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孢蘑菇—西瓜—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晓明 王肇萍 +1 位作者 张赉涌 陈世光 《长江蔬菜》 2009年第11X期21-24,共4页
利用生产早熟西瓜的现有大棚设施,以发展大棚栽培双孢蘑菇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蘑菇废料就地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肥料投入成本,提高农... 利用生产早熟西瓜的现有大棚设施,以发展大棚栽培双孢蘑菇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蘑菇废料就地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肥料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优质农产品。种植水稻实行粮经轮作、水旱轮作,构成了物质和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棚西瓜—大棚双孢蘑菇—大棚西瓜—水稻栽培模式,每1hm24茬的总收入可达249000元,年纯收入是普通模式的2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西瓜 水稻 高效 生态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有棱丝瓜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晓明 王肇萍 秦家乐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1,共2页
丝瓜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种类型,均属短日照作物。有棱丝瓜较普通丝瓜对日照要求更敏感,因此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选用普通丝瓜种植,而有棱丝瓜主要在华南地区春、秋两季种植。有棱丝瓜由于肉色碧绿、炒烧不变褐、味甜、口感好... 丝瓜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种类型,均属短日照作物。有棱丝瓜较普通丝瓜对日照要求更敏感,因此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选用普通丝瓜种植,而有棱丝瓜主要在华南地区春、秋两季种植。有棱丝瓜由于肉色碧绿、炒烧不变褐、味甜、口感好,其品质优于普通丝瓜,近年来深受宾馆酒店和广大市民青睐,售价高于普通丝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长江流域 大棚高效栽培 技术 华南地区 短日照 种植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平菇菌株引种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肇平 汪美雨 《食用菌》 1998年第2期19-20,共2页
1996年.我们引进部分地区的平菇新菌株,通过栽培比较.选出了适于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为今后平菇生产奠定了基础.现将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平菇菌株 杂交17号和杂交3号.广温型,引自江苏农科院;江都10号、12号,广温型... 1996年.我们引进部分地区的平菇新菌株,通过栽培比较.选出了适于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为今后平菇生产奠定了基础.现将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平菇菌株 杂交17号和杂交3号.广温型,引自江苏农科院;江都10号、12号,广温型,引自江苏江都富达食用菌所;高邮4号,广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菌株 引种 出菇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废料栽培平菇9种配方比较试验
4
作者 陈晓明 王肇平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平菇 废料栽培 配方 食用菌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两段栽培经验
5
作者 陈晓明 王肇平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香菇 食用菌 两段栽培法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棒不同接种方式比较
6
作者 王肇平 陈晓明 汪美雨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4-36,共3页
在香菇袋料栽培中,常采用菌棒(即栽培袋)打孔接种方式,但其技术要求较高,为探索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进行本试验。
关键词 香菇 食用菌 菌棒接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膜覆盖金针菇栽培试验
7
作者 王肇平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4-35,共2页
1991年11月,我们承担了华东地区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的协作课题。在栽培季节推迟,温度逐渐升高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黑膜覆盖金针菇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产品的经济性状还是在产量上,均优于常规大棚栽培的金针菇。现... 1991年11月,我们承担了华东地区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的协作课题。在栽培季节推迟,温度逐渐升高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黑膜覆盖金针菇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产品的经济性状还是在产量上,均优于常规大棚栽培的金针菇。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栽培 地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原种配方筛选试验
8
作者 王肇平 汪美雨 陈晓明 《食用菌》 1997年第1期20-21,共2页
利用本地资源发展香菇代料栽培,已在各地普遍推广。为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代料栽培配方,并与菌株配套,我们首先进行了原种配方筛选试验。
关键词 香菇 原种 配方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治试验
9
作者 蒋双静 顾昌龙 《上海蔬菜》 1998年第4期36-36,共1页
1996年,我乡大棚番茄发生根结线虫病,减产50%-60%,部分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广大菜农种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于1997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以便为生产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供试药剂@3%米乐尔颗粒剂... 1996年,我乡大棚番茄发生根结线虫病,减产50%-60%,部分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广大菜农种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于1997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以便为生产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供试药剂@3%米乐尔颗粒剂,瑞士汽巴嘉基公司提供;35%甲基异磷乳油,山东青岛双收农药集团股份公司提供。供试作物为毛粉802番茄、西安市蔬菜所提供种子。 (二)试验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Ⅰ:3%米乐尔;Ⅱ:35%甲基异柳磷1000倍;Ⅲ:空白对照。小区面积34m^2,随机区组,重复三次。试验在马鞍山南郊雨山乡汤阳村孔村队,试验地前茬为“霞粉”番茄,4月 9日深耕土壤,按5000kg/667m^2施腐熟有机肥,并翻晒一周。4月20日施药,米乐尔按4kg/667m^2、甲基异柳磷按250ml/667m^2沟施,4月26日定植,每小区 150株。管理措施同常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根结线虫病 防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