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表达变化对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国栋 肖瑾 +1 位作者 刘兵荣 王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将98例既往无甲状腺疾病史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低TT3组和正常TT3组,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神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将98例既往无甲状腺疾病史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低TT3组和正常TT3组,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发病90 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低TT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正常TT3组严重(χ2=58.134,P=0.000),血清总甲状腺素(t=1.636,P=0.105)和促甲状腺激素(t=1.059,P=0.292)水平基本相同;血清TT3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呈负相关关系(r=-0.672,P=0.000);发病90 d时低TT3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NIHSS评分改善(χ2=8.993,P=0.003)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χ2=6.247,P=0.012)]低于正常TT3组。结论血清低T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存在关联性,提示血清低T3水平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预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甲状腺激素类 功能正常甲状腺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国栋 刘兵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20年4月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患者均于发病<4.5 h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20年4月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患者均于发病<4.5 h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24 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8例(30.77%)和非END组108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基线资料,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溶栓前血糖、发病至溶栓时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ND组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66.67%vs 47.22%,χ^(2)=5.046,P=0.02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溶栓前血糖、发病至溶栓时间、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静脉溶栓后END的影响因素较多,对患者进行脑卒中分型、缩短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对症控制血糖及相关异常指标,以降低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计数 高血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志勇 刘兵荣 +1 位作者 李彬 汤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发病4.5 h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均于溶栓前检测RDW。采用NIHSS评分,将...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发病4.5 h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均于溶栓前检测RDW。采用NIHSS评分,将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与溶栓前对比,根据变化百分率分为两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变化≥30%,共53例;改善不良组,变化<30%,共49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DW是否是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RDW对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与改善良好组相比,房颤(24.5%vs. 9.4%,P=0.042)、糖尿病(57.1%vs. 30.2%,P=0.006)、出血转化(10.2%vs. 0%,P=0.023)的比例在改善不良组均明显高于改善良好组,RDW水平也显著高于改善良好组[(14.09±0.77)vs.(13.31±0.6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糖尿病史(OR=2.606,95%CI:1.034-6.573,P=0.042)、RDW(OR=4.614,95%CI:2.263-9.408,P=0.000)是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RDW预测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的临界值为13.56%(曲线下面积0.782,95%CI:0.690-0.874,敏感度76%,特异度74%)。结论:RDW升高对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不良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蔚 朱奕 +7 位作者 杨思雨 常春红 王英 李海燕 汪琴 王炜 王彤 吴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摸索有效的、具体的有氧运动方案。方法:选取门诊就诊和招募的60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有氧训练方案采用踩车的运动方...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摸索有效的、具体的有氧运动方案。方法:选取门诊就诊和招募的60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有氧训练方案采用踩车的运动方式,强度为运动试验中最大心率的70%(中等强度),每次训练时间为持续40min(包括热身运动5min,靶强度运动30min,整理运动5min),3次/周,为期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有氧训练干预,仅进行日常活动。两组试验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以及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进行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共54例AD患者(有氧训练组26例,对照组28例)完成全部试验,有氧训练组AD患者在训练结束后MMSE、ADCS-ADL、QOL-AD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ADAS-cog分值较训练前下降,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AD患者试验前后MMSE、ADAS-cog、ADCS-ADL、QOL-A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间比较,有氧训练组MMSE、ADAS-cog、ADCS-ADL、QOL-AD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有氧训练组患者QOL-AD分值的提高与ADCS-ADL分数改变有相关性,而与ADAS-cog分数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药物辅助下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方案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训练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常春红 王蔚 +5 位作者 朱奕 杨思雨 李海燕 汪琴 王炜 吴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1134,1161,共5页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AD患者分为有氧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按AD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强度分别为50%—70%最大强度的16周有氧训练,每次持续60—90min,每周3次。分别在治...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AD患者分为有氧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按AD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强度分别为50%—70%最大强度的16周有氧训练,每次持续60—90min,每周3次。分别在治疗前、8周和16周后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和生活质量量表(QOL-AD)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ADL能力、生活质量评价,并在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利用临床医生面谈印象变化量表(CIBIC plus)对AD患者临床总体印象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有3例患者未完成规定的有氧训练;有氧训练对患者的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训练组MMSE评分、ADCS-ADL评分和QOL评分在8周和16周均较基线明显改善(P<0.05);有氧训练组在第16周时ADCS-ADL评分较第8周时明显降低(P<0.05);16周时,试验组患者总体临床印象变化CIBIC plus改善率是对照组患者的3.5倍。结论:有氧训练疗法可显著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ADL能力、生活质量和临床总体印象,有氧训练可以作为AD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有氧训练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补体C9和核因子-κB65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兵荣 肖瑾 丁新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补体C9、核因子κB65(NF-κB65)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表达及黄芪多糖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23只。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h和1、3、5d4个亚组,每组每个... 目的探讨补体C9、核因子κB65(NF-κB65)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表达及黄芪多糖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23只。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h和1、3、5d4个亚组,每组每个时间点取5只大鼠用于免疫组化染色,3d时间点取3只用于透射电镜检查。模型组与治疗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等渗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治疗组于术后2h给予黄芪多糖2ml(25mg/kg),腹腔注射,1次/d。分别于6h和1、3、5d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组织C9和NF-κB65表达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均于脑出血后6h开始表达补体C9,24h达高峰;6h开始表达NF-κB65,3d达高峰。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NF-κB65的表达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2,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3、5d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小(P<0.05),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补体C9和NF-κB65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经黄芪多糖干预后,可能通过抑制NF-κB65及补体C9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补体C9 核因子ΚB 黄芪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5-脂氧酶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兵荣 肖瑾 丁新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脑出血后病情的恶化往往与继发性脑水肿有关。脑水肿的形成涉及到炎性反应在内的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生成白三烯类(leukotrienes,LTS)的关键酶,其... 脑出血后病情的恶化往往与继发性脑水肿有关。脑水肿的形成涉及到炎性反应在内的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生成白三烯类(leukotrienes,LTS)的关键酶,其产物中半胱氨酰白三烯类可诱导强烈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黄芪多糖 5-脂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颈段脊髓硬膜外血肿误诊为脑梗死溶栓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国栋 肖瑾 +5 位作者 戴健 刘兵荣 王峰 李海燕 周荣 吴志勇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期93-95,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主因"突发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余"入院,患者1 h前(2017年7月20日16:40)在家洗澡的过程中,抬头后突发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在家属的陪同下就诊于本院急诊,体检发现患者右侧肢体偏瘫,...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主因"突发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余"入院,患者1 h前(2017年7月20日16:40)在家洗澡的过程中,抬头后突发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在家属的陪同下就诊于本院急诊,体检发现患者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3级,NIHSS评分5分。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多年,一直未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患者嗜酒20余年,否认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