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频分复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高湿烟气中痕量甲烷-氨双元燃料逃逸测量
1
作者
王昊
马柳昊
+4 位作者
杜建国
周晨
王玮
王伟
王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3-1922,共10页
甲烷(CH_4)掺氨(NH_3)燃烧是实现高温热工过程减碳的可靠技术路径之一,在高通量双元燃料进给时,燃烧组织欠佳会导致痕量级燃料逃逸问题,脱硝系统的非正常运行也会加剧氨逃逸,因此急需对双元燃料逃逸进行同步测量。此外,甲烷掺氨燃烧中...
甲烷(CH_4)掺氨(NH_3)燃烧是实现高温热工过程减碳的可靠技术路径之一,在高通量双元燃料进给时,燃烧组织欠佳会导致痕量级燃料逃逸问题,脱硝系统的非正常运行也会加剧氨逃逸,因此急需对双元燃料逃逸进行同步测量。此外,甲烷掺氨燃烧中烟气水汽浓度较高,显著的气体分子展宽效应给传统且广泛使用的激光吸收光谱检测带来挑战。本文发展了适用于高湿背景痕量双元燃料同步测量的频分复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通过测量配制的10%~50%(体积分数)高水气氛下痕量(1×10^(-6)~100×10^(-6))双元燃料混合气体,定量分析了水汽对CH_(4)和NH_(3)光谱展宽的影响,获得了CH_(4)和NH_(3)浓度与目标谐波信号峰值的线性关系,系统地对比了频分复用测量与单路测量结果,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Allan方差评估甲烷和氨检测下限分别为82×10^(-9)和88×10^(-9),进一步通过对已知浓度的混合气体实时测量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分多路复用
测量
高湿烟气
增湿
二元混合物
燃料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瞬态电-光-热特性和转化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洋
章子潇
+2 位作者
赵贤根
杜亚平
何俊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616-7627,共12页
进气流量作为影响滑动电弧放电特性的关键操作参数,直接关系到滑动电弧分解CO_(2)的转化性能。该文拟通过实验研究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电-光-热特性及其对转化性能的影响。为此搭建了滑动电弧放电的瞬态电-光-热特性同...
进气流量作为影响滑动电弧放电特性的关键操作参数,直接关系到滑动电弧分解CO_(2)的转化性能。该文拟通过实验研究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电-光-热特性及其对转化性能的影响。为此搭建了滑动电弧放电的瞬态电-光-热特性同步原位诊断平台,其中,热特性通过高速纹影技术表征。借助搭建的诊断平台,开展了不同进气流量(1.5~10 L/min)下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实验,并对比分析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运动特征(即放电周期和电弧短路事件)、等离子体发光区和高温气流区面积、注入能量和CO_(2)转化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滑动电弧的放电周期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趋势近似服从指数衰减;等离子体发光区和高温气流区的面积均与进气流量呈正相关,表明进气流量的增大有利于扩大活性粒子分布区域并强化对流换热过程,从而提升CO_(2)的转化性能;过高的进气流量(10L/min)会引发两类电弧短路事件,而短路事件的频繁发生会抑制滑动电弧的作用区域和对流换热过程,导致CO_(2)转化性能劣化。最后,提出了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影响机制,将有助于理解反应器内气流与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反应器操作参数的调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解
滑动电弧放电
进气流量
纹影技术
电-光-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复杂平面房间内的火灾温度场
被引量:
2
3
作者
曾彦夫
李逸舟
黄鑫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64,共6页
目前火灾探测系统的设计和评估主要依赖于经验模型,虽然这些模型简化了顶棚射流的特性,却未考虑建筑结构对火灾烟气行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UNet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实现对复杂平面房间内顶棚下火灾温度场的快速而准确...
目前火灾探测系统的设计和评估主要依赖于经验模型,虽然这些模型简化了顶棚射流的特性,却未考虑建筑结构对火灾烟气行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UNet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实现对复杂平面房间内顶棚下火灾温度场的快速而准确的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包括136种不同火灾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其中包含各种房间平面布局、火源位置和房间高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数秒内准确预测任何给定房间平面设计中的火灾温度场,准确率高达88%。该研究可为复杂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人工智能视角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温度场
火灾探测
建筑防火设计
复杂建筑平面
智慧消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晓鹏
赵贤根
+2 位作者
马御棠
杜亚平
何俊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02-5310,共9页
空气间隙击穿是输电线路故障的一种常见原因,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发展决定着间隙的绝缘恢复过程。该文搭建包含电学、光学、热学测量的放电试验综合观测平台,对30~50cm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光学图像表明,放电通...
