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系统:挑战与机遇并存──十年研究之感悟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立新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5-590,共6页
关键词 模糊系统 模糊理论 学习算法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加工中的连续多段直线轨迹B-Spline拟合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建刚 张婷华 +1 位作者 李泽湘 刘冠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06-1608,共3页
为了克服直线和圆弧插补的各种不足,实现曲线插补,针对数控加工中的连续多段小直线刀具轨迹,提出了一种简单快捷的B-Spline曲线(NURBS曲线的特殊形式)拟合算法.该算法以标准的B-Spline最小二乘方法为基础,通过简化后的误差计算模块,可... 为了克服直线和圆弧插补的各种不足,实现曲线插补,针对数控加工中的连续多段小直线刀具轨迹,提出了一种简单快捷的B-Spline曲线(NURBS曲线的特殊形式)拟合算法.该算法以标准的B-Spline最小二乘方法为基础,通过简化后的误差计算模块,可以将拟合后的曲线和原有路径的偏离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并提出了可以实现快速连许多段小直线刀具轨迹拟合的搜索方法-最大拟合区间的稳步前进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证明了给出的拟合方法可靠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拟合 CNC B-SPLINE 最小二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衬底上MIUC Poly-Si TFT显示驱动电路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春亚 孟志国 +6 位作者 李娟 马海英 赵淑云 刘建平 熊绍珍 郭海成 王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49-1352,共4页
以高性能的金属诱导单一方向横向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MIUCpoly-SiTFT)为基础,研制出性能能满足AM-LCD和AM-OLED要求、版图和象素尺寸适配、制备工艺和象素电路兼容的多晶硅TFT行扫描和列驱动电路.该行扫描电路工作电压为3.5-10V;当工... 以高性能的金属诱导单一方向横向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MIUCpoly-SiTFT)为基础,研制出性能能满足AM-LCD和AM-OLED要求、版图和象素尺寸适配、制备工艺和象素电路兼容的多晶硅TFT行扫描和列驱动电路.该行扫描电路工作电压为3.5-10V;当工作电压为5V、负载电容为22pf时,下降沿约为150ns,上升沿约为205ns,最高工作频率在1MHz以上;列驱动电路工作电压为3.5-8V;当工作电压为5V、负载电容为22pf时,上升沿约为200ns,信号衰减率为15%(64μs扫描周期),最高工作频率达到4MHz.将该MIUCpoly-SiTFT多晶硅行扫描、列驱动电路和有源选址电路集成到同一基板上,制备出象素数为80×RGB×60、动态显示效果良好的全集成型LCD屏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单一方向横向晶化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显示驱动电路 全集成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多指抓取的力封闭判别 被引量:13
4
作者 秦志强 赵锡芳 李泽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58-861,共4页
在机器人多指操作过程中,需要判断抓取姿态是否满足力封闭条件.基于非线性摩擦锥约束转换为对称矩阵的正定线性约束,进一步将抓取力摩擦锥约束转换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使抓取力封闭判别问题转化为带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可行解问题。
关键词 机器人 多指抓取 线性矩阵不等式 力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金属诱导单向横向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和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文 孟志国 郭海成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23-330,共8页
低温金属单向诱导横向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与常规的固相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相比 ,制作工艺简单 ,而且提高了场效应迁移率和漏极击穿电压 ,降低了漏电电流 ,改进了器件参数空间分布的均匀性。我们使用金属单向诱导横向晶化多晶硅... 低温金属单向诱导横向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与常规的固相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相比 ,制作工艺简单 ,而且提高了场效应迁移率和漏极击穿电压 ,降低了漏电电流 ,改进了器件参数空间分布的均匀性。我们使用金属单向诱导横向晶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 ,成功地制作了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向诱导横向晶化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有源平板显示器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有源矩阵 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金属诱导横向晶化多晶硅材料和器件技术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文 孟志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2-666,共5页
使用金属镍诱导非晶硅晶化 (MIC :metal inducedcrystallization)技术 ,获得了低温 (<5 5 0℃ )多晶硅 .通常在镍覆盖区以外的晶化硅更加有用 ,这一技术被称为金属诱导横向晶化 (MILC :metal inducedlateralcrystallization)技术 .... 使用金属镍诱导非晶硅晶化 (MIC :metal inducedcrystallization)技术 ,获得了低温 (<5 5 0℃ )多晶硅 .通常在镍覆盖区以外的晶化硅更加有用 ,这一技术被称为金属诱导横向晶化 (MILC :metal inducedlateralcrystallization)技术 .通过对结晶动力学过程和材料特性的研究 ,提出了可同时适用于镍覆盖区和相连非覆盖区金属诱导结晶的同一晶化机制 .虽然MILC多晶硅的材料特性明显优于固相晶化多晶硅的材料特性 ,薄膜晶体管沟道中存在MIC/MILC的界面所形成的横向晶界会明显的降低其性能 .若将这些界面从沟道中去除掉 ,即可获得可满足液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显示器进行系统集成所需的高性能器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晶化 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显示器 低温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 MOSFETI-V特性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煜 张鹏飞 +2 位作者 侯东彦 钱佩信 罗台秦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文研究了SOIMOSFET的I-V特性,建立了一套模拟SOI器件工作特性的解析模型,适用于不同的SOI膜厚和各种前、背栅的偏置情况,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由计算机自动选择适当模型进行拟合,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便快速... 本文研究了SOIMOSFET的I-V特性,建立了一套模拟SOI器件工作特性的解析模型,适用于不同的SOI膜厚和各种前、背栅的偏置情况,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由计算机自动选择适当模型进行拟合,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便快速,所用参数易于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SOI/MOS器件 I-V特性 场效应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耗尽SOI MOSFET的阈电压的解析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军 田立林 +1 位作者 钱佩信 罗台秦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8-52,共5页
