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东部温泉流体来源解析与地震地球化学异常判识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月菊 孙凤霞 杜建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16,共18页
统计分析已有研究中数千组大气化学、温泉流体化学、水-岩反应实验以及地幔包体气体同位素组成等数据,从流体组分来源解析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和气体的来源,提出了估算深部流体和地幔氦贡献量的模式以及温泉地震流体地球化学异常判识步... 统计分析已有研究中数千组大气化学、温泉流体化学、水-岩反应实验以及地幔包体气体同位素组成等数据,从流体组分来源解析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和气体的来源,提出了估算深部流体和地幔氦贡献量的模式以及温泉地震流体地球化学异常判识步骤方法。温泉水的δ^(18)O和δD数据表明,H_(2)O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少量的(<1%)深部流体对温泉的离子和热能供给不容忽视。大气降水和空气颗粒物可溶离子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温泉水中海盐的贡献是可以忽略的。通过统计分析大量大气降水、空气颗粒物可溶盐、水-岩反应实验、深部流体和温泉水的离子浓度及其比值,建立了δ^(18)O-δD和Na^(+)-Cl^(-)浓度的离子来源判识模型。380多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地幔包体的^(3)He/^(4)He和δ^(13)C_(CO_(2))值统计结果表明其平均值或峰值能够代表本区上地幔的氦、碳同位素比值。在估算温泉气体中地幔氦的百分比时,用汉诺坝地幔包体的^(3)He/^(4)He均值(2.1 R_(A))代表嫩江—紫荆关断裂带以西造山带的上地幔端元值,选用地幔包体较高的^(3)He/^(4)He峰值(7 R_(A))代表断裂带以东上地幔端元^(3)He/^(4)He值,这有益于合理估算地幔供给温泉系统、地热田和地震孕育的能量。利用所建源解析模型,提出了从温泉地球化学观测数据中剔除海盐、气象和人为源的干扰,以及从时间序列中提取地震地球化学异常的步骤方法。在半径约为500 km的区域内,多个观测点地球化学指标一起或短时间内先后出现的异常变化可视为地震地球化学前兆。判断地震流体前兆和利用地震流体前兆预测地震必须结合其他学科的观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流体 地球化学 物源解析 地震前兆 判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地震和断层活动的进展
2
作者 孙凤霞 崔月菊 +3 位作者 杨帆 刘轶男 姜莉 杜建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6-454,共9页
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地球古流体的形成和演化、矿物的形成环境等各种地质信息。利用微区微量测量技术测定断裂带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可以获得断层和地震活动的信息,延长认识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对确定地震活动规律有重要意义。迄今... 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地球古流体的形成和演化、矿物的形成环境等各种地质信息。利用微区微量测量技术测定断裂带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可以获得断层和地震活动的信息,延长认识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对确定地震活动规律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地震流体研究主要是关于宏观区域流体(水和气体)变化规律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对微区微量流体的研究很少。本文扼要介绍了地震和构造活动中流体作用与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测量技术,综述了流体包裹体(FI)分析在地震与断裂活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以期促进微区微量地震流体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地震 断层 地震活动周期 岩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流体及其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帆 孙凤霞 +1 位作者 刘轶男 杜建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2-445,共14页
依据地球物理宏观资料、行星化学和地球化学微观分析以及高温高压实验结果,阐明了地幔中存在丰富的流体,扼要介绍了若干流体引发地震的假说,简述了隐爆产生地震的机制。地幔矿物流体包裹体、高温高压相含水硅酸盐矿物与地球物理探测资... 依据地球物理宏观资料、行星化学和地球化学微观分析以及高温高压实验结果,阐明了地幔中存在丰富的流体,扼要介绍了若干流体引发地震的假说,简述了隐爆产生地震的机制。地幔矿物流体包裹体、高温高压相含水硅酸盐矿物与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表明,整个地幔内普遍存在高能密流体,地幔过渡带和D″层是流体富集的地带,地幔中存在的总水量比海水量高出几个数量级。地幔高能密流体流动产生热对流,造成了固体地球内温度、电导率、地震波速度以及地球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高能地幔流体向外逃逸,不仅改变了壳幔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且为岩浆形成和地震孕育提供了能量。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降低断层带摩擦力以及岩石强度触发地震和流体爆炸或相变产生地震。流体爆炸产生地震是地核与下地幔流体以“运移—局部聚集—爆炸的幕式循环”反复进行,产生不同震源深度、不同震级的各类地震。然而,地幔流体的组成、行为及其在孕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地震 流体包裹体 地幔矿物 高温高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断裂带温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姚炳宇 周晓成 +10 位作者 杜建国 何苗 天娇 颜玉聪 李静超 董金元 欧阳澍培 刘峰立 王昱文 曾召君 陈曲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6-2372,共17页
