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镁掺杂的LiMnPO_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学武 李新 +2 位作者 邓远富 施志聪 陈国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1-1384,共4页
采用固相湿磨并热处理,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xMgxPO4/C(x=0,0.01、0.04、0.05和0.1)。制备的样品具有相似的形貌,掺杂的镁离子半径较小导致了晶格收缩,从而使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表明... 采用固相湿磨并热处理,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xMgxPO4/C(x=0,0.01、0.04、0.05和0.1)。制备的样品具有相似的形貌,掺杂的镁离子半径较小导致了晶格收缩,从而使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表明,由于镁离子掺杂加快了电化学动力学反应过程,而明显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600℃煅烧得到的LiMn0.96Mg0.04 PO4/C材料在0.05C倍率下具有144mAh/g的放电容量;高放电倍率下,以恒流-恒压-恒流模式进行充放电测试,LiMn0.96Mg0.04PO4/C复合正极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锂 固相反应 镁离子掺杂 酚醛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温差电系统的性能分析及散热外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涛 王长宏 +2 位作者 吕琪铭 邹大枢 陈向武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7-1509,1515,共4页
温差电系统以其适用分散性发电系统的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低温面散热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温差电系统的性能,针对半导体温差电系统在Δt=100℃以下温差环境中能量回收利用的散热系统设计与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对比测试的方法... 温差电系统以其适用分散性发电系统的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低温面散热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温差电系统的性能,针对半导体温差电系统在Δt=100℃以下温差环境中能量回收利用的散热系统设计与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对比测试的方法,对发电系统冷端散热方式进行比较实验研究;总结出改善半导体温差电系统性能的一些措施,得出一些有意义的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散热外场 传热模型 塞贝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江峰 孙容容 +3 位作者 梁振声 洪耀武 吴东平 汪进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重金属污染常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物产硫法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SRB法应用于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时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效果与优缺点,同时对生物... 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重金属污染常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物产硫法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技术.文章综述了SRB法应用于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时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效果与优缺点,同时对生物产硫法在工艺形式、碳源与硫源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酸性矿山废水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_4/C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新 刘学武 +3 位作者 刘贵昌 施志聪 李新 陈国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1,共6页
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作碳源,由固相法合成LiMnPO4/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合成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0℃热处理3 h制得的LiMnPO4/C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一次颗粒粒径100~300 nm.0.02C下首次放电容量达... 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作碳源,由固相法合成LiMnPO4/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合成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0℃热处理3 h制得的LiMnPO4/C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一次颗粒粒径100~300 nm.0.02C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1.6 mAh.g-1,充放电循环20次仍可维持在110 mAh.g-1以上,0.1C下放电容量为110 mAh.g-1,1C还能维持在60 mAh.g-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锂 锂离子电池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split后向轨迹对初始气象场水平及垂直分辨率的敏感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苏琳 袁自冰 +5 位作者 冯志雄 邓雪娇 刘启汉 邓涛 王楠 殷长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4-877,共14页
本研究基于单质点拉格朗日集成轨迹模型(HYSPLIT),对珠三角地区2012年全年每3小时的后向轨迹进行了模拟。模拟采用了两套初始气象场来驱动HYSPLIT模型,其一为水平分辨率为0.5度的全球同化系统(GDAS)输出场,其二为水平分辨率为27 km的气... 本研究基于单质点拉格朗日集成轨迹模型(HYSPLIT),对珠三角地区2012年全年每3小时的后向轨迹进行了模拟。模拟采用了两套初始气象场来驱动HYSPLIT模型,其一为水平分辨率为0.5度的全球同化系统(GDAS)输出场,其二为水平分辨率为27 km的气象研究与预报模型(WRF)的输出场。结果显示,当用于驱动HYSPLIT来模拟后向轨迹时,GDAS数据的可靠性依赖于季节和天气条件。GDAS和WRF输出场得到的HYSPLIT后向轨迹的方向差异在冬季和春季珠三角盛行偏北及东北风场时为最大,而在秋季珠三角处在稳定系统控制下时为最小。大多数WRF输出场得到的后向轨迹的传输高度比GDAS得到的后向轨迹要高,这是由于更高的分辨率使得WRF输出场的边界层垂直运动更明显。在五种天气条件下,不同分辨率初始气象场得到的后向轨迹差别最大,分别为大陆高压,槽脊系统,鞍型场,热带气旋以及冷锋。案例分析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情况下,GDAS和WRF输出场得到的后向轨迹因传输高度不同导致了轨迹方向的差别,因此在模拟HYSPLIT后向轨迹时,初始气象场在垂直方向上的细节是一个尤为关键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 初始气象场 分辨率 敏感性 天气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次过程控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7
