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麦莎”的强度对台风前部飑线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佳 沈新勇 +2 位作者 张大林 许映龙 毕明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5-1037,共13页
对2005年8月5日16时(UTC,下同)至6日00时发生的一次台风前部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台前飑线在母体台风和副高之间的湿区生成。台风为这次台前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包括强的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强的不稳定环境产生... 对2005年8月5日16时(UTC,下同)至6日00时发生的一次台风前部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台前飑线在母体台风和副高之间的湿区生成。台风为这次台前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包括强的低空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强的不稳定环境产生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强的地表辐合,使得初始的离散的对流单体组织发展形成台前飑线。成熟时期的台前飑线虽然比中纬度和热带飑线的变压强度小,但是具有更强的低层暖湿空气入流,中层的入流范围也更加宽广。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强度越强,其台前飑线的回波强度越强,移动速度更快,生命史也更长。强台风使得低空垂直风切变更大,有利于台前飑线的生成和发展,在台前飑线发展成熟后,低空垂直风切变强度减小,不利于台前飑线的维持,加之低空水汽输送的减少,使其逐渐趋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台前飑线 低空垂直风切变 位涡反演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风暴中波动特征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被引量:21
2
作者 陆汉城 钟玮 张大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0-1150,共11页
在分析热带风暴眼壁和螺旋雨带中尺度波动特征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研究所忽略的问题,其中包括重力惯性波和涡旋Rossby波波解存在的前提条件和约束、理论分析与观测研究存在的差异等。提出一种基于准平衡动力条件下,热带风暴内中... 在分析热带风暴眼壁和螺旋雨带中尺度波动特征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研究所忽略的问题,其中包括重力惯性波和涡旋Rossby波波解存在的前提条件和约束、理论分析与观测研究存在的差异等。提出一种基于准平衡动力条件下,热带风暴内中尺度扰动涡散运动共存时,区别于标准模混合的不可分的混合涡旋Rossby-重力惯性波,并讨论了位涡守恒条件下这一类不可分混合波的可能成波机制。利用高分辨率的模式大气资料,采用非对称波分量的分解方法分析了Bonnie飓风中的中尺度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热带风暴中1波型扰动既具有涡旋波性质,但也存在散度扰动的变化,而2波型扰动则体现了明显的不可分混合波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 混合涡旋Rossby 重力惯性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型强飓风中的准平衡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钟玮 陆汉城 张大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667,共11页
本文在论述飓风发生发展生命史过程中平衡、准平衡和非平衡态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PV-ω方法,对具有非轴对称和长时间强度维持特征的飓风Bonnie(1998)进行了反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平衡模式的平衡流能够描述飓风水平涡旋... 本文在论述飓风发生发展生命史过程中平衡、准平衡和非平衡态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PV-ω方法,对具有非轴对称和长时间强度维持特征的飓风Bonnie(1998)进行了反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平衡模式的平衡流能够描述飓风水平涡旋场的基本特征,而加入准平衡ω方程得到的准平衡流能反映边界层入流、高层出流、眼墙区的剧烈倾斜上升运动和眼心区域的下沉运动.准平衡流描述了具有较长生命史组织化过程的强对流系统,而与其相联系的辐散运动与涡度同量级,证明了飓风准平衡流场具有涡散运动共存的特征,但在边界层顶的入流急流区和高层出流区仍存在高度非平衡态的超梯度流.利用反演的准平衡流场分析发现,当由环境风场低层到高层存在顺切变时,飓风内中尺度对流带移动方向的左侧,有利于强对流单体的发展和新对流单体的形成,右侧则相反,同时强气旋式旋转流场的作用,使得对流单体形成后随基本气流传播至对流减弱区,造成了飓风非对称结构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ω反演 准平衡流 涡散共存 强对流系统 非对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平衡和非平衡流对台风百合(2001)内中尺度深厚湿对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钟玮 张大林 +1 位作者 陆汉城 田利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1-759,共9页
利用台风百合(2001)的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应用PV-ω反演方法,在分析台风准平衡和非平衡垂直环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诊断研究了热力和动力强迫对台风深厚湿对流结构的影响,结果指出:准平衡流能够描述台风中具有较长生命史过程的中尺度对流... 利用台风百合(2001)的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应用PV-ω反演方法,在分析台风准平衡和非平衡垂直环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诊断研究了热力和动力强迫对台风深厚湿对流结构的影响,结果指出:准平衡流能够描述台风中具有较长生命史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流结构,中层大振幅垂直运动主要由准平衡ω方程中凝结潜热释放的热力强迫所决定;台风低层由动力辐合强迫产生的弱对流,对眼墙区深厚湿对流的形成起到触发作用;而高层动力强迫产生的下沉运动则削弱了凝结潜热项的影响,抑制了垂直运动向高层伸展。