空气间隙击穿是输电线路故障的一种常见原因,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发展决定着间隙的绝缘恢复过程。该文搭建包含电学、光学、热学测量的放电试验综合观测平台,对30~50cm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光学图像表明,放电通道的发展路径呈现弯弯曲曲的形态,通道的二维长度与间隙距离的比值范围为1.1~1.6,平均值为1.3;基于电压电流波形,计算得到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单位长度电阻在Ω/cm量级。根据纹影图像定义了通道的恢复程度,发现通道的恢复时间与放电通道单位长度注入能量正相关。综合该文试验结果,推测空气电弧通道结构为“核–鞘”结构,指出制约弧后恢复的主要是热学恢复过程。相关试验结果可以为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的恢复过程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通道
放电路径
通道电阻
恢复时间
纹影技术
空气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圳气象梯度塔闪电电流观测及统计特征
5
作者
王绍阳
陈明理
+3 位作者
邱宗旭
庄红波
高彦
黄润权
《应用气象学报》
2025年第5期572-584,共13页
自2016年,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和香港理工大学雷电物理研究团队在深圳石岩气象观测基地依托气象观测梯度塔联合开展多次闪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通过部署雷电流采集器、高速摄像机、全天空相机等设备,截至2023年底,共观测塔顶自然接闪...
自2016年,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和香港理工大学雷电物理研究团队在深圳石岩气象观测基地依托气象观测梯度塔联合开展多次闪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通过部署雷电流采集器、高速摄像机、全天空相机等设备,截至2023年底,共观测塔顶自然接闪或上行先导事件89次。其中,雷电流采集器成功记录38次,包括26次首次回击和19次继后回击,所有回击均为负极性。统计结果显示:首次回击与继后回击的中位峰值电流分别为61 kA和32 kA,约为其他地区观测值的2倍;最大电流变化率中位数分别为88 kA·μs^(-1)和258 kA·μs^(-1),较以往报道偏高3~5倍,且在滤除上升沿振荡后仍约为其他报道的2倍。此外,2019—2020年观测系统中增加了抗冲击前置放大器,使雷电流测量下限降至20 mA,并首次在上行先导发生前的372 ms捕捉到电晕放电电流脉冲,为研究闪电放电初始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同时,24次事件同步获得电流与高速光学成像数据,个例分析表明光辐射强度与雷电流变化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高塔
雷电流
测量
高速摄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频分复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高湿烟气中痕量甲烷-氨双元燃料逃逸测量
1
作者
王昊
马柳昊
杜建国
周晨
王玮
王伟
王宇
机构
武汉理
工大
学低碳燃烧与动力研究中心
国家
能源
氢能及氨氢融合新
能源
技术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出处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3-192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2106221,52476168)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23B1515120012)
佛山仙湖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XHD2024-21000000-03)。
文摘
甲烷(CH_4)掺氨(NH_3)燃烧是实现高温热工过程减碳的可靠技术路径之一,在高通量双元燃料进给时,燃烧组织欠佳会导致痕量级燃料逃逸问题,脱硝系统的非正常运行也会加剧氨逃逸,因此急需对双元燃料逃逸进行同步测量。此外,甲烷掺氨燃烧中烟气水汽浓度较高,显著的气体分子展宽效应给传统且广泛使用的激光吸收光谱检测带来挑战。本文发展了适用于高湿背景痕量双元燃料同步测量的频分复用-波长调制光谱技术,通过测量配制的10%~50%(体积分数)高水气氛下痕量(1×10^(-6)~100×10^(-6))双元燃料混合气体,定量分析了水汽对CH_(4)和NH_(3)光谱展宽的影响,获得了CH_(4)和NH_(3)浓度与目标谐波信号峰值的线性关系,系统地对比了频分复用测量与单路测量结果,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Allan方差评估甲烷和氨检测下限分别为82×10^(-9)和88×10^(-9),进一步通过对已知浓度的混合气体实时测量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关键词
频分多路复用
测量
高湿烟气
增湿
二元混合物
燃料逃逸
Keywords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measurement
high-humidity flue gases
humidification
binary mixture
fuel slip
分类号
TK3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瞬态电-光-热特性和转化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洋
章子潇
赵贤根
杜亚平
何俊佳
机构
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
大学
电气与电子
工程学
院)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616-7627,共12页
基金
香港政府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项目(ECF26/2022)。
文摘