通过对福建地区断裂带附近温泉水样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采用水文地球化学和统计方法重点讨论了温泉水中有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WQI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温泉水主量元素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水解... 通过对福建地区断裂带附近温泉水样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采用水文地球化学和统计方法重点讨论了温泉水中有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WQI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温泉水主量元素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水解.F-浓度均超标,平均值为9.32 mg·L^(-1),沿海地区温泉水F-浓度普遍高于内陆地区.水—岩相互作用、Na^(+)—Ca^(2+)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温泉水中氟富集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HCO_(3-)Na,HCO_(3)·SO_(4-)Na型水中氟含量较高,pH、温度和含氟岩石类型对温泉水中氟富集过程有重要影响.(2)研究区温泉水中砷浓度平均值为3.29μg·L^(-1),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漳州地区砷浓度分布在空间上具有群体性.还原性—弱碱性环境、地热水的循环深度与热储温度和中小型地震的频繁发生会影响温泉水中砷的含量.(3)研究区温泉水中As与F-呈负相关,这与含水介质的岩性分布密切相关.同时由于阳离子交换作用也使得砷含量高的温泉水中Ca^(2+)较高,不利于F-富集.(4)温泉水质评价表明本次采集的温泉水均不适合作为生活饮用水和农业用水:SO_(4)^(2-)、Cl^(-)、F^(-)均出现不同程度超标,微量元素WQI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在1类和3类之间,但个别温泉中Fe、Mn、Be、Tl元素出现超标情况.部分温泉中Li、Sr、F含量及水温达到理疗热泉标准,具有理疗保健的功效.研究结果为福建地区温泉开发提供了新的环境地球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水 水岩反应 水质评价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辽宁交界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5
作者 刘永梅 崔月菊 +5 位作者 孙凤霞 仵柯田 姜莉 刘改梅 陈立峰 杜建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7,共10页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周边25个泉、井、河流、水库取样点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主要离子含量进行测试,讨论了该地区地下水的物质来源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样...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周边25个泉、井、河流、水库取样点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主要离子含量进行测试,讨论了该地区地下水的物质来源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样TDS范围为40.14~1720.87 mg/L,低矿化度(TDS<200 mg/L)水样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解和大气输入,而其它水样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解和深部流体,大气输入相对很小,但各测区深部流体的贡献有明显差别;(2)低温热水、中温热水及高温热水均为花岗岩裂隙水,其水化学类型为硫酸型和重碳酸型,富含碱性长石的火成岩溶解导致地下水富Na^(+),周围构造活动相对活跃。其中,RST水样更接近深部储水层的热水特征,表明其受深部流体影响为主;(3)NS和AES水样位于阴山北部高原区,为CO_(2)过饱和水,属重碳酸钠型;AES受干旱区季节性降水淋滤表层可溶盐、水体的蒸发以及深部富CO_(2)流体混入造成其矿化度最高;(4)KZHQ和BYNE水样分别处于碳酸盐岩含水层和含砾砂岩含水层,由于Ca^(2+)参与了矿物沉淀,水中相对富集Na^(+),形成重碳酸钠型水。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段,地下水化学成分受深部流体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类型 补给来源 内蒙古—辽宁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什库尔干断裂带温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庄思蝶 周晓成 +4 位作者 李鹏飞 史浙明 赛买尔那吉·喀依木 朱成英 颜玉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9-712,共14页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是研究温泉水成因和评价温泉水资源的有效手段。选用2018年9月在新疆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内采集的6个温泉水样,根据主量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氢氧、锶同位素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利用WQI指数进行水质评估。结果表明:①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是研究温泉水成因和评价温泉水资源的有效手段。选用2018年9月在新疆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内采集的6个温泉水样,根据主量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氢氧、锶同位素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利用WQI指数进行水质评估。结果表明:①温泉水整体呈碱性,矿化度平均值为1036.13 mg·L^(-1),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HCO_(3)^(-)Na、SO_(4)^(-)Na等3种,富集因子说明区域变质角闪岩、碱性片麻岩和侵入花岗岩对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起控制作用;②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均分布在大气降水线附近,指示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4.3~5.6 km,符合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下的蒸发作用特征;循环深度为1.4~2.1 km,属于断裂带控热控水的循环型温泉;③主量元素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本次采集的温泉水样均不适合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和农业用水,F-浓度超标;微量元素水质评价结果表明WQI指数介于1类和3类之间,整体水质较为原始,但公格尔和马尔洋温泉水样出现局部B和As浓度空间分布高值,部分温泉水Li、Fe、F浓度及温度达到了医疗热泉标准,具有理疗和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锶同位素 热储温度 WQI指数 温泉 水岩平衡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