6
作者 卢静宜 曹志兴 高福荣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3-943,共11页
批次过程是一类重要的化工过程.因其本身的灵活性及高效性,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塑料加工、生物制药等领域.针对批次过程控制算法的研究也得到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在近三十年中,批次过程控制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过程本身复杂... 批次过程是一类重要的化工过程.因其本身的灵活性及高效性,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塑料加工、生物制药等领域.针对批次过程控制算法的研究也得到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在近三十年中,批次过程控制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过程本身复杂的动态特性,以及对控制精度要求的提高,现有的理论和方法仍面临着挑战.本文从批次过程的特性出发,分析了算法设计的难点,对几种重要的控制算法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讨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次过程 过程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二维时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 被引量:36
7
作者 廖湘庆 杨雪梅 张进 《中国医院管理》 2014年第9期55-56,共2页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影响着整个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在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越来越大的资产金额面前容易造成管理工作量大、设备利用率低下、资产盘点困难、设备流失等问题。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影响着整个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在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越来越大的资产金额面前容易造成管理工作量大、设备利用率低下、资产盘点困难、设备流失等问题。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此系统根据设备的价值高低分为高值设备管理系统、中高值设备管理系统和低值设备管理系统3个子系统和一个控制中心。3个子系统拥有同一个控制中心,统一对设备的出入库、维修、调配等进行管理。系统正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实施部署,将有效提升医院设备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 物联网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条形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注塑成型产品质量关键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政 李俊 +4 位作者 王卓成 薄翠梅 张云 姚科 高福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3-491,共9页
针对注塑成型(PIM)关键工艺参数操作不佳易引起产品质量缺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梯度增强型Kriging(GEK)模型的注塑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针对空调外罩注塑成型过程,根据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开展七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并采用M... 针对注塑成型(PIM)关键工艺参数操作不佳易引起产品质量缺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梯度增强型Kriging(GEK)模型的注塑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针对空调外罩注塑成型过程,根据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开展七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并采用Moldflow软件进行模流分析计算,通过信噪比分析和方差分析选取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参数;基于GEK模型理论建立质量指标预测模型,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MODE)算法以质量缺陷和周期时间最小化为目标搜寻全局最优解;将最优设计参数带回Moldflow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翘曲量、体积收缩率和周期时间分别降低0.88%、4.68%和14.81%,大幅度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注塑成型 正交实验设计 梯度增强型Kriging模型 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 质量缺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体式双床连续型吸附制冷系统的设计开发
9
作者 胡韩莹 方徐君 贺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4,共8页
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吸附式制冷系统,采用分体式双床结构,以85~100℃的低品位热水作为驱动热源,通过两个吸附床对制冷剂-水的交替吸附和解吸,实现连续制冷。吸附床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涂覆了新型研制的13X分子筛-氯化钙复合吸附... 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吸附式制冷系统,采用分体式双床结构,以85~100℃的低品位热水作为驱动热源,通过两个吸附床对制冷剂-水的交替吸附和解吸,实现连续制冷。吸附床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翅片表面涂覆了新型研制的13X分子筛-氯化钙复合吸附剂,涂覆厚度仅0.15 mm,加速了吸附/解吸速率以及传热速率。蒸发器采用盘管和水盘结构,且从上而下呈阶梯状间隔分布,保证蒸发时换热管表面均进行高效的沸腾换热。冷凝器的设计上增加了不凝气体排放装置,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随时抽取不凝性气体,维持了冷凝器的高换热效率。还从强度、密封性以及装配结构紧凑性等方面对各个换热器箱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此外,所述吸附制冷系统循环中引入了回质和回热过程。基于此循环模式,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可知:以85℃的热水作为解吸热源时,系统制冷功率为7.7 k W,性能系数COP为0.467,SCP为380 W/kg,平均耗电量1.23 k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13X分子筛-氯化钙复合吸附剂 制冷功率 性能系数(COP) 单位吸附剂制冷功率(SCP) 耗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