本文在近似求解全耗尽SOIMOSFET所满足的二维泊松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阈电压的解析模型。通过与PISCES的模拟结果以及相应的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本模型的误差较小。此外,本模型还具有计算简便、快速,形式直观,物理... 本文在近似求解全耗尽SOIMOSFET所满足的二维泊松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阈电压的解析模型。通过与PISCES的模拟结果以及相应的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本模型的误差较小。此外,本模型还具有计算简便、快速,形式直观,物理意义明确等优点。本模型的建立对于全耗尽SOIMOSFET电路模拟、器件物理特性研究及相关的工艺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耗尽 SOI MOSFET 阈电压 场效应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移区为线性掺杂的高压薄膜SOI器件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盛东 韩汝琦 +1 位作者 TommyLai JohnnySin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给出了漂移区为线性掺杂的高压薄膜SOI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在Si膜厚度为 0 15 μm、隐埋氧化层厚度为 2 μm的SOI硅片上进行了LDMOS晶体管的制作 .首次对薄膜SOI功率器件的击穿电压与线性掺杂漂移区的杂质浓度梯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 给出了漂移区为线性掺杂的高压薄膜SOI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在Si膜厚度为 0 15 μm、隐埋氧化层厚度为 2 μm的SOI硅片上进行了LDMOS晶体管的制作 .首次对薄膜SOI功率器件的击穿电压与线性掺杂漂移区的杂质浓度梯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对漂移区掺杂剂量的优化 ,所制成的漂移区长度为 5 0 μm的LDMOS晶体管呈现了高达 6 12V的击穿电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SOI 半导体器件 线性掺杂 漂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传感器阵列信号的盲分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广芬 唐祯安 +3 位作者 陈正豪 余隽 王立鼎 闫桂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Responses of a Micro-hotplate based integrated gas sensor array to CO and CH4 were measured with an automated gas sensor calibration system.Combining with th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 techniques,the blind separa... Responses of a Micro-hotplate based integrated gas sensor array to CO and CH4 were measured with an automated gas sensor calibration system.Combining with th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 techniques,the blind separability in gas mixture analysis was discussed.The widely used BSS approach-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 was adop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gas mixtures of CO and CH4.The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SS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gas components in mixtures,from which the gas concentrations can be estimated.The average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errors were 9.37% and 8.11% for CO and CH4,respectively,in the specified concentration r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信号分离 气体传感器阵列 混合气体分析 独立分量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多指操作的递阶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有伦 李泽湘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0-597,共8页
为机器人多指协调操作建立一递阶控制系统.给定一操作任务,任务规划器首先生成一系列物体的运动速度;然后,协调运动规划器根据期望的物体运动速度生成期望的手指运动速度和期望的抓取姿态变化;同时,抓取力规划器为平衡作用在物体... 为机器人多指协调操作建立一递阶控制系统.给定一操作任务,任务规划器首先生成一系列物体的运动速度;然后,协调运动规划器根据期望的物体运动速度生成期望的手指运动速度和期望的抓取姿态变化;同时,抓取力规划器为平衡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根据当前的抓取姿态,生成各手指所需的抓取力;最后,系统将手指的期望运动速度与为实现期望抓取力而生成的顺应速度合并,并通过手指的逆雅可比转化为手指关节运动速度后,由手指的关节级运动控制器实现手指的运动和抓取力的控制.该控制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香港科技大学(HKUST)灵巧手控制系统的开发.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完成物体轨迹的跟踪控制任务,而且能完成物体对环境的力控制和力与速度的混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多指手 递阶控制 运动规划 抓取力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少投影角度与时变物体断层重建的外推恢复正弦图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明辉 游思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86-90,109,共6页
本文针对缺少投影角度及物体时变这两类缺损投影数据问题,在分析了限空间区域及限频域图像的雷当变换的若干性质基础上,分别导出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外推公式,从而得到完整的正弦图的最佳估计.基于这一外推所得的正弦图,可以利... 本文针对缺少投影角度及物体时变这两类缺损投影数据问题,在分析了限空间区域及限频域图像的雷当变换的若干性质基础上,分别导出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外推公式,从而得到完整的正弦图的最佳估计.基于这一外推所得的正弦图,可以利用传统的断层重建方法对物体进行重建本文给出了外推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求解的迭代算法。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了这一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重建 时变物体 正弦图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接触约束下机器人多指操作的协调运动规划
13
作者 秦志强 李泽湘 赵锡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355-1360,共6页
在多指手操作物体时 ,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划各手指的运动 .当手指与物体为滚动接触时 ,这一问题显得非常复杂 .目前 ,主要采用基于运动学的速度控制方法和主从规划方法 .文中分析了这两种方法 ,指出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协调运动规划方法 ... 在多指手操作物体时 ,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划各手指的运动 .当手指与物体为滚动接触时 ,这一问题显得非常复杂 .目前 ,主要采用基于运动学的速度控制方法和主从规划方法 .文中分析了这两种方法 ,指出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协调运动规划方法 .通过引入最优抓取所确定的抓取姿态集合约束和衡量抓取质量指标的函数 ,在不同的条件下 ,提出了不同的协调运动生成算法 .通过应用香港科技大学多指灵巧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 ,在同样的操作任务下 ,协调运动生成算法能更有效的完成操作任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操作 运动规划 机器人 滚动接触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