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及其深刻启示 被引量:9
1
作者 汪信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4,238,共8页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范式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永成 贺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253,共1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与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而哲学领域的这些成果是以概念的方式对改革开放的现实与实践的反思和关照。所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与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而哲学领域的这些成果是以概念的方式对改革开放的现实与实践的反思和关照。所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将使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与自信。从研究主题的转换、研究方法的更新与研究内容的深化等方面来看,国内4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致可概括为如下三个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认识论、价值论与主体性问题的讨论,在突破教科书体系的束缚的基础上,开展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大讨论,形成了对辩证法的多样化理解等;二、20世纪90年代后在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呼声中,学界则聚焦到以历史观、社会发展哲学、经济哲学与政治哲学等为代表的"部门哲学"中来;三、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时代的同步性与文本的回归构成了两个重要维度,现代性、当代性与文本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回顾 创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侯怀银 祁东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对教育领域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育本体论、教育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人们理解和变革教育自身、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对教育领域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育本体论、教育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人们理解和变革教育自身、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提供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它具有总体性的研究视域、将教育实践纳入研究范畴、关注人生命的发展、注重对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引导、借鉴多学科资源实现理论的超越等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哲学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人民至上观念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共12页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坚持人民至上”作出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需要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进行哲学史性质的探讨。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百年开展,可以清楚看到人民至上观念的哲学内涵及逻辑结构:...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坚持人民至上”作出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需要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进行哲学史性质的探讨。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百年开展,可以清楚看到人民至上观念的哲学内涵及逻辑结构:在历史观转换中发现人民创造历史的力量,在民主观变革中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在政党观上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在认识论上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由此表明,人民至上观念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深厚的学理性和历史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乔瑞金 李瑞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5,共8页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时代的前沿,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命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阐释模式,并在当今世界上日益彰显出优越的价值。
关键词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主体 意识形态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被引量:5
6
作者 倪志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一种"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这是我国学界长期争议而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方法论维度看,"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一种"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这是我国学界长期争议而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方法论维度看,"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缺陷在于: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不人道的"或"敌视人的唯物主义";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只能引出人的被动性、受制性,不能引出人的能动性、自由性;在对本体问题的思考中,物本主义的思维是一种"抽象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在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克服了"物质本体论"的以上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本体论 物本主义思维方式 实践本体论 实践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上) 被引量:4
7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2,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真相,就成为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有着十分强烈的批判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建构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当时出版的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三本书最具典型性:一本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序列来讲毛泽东思想;一本是冯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按照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逻辑理路来讲毛泽东的实践的认识论;一本是刘丹岩、高清海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结构入手,来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结构。这三本书的中国特色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次结合”中的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并没有否定这一时期的哲学观念,只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认识论功能,而恢复它的社会的、教育的功能。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完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陶德麟 艾思奇 李达 冯契 高清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下)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真相,就成为了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有着十分强烈的批判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建构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当时出版的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三本书最具典型性:一本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序列来讲毛泽东思想;一本是冯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按照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逻辑理路来讲毛泽东的实践的认识论;一本是刘丹岩、高清海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结构入手来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结构。这三本书的中国特色,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次结合”中的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并没有否定这一时期的哲学观念,而只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认识论功能,而恢复了它的社会的、教育的功能。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完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陶德麟 艾思奇 李达 冯契 高清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视域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昕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8,共5页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的重要概念。探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的一个基本思路是:首先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采用文化哲学视角进行分析,最后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展望,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可能性...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的重要概念。探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的一个基本思路是:首先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采用文化哲学视角进行分析,最后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展望,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可能性。从总体上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有发展的连续性,同时也有总观念上的差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在已有基础上建构新的哲学总观念,坚持文化哲学研究方法,推动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对话,从而创造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哲学运动,创造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不同的哲学形态,一方面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在19世纪没有充分发展的内容全部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又结合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革,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哲学运动,创造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不同的哲学形态,一方面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在19世纪没有充分发展的内容全部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又结合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革,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哲学创造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地位,要求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加以研究。为了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必须确定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进而研究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以及由此而决定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格局和整体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用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加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文化哲学 比较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几个概念的反思--与张一兵等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世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6-172,共7页
