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钢股份公司1998年上半年节能工作综述
1
作者 丁毅 宣炎 +1 位作者 史德明 张芝贤 《冶金能源》 1999年第1期3-6,14,共5页
本文从能源消耗、能耗分析、节能工作新进展和下阶段节能工作展望四个部分,综述了马钢1998年上半年的节能工作情况。
关键词 节能 能耗分析 能源消费结构 钢铁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时效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法在确定时效性态上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玲 尹忠俊 陈永岭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2-64,共3页
主要是进行振动时效的试验设计并利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来确定试验用等强度梁的振动时效性态参数—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通过计算可以准确选择等强度梁的振动时效试验电机机型以及频率,避免了扫频等步骤,使试验得到简化,并为采用振动时效... 主要是进行振动时效的试验设计并利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来确定试验用等强度梁的振动时效性态参数—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通过计算可以准确选择等强度梁的振动时效试验电机机型以及频率,避免了扫频等步骤,使试验得到简化,并为采用振动时效技术选择性态参数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时效 试验 等强度梁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马钢磁铁精矿的球团竖炉炉型探讨
3
作者 乔荣报 李永付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国内部分先进球团厂竖炉炉型及有关生产参数的对比分析后认为 ,提高马钢竖炉预热氧化带的高度及扩大烘干床面积 ,是降低马钢自产磁铁球团矿中过高的FeO含量以及提高竖炉利用系数的最有效方法。该两项技改 ,投入极少 。
关键词 磁铁精矿 球团竖炉 炉型 预热氧化带 面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球团厂的大修改造及其效果
4
作者 乔荣报 孙宗林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比统计分析认为,马钢球团厂竖炉大修后利用系数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竖炉炉型的改进,煤气烧嘴和冷却风机的改造。同时,关键岗位的操作稳定对利用系数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竖炉 炉型 煤气烧嘴 冷却风机 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3号竖炉的优化设计及配套系统改造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宗华 解珍健 +1 位作者 王富生 节永烈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介绍了马钢一烧3号(10m2)竖炉大修扩容的改造情况及取得的效果。改造后,单炉生产能力由45万t/a提高到100万t/a,球团矿质量达到了高炉炼铁的要求,较好地满足了高炉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竖炉 改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一烧2×8 m^2竖炉的扩容改造及效果
6
作者 张宗华 解珍健 +1 位作者 节永烈 王富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介绍了马钢一烧两座8m^2竖炉大修扩容的改造情况,包括竖炉本体、风机系统、导风墙及大小水梁、PLC控制系统及其它辅助系统的改造等。改造后,单炉生产能力由45万t/a提高到70万t/a,球团矿质量也达到了高炉炼铁的要求,较好地满足了高炉生... 介绍了马钢一烧两座8m^2竖炉大修扩容的改造情况,包括竖炉本体、风机系统、导风墙及大小水梁、PLC控制系统及其它辅助系统的改造等。改造后,单炉生产能力由45万t/a提高到70万t/a,球团矿质量也达到了高炉炼铁的要求,较好地满足了高炉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炉 改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球团厂竖炉导风墙结瘤原因探讨
7
作者 徐朝阳 周福山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50,共3页
详细介绍了马钢球团厂竖炉导风墙的结瘤情况 ,并对结瘤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竖炉 导风墙 结瘤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球团厂二期工程控制系统介绍
8
作者 葛荣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4,共3页
介绍了马钢球团厂二期工程 8m2竖炉的 PL C控制部分 ,包括 PL C系统组态。
关键词 球团竖炉 控制系统 PLC 烧结矿 高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锰矿和烧结锰中锰铁钙镁铝钛磷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桂群 许祥红 刘洪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49-850,共2页
