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辟酒店及旅游教育新里程——以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海岩 杨惠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共4页
目前旅游和酒店院校在吸引学生和学者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院校如何才能招收到优秀学生以及招聘到杰出师资并在酒店和旅游教育中呢取胜呢?笔者以香港理工大学(Poly U)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SHTM)为例,旨在说明这个问题。香... 目前旅游和酒店院校在吸引学生和学者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院校如何才能招收到优秀学生以及招聘到杰出师资并在酒店和旅游教育中呢取胜呢?笔者以香港理工大学(Poly U)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SHTM)为例,旨在说明这个问题。香港的酒店与旅游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职业院校,专门面向那些有意接受实践为主导的高等教育的中学毕业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理工大学 旅游教育 管理学院 旅游业 酒店 里程 职业院校 优秀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业巨变 被引量:26
2
作者 钱建伟 Rob Law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共3页
从"父母在不远游"到"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不同时期的旅游方式无不承载着时代和科技发展的烙印。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在互联网旅游概念兴起的浪潮中,旅游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键词 互联网产业 我国经济水平 国家旅游局 科技革命 人均可支配收入 携程 江西婺源 科技发展 产业效率 去哪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局演进中的旅游研究范式转型:理论批判与本土重构
3
作者 肖洪根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共3页
当今世界,变字当头,且变化之猛烈,史上绝无仅有。尽管未来学家提出的“奇点理论”尚有待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过往的经验、知识甚至道德伦理正在遭遇严峻挑战。受政治、技术、经济、文化以及疫情冲击的综合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旅游... 当今世界,变字当头,且变化之猛烈,史上绝无仅有。尽管未来学家提出的“奇点理论”尚有待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过往的经验、知识甚至道德伦理正在遭遇严峻挑战。受政治、技术、经济、文化以及疫情冲击的综合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旅游现象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的“颠覆性变革”已有清晰显现,昭示旅游研究范式转型之必然。基于对中西旅游研究的贯通性把握,中国香港理工大学肖洪根教授以理论批判和本土重构为两个着力点,对迫在眉睫的旅游研究范式转型做出了及时的回应。囿于篇幅,肖洪根教授对国际旅游权力结构转型、中国旅游实践特性及本土旅游理论范式生成路径的分析言简意赅;所凝练的“三重转向”观,既有学术穿透力,又有实践指导性,有助于促动旅游理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合二为一,值得学界同仁反复品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批判 技术冲击 本土重构 旅游研究 经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旅游”到“旅修”:市场需求驱动下的旅游疗愈产品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婉芸 李咪咪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共4页
“疗愈”在旅游休闲领域更多体现为一个通过群体合作、社交互动、人际调节的演绎,帮助人们摆脱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健康,或进一步增强健康意识从而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身心灵”和谐的过程①。“文旅+疗愈”是响应中国式现代化背景... “疗愈”在旅游休闲领域更多体现为一个通过群体合作、社交互动、人际调节的演绎,帮助人们摆脱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健康,或进一步增强健康意识从而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身心灵”和谐的过程①。“文旅+疗愈”是响应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深度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旅游强国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在“万物皆可疗愈”趋势下,旅游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增益作用已经得到了诸多关注,相应衍生出覆盖广泛人群、涉及多种形式的综合业态,展现出可观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旅游疗愈 群体合作 市场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虚拟网络嵌入与旅游经济联系
5
作者 刘震 杨勇 +1 位作者 刘安禹 王静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8-116,共19页
增强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对畅通区域经济循环至关重要,发展数字经济则成为构筑旅游经济联系的有效抓手。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多源研究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 增强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对畅通区域经济循环至关重要,发展数字经济则成为构筑旅游经济联系的有效抓手。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多源研究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旅游经济联系水平,并且这一影响效应在考虑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及内生性问题下均得到证实;2)虚拟网络嵌入是数字经济增强旅游经济联系的关键机制,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通过增强不同城市在虚拟网络中的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提升旅游经济联系;3)在高信息壁垒、低资源禀赋地区,数字经济所带来的虚拟网络嵌入效应更为明显,同时,数字经济更有利于后发城市嵌入虚拟网络,为缩小后发城市与先发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水平差距创造机遇。研究结论为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加快推动全国统一旅游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经济联系 虚拟网络嵌入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青年赴内地研学旅行体验与国家认同感建构