非平衡垂直环流结构上呈现的短波振荡和快时间尺度调整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它是与重力快波频散过程相联系的非定常环流。分析台风中深厚湿对流形成的物理模型可知,准平衡动力强迫引起的低层弱对流达到一定振幅,则会引起中层水汽相变引起的凝结潜热反馈,使得准平衡和非平衡流叠加形成了眼墙区上升运动的大值中心,加上非平衡垂直环流对动量和热量起到的补偿和调整作用,构成了台风内中尺度深厚湿对流的组织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平衡和非平衡垂直环流 中尺度深厚湿对流 PV-ω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预报原理之再认识:动力统计相似集合预报理论及其对登陆台风降水预报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任福民 贾莉 +5 位作者 吴彩铭 丁晨晨 张大林 贾作 马蕴琦 邱文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动力统计结合是提高天气、气候预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数值模式与历史资料进行有效结合;相似预报这一传统方法与动力统计的结合是未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尽管其原理目前仍停留在相似假设基础上且... 动力统计结合是提高天气、气候预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数值模式与历史资料进行有效结合;相似预报这一传统方法与动力统计的结合是未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尽管其原理目前仍停留在相似假设基础上且缺乏坚实的物理基础。文中从准确模式的初值问题出发,提出准确模式初值扰动概念,进而发展了动力统计相似集合预报(Dynamical Statistical Analog Ensemble Forecast,DSAEF)理论。DSAEF理论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可以进行相似预报,同时还指出了如何进行相似预报,即其原理是利用准确模式来做预报,并采用集合预报的方式实现预报。基于DSAEF理论,建立了登陆台风降水动力统计相似集合预报DSAEF_LTP (Landfalling Typhoon Precipitation,LTP)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步骤:台风路径预报、广义初值构建、初值相似性判别和台风降水集合,其中广义初值由影响台风降水的物理因子构成。DSAEF_LTP模型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可通过引入新因子或改善模型参数来改进模型的性能;目前该模型发布了广义初值包含台风路径、登陆季节和台风强度3个物理因子的1.0版和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相似区域”和“集合方案”的1.1版。该模型的性能提升很快,已完成的最新版本(1.1版)3次大样本预报试验均显示,与ECMWF、CMA-GFS、NCEP-GFS和SMS-WARMS (上海区域模式)对比,对≥100 mm和≥250 mm台风过程降水预报的TS评分,DSAEF_LTP模型(V1.1)排名第1。今后,围绕广义初值不断改善,研究引入更多影响登陆台风降水的物理因子,DSAEF_LTP模型的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预报 原理 动力统计相似集合预报理论 登陆台风降水 DSAEF_LT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型强飓风中的准平衡流特征分析Ⅱ:波动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钟玮 陆汉城 张大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51-2563,共13页
利用非对称波分量分解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准平衡动力模型下非对称强飓风内中尺度波动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衡流场中1波扰动占主要地位且具有涡旋Rossby波的典型结构特征,准平衡流各波数下扰动的空间分布反映... 利用非对称波分量分解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准平衡动力模型下非对称强飓风内中尺度波动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衡流场中1波扰动占主要地位且具有涡旋Rossby波的典型结构特征,准平衡流各波数下扰动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中尺度波动的混合性质;模式大气和准平衡垂直运动的全局功率谱中,超过信度检验的强波动信号中不仅包含分别表征重力波和涡旋Rossby波的高频和低频波动信号,还存在表征具有物理性质不可分特性的混合涡旋Rossby-重力波的中频波动.混合波的出现建立了不同频段波动之间的能量交换通道,其信号的变化对飓风系统的强弱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非平衡垂直运动的波动强信号则主要集中在高频和低频区域,反映了在飓风强度变化情况下,与高频重力波有关的快波调整过程所引起的垂直扰动的振荡和传播.强垂直风切变对飓风内中尺度波动的切向和径向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当环境垂直风切变很强时,准平衡1波扰动在径向和切向方向上均呈"驻波"形态,随着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减弱,1波扰动以混合波波速逆基本气流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波动 准平衡流 PV-ω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精品,走向国际
7
作者 丁一汇 吴国雄 +1 位作者 张大林 张人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5-816,共2页
金秋送爽,中国气象学会迎来了90周年华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创办的中国第一本气象学术期刊,《气象学报》(始用名《中国气象学会会刊》)于1925年7月创刊,迄今也已走过89个年头。据记载(中国气象学会编辑委员会,1925),《气象学报》的... 金秋送爽,中国气象学会迎来了90周年华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创办的中国第一本气象学术期刊,《气象学报》(始用名《中国气象学会会刊》)于1925年7月创刊,迄今也已走过89个年头。据记载(中国气象学会编辑委员会,1925),《气象学报》的发刊缘起为——“记载吾同会诸人气象学术之研究,气象事业之建议“、”公之同好,俾本刊之精神日渐发皇,同志之研究益增兴味,而此学之常识普及于国人”。多年来,秉持和发扬这一宗旨,《气象学报》刊载了一大批极具科学和文献价值的经典论著,在中外气象界和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会 精品 国际 学术期刊 编辑委员会 气象事业 中国 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