关键词 ICP-AES法 同时测定 锰铁 烧结 锰矿 化学干扰 标准样品 分光光度法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浸出转底炉高锌铅粉尘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诸荣孙 吴争 +1 位作者 伊廷锋 夏征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硫酸浸出转底炉高锌铅粉尘提取锌的工艺条件和参数。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400 r/min,硫酸浓度为1.0mol/L,浸出温度为25℃,固液比为1∶8,浸出时间为0.5 h。在此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96%以上。采用针铁矿-氧化水解法除铁、... 研究了硫酸浸出转底炉高锌铅粉尘提取锌的工艺条件和参数。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400 r/min,硫酸浓度为1.0mol/L,浸出温度为25℃,固液比为1∶8,浸出时间为0.5 h。在此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96%以上。采用针铁矿-氧化水解法除铁、过硫酸铵深度除铁锰、锌粉置换除杂的方法对浸出液净化处理,得到高纯度硫酸锌溶液,该溶液可直接电解制取锌或制取碱式碳酸锌和氧化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锌铅粉尘 硫酸浸出 硫酸锌 针铁矿法 除铁 除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淬转炉渣作为喷砂磨料的可行性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钟鹏 周俐 +1 位作者 常立忠 丁陈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4,共6页
目的实现风淬转炉渣的再利用,论证风淬转炉渣作为喷砂磨料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对比风淬渣和韩国PS球、铜炉渣等磨料在成分、微观结构、物化参数以及抗破碎性方面的异同,并以风淬渣作为磨料对工件进行喷砂处理,检验处理效果。结果... 目的实现风淬转炉渣的再利用,论证风淬转炉渣作为喷砂磨料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对比风淬渣和韩国PS球、铜炉渣等磨料在成分、微观结构、物化参数以及抗破碎性方面的异同,并以风淬渣作为磨料对工件进行喷砂处理,检验处理效果。结果风淬渣具备磨料的特性,一次破碎回收率可达70%,用风淬渣作为磨料处理的工件,清洁度可以达到Sa2.5级,表面粗糙度可达到粗级以上。结论将风淬渣作为磨料,能够满足工业清理和涂装需求,实现钢渣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淬转炉渣 喷砂 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测定钼铁中杂质元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陆军 刘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5-906,909,共3页
研究了用ICP-AES测定钼铁中硅、磷和铜的方法,建立了最佳工作条件,采用基体匹配方法,应用软件中谱线干扰校正程序消除了干扰,检出限小于0.005%,回收率在93%~108%之间,RSD小于1.0%.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关键词 ICP-AES 钼铁 杂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车轮钢的组织韧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跃 潘涛 +3 位作者 陈刚 崔银会 苏航 彭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珠光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车轮钢韧性随着tD与tQ的降低而升高,强度变化不大;tD与tQ的降低导致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同时得到细化的珠光体球团组织,是韧性优化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断口分析与EBSD分析表明,单个珠光体球团可形成一个解理面,且解理面滑移带终止于珠光体球团界,与珠光体球团内部小角度晶界相对应,可认为珠光体球团是车轮钢韧性的控制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热处理 珠光体球团 韧性 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车车轮S形辐板成形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章泽 李翔 +2 位作者 安涛 李胜祗 阎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74-76,共3页
借助商业有限元软件MSC/Superform,数值模拟了车轮压弯成形过程。研究了车轮S形辐板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得到了S形辐板截面变形分布,为S形辐板车轮成形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火车轮 S形辐板 压弯成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炭素原料对Al_2O_3-ZrO_2-C材料性能及微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邵荣丹 张文杰 +4 位作者 顾华志 汪厚植 杨开保 郁书中 杨玉富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研究比较了粒度<25nm的炭黑A、粒度<50nm的炭黑B及粒度<0.147mm的鳞片石墨3种炭素原料对铝锆碳滑板材料的性能及微孔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中原位生成SiC晶须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炭黑A和炭黑B的粒度细,... 研究比较了粒度<25nm的炭黑A、粒度<50nm的炭黑B及粒度<0.147mm的鳞片石墨3种炭素原料对铝锆碳滑板材料的性能及微孔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中原位生成SiC晶须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炭黑A和炭黑B的粒度细,它们在烧结过程中与硅粉更容易发生反应原位生成SiC晶须;SiC晶须发育良好,填充气孔,使试样中直径d<1μm的微孔数量大大增加,同时提高了试样的强度。因此,添加炭黑A、炭黑B的试样的性能优于添加鳞片石墨的,而以添加炭黑A的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锆碳滑板 炭黑 碳化硅晶须 微孔 材料性能 微孔结构 原料 炭素 SIC晶须 超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向双环网络G(N;±r,±s)的图形仿真算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辉 许发信 +1 位作者 方木云 杭婷婷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2-273,276,共3页
