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麒麟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及肥力评价
1
作者 肖顺枝 陈安强 +7 位作者 陈兴位 付斌 胡万里 孟国忠 吕亚媚 李艳 王炽 张勤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麒麟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和肥力演变,进而为平衡施肥分区指导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麒麟区2007年和2021年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作物施肥量调查和土壤养分监测,借助模糊综合评价和地理统计学方... 【目的】明确云南省麒麟区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和肥力演变,进而为平衡施肥分区指导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麒麟区2007年和2021年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作物施肥量调查和土壤养分监测,借助模糊综合评价和地理统计学方法,明确麒麟区土壤养分和肥力时空变化特征,综合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2007年增加6.6%、236.7%和87.7%,但碱解氮含量和pH 2021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5.7%和3.5%;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丰缺等级处于一级水平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在2007年占比分别为56%、60%、37%和31%,在2021年的占比分别为53%、51%、45%和62%。土壤各养分含量时空变异大,2007年麒麟区土壤有机质北部较南部含量丰富,高值区(36.3~61.0 mg/kg)以斑块状出现在三宝镇、沿江乡及茨营乡等乡(镇);2021年,有机质含量普遍提高至42.0~63.8 g/kg,分布趋势与2007年相似。2007年碱解氮含量(133.8~231.7 mg/kg)在三宝镇、东山镇及珠街乡分布较为集中,而2021年碱解氮含量(24.8~144.2 mg/kg)在越州镇和廖廓街道附近以斑块状出现,两个时期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07年呈现高值区(17.0~36.5 mg/kg)且集中在三宝镇周边,而低值区(2.8~13.9 mg/kg)在东山镇,2021年,高值区(30.1~433.0 mg/kg)主要分布在茨营乡东部,低值区(20.67~30.1 mg/kg)在西部。至于速效钾含量,2007年,高值区(185.5~316.9 mg/kg)多分布在廖廓街道以南的乡(镇),低值区(80.1~125.2 mg/kg)在东山镇出现。2021年,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增高(274.1~589.5 mg/kg),分布更加均匀。2007年和2021年的土壤pH整体呈中性偏酸,均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2007年和2021年土壤肥力水平基本维持在Ⅲ级(中等)水平,2021年研究区土壤肥力Ⅰ级(高)和Ⅱ级(较高)面积较2007年增加5.3%和6.3%,同时,土壤肥力质量也提升9.1%。【结论】麒麟区耕地土壤整体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丰富状态,且部分地区存在养分过剩现象,土壤肥力有较大提升,施肥结构和耕作方式是研究区14年间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应结合土壤肥力水平,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做到精准施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供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评价 时空变化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2
作者 王炽 马翔 +7 位作者 胡巍耀 宋鹏飞 刘彪 徐济仓 闫辉 赵新梅 付斌 陈兴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9-1796,共8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以分析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现状,明确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属于丰富水平以上,平均含量分别为39.86 g/kg、2.09 g/kg、29.17 mg/kg和166.31 mg/kg,丰富水平以上占比分别为66.85%、73.19%、54.11%和40.2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且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养分变化趋势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棕壤最高,其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紫色土、燥红土较低。滇西北耕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pH显著高于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P<0.05),且滇中北部区域耕地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滇东北。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土壤速效钾缺乏,缺乏比例分别达36.99%和45.69%。【结论】滇西北需注重平衡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应增施有机肥,并根据作物类型适当增施钾肥,稳步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候 耕地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钱颖颖 马翔 +7 位作者 夏建军 王萝萍 刘馨芮彤 张志明 闫辉 李枝武 倪明 王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7-2085,共9页
【目的】云南北中亚热带气候区烤烟与其它作物种植区域交错重叠。明确该气候区植烟土壤的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作物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19年云南北中亚热带2548个植烟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 【目的】云南北中亚热带气候区烤烟与其它作物种植区域交错重叠。明确该气候区植烟土壤的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作物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19年云南北中亚热带2548个植烟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函数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造成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并通过GIS空间插值确定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65,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土壤SOM、TN、AP和AK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84%、48.69%、75.64%和52.34%,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且含量较为丰富。土壤AP是影响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限制因子。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呈中部高,东部或西部部分区域低的分布格局,局部地区有零星分布。【结论】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较适宜烟草生长。平衡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有效平衡并协调土壤养分,提高植烟区土壤肥力和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中亚热带 植烟区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肥力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字春光 钱颖颖 +7 位作者 倪明 李枝武 赵新梅 胡万里 夏建军 雷雯 王莲 闫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52-2260,共9页
