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溶出PVC塑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祝红 吴勇振 +3 位作者 任玉方 李阳 崔景强 丁雪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采用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与目前增塑效果相似的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酯(DINCH)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增塑得到的PVC制品在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耐溶剂抽出性能及耐低温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采用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与目前增塑效果相似的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酯(DINCH)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增塑得到的PVC制品在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耐溶剂抽出性能及耐低温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DINCH增塑剂相比,DEHCH增塑的PVC吸收速度较快,断裂伸长率、雾度、耐迁移性能及耐低温性能方面均较好,而热稳定性、透光率和拉伸强度等均较差。与DEHP增塑剂相比,DEHCH增塑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耐低温性能均较好,而其光学性能、耐迁移性能均较差。其中,DEHCH增塑PVC制品的力学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可达401.79%,热稳定性能、低溶出性能及耐低温性能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增塑剂 DEHCH DINCH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超细纤维敷料的熔喷成形工艺及其快速导液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镕琛 张恒 +5 位作者 翟倩 刘瑞焱 黄鹏宇 李霞 甄琪 崔景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分数由0%增大到1.5%,PLA/PEG/SDS共混聚合物的冷结晶温度从116.02℃降至93.58℃(降低约23.9%),熔融温度从164.10℃降至150.58℃(降低约8.9%);材料中超细纤维(纤维直径<5μm)的数量占比从0%增大至57%,同时5μL水的浸没时间从0.24 s降低至0.06 s,液体扩散面积从36.05 cm^(2)增大至78.26 cm^(2),吸水速率从4.38%/s提升至9.15%/s,液态水分扩散速率从2.21 mm/s提升至8.34 mm/s,表明液体导液特性有所提升,可用做敷料和补片等医用护理材料的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十二烷基硫酸钠 亲水改性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竹节纤维基加湿材料的叠层设计及其导湿快干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倩 张恒 +3 位作者 赵珂 朱文辉 甄琪 崔景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开发兼具快速导液能力和一定抗拉强度的新型纤维基加湿芯,利用熔喷原位牵伸工艺制备的高定向排列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材料与大孔隙粘胶纤维材料进行叠层复合,得到筒状纤维集合体,并对其形貌特征、吸湿速率、干燥速率以及力学性能等... 为开发兼具快速导液能力和一定抗拉强度的新型纤维基加湿芯,利用熔喷原位牵伸工艺制备的高定向排列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材料与大孔隙粘胶纤维材料进行叠层复合,得到筒状纤维集合体,并对其形貌特征、吸湿速率、干燥速率以及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筒状纤维集合体表现出类竹节形貌的层状定向微孔结构,密度为1.1~1.8 g/cm^(3);受益于纤维平均直径和密度的有效调控,吸湿速率和干燥速率分别增加到112.4 mg/s和1.03 mL/h,同时拉伸断裂强力保持在255.2 N以上。仿生竹节纤维基加湿材料样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加湿量为39 mL/h,既可作为高性能纤维基加湿芯用于室内微环境湿度调节,又可为高导液纤维材料的功能性结构设计和绿色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熔喷 非织造 仿生竹节 导湿快干 加湿芯 粘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晓慧 丁雪佳 +3 位作者 王林生 苏磊静 吴勇镇 王国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系统概述了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膜时聚砜含量、添加剂、凝固浴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蒸发时间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随着聚砜含量的增加,膜结构从疏松向致密转变;在铸膜液中添加适合的添加剂可制备适当结构和渗透性能的聚砜膜;在凝固浴中添... 系统概述了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膜时聚砜含量、添加剂、凝固浴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蒸发时间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随着聚砜含量的增加,膜结构从疏松向致密转变;在铸膜液中添加适合的添加剂可制备适当结构和渗透性能的聚砜膜;在凝固浴中添加适量的溶剂,可有效抑制膜内大孔结构的形成;空气中蒸发时间的增大时,膜表面趋于疏松,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基本趋于稳定。还综述了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膜时聚砜含量、添加剂、凝固浴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蒸发时间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膜 聚砜含量 添加剂 凝固浴 空气中蒸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聚砜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雷晓慧 丁雪佳 +5 位作者 何金迎 王林生 苏磊静 吴勇振 魏永飞 王国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66-1869,1886,共5页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超滤膜,分别以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PVP-K90)、聚乙二醇(PEG-6000,PEG-20000)和小分子氯化锌(ZnCl2)、丙酸(AS)6种物质作为制备聚砜超滤膜的添加剂,含量均为10%。并对聚砜超滤膜的断面结构、纯...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砜超滤膜,分别以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PVP-K90)、聚乙二醇(PEG-6000,PEG-20000)和小分子氯化锌(ZnCl2)、丙酸(AS)6种物质作为制备聚砜超滤膜的添加剂,含量均为10%。