6
作者 蒋奇杰 朱佳仪 +1 位作者 徐昕颖 周梓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9,共17页
如何提升中国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研学旅行被认为是应对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中国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塑造和建构的深层机制尚未厘清。该研究基于2014—2018年参与蓉港青年交流项目的624名中国香港青年... 如何提升中国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研学旅行被认为是应对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中国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塑造和建构的深层机制尚未厘清。该研究基于2014—2018年参与蓉港青年交流项目的624名中国香港青年的研学日志,运用扎根理论深入解析了其研学体验内容及对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香港青年的研学体验内容可以归纳为具身体验、认知体验和情绪体验,是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条件;自我分类是中国香港青年将国家身份内化为自我概念的关键环节,通过比较自身与内地居民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来重新知觉和定义自我;基于共同祖先、历史经历、文化习俗、精神内涵及优异政治表现评价的自我分类,能够强化中国香港青年对内地的纽带感知和相似性评价,进而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和国民身份4个维度提升其国家认同感。据此,研究提出了一个涵盖多重体验(multiple experiences,ME)、自我分类(self-categorization,SC)和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NI)的ME-SC-NI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感建构模型,以促进理论进步和指导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青年 国家认同 研学旅行 自我分类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对现代性的“好恶交织”——基于线性与循环历史观的探讨
7
作者 冯一鸣 周玲强 肖洪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40,共9页
以往研究对“好恶交织”概念中“好”与“恶”关系的理解时常隐含着二元对立的底层逻辑,不利于引导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线性历史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源。循环历史观作为补充,强调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关系,从而塑造“好”与... 以往研究对“好恶交织”概念中“好”与“恶”关系的理解时常隐含着二元对立的底层逻辑,不利于引导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线性历史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源。循环历史观作为补充,强调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关系,从而塑造“好”与“恶”的内在统一。线性与循环历史观互鉴之下,“好恶交织”的理论面貌得以更全面地浮现,包括结构性与叙事性、乌托邦性与现实性、结构反身性与自我反身性。从历史观的社会规范功能出发,理想的“好恶交织”形态基于进步的线性历史观,辅之以循环历史观,成为螺旋上升的积极心理过程。它一方面使旅游具有目的性,承载着人们对现代性阴暗面/积极面的鲜明态度与倾向;另一方面也驱动旅游者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永恒矛盾下持久适应与调整,可持续地追求生命福祉,而非极端地逃离与追寻。在既对立又统一的逻辑下理解“好恶交织”,可以改变旅游市场供需、人地关系、主客关系、景观美学等问题的一些经典思考方式,并成为理解现代化之“中国性”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好恶交织 历史观 现代性 传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危机情境下中小型旅行社领导力特征研究
8
作者 吴佳 耿庆汇 +1 位作者 孙博文 洪琴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66,共18页
新冠疫情对中小型旅行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采取多案例研究,选取经历3年新冠疫情并度过危机的中小型旅行社为研究对象,基于“危机阶段-领导力特征-领导力应对策略”逻辑,采用扎根理论分析重大危机情境下中小型旅行社领导力的... 新冠疫情对中小型旅行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采取多案例研究,选取经历3年新冠疫情并度过危机的中小型旅行社为研究对象,基于“危机阶段-领导力特征-领导力应对策略”逻辑,采用扎根理论分析重大危机情境下中小型旅行社领导力的特征及危机不同阶段领导力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1)重大危机情境下领导力表现为坚韧型领导力风格,呈现出果断决策与行动、个性化关怀、创新求变精神、个人魅力与影响力、智力激发、权变奖励、强力推行变革、行业信念与情怀、战略思考与决策9个特征;2)危机不同阶段领导力特征与常态化情境中果断型、变革型、交易型、专制型、真实型和战略型领导力风格相似,通过共性领导行为,引发旅行社组织变革,进而提升了旅行社应对危机的能力。研究最终揭示的坚韧型领导力风格有助于解释危机不同阶段领导力的变化,为中小型旅游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危机中复原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危机 中小型旅行社 领导力特征 领导力应对策略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感知视阈下城市滨水带植物景观效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覃伟 胡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目的】旨在探讨城市滨水带植物景观对游客体验的影响,并构建一套评价体系以评估其景观效益,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优化策略,以增强滨水带的旅游吸引力和提升游客体验。【方法】以常德穿紫河风光带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取游客对植物景观... 【目的】旨在探讨城市滨水带植物景观对游客体验的影响,并构建一套评价体系以评估其景观效益,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优化策略,以增强滨水带的旅游吸引力和提升游客体验。【方法】以常德穿紫河风光带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取游客对植物景观的感知和测评对象的植物景观基本情况,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滨水带景观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16个指标层的美景度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到排序前五的指标;利用评价体系作为打分参照,邀请专家打分,得到相关指标分值;再将各指标的分值代入景观效益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出最终值。