为推进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如张一兵教授正确指出的,精确的逻辑界划是必要的,否则必定造成一种"视线混乱"。可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概念,在我国相关学术界的广泛使用,恰恰证明了这种视... 为推进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如张一兵教授正确指出的,精确的逻辑界划是必要的,否则必定造成一种"视线混乱"。可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概念,在我国相关学术界的广泛使用,恰恰证明了这种视线混乱的存在。因为,这些概念本身会产生严重的歧义,故而从根本上讲,是难以成立的"晚期马克思主义"会导致"最后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会导致"马克思主义者同样确信后现代主义"的误解;"生态社会主义"会导致"非生态的社会主义"同样存在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概念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出发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汪信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3,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 习近平总书记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出发的庄严宣言。尽管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本质规定之一,但这个讲话在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又将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单独提出来加以强调,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尽管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已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自觉意识并不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共始终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新征程上,强化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雅各比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其洪 邹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在《失败的辩证法》一书中,雅各比分析并批判"正统马克思主义"过度革命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所带来的对个体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彻底排除,"正统马克思主义&qu... 在《失败的辩证法》一书中,雅各比分析并批判"正统马克思主义"过度革命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所带来的对个体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彻底排除,"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化倾向所带来的与资本主义的同质化危机。这三种倾向在哲学上根源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都是由于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误解或误用。为了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务之急是要重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革命化 科学主义化 资本主义化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苑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三是"重建",恢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主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而不是针对如何创新"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理论创新。因而,我们强调"信仰意识"、"问题意识"、"原创意识"和"当代意识",要在不断进步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原创意识 当代意识 危机丛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世界:从殖民化走向合理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观概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苑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2,共4页
现代资本主义在科学技术和国家职能增强的支持下,为西方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现代生活世界的分裂和生存状况的恶化。聚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理论家,从其生活世界观出发,"诊断"和批判20世纪西... 现代资本主义在科学技术和国家职能增强的支持下,为西方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现代生活世界的分裂和生存状况的恶化。聚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理论家,从其生活世界观出发,"诊断"和批判20世纪西方社会生活世界殖民化,并开出其"疗治"方案。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理论努力即使在我们的研究视域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生活世界 交往理性 生态理性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正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良好开端的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比较多曲折和挫折的阶段...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良好开端的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比较多曲折和挫折的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重大飞跃的阶段。梳理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灵魂与唯心主义体系构造法则的矛盾——马克思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品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提出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它以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在劳动中创造属人的世界的同时生成人自身的世界历史进程为主线,以"完成了的人"的共产主义为最高旨归。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提出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它以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在劳动中创造属人的世界的同时生成人自身的世界历史进程为主线,以"完成了的人"的共产主义为最高旨归。这一哲学体系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因为它通过人在劳动中的生成的历史过程,把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性论与理性支配世界的思想基因发展到了历史主义的高度。同时,这一哲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因为它关于人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生产出物化的社会关系,从而整个世界史是人和自然通过劳动而诞生的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思想基因。这一伟大发现被束缚在该体系的总体构造法则——世界历史所遵循的人性的自我完成的逻辑法则的之中,由此构成了马克思的第一个历史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以这一体系的抽象人性论与逻辑支配世界思想的"脱壳",构成了此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劳动 人性论 逻辑法则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新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倪志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传统教科书不仅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知识的运用,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去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传统教科书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 传统教科书不仅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知识的运用,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去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传统教科书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具有一系列根本性缺陷的。"从实践理解方法论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路,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命题的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论证,并揭示了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科学性 传统教科书 根本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基于党政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严宏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决定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服务型政府建设反过来推动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考虑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联系与区别,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种服务力量、以...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决定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服务型政府建设反过来推动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考虑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联系与区别,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种服务力量、以非权力方式提供服务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服务型政府 党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批判 被引量:5
20
作者 荆钰婷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消费主义与现代性之间有着隐秘的联系,消费主义兴起是"资本逻辑"在工具理性谋划下实现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后的结果。消费主义在我国传播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强劲,产生了深重的社会影响。本文从"人的需要"角度分... 消费主义与现代性之间有着隐秘的联系,消费主义兴起是"资本逻辑"在工具理性谋划下实现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后的结果。消费主义在我国传播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强劲,产生了深重的社会影响。本文从"人的需要"角度分析了消费主义对我国产生影响的原因,并从打造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等角度,就理性消费观的确立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产生根源 影响 理性消费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