传统的L形瓦仿真方法无法直接用于研究无向双环网络。针对上述问题,将直角坐标系引入无向双环网络中,提出一种新的图形仿真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快速仿真出无向双环网络G(N;±r,±s)的图形,同时标注其直径、平均距离及节点的具... 传统的L形瓦仿真方法无法直接用于研究无向双环网络。针对上述问题,将直角坐标系引入无向双环网络中,提出一种新的图形仿真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快速仿真出无向双环网络G(N;±r,±s)的图形,同时标注其直径、平均距离及节点的具体分布。通过研究仿真图形,得出单位步长无向双环网络G(N;±r,±s)直径、平均距离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向双环网络G(N ±r ±s) 直角坐标系 图形仿真算法 直径 平均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_(0.1-x)(CaO)_x(ZrO_2)_(0.9)陶瓷的相组成、力学与抗热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传刚 徐兰 +3 位作者 严解荣 朱义文 于洋 李家茂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首先以电熔ZrO2为主原料,以碱式碳酸镁和CaCO3为稳定剂,经混合、成型和预烧(1550℃3h)后,制成(MgO)0.1-x(CaO)x(ZrO2)0.9系列陶瓷粉体(x值分别取0、0.01、0.02、0.03、0.04、0.05、0.1);然后将预烧后试样破碎、筛分成0.1-0.07... 首先以电熔ZrO2为主原料,以碱式碳酸镁和CaCO3为稳定剂,经混合、成型和预烧(1550℃3h)后,制成(MgO)0.1-x(CaO)x(ZrO2)0.9系列陶瓷粉体(x值分别取0、0.01、0.02、0.03、0.04、0.05、0.1);然后将预烧后试样破碎、筛分成0.1-0.074mm的粗粒级颗粒和〈0.055mm的细粒级颗粒,分别按单一细颗粒和粗颗粒与细颗粒混合(粗、细颗粒质量比为11)两种方案进行坯体配料,经1550℃5h烧成后制成(MgO)0.1-x(CaO)x(ZrO2)0.9系列陶瓷试样,研究了稳定剂组成的相对变化对试样的相组成、体积密度、力学性能与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稳定剂MgO、CaO总量10%(摩尔分数)不变的情况下,试样中立方相含量随着CaO量(即x值)增加而增加;当x=0.01时,陶瓷中单斜相与立方相含量之比为21,此时陶瓷具有较高的常温抗折强度和较为理想的抗热震性(1100℃水急冷5次后未出现裂纹),而且其抗热震性受陶瓷材料致密度的影响程度较小。(2)在陶瓷粉体中增加粗粒级配料,可有效降低ZrO2陶瓷试样的致密度,提高试样的抗热震性能,但其抗折强度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陶瓷 部分稳定氧化锆(PSZ) 复合稳定剂 相组成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次铁尾矿改性添加剂制备球团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诸荣孙 张英 +3 位作者 夏征宇 黄发元 苏允隆 伊廷锋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姑山矿业公司二次铁尾矿进行改性处理,制备成一种新型铁矿球团添加剂,在实验室进行了造球及焙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加改2和改4添加剂1.7%,即可获得性能较好的生球,生球落下强度分别为2.2次/个和2.4次/个,抗压强度分别为17.00 N/... 采用姑山矿业公司二次铁尾矿进行改性处理,制备成一种新型铁矿球团添加剂,在实验室进行了造球及焙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加改2和改4添加剂1.7%,即可获得性能较好的生球,生球落下强度分别为2.2次/个和2.4次/个,抗压强度分别为17.00 N/个和17.85 N/个,爆裂温度>600℃;成品球抗压强度分别为3 141 N/个和3 174N/个,球团质量接近于配加1.7%膨润土的球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铁尾矿 添加剂 膨润土 球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车轮预成形压缩比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章泽 李翔 +4 位作者 安涛 李小宇 李胜祗 阎军 孙中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29,共2页
应用MARC/autoforge商用有限元软件,对火车车轮预成形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模拟,研究了车轮成形过程的应变分布。通过圆柱体自由镦粗,得到应变与压缩比的关系,应用拟合公式求出车轮断面的压缩比分布。
关键词 火车轮 预成形 应力 应变 压缩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系复合缓蚀剂软水水质稳定的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田 董秉直 +2 位作者 高宗林 汪为民 项爱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12,共4页
通过现场动态模拟试验 ,研究了钼—膦—锌—唑复合配方对马钢公司软水的水质稳定效果。在循环水总硬度 (以CaCO3计 ) 1 0~ 2 0mg/L ,MoO42 - 含量 1 3~ 2 0mg/L、有机磷 1 5mg/L、Zn2 +4mg/L条件下 ,试管平均腐蚀率 0 .0 0 36mm/a ,... 通过现场动态模拟试验 ,研究了钼—膦—锌—唑复合配方对马钢公司软水的水质稳定效果。在循环水总硬度 (以CaCO3计 ) 1 0~ 2 0mg/L ,MoO42 - 含量 1 3~ 2 0mg/L、有机磷 1 5mg/L、Zn2 +4mg/L条件下 ,试管平均腐蚀率 0 .0 0 36mm/a ,平均污垢粘附速度为 7.0mcm ,极限污垢热阻接近零。循环水中配方组分性质稳定。试验同时对预膜及补药方式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 ,钼系复合配方对闭路软水及低硬度循环水的水质稳定 ,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盐 软水 缓蚀 动态模拟 水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