【结果】穿紫河风光带植物景观效益得分为3.49,整体评价为一般;在产生舒适感、植物空间的可达性、休闲游憩指标上的评价为较好;但在植物配置层次感强、与景观建筑相适应指标上得分欠佳,评价一般;参考各项指标的分值,结合游客体验感知制定出相关优化策略。【结论】在城市滨水带植物景观效益评价体系中,生态效益(0.387)是最为重要的评价准则,其次是美学效益(0.316)、人文感知效益(0.152)、游憩空间效益(0.145);与周边环境相协调(0.107)、植物群落多样性(0.107)、改善环境质量(0.107)、产生舒适感(0.097)、植物景观空间层次(0.096)是5个最关键的评价指标;改善环境质量、植物配置层次感强、提供新奇与兴奋体验、与景观建筑相适应4个指标得分欠佳,对整体得分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提升植物景观的整体效益,从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的植物景观空间、强化植物群落结构层次关系、强调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共同造景三个方面进行植物景观优化策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 植物评价 景观效益 城市滨水带 植物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评价的会展旅游特征感知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74
10
作者 谢丽佳 郭英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共9页
为实现会展目的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促进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贡献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模型(IPA)的研究方法,对上海会展旅游的26项感知项进行了评价和讨论,为上海会... 为实现会展目的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促进上海会展旅游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贡献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模型(IPA)的研究方法,对上海会展旅游的26项感知项进行了评价和讨论,为上海会展业未来工作重点和营销资源配置提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会展旅游 旅游者感知 IPA 特征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移民返乡家庭旅游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建构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艳 李咪咪 肖洪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61,共16页
对于海外移民返乡的研究,学者们往往聚焦于解析其返乡动机、探访祖国家园的行为,以及返乡旅游对国家认同的影响,而对其返乡旅游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及其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的作用却鲜有涉及。该研究选择10个北美华侨家庭就返乡家庭旅游... 对于海外移民返乡的研究,学者们往往聚焦于解析其返乡动机、探访祖国家园的行为,以及返乡旅游对国家认同的影响,而对其返乡旅游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及其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的作用却鲜有涉及。该研究选择10个北美华侨家庭就返乡家庭旅游开展联合访谈,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解析其返乡家庭旅游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建构。研究发现,海外移民返乡家庭旅游集体记忆的信息遵循"地点""活动""感受"三者之间互动影响的逻辑进行建构,通过分享行为来维系;而国家认同随着集体记忆的形成而建构,并通过日常实践体现出代际差异性、传承性和垂直传播性。该研究对海外移民的返乡研究、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移民 返乡家庭旅游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叙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文化融合视角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九霞 肖洪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共3页
从人类学家格尔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工作以来,文化就被定义为“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包括了他们的技术和器物制品”①。粤港澳“地同脉、人同根、文同源”,三地所具有的地理临近性、经济社会趋近以及历史文化同脉,使得粤港澳大湾... 从人类学家格尔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工作以来,文化就被定义为“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包括了他们的技术和器物制品”①。粤港澳“地同脉、人同根、文同源”,三地所具有的地理临近性、经济社会趋近以及历史文化同脉,使得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文化融合为指导粤港澳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视角。进一步地,基于文化工具箱理论,笔者提出粤港澳区域旅游正从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地区时代”走向构建本土文化联结的“湾区时代”。在全新的湾区时代,旅游肩负着构建大湾区认同与凸显大湾区精神的历史使命。通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将大湾区打造成兼容并蓄、多元共荣的国际文化交融中心与世界文化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旅游协同发展 文化融合 地理概念 澳门地区 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 格尔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被引量:43
13
作者 宋慧林 宋海岩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创新 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探索研究及实证启示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韫 陈永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4,共6页
在顾客体验以及消费者行为学相关文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度假酒店的特点,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探讨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本质表现、驱动因素及其造成影响的后果。研... 在顾客体验以及消费者行为学相关文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度假酒店的特点,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探讨度假酒店顾客体验的本质表现、驱动因素及其造成影响的后果。研究结果表明,顾客体验理论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假定完全符合。此次对度假酒店顾客的体验研究不仅填补了顾客体验理论实证研究的空白,而且还提出了全新的度假酒店体验管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假酒店 顾客体验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旅游定义及其内涵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璟 吴必虎 李咪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1,共6页