并对聚砜超滤膜的断面结构、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孔隙率及平衡水含量等5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由断面结构可以看出,PVP-K90作为添加剂时,制得膜的断面完全为海绵状结构,其它添加剂制得膜断面中均有指状孔结构;PVP-K30作为添加剂时制得膜的纯水通量最大;丙酸作为添加剂制得膜的BSA截留率最高;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制得膜的平衡水含量及总孔隙率均较高,但闭孔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膜 断面结构 水通量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牌号的PC与PETG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苏昱 丁雪佳 +4 位作者 刘凤娇 王艺霏 王国胜 范义峰 魏永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109,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不同聚碳酸酯(PC)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熔融共混,制备出3组不同的PC/PETG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透明性、相容性、加工流动性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性能。研究发现,3...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不同聚碳酸酯(PC)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熔融共混,制备出3组不同的PC/PETG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透明性、相容性、加工流动性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性能。研究发现,3种PC中PC2858与PETG共混的综合性能最优。制备出的PETG/PC2858合金在高透明的热塑性塑料中特别是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相当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增塑PVC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欧远辉 丁雪佳 +3 位作者 张龙 王国胜 范义峰 魏永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1,101,共5页
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HHPA)与异辛醇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考察了实验合成的DEHCH用量对聚氯乙烯(PVC)软制品的力学性能、挥发性和耐溶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用量从30份增加到70... 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HHPA)与异辛醇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DEHCH)。考察了实验合成的DEHCH用量对聚氯乙烯(PVC)软制品的力学性能、挥发性和耐溶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用量从30份增加到70份,拉伸强度与100%定伸模量都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脆化温度也逐渐降低,但高温挥发损失和溶剂中的损失都逐渐增大。与纯PVC树脂的性能相比,表明所合成的增塑剂有着较好的增塑性能,而且从整体而看,DEHCH仍具有较好的耐挥发性和耐溶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1 2-二甲酸二异辛酯 增塑剂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聚氯乙烯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胡文涛 李建厂 +2 位作者 丁雪佳 刘凤娇 魏永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4,共5页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用粉末丁腈橡胶(PNBR)、乙烯-醋酸乙烯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Elvaloy 74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3种改性剂改性增塑聚氯乙烯(PVC),通过对透光性能、力学性能、硬度和微观结构等性能测试,...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用粉末丁腈橡胶(PNBR)、乙烯-醋酸乙烯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Elvaloy 74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3种改性剂改性增塑聚氯乙烯(PVC),通过对透光性能、力学性能、硬度和微观结构等性能测试,研究了3种改性剂对增塑PV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和Elvaloy741对增塑PVC的透明性影响较小,PNBR的加入导致增塑PVC不透明,呈乳白色;随着改性剂的加入,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低温冲击强度增大,脆性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丁腈橡胶 乙烯-醋酸乙烯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 增塑聚氯乙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苯乙烯对PVC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熙然 丁雪佳 +6 位作者 何金迎 王林生 雷晓慧 苏磊静 吴勇振 魏永飞 王国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采用双辊混炼机将类苯乙烯与聚氯乙烯(PVC)熔融共混,制备类苯乙烯/PVC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含量类苯乙烯对PVC的透明性、低温性能、微观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塑化温度及动态黏弹性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类苯乙烯/PVC共混物具有良好的透明性,... 采用双辊混炼机将类苯乙烯与聚氯乙烯(PVC)熔融共混,制备类苯乙烯/PVC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含量类苯乙烯对PVC的透明性、低温性能、微观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塑化温度及动态黏弹性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类苯乙烯/PVC共混物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类苯乙烯可使PVC的低温冲击强度提高1.6倍,脆性温度降低12℃,使PVC的塑化温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苯乙烯 聚氯乙烯 共混 耐寒性 塑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改性氢氧化铝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乐 丁雪佳 +2 位作者 胡文涛 王国胜 魏永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88,共4页
