人群活动的城市绿地网络提供数据驱动的规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网络分析 绿地网络 健康城市 健身轨迹数据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的生态空间优化路径
4
作者 刘颂 张浩鹏 吴鼎闻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向服务间协同转化是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视角,揭示权衡协同内涵与两者转化的可能性,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促使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向服务间协同转化是生态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视角,揭示权衡协同内涵与两者转化的可能性,明确权衡协同转化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与评估尺度为价值判断依据,阐释生态空间异质性决定权衡协同异质性。从“效应评估”“驱动力解析”和“格局塑造”3个方面建构以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增益为目标的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思路。以芜湖市为例,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转化规律、关键驱动力及其作用,建构多情景生态空间格局方案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理论的实践应用指引方向,同时创新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生态空间 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的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颂 张浩鹏 +1 位作者 裴新生 王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5,共5页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定量化分析视角,运用长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多种模型算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芜湖市村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特征。依据其演变规律将芜...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定量化分析视角,运用长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多种模型算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芜湖市村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特征。依据其演变规律将芜湖市域分为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稳定供给区和波动供给区2个功能大区,并进一步细分为都市生态修复、长江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维护、丘陵生态保育、生态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和丘陵生态恢复区7个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的生态系统管理建议。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态功能分区客观性和科学性,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簇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系统管理 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多尺度增汇减碳能效测度研究进展和规划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颂 白钊成 +1 位作者 柳迪子 沈培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城市是最大的碳源,城市蓝绿基础设施(urban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UBGI)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系统梳理当前UBGI增汇减碳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提出规划策略和重点论题,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关键意义。[方法]通过文献归纳... [目的]城市是最大的碳源,城市蓝绿基础设施(urban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UBGI)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系统梳理当前UBGI增汇减碳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提出规划策略和重点论题,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关键意义。[方法]通过文献归纳与演绎,梳理多尺度UBGI增汇减碳能效的测度方法,解析对应尺度下的影响因素,依据“测度方法—影响因素—规划策略”的逻辑框架,构建多尺度UBGI增汇减碳规划策略。[结果]UBGI增汇减碳的测度方法和影响因素具有尺度差异性,因此面向场地、社区、城区3个空间尺度,从固碳增汇、降(保)温减碳、出行减碳3个方面构建了UBGI增汇减碳规划策略,并基于当前研究不足和规划需求,提出了面向增汇减碳的UBGI规划研究的五大重点论题:如何构建尺度合一的UBGI增汇减碳测度方法、如何测度独立场所UBGI(separate-sited UBGI,SSU)降(保)温减碳能效、如何实现融合碳汇测度与减碳测度的UBGI全生命周期评估、如何权衡UBGI增汇减碳与其他功能以获得综合效益最优的布局、如何布局UBGI以实现低碳正义。[结论]策略框架的碳汇路径要求“源头碳汇—精准落位—格局管控”,减碳路径要求“共生共融—共建共享—有机疏解”,权衡这2条路径在3个空间尺度上的策略,能为UBGI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五大重点论题能够为UBGI建设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基础设施 碳汇 减碳 能效测度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上海市城市公园体系网络结构评价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杨莹 刘颂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1期51-58,共8页
[目的]在建设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城市公园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城市公园体系往往重点关注公园的类型全面性和规模承载力,对居民多元、复杂的需求重视程度不够,供需矛盾突出。考虑供需关系的城市公园体系网络结构分析,能够... [目的]在建设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城市公园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城市公园体系往往重点关注公园的类型全面性和规模承载力,对居民多元、复杂的需求重视程度不够,供需矛盾突出。考虑供需关系的城市公园体系网络结构分析,能够识别具有重要功能的关键节点,实现公共资源的精准配置,可为城市公园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城市公园与居民的供需关系为基础,构建上海城市公园体系社会网络模型,并对其网络结构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上海市城市公园重要网络节点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征,且公园网络层级与公园等级存在错配。[结论]提出关注特定群体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增加公园密度、提升服务水平,合理定位功能、优化公园配置等措施;发现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为推动城市公园体系均衡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体系 供需关系 复杂网络 空间布局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城市绿地碳汇实现机理及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颂 张浩鹏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2期55-59,共5页
建设与保护城市绿地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策略之一,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多尺度视角全面认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分析其实现途径及其机理,有利于实现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提... 建设与保护城市绿地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策略之一,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多尺度视角全面认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分析其实现途径及其机理,有利于实现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提升,助力城市“双碳”目标实现。从城市绿地斑块、城区绿地系统、市域生态空间3个尺度切入,剖析碳汇功能的实现途径及机理,总结各尺度促进绿地碳汇效应提升的关键途径。建议未来应开展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碳汇功能评估框架研究;进行城市绿地碳汇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探究城市绿地碳汇功能景观格局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碳中和 城市绿地 碳汇 多尺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社区公园服务半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颂 杨莹 贾虎 《风景园林》 2021年第6期88-93,共6页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一直以来按照公园规模及其相应的服务半径形成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来衡量其布局的合理性。但在现实中,由于难以获取居民实际行为规律,公园的实际服务范围与设定的服务半径是否一致无法被精准验...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一直以来按照公园规模及其相应的服务半径形成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来衡量其布局的合理性。但在现实中,由于难以获取居民实际行为规律,公园的实际服务范围与设定的服务半径是否一致无法被精准验证和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等新数据源包含居民生活活动空间信息及公园使用数据,能够突破传统数据的制约。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2座社区公园,采集2019年5月9天(包含4个周末和5个工作日)内到访公园的游客的手机信令数据,通过追踪游客的驻留地信息,计算各公园的实际服务半径。发现上海市社区公园的实际服务半径普遍较大,平均为5879.9 m。对社区公园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与公园使用满意度和空间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公园的区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公园面积和交通便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社区公园建设应该提高公众参与度,从“空间建造”转变为“场景营造”,提高公园品质;结合周边的公共空间进行功能与空间的融合,提高公园周边的空间活力。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公园服务范围进行精细化识别,能够提升公园规划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手机信令数据 社区公园 服务半径 上海中心城区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