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形态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性实证研究——以我国地级行政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雪源 李超骕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伴随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并对城市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缓解热岛效应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热岛效应与城市形态的实证关系研究甚少,且难以达成共识。文章以我国328个地级行政区... 伴随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并对城市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缓解热岛效应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热岛效应与城市形态的实证关系研究甚少,且难以达成共识。文章以我国328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从城市形态维度选取指数,以及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干旱指数、城市总面积等控制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探究不同季节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形态的实证关系。研究发现城市绿地面积、城市斑块连通性和复杂性与热岛效应呈显著负相关,且城市形态与热岛效应的相关性亦有明显的季节分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形态有与其热岛效应存在显著的实证联系,我国城市可从城市形态优化的角度入手应对其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促进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热岛效应 景观格局指数 中国地级行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卫生政策的试验性治理——中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双轨制试点 被引量:9
2
作者 和经纬 苏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7,共15页
当代社会的政策问题常常充满高度的技术复杂性和利益复杂性,需要进行反复的政策试验来推进改革。近年来,试验性治理越来越成为复杂性系统中政策求解的重要理念。我国医改中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即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工程,既不能照搬照抄... 当代社会的政策问题常常充满高度的技术复杂性和利益复杂性,需要进行反复的政策试验来推进改革。近年来,试验性治理越来越成为复杂性系统中政策求解的重要理念。我国医改中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即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工程,既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又不能闭门造车。本文通过对我国医改历程的长期观察,分析了大量公开资料,并对政策制定者、地方执行者和研究者进行了多次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政策制定者事实上采取了一种双轨制试点的试验性治理策略,一方面大力推广按病种付费的技术方案并积极扩面;另一方面又照顾到复杂的国情和各地各级医疗系统的巨大差异,改革中保留了相当的灵活性。一边改、一边推、一边试、一边学,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两种机制双轨并存。在四年的改革过程中,这种双轨制的试验性治理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又可以有效控制试验所可能带来的风险,成为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复杂性条件下推进医疗卫生政策乃至其他社会政策改革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改 医疗保障 支付方式 政策试点 试验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最有效率的医疗卫生体系如何应对挑战?——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医疗管理体制、医疗改革举措及对内地的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和经纬 李紫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74,共7页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参考借鉴其他华人社会的成功经验并汲取其教训。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医疗卫生体系蜚声国际,高居"全球最有效率卫生体系"之冠。本文主要评析香港特区的医...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参考借鉴其他华人社会的成功经验并汲取其教训。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医疗卫生体系蜚声国际,高居"全球最有效率卫生体系"之冠。本文主要评析香港特区的医疗管理体制,遇到的挑战,以及近年来的重要医改举措,并总结其对内地医改的启示。香港的医疗卫生治理结构充分实现了"管办分开",解决了"九龙治水"问题,医管局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专业性。但是香港特区医疗系统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区政府近年来推行了自愿医保、公私营协作计划、长者医疗券等若干医改政策,其中许多改革理念和政策工具可供内地医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启示 医疗管理体制 医改 香港特别行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城市用地结构与空气质量关联性研究——以粤闽浙三省市县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虹 李超骕 曾献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空气污染热点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北部、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的冷点主要在福建省东北部。(2)季节尺度上,AQI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3)回归模型显示:城市用地结构越均衡越能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改善作用不明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市、县,空气质量越容易得到改善,且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优于县城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交通因子、建成区用地规模对空气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夏季高温将加剧空气污染;年最高温平均值、年降水总量、植被覆盖指数对空气质量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时空特征 土地利用混合度 空间滞后模型(SLM) 市县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齐晔 杜迪佳 +1 位作者 董长贵 刘天乐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1,共11页
科学研究和专家应该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及时的科学研究成果与疫情大规模爆发形成巨大反差。什么原因导致科学研究与防疫决策脱节?本文聚焦疫情早期,分析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多个科研主体在政府... 科学研究和专家应该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及时的科学研究成果与疫情大规模爆发形成巨大反差。什么原因导致科学研究与防疫决策脱节?本文聚焦疫情早期,分析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多个科研主体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试图从影响专家决策判断的因素与机制视角来回答这一问题。研究表明,疫情早期专家“决策保守偏好”是影响其对疫情做出“假阴性”判断的重要因素,即疫情严重,却判断为不严重。纠正专家的决策保守偏好,需要建立相应机制以鼓励其“积极主动”和“未雨绸缪”,克服官僚化保守倾向。文章最后针对科研和决策两个体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当前抗疫,以及未来科学研究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科学研究 政府决策 专家决策偏好 风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中心城区职住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颜冉 刘冰 +2 位作者 李超骕 顾康康 杨新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69,共7页
基于宜出行热力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刻画合肥中心城区职住空间特征,将职住空间划分为职住平衡和不平衡两类区域。运用次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两类职住空间中个体属性和建成环境与通勤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1)合肥中心城区以居... 基于宜出行热力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刻画合肥中心城区职住空间特征,将职住空间划分为职住平衡和不平衡两类区域。运用次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两类职住空间中个体属性和建成环境与通勤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1)合肥中心城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就业中心聚集于老城区和政务区,滨湖新区尚未形成就业中心聚集区,合肥中心城区的多就业中心格局尚不健全。(2)职住不平衡区居住地设施密度与通勤距离显著负相关,提高职住不平衡区内居住地设施密度有助于缩短通勤距离。(3)是否拥有私家车与职住不平衡区的通勤距离显著正相关,与职住平衡区的通勤距离相关性不显著;职住平衡区内私家车、慢行和公交出行的通勤距离均较短,职住平衡具有将机动车出行转为非机动车出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平衡 通勤距离 宜出行数据 次序Logistic回归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