采用硬脂酸、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铝酸酯3种表面改性剂对氢氧化铝(ATH)进行干法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极限氧指数、拉伸性能、硬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阻燃剂ATH对软质聚氯乙烯(PVC)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 采用硬脂酸、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铝酸酯3种表面改性剂对氢氧化铝(ATH)进行干法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极限氧指数、拉伸性能、硬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阻燃剂ATH对软质聚氯乙烯(PVC)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为最佳表面改性剂,改性剂用量为ATH质量的1.5%,在软质PVC中添加20份硬脂酸改性的ATH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较添加未改性ATH的体系,其极限氧指数可提高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氢氧化铝 干法改性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adherin异常表达对293T细胞形态结构及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小英 杨慈清 +5 位作者 范义峰 贾阳阳 付苏雷 胡阿珍 李晗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4-917,共4页
目的:实现鸡源N-Cadherin在293T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抑制表达,进一步分析N-Cadherin异常表达对293T细胞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设对照、过表达和抑制表达3组,将pCAGGS-GFP、pCA... 目的:实现鸡源N-Cadherin在293T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抑制表达,进一步分析N-Cadherin异常表达对293T细胞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设对照、过表达和抑制表达3组,将pCAGGS-GFP、pCAGGS-N-Cadherin和pCAGGS-N-Cadherin/pGPU6-GFP-neo-N-Cadherin-shRNA质粒分别转染到293T细胞中,转染后48小时观察拍照,荧光免疫组化检测N-Cadherin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Cadherin过表达后会改变293T细胞的形态,其细胞突起明显增加,而对N-Cadherin干扰后,突起又会消失,并且外源性N-Cadherin的过表达会使得293T细胞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升高,抑制其表达β-catenin和α-catenin表达也随之减弱,并表现出β-catenin在核内的聚集。结论:异源性N-Cadherin的表达明显改变293T细胞的形态,并且内源性β-catenin和α-catenin的表达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93T细胞 神经钙黏蛋白 RNA干扰 Β-连环蛋白 α-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巍 丁雪佳 +3 位作者 贾会格 魏永飞 刘艳红 王国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144-149,共6页
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生物医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实际应用中对其表面抗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抗菌聚氨酯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抗菌聚氨酯材料方面的研究情况,举... 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生物医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实际应用中对其表面抗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抗菌聚氨酯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抗菌聚氨酯材料方面的研究情况,举例介绍了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复合改性等在聚氨酯中引入抗菌剂的方法,重点阐述了无机抗菌剂、有机合成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对各类抗菌剂在聚氨酯抗菌改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并对抗菌聚氨酯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热点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聚氨酯 抗菌改性方法 无机抗菌剂 有机合成抗菌剂 天然抗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权-VIKOR理论的产品外观方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奋强 殷乐 +2 位作者 张书涛 卢彦钠 韩素斌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3,共8页
在功能、材料、结构统一的前提下,针对新产品外观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模糊性较强、主客观因素配置及配比不合理等导致评价结果具有较大误差的现象,为有效开展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提出从竞品分析和用户偏好两方面出发的产品... 在功能、材料、结构统一的前提下,针对新产品外观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模糊性较强、主客观因素配置及配比不合理等导致评价结果具有较大误差的现象,为有效开展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提出从竞品分析和用户偏好两方面出发的产品外观方案评价方法.首先,运用产品造型相似度计算模型综合分析获得用户感知相似度,将设计方案与竞品的相似度对比,进行设计方案初步筛选;其次,运用熵权、变权理论获取不同认知主体的产品造型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最后,将产品造型评价指标综合权重与VIKOR法结合计算产品设计方案的总体排序,由此筛选出评价者满意度较高且与市场竞品相似度较低的产品创新方案.以智能出液器造型方案评价为例,对比不同方法的方案排序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方法 相似度 熵权理论 变权理论 VIKOR 用户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无机抗菌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艳霞 高长青 +2 位作者 丁雪佳 王国胜 刘晓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2,共5页
