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网型技术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1
作者 辛焕海 杨永恒 付强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共2页
在国家能源转型及“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导致电力系统强度变弱、抗扰性下降、稳定性降低等问题。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变流器采用跟网型控制架构,其特点是将变流器控制为电流... 在国家能源转型及“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导致电力系统强度变弱、抗扰性下降、稳定性降低等问题。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变流器采用跟网型控制架构,其特点是将变流器控制为电流源,电压、频率支撑能力差、设备短路比耐受极限低、弱连接场景易失稳。而构网型控制借鉴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机理,将变流器控制为电压源,克服了跟网型变流器的固有缺陷,提高了变流器的电压、频率支撑能力,改善了电力系统强度,增强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抗扰性。为展示构网型技术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电力工程技术》编辑部策划组织了本期“构网型技术主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电子设备 电力系统强度 电力系统稳定性 同步发电机 变流器控制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导纳约束的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分析与参数整定方法
2
作者 姜文伟 陈鹏伟 +2 位作者 吴红飞 陈杰 许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538-5552,I0018,共16页
直流配电系统高度电力电子化,源-荷各子系统间易因多尺度交互作用出现振荡失稳现象,而各类电气与控制参数影响的相互耦合会进一步使得多工况的稳定性设计成为难点所在。为建立源-荷各子系统的端口导纳规范,并实现稳定性约束下端口导纳... 直流配电系统高度电力电子化,源-荷各子系统间易因多尺度交互作用出现振荡失稳现象,而各类电气与控制参数影响的相互耦合会进一步使得多工况的稳定性设计成为难点所在。为建立源-荷各子系统的端口导纳规范,并实现稳定性约束下端口导纳的多参数协调重塑,该文首先将Middlebrook判据描述的禁止区域转化至实虚部-频率特性曲线范畴,设计源-荷级联等效方式下导纳允许区间的基本形式,以及单源-多负载和多源-单负载两种等效方式下的导纳允许区间拓展形式;其次,基于导纳灵敏度和区间分配系数,提出适用于导纳允许区间的参数整定方法,实现稳定性约束下多子系统参数设计到单个子系统参数整定过程的解耦处理;最后,通过Boost-Buck级联配电系统、三端VSC柔性互联系统等直流测试系统,结合MATLAB/Simulink时域仿真和RT-Lab控制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导纳允许区间及参数整定方法在端口导纳规范建立和多参数协同调节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系统 阻抗分析法 导纳允许区间 区间分配系数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生成方法的配电网运营商主从博弈定价与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策略
3
作者 朱继忠 何子浩 +1 位作者 郑洁云 董瀚江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4,共13页
面向配电网环境下智能台区内部灵活性可调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生成方法的配电网运营商主从博弈定价与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管理策略,以引导用户侧灵活性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与配电网的高效互动。首先针对EV负荷,基... 面向配电网环境下智能台区内部灵活性可调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生成方法的配电网运营商主从博弈定价与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管理策略,以引导用户侧灵活性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与配电网的高效互动。首先针对EV负荷,基于条件密度网络(conditional density networks,CDNs),采用Gibbs抽样方法得到计及EV用户多类型充电特征联合概率分布的负荷预测结果,同时构建EV聚合模型以降低模型维度;在配电网环境下得到基于二阶锥最优潮流模型的配网节点电价(distribution locational marginal pricing,DLMP),在此基础上构建配电网运营商主从博弈定价策略与用户侧激励机制;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和最优对偶理论将主从博弈双层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到全局最优定价策略,并采用功率分配模块实现EV用户充电功率的合理分配。基于改进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的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运营商 智能台区 场景生成 主从博弈 充电管理 KKT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信深度神经网络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冉晴月 林伟 +1 位作者 杨知方 余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687-6699,共13页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以最优潮流为核心的精细化资源配置与运行分析需求,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深度神经网络具有“黑箱特性”,现有方法普遍仅基于有限训练、测试集进行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与评估,难以从... 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以最优潮流为核心的精细化资源配置与运行分析需求,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深度神经网络具有“黑箱特性”,现有方法普遍仅基于有限训练、测试集进行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与评估,难以从理论上量化计算误差,导致可信度缺乏理论保障。