旅游定义的不统一性存在良久,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观点不一。首先,从文献回顾开始,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西方旅游定义的发展演变,并从中西方双视角归纳了对旅游本质的认知。其次,基于所收集的中英文双语视角约400条对"旅游"的描述... 旅游定义的不统一性存在良久,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观点不一。首先,从文献回顾开始,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西方旅游定义的发展演变,并从中西方双视角归纳了对旅游本质的认知。其次,基于所收集的中英文双语视角约400条对"旅游"的描述性定义,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中英文定义的时间演变、高频词以及中文定义高频词的共现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英文定义随时间演变的规律与文献回顾所揭示的演变规律具有内在一致性;英文定义多侧重于经济与产业视角,中文定义多侧重于文化与体验视角。最后,从认识论视角总结并提出在认识"旅游"一词时要把握4个核心要素即人类活动、旅游研究、旅游产业和系统性。异地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定义 旅游本质 多语言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专题讨论”概要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洪根 王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旅游高等教育 中国旅游 专题讨论 现状 展望 旅游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 旅游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旅游信息化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尧忠 罗振雄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9期4-5,共2页
近年来,信息科技与旅游业的协作进展显著,信息科技在旅游的运作和管理等应用上愈来愈普及。自1980年起,国际旅游研究的学者一致认同信息科技的出现将改变旅游业的惯例、策略和整个行业的结构(Buhalis&Law,2008)。
关键词 旅游信息化 国际 信息科技 旅游研究 旅游业 惯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节庆节目编排质量的探索研究与实例验证 被引量:6
18
作者 颜麒 张邱汉琴 杨韫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8,共7页
文章以游客体验、利益相关者关系和项目管理为理论支撑,归纳提出了旅游节庆活动节目编排质量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这一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经修改后,该模型的正确性得到确认,其中,各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也都成... 文章以游客体验、利益相关者关系和项目管理为理论支撑,归纳提出了旅游节庆活动节目编排质量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这一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经修改后,该模型的正确性得到确认,其中,各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也都成立。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对旅游节庆活动节目编排质量理论探讨的空白,并就在节庆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实践中更好地做好节目编排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节庆 节目编排质量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对任务绩效的影响——基于ERP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京强 冯萍 +2 位作者 邢宁宁 杨晨鹏 李咪咪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2,共16页
由于个体认知资源有限,当酒店员工进行身体劳动时,情绪劳动的执行必然会对其任务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文章基于个体认知资源有限视角,采取“双任务”和“2-back”实验范式设计了两个ERP实验,旨在探讨情绪劳动策略对员工情绪调节及任务绩... 由于个体认知资源有限,当酒店员工进行身体劳动时,情绪劳动的执行必然会对其任务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文章基于个体认知资源有限视角,采取“双任务”和“2-back”实验范式设计了两个ERP实验,旨在探讨情绪劳动策略对员工情绪调节及任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实验1结果表明,不同情绪劳动策略对员工的情绪调节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2结果表明,不同情绪劳动策略对任务绩效存在显著差异;(3)同时,实验2发现表层扮演策略与自然流露策略对任务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所诱发的P300波幅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从实践层面,研究结果可以为酒店员工情绪劳动管理提供指导;从理论层面,研究加强了行动理论在情绪劳动策略对任务绩效影响上的解释力度,并表明P300有可能成为研究情绪劳动策略的内生神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劳动策略 任务绩效 认知资源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俗旅游村产业化发展案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群慧 晏鲤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4,共4页
西双版纳州傣族园和巴卡基诺族文化生态村、楚雄州岔河彝族文化村、丽江市泸沽湖摩梭人落水村是云南民俗旅游村产业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的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经营模式各不相同,各有优劣。民俗旅游村产业化发展应采用综合模式,即政府支... 西双版纳州傣族园和巴卡基诺族文化生态村、楚雄州岔河彝族文化村、丽江市泸沽湖摩梭人落水村是云南民俗旅游村产业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的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经营模式各不相同,各有优劣。民俗旅游村产业化发展应采用综合模式,即政府支持、专家指导、企业化运作和村民参与,才能突出优势,弥补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村 产业化发展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