聚丙烯(PP)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纳米无机抗菌剂与聚丙烯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抗菌PP,研究了抗菌PP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无机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情况;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聚丙烯(PP)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纳米无机抗菌剂与聚丙烯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抗菌PP,研究了抗菌PP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无机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情况;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抗菌剂中银离子的溶出量。结果表明:添加4种纳米无机抗菌剂的PP均具有抗菌效果。其中,当RHA-M型抗菌剂添加量为0.2%时,抑菌环直径最小,为8.5 mm;当RHA-M型抗菌剂添加量为1.0%时,抑菌环直径最大,为30.1 mm;银离子溶出实验说明PP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持久性;通过测试该抗菌PP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表明4种抗菌剂的加入对PP的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抗菌剂 力学性能 抗菌性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基纳微米弹性过滤材料的熔喷成型及其过滤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焕惟 张恒 +4 位作者 甄琪 朱斐超 钱晓明 崔景强 张一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8,共9页
为增强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弹性以解决其用于过滤材料脆性大、抗拉性差的不足,以共混熔喷法制备了以丙烯基弹性体(PBE)为增强基的PBE/PP基纳微米纤维材料,测试了PBE/PP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熔体流变特性,分析了PBE质量分数和熔喷... 为增强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弹性以解决其用于过滤材料脆性大、抗拉性差的不足,以共混熔喷法制备了以丙烯基弹性体(PBE)为增强基的PBE/PP基纳微米纤维材料,测试了PBE/PP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熔体流变特性,分析了PBE质量分数和熔喷工艺对样品弹性和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E用量增加到85%,该共混体系的熔融峰值从173.6℃降低到165.1℃,结晶度从39.0%逐渐降低到9.8%;纤维直径在0.4~16μm之间呈现二值化分布特性,并且细纤维穿插与粗纤维间以组成立体迂曲的“嵌入”形态;随着PBE的质量分数增大到85%,纤维直径小于2μm的纤维数量占比增大到68.3%,纵、横向弹性回复率分别增大到81.8%和79.1%,进而样品的过滤效率增大约1.8倍,静水压增大到4699.6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熔喷 丙烯基弹性体 过滤性能 静水压阻 纳微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氨酯及其非织造材料成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焕惟 张恒 +4 位作者 李霞 甄琪 崔景强 钱晓明 张一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212-23218,共7页
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成的具有工程结构完整性的纤维集合体,是一种源于纺织技术的功能性纤维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过滤分离和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随着非织造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结构的优化与性能的提高显... 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成的具有工程结构完整性的纤维集合体,是一种源于纺织技术的功能性纤维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过滤分离和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随着非织造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结构的优化与性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形状记忆聚氨酯作为一种典型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具有易加工、形变量大、形状记忆效果突出和多样化刺激方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和纺织服装等领域。将形状记忆聚氨酯与非织造成型技术结合,不仅可以保持非织造材料原有特性,还可以赋予其形状记忆功能,为非织造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提供驱动力,同时也为形状记忆材料的高质应用提供研究方向。目前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共混应用法、直接成网法以及后整理应用法。其中共混应用法包括复合纤维成网和共混纺丝,其优势在于纤维或聚合物之间可充分混合,形状记忆效果均匀;直接成网法包括静电纺丝法和熔喷法,静电纺丝法目前研究最广泛,其优势在于所得纳米级非织造材料质量轻、孔径多且成本低,可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熔喷法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结构蓬松、纤网孔隙小且孔隙率大,可广泛应用于吸油材料、过滤材料和隔音材料等领域;后整理应用法包括涂敷及形状记忆聚氨酯的溶液形式应用,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成本低,且形状记忆效果优良。目前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的应用依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要实现产业化、功能化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阐述了形状记忆聚氨酯的记忆机理、分类和应用领域等,分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成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形状记忆聚氨酯非织造材料今后的研发与高质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氨酯 非织造材料 成型方法 功能性纤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医用环保无毒增塑剂增塑PVC性能对比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长统 丁雪佳 +1 位作者 魏永飞 王国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6,92,共5页