[目的]明确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肥力状况。[方法]以2019—2022年该区域的3033个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和地貌类型下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采用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 [目的]明确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肥力状况。[方法]以2019—2022年该区域的3033个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和地貌类型下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采用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植烟区土壤肥力等级和空间分布。[结果]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差异大,黄棕壤耕层养分含量优于其它土壤类型,坝区和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山地。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和缓效钾(SAK)平均含量分别为29.68±18.99 g/kg、1.28±0.85 g/kg、30.90±32.03 mg/kg、178.38±138.18 mg/kg和406.78±467.52 mg/kg,平均储量分别为96.54±111.11、4.03±3.50、0.11±0.15、0.60±0.72和1.35±1.82 t/hm^(2),养分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州的石屏、建水、开远、个旧等县(市)和德宏州。经纬度、海拔、耕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SOM含量和储量、容重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烟区土壤SOM、TN、AP、AK含量整体偏高,丰缺等级处于高等级以上的样点占比分别为72.0%、64.2%、73.2%和68.0%,土壤pH整体呈酸性,酸性土壤占比达84.2%。Fuzzy评价结果显示云南南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处于I~V级占比分别为15.0%、31.0%、30.0%、21.0%和3.0%,整体呈现出良好趋势,土壤肥力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红河州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肥力高值区则主要集中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结论]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适宜植烟土壤肥力占比适中,东部整体土壤肥力均有待提升,研究区还应减少酸性肥料施用,采取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同时防止耕地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气候 植烟区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养分储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斌 王炽 +7 位作者 胡万里 闫辉 倪明 李枝武 陈兴位 陈安强 金平忠 姬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98-3205,共8页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 【目的】研究等氮量有机替代在水稻生产中对水土环境和农学效应的影响,筛选适合高原湖泊流域农业生产的有机替代方式,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洱海流域进行等氮量有机替代水稻种植田间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等氮量100%化学氮肥处理(CF)、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处理(FM)和等氮量100%有机肥处理(CM)。系统分析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土壤无机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水稻产量和氮素养分利用农学效应。【结果】水稻返青期(移栽后0~7 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关键风险期,各处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FM(20.92mg/L)>CF(20.07mg/L)>CM(8.60mg/L)>CK(6.82mg/L),田面水硝态氮浓度峰值排序为CM(5.83 mg/L)>CF(3.63 mg/L)>CK(3.14 mg/L)>FM(2.98 mg/L)。全量有机替代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降低水稻返青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42.23%,增加硝态氮浓度134.11%。水稻孕穗期(移栽后31~60 d)是水稻土硝态氮淋溶流失的关键风险期,水稻土硝态氮平均含量:CF(11.37 mg/kg)>CM(10.66 mg/kg)>FM(8.71 mg/kg)>CK(7.11mg/kg),等氮量有机无机配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FM处理分别较CF和CM处理降低23.39%和18.29%。等氮量有机替代的FM和CM处理相比单施化肥CF处理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籽粒吸氮量,FM处理增幅分别为9.30%和45.28%,CM处理增幅分别为7.85%和16.51%;等氮量有机替代(CM和FM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贡献率(增幅31.83%和37.2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42.22%和50.00%)(P<0.05)。【结论】等氮量50%有机肥+50%化学氮肥可减少尿素施用量,稳定水稻生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替代 水稻种植 水土环境 农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油菜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冠楠 胡万里 +5 位作者 赵峥 付斌 陈兴位 陈安强 闫辉 赵新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2-77,共6页
为减少高原湖泊流域农田化肥施用量并为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洱海流域油菜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K)、有机替代25%(T1)、有机替代50%(T2)、有机替代75%(T3)、有机替代100%(T4)5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待油菜成熟后进行采... 为减少高原湖泊流域农田化肥施用量并为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洱海流域油菜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K)、有机替代25%(T1)、有机替代50%(T2)、有机替代75%(T3)、有机替代100%(T4)5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待油菜成熟后进行采样,测定油菜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油菜的根系总长度、根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分化程度总体随着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会抑制油菜根系面积的扩增。与CK相比,T1(197.40 cm)、T2(269.04 cm)、T3(366.99 cm)、T4(386.46 cm)处理的油菜根系总长度均大于CK处理(189.98 cm);油菜根尖数量和根系交叉数从高到低分别依次为T4(11315个)、T2(9719个)、T3(9229个)、T1(6567个)和T4(2301.88个)、T2(2190.40个)、T3(2126.50个)、T1(1526.88个);CK处理下的油菜根系总表面积(100.61 cm^(2))和总投影面积(32.02 cm^(2))均大于其他处理。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还有利于促进油菜秸秆及籽粒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T4处理油菜平均株高(143.9 cm)显著性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55倍、1.85倍、1.42倍、1.32倍;T4处理的平均角果长度(6.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05倍、1.17倍、1.15倍、1.10倍;T3处理油菜产量最高(2068.73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产量提高29.23%,比纯施有机肥处理提高14.19%;T2处理油菜产量为2051.79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提高28.17%,比纯施有机肥(T4)提高13.25%。综合考虑下有机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益最高,是洱海流域最适宜的有机替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等氮量 有机替代 根系形态 油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