为此,该文提出基于可信深度神经网络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首先,以理论定量评估深度神经网络映射误差为核心,提出基于min-max双层规划问题的深度神经网络可信训练模型,实现深度神经网络的可信度量化训练;然后,基于KKT最优性条件与激活函数解析表征技术,将所提可信训练模型解析构建为以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为基础的双层规划问题,并提出基于Danskin定理的精确求解策略;最后,提出基于凸松弛技术与模式识别思想的快速近似求解策略以减轻整数变量计算负担。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将基于有限测试集的深度神经网络映射评估精度提升28.73%,可更为精准地量化深度神经网络可信度;相较于基于有限训练集的现有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方法,该方法可将计算误差减少87.49%,实现更为可信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最优潮流 深度神经网络 可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波段低弯曲损耗非耦合三模组渐变折射率光纤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卓 崔明杰 余长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9-2667,共9页
光纤是现代通信网络中最为稳定的信号传输媒介,提升光纤模式的数量是满足通信容量日益增加的有效方法.本文设计了低弯曲损耗的非耦合三模组(LP_(01),LP_(11),LP_(21))渐变折射率光纤,运用分层分析法给出了渐变折射率光纤中模组的严格截... 光纤是现代通信网络中最为稳定的信号传输媒介,提升光纤模式的数量是满足通信容量日益增加的有效方法.本文设计了低弯曲损耗的非耦合三模组(LP_(01),LP_(11),LP_(21))渐变折射率光纤,运用分层分析法给出了渐变折射率光纤中模组的严格截止条件.此外,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求解光纤模式的有效模场面积和弯曲损耗,得到低弯曲损耗条件下在C+L波段(1530~1625 nm)传输三模组的设计区间.揭示了纤芯中心折射率凹陷和沟槽层共同作用可促进光纤径向高阶模式的截止.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光纤的模组间有效折射率差大于等于3×10^(-3),弯曲半径为30 mm时的最大弯曲损耗为1.3 d B/km,符合ITU-T推荐的低弯曲损耗条件.而且,在1550 nm波长下,模组内简并模有较小的差分模式群时延(≈176 ps/km),可通过4×4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补偿简并模之间的串扰.该光纤可适用于C+L波段上实现模组间非耦合的空分复用信号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模光纤 渐变折射率 低弯曲损耗 空分复用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协同的多数据中心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调度策略 被引量:10
6
作者 文淅宇 朱继忠 +1 位作者 李盛林 董瀚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6-65,共10页
数据中心因其负荷具有时空双尺度可调特性,可被视为庞大且极具潜力的新型需求响应资源,是虚拟电厂的行业案例。然而,在以往数据中心经济调度的研究中,环境效益和租户的计算体验未得到充分考虑,需求响应后的执行效果评估多被忽略。对此,... 数据中心因其负荷具有时空双尺度可调特性,可被视为庞大且极具潜力的新型需求响应资源,是虚拟电厂的行业案例。然而,在以往数据中心经济调度的研究中,环境效益和租户的计算体验未得到充分考虑,需求响应后的执行效果评估多被忽略。对此,提出基于时空协同的多数据中心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对数据中心工作负载的时空可调特性进行精细化建模,明晰需求响应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具体实现路径。其次,量化租户对需求响应的满意度以保证用户侧服务体验,并在目标函数中引入碳交易成本以引导源侧减碳。最后,在中国广东电力市场日前邀约需求响应模式下,使用典型数据中心数据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激发数据中心灵活资源的时空调节潜力,在实现整体经济性提升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租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虚拟电厂 需求响应 经济调度 碳交易 时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聚合型虚拟电厂电-冷-柔耦合需求响应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晓 李嘉琪 +3 位作者 晏二保 秦方博 高明 钱瞳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28,共10页
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策略是当前电力系统调动需求侧灵活性的有效手段,新型电力系统负荷侧通常装设分布式电源如光伏,接入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并配有储能资源,形成典型资源聚合型虚拟电厂。针对负荷侧大量分布的典型资源聚合型虚拟电厂,建... 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策略是当前电力系统调动需求侧灵活性的有效手段,新型电力系统负荷侧通常装设分布式电源如光伏,接入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并配有储能资源,形成典型资源聚合型虚拟电厂。针对负荷侧大量分布的典型资源聚合型虚拟电厂,建立其电系统、冷系统的耦合能流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详细刻画个体粒度的电动汽车柔性充电负荷,调动系统的电-冷-柔耦合资源,提出系统参与价格型及激励型需求响应的不同策略,并对比2种策略对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降低系统峰谷差、挖潜柔性资源的作用,为需求响应市场由激励型向价格型转向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需求响应 柔性负荷 电-冷-柔耦合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