选用的2种增塑剂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辛酯(DEHCH)与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为国际公认的环保无毒增塑剂,对2种增塑剂增塑PVC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光学性能、稳定性能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对比。结果表明:环保增塑剂DEHCH增塑... 选用的2种增塑剂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辛酯(DEHCH)与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为国际公认的环保无毒增塑剂,对2种增塑剂增塑PVC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光学性能、稳定性能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对比。结果表明:环保增塑剂DEHCH增塑PVC在力学性能方面要优于DINCH增塑的PVC;环保增塑剂DEHCH增塑PVC在光学性能方面要略差于DINCH增塑的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 PVC DEHCH DINCH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铵盐改性医用PVC抗菌材料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耀成 吴勇振 +3 位作者 李阳 赵竹 王国胜 丁雪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57,共5页
为了解决聚氯乙烯(PVC)医用耗材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细菌感染问题,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剂——C8-6-8双季铵盐(GQAS),并将其作为添加剂与PVC粒料进行物理共混和压片,制成了一种抗菌性能良好的改性PVC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 为了解决聚氯乙烯(PVC)医用耗材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细菌感染问题,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剂——C8-6-8双季铵盐(GQAS),并将其作为添加剂与PVC粒料进行物理共混和压片,制成了一种抗菌性能良好的改性PVC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热重分析仪(TG)、菌落计数仪和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GQAS的结构和热稳定性以及改性PVC材料的抗菌性能、溶出能力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QAS与PVC共混时不会因加热而分解;GQAS含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的改性PVC材料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被浸泡7 d后,GQAS含量为5%的改性PVC材料仍具有不错的抗菌能力;2%或5%GQAS改性PVC材料的拉伸强度(23.3或18.9 MPa)和断裂伸长率(318.8%或295.3%)与纯PVA(24.6 MPa,341.5%)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在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铵盐 聚氯乙烯 抗菌 共混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高取向结构聚乳酸/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原位牵伸制备及定向导液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镕琛 张恒 +4 位作者 翟倩 甄琪 王国锋 崔景强 钱晓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4,共11页
为增强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液体定向传输能力,选用聚乙二醇(PEG)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善PLA的亲水性,并通过原位牵伸辅助的熔喷成型工艺制备了仿生高取向结构PLA/PEG/SDS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研究了不同牵伸倍率对材料结... 为增强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液体定向传输能力,选用聚乙二醇(PEG)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善PLA的亲水性,并通过原位牵伸辅助的熔喷成型工艺制备了仿生高取向结构PLA/PEG/SDS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研究了不同牵伸倍率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PEG/SDS共混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左右,适合进行牵伸;随着牵伸倍率从1.0增加至2.0,高取向度纤维(取向角度≤20°)数量从10%增大至67%,纵向拉伸断裂强力提升151.5%,液体爬升高度从20 mm增大至62 mm。仿生高取向结构PLA/PEG/SDS熔喷非织造材料定向导液特性得到增强,因此满足其在加湿器、雾化器和3D打印机等微流体传输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超细纤维 聚乳酸 熔喷 原位牵伸工艺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辅助的不同助剂对抗菌PV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伟芳 丁雪佳 +5 位作者 张菁 赵竹 刘帅 华俊娟 崔景强 王国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1,84,共4页
采用均匀设计表U10*(108)设计了8个因素10个水平的PVC片材配方,在180℃下共混炼片20 min,及最小二乘法(regress)进行回归分析,分析了原材料对PVC材料的力学性能、透明度、黄变指数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抗菌剂在PVC的分散情况。结果表... 采用均匀设计表U10*(108)设计了8个因素10个水平的PVC片材配方,在180℃下共混炼片20 min,及最小二乘法(regress)进行回归分析,分析了原材料对PVC材料的力学性能、透明度、黄变指数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抗菌剂在PVC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各原材料对PVC材料的各项性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协同效应,当DEHP、钙锌稳定剂的相对含量增加,能够提高拉伸力的最大值;当8种原材料相对含量的增加时,均使拉伸强度、邵氏硬度D/1、透明度降低;DEHP、TOTM、环氧大豆油和三氯生的相对含量增加,均使断裂伸长率增加;当三氯生加入量大于0. 3%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作用,且三氯生抗菌剂均匀分散在PVC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均匀设计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透明度 黄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