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钢小异形坯表面纵裂纹控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应东 胡春林 +1 位作者 付振宇 吴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27-330,349,共5页
针对马钢小异形坯表面纵裂纹指数较高的问题,对小异形坯轧后裂纹与保护渣组成进行分析,且对结晶器内流场与温度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保护渣变性以及小异形坯管式结晶器流场与传热不均是导致小异形坯表面纵裂纹的主要原因。针对小异形... 针对马钢小异形坯表面纵裂纹指数较高的问题,对小异形坯轧后裂纹与保护渣组成进行分析,且对结晶器内流场与温度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保护渣变性以及小异形坯管式结晶器流场与传热不均是导致小异形坯表面纵裂纹的主要原因。针对小异形坯表面纵裂纹产生的特点,开发小异形坯保护浇注工艺以及优化结晶器均匀传热工艺,可使小异形坯表面纵裂纹指数由100 mm/m以上降至30 mm/m以下,轧后裂纹修磨率也由4%左右下降至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坯 表面纵裂纹 保护渣 管式结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微合金化异型坯S355ML的高温热塑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春林 刘崇 +5 位作者 吴坚 杨应东 刘纲 付振宇 张剑 李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对钒微合金化异型坯S355ML进行高温拉伸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热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分析异型坯翼缘裂纹处组织及脆性温度区的断口形貌,研究异型坯断面收缩率、抗拉强度等高温性能及断口处组织比例与断面收缩率间的关系。结果表... 对钒微合金化异型坯S355ML进行高温拉伸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热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分析异型坯翼缘裂纹处组织及脆性温度区的断口形貌,研究异型坯断面收缩率、抗拉强度等高温性能及断口处组织比例与断面收缩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10^(-3)s-1应变速率下,第Ⅲ脆性区间为700~900℃,随断口处α铁素体组织比例的增加,铸坯塑性先减小后增大,850℃时断口处α铁素体体积分数为1.97%,断面收缩率为24.66%;850℃以下,断面收缩率随α铁素体组织比例的增加而增加,700℃时,α铁素体体积分数为64.51%,断面收缩率增至59.42%;根据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和断面收缩率,异型坯最佳矫直温度区间为900~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坯 断面收缩率 高温热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加入生铁块提高废钢比的冶炼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军 邓南阳 +3 位作者 胡春林 周军 赵滨 刘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65-370,共6页
针对马钢65 t转炉加入生铁块提高废钢比后炼钢工艺和炼钢成本发生的变化,测算生铁块与废钢的热效应,得出废钢冷却效应约为等量生铁块熔化后氧化放热富余热量的1/4。据此,在满足转炉热平衡的基础上,开展转炉加入生铁块的冶炼工艺工业试验... 针对马钢65 t转炉加入生铁块提高废钢比后炼钢工艺和炼钢成本发生的变化,测算生铁块与废钢的热效应,得出废钢冷却效应约为等量生铁块熔化后氧化放热富余热量的1/4。据此,在满足转炉热平衡的基础上,开展转炉加入生铁块的冶炼工艺工业试验,研究采用生铁块热补偿工艺提高废钢比对转炉吹炼过程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装入制度条件下的炼钢成本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最佳装入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生铁块加入比例增加,熔池温降增大,当生铁块加入比例超6%时,熔池温降超过100℃,对熔池升温以及终点控制产生不利影响,转炉终点磷命中率由95.71%降至89.42%,氧耗由49.40 m^(3)/t升高至51.91 m^(3)/t;装入制度为80.85%铁水+17.27%废钢+1.88%生铁块时,吨钢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废钢比由之前的17.21%提高至1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生铁块 废钢比 热平衡 综合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底复吹转炉冶炼45~#硬线钢终点硫的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南阳 王建军 +1 位作者 吴坚 潘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对马钢70 t顶底复吹转炉冶炼45#硬线钢硫的物料平衡及转炉脱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原辅料条件,控制入炉硫含量且对转炉冶炼脱硫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实现终点硫的有效控制。应用结果表明,控制入炉总硫量≤10 kg,转炉炉渣碱... 对马钢70 t顶底复吹转炉冶炼45#硬线钢硫的物料平衡及转炉脱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原辅料条件,控制入炉硫含量且对转炉冶炼脱硫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实现终点硫的有效控制。应用结果表明,控制入炉总硫量≤10 kg,转炉炉渣碱度在3.5~4.0,渣中(FeO)质量分数在10%~20%,转炉终点温度在1 630~1 650℃,转炉终点回硫得到改善,终点平均回硫质量分数由之前的0.007%下降至0.004%,终点硫合格率由之前的70%提高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硬线钢 硫的物料平衡 转炉 脱硫 回硫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