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层服装间隙量的动态有限元模型构建与仿真 被引量:6
1
作者 余玉坤 孙玥 +2 位作者 侯珏 刘正 易洁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32,共9页
为探究运动状态下服装间隙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软件构建的单层服装间隙量的动态仿真模型,模拟步行时的力学状态与间隙量。首先,基于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人体与服装的不同组织结构形态的三维模型,利用Instron万能拉伸仪与三维... 为探究运动状态下服装间隙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软件构建的单层服装间隙量的动态仿真模型,模拟步行时的力学状态与间隙量。首先,基于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人体与服装的不同组织结构形态的三维模型,利用Instron万能拉伸仪与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获取服装材料参数与人体运动坐标,建立人体单层服装间隙量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动态仿真模拟,最后将仿真模拟得到的间隙量与真实运动状态下的间隙量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精确描述服装动态间隙量变化,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小平均误差值为0.24 mm,最小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81 mm;对同一运动周期6个时间段下2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仿真坐标值与真实坐标值在0.01水平(双尾)显著相关,证明了动态有限元仿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间隙量 有限元分析 数值模拟 三维建模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及仿真技术的服装生产流水线平衡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珍珍 莫碧贤 温李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159,共6页
针对大部分服装企业存在生产流水线编制效率较低以及生产周期长的普遍现象,提出一种服装工序编排方案自动生成和单件流生产线仿真运行的方法。首先分析服装生产工序编排方法和影响因素,采用拓扑方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在MatLab(R2016b)... 针对大部分服装企业存在生产流水线编制效率较低以及生产周期长的普遍现象,提出一种服装工序编排方案自动生成和单件流生产线仿真运行的方法。首先分析服装生产工序编排方法和影响因素,采用拓扑方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在MatLab(R2016b)软件中建立自动优化模型,实现工序的自动编排;然后考虑服装生产数量和生产线设备情况,采用仿真技术,在Plant Simulation仿真软件中,根据实际生产对工序编排方案进行流水线仿真运行,得出直观可视的仿真结果,实现流水线平衡再优化。生产实例验证表明,流水线编制效率为90.8%,比原有效率提高12.8%,节省流水线编排方案在投产前的平衡调试时间,生产周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生产流水线 生产工序编排 遗传算法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风服热舒适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蒙蒙 柯莹 +1 位作者 王发明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为揭示通风服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机制,阐明通风服与人体之间的热湿传递关系,在介绍通风服的起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重点论述了通风服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测试法、人体着装实验法和... 为揭示通风服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机制,阐明通风服与人体之间的热湿传递关系,在介绍通风服的起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重点论述了通风服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测试法、人体着装实验法和数值模型构建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通风服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机制是一门集环境传热学、人体生理传热学、服装面料学以及流体力学交叉结合的工程问题。最后对通风服热舒适性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将在通风服衣下气流的精确测量与仿真,衣下气流和热流数值模型的构建以及通风引起的局部和整体热舒适不匀等方面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服 热舒适性 暖体假人 真人着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烫工艺对SMF/棉机织物的折痕保持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金关秀 胡克勤 +2 位作者 王静 胡金莲 吕晶 《现代纺织技术》 2018年第5期70-74,共5页
为研究压烫工艺对聚氨酯形状记忆纤维(SMF)/棉机织物的折痕保持性能,采用不同的压烫温度和压烫时间制备了25个试样,并进行折痕保持性(CR值)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压烫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压烫温度的提高,织物的CR值呈上升态势;只有当外... 为研究压烫工艺对聚氨酯形状记忆纤维(SMF)/棉机织物的折痕保持性能,采用不同的压烫温度和压烫时间制备了25个试样,并进行折痕保持性(CR值)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压烫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压烫温度的提高,织物的CR值呈上升态势;只有当外界作用温度高于形状记忆纤维定型温度一定幅度时,织物的CR值才达到最高值(5级);最佳压烫工艺为温度190℃,时间50 s。对6个CR值达到5级的试样进行形变固定率、形状回复率、缩水率和平整度的测试,结果显示经过压烫定型整理后的SMF/棉机织物具有较高的形变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以及优于纯棉织物的布面平整度和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形状记忆纤维 机织物 折痕保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反压航天服的人体手臂非延长线网络绘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嵘 刘志鹏 +4 位作者 陈晴 范金土 傅白璐 杨馨 林靖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67,共9页
针对有效连接人体手臂皮肤应变与航天服袖片结构设计,为了提供均匀机械反压途径,立足应变椭球体理论,结合人体生物形态,探讨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手臂非延长线网络绘制的有效实现方法。测量70名中码男性志愿者的16项手臂数据,参考航... 针对有效连接人体手臂皮肤应变与航天服袖片结构设计,为了提供均匀机械反压途径,立足应变椭球体理论,结合人体生物形态,探讨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手臂非延长线网络绘制的有效实现方法。测量70名中码男性志愿者的16项手臂数据,参考航天员舱外作业运动姿势,结合不同运动姿态下皮肤表面的延展收缩数据,设计了基于四方连续应变模块的人体手臂非延长线网络绘制方法,初步建立了包含皮肤表面应变信息的手臂非延长线网络模型,可为多材料复合MCP均匀加压模型的设计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反压航天服 应变椭球体 非延长线 手臂约束层 三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质多孔材料中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
6
作者 白赫 钱晓明 +3 位作者 范金土 钱幺 刘永胜 王小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6,共6页
为深入研究纤维质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分别研究纤维在空间中三维和二维分布情况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值。根据泊松分布的特点,结合Sampson等的研究结论,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纤维直径和孔隙... 为深入研究纤维质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分别研究纤维在空间中三维和二维分布情况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值。根据泊松分布的特点,结合Sampson等的研究结论,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纤维直径和孔隙率的函数关系。使用Geo-Dict软件模拟纤维结构,同时计算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再分别将纤维不同取向的理论预测值和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当纤维长径比不变时,纤维数量与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呈线性正比关系;当孔隙率不变时,纤维直径与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呈反比关系;当纤维直径固定时,纤维间接触点数量随孔隙率增加而减少;当纤维直径大于40μm时,接触点数量不随孔隙率的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微观结构 纤维取向 分布函数 纤维间接触点数量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