进气流量作为影响滑动电弧放电特性的关键操作参数,直接关系到滑动电弧分解CO_(2)的转化性能。该文拟通过实验研究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电-光-热特性及其对转化性能的影响。为此搭建了滑动电弧放电的瞬态电-光-热特性同步原位诊断平台,其中,热特性通过高速纹影技术表征。借助搭建的诊断平台,开展了不同进气流量(1.5~10 L/min)下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实验,并对比分析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运动特征(即放电周期和电弧短路事件)、等离子体发光区和高温气流区面积、注入能量和CO_(2)转化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滑动电弧的放电周期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趋势近似服从指数衰减;等离子体发光区和高温气流区的面积均与进气流量呈正相关,表明进气流量的增大有利于扩大活性粒子分布区域并强化对流换热过程,从而提升CO_(2)的转化性能;过高的进气流量(10L/min)会引发两类电弧短路事件,而短路事件的频繁发生会抑制滑动电弧的作用区域和对流换热过程,导致CO_(2)转化性能劣化。最后,提出了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影响机制,将有助于理解反应器内气流与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反应器操作参数的调控提供指导。
关键词
CO_(2)分解
滑动电弧放电
进气流量
纹影技术
电-光-热特性
Keywords
CO_(2)decomposition
gliding arc discharge
inlet flow rate
Schlieren technology
electrical-optical-therm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M8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O53 [理学—等离子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复杂平面房间内的火灾温度场
被引量:
2
3
作者
曾彦夫
李逸舟
黄鑫炎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出处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64,共6页
基金
香港UGC主题研发计划(T22-505/19-N)。
文摘
目前火灾探测系统的设计和评估主要依赖于经验模型,虽然这些模型简化了顶棚射流的特性,却未考虑建筑结构对火灾烟气行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UNet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以实现对复杂平面房间内顶棚下火灾温度场的快速而准确的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包括136种不同火灾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其中包含各种房间平面布局、火源位置和房间高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数秒内准确预测任何给定房间平面设计中的火灾温度场,准确率高达88%。该研究可为复杂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人工智能视角的参考。
关键词
火灾温度场
火灾探测
建筑防火设计
复杂建筑平面
智慧消防
Keywords
temperature field
fire detection
fire safety design
complex floorplan
smart fire protection
分类号
X932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TU998.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晓鹏
赵贤根
马御棠
杜亚平
何俊佳
机构
强电磁
工程
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
大学
电气与电子
工程学
院)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02-5310,共9页
文摘
空气间隙击穿是输电线路故障的一种常见原因,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发展决定着间隙的绝缘恢复过程。该文搭建包含电学、光学、热学测量的放电试验综合观测平台,对30~50cm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光学图像表明,放电通道的发展路径呈现弯弯曲曲的形态,通道的二维长度与间隙距离的比值范围为1.1~1.6,平均值为1.3;基于电压电流波形,计算得到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单位长度电阻在Ω/cm量级。根据纹影图像定义了通道的恢复程度,发现通道的恢复时间与放电通道单位长度注入能量正相关。综合该文试验结果,推测空气电弧通道结构为“核–鞘”结构,指出制约弧后恢复的主要是热学恢复过程。相关试验结果可以为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的恢复过程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电弧通道
放电路径
通道电阻
恢复时间
纹影技术
空气间隙
Keywords
arc channel
discharge propagation path
channel resistance
recovery time
schlieren technology
air gap
分类号
TM75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圳气象梯度塔闪电电流观测及统计特征
5
作者
王绍阳
陈明理
邱宗旭
庄红波
高彦
黄润权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2025年第5期572-584,共13页
基金
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PolyU 152343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105085)。
文摘
自2016年,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和香港理工大学雷电物理研究团队在深圳石岩气象观测基地依托气象观测梯度塔联合开展多次闪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通过部署雷电流采集器、高速摄像机、全天空相机等设备,截至2023年底,共观测塔顶自然接闪或上行先导事件89次。其中,雷电流采集器成功记录38次,包括26次首次回击和19次继后回击,所有回击均为负极性。统计结果显示:首次回击与继后回击的中位峰值电流分别为61 kA和32 kA,约为其他地区观测值的2倍;最大电流变化率中位数分别为88 kA·μs^(-1)和258 kA·μs^(-1),较以往报道偏高3~5倍,且在滤除上升沿振荡后仍约为其他报道的2倍。此外,2019—2020年观测系统中增加了抗冲击前置放大器,使雷电流测量下限降至20 mA,并首次在上行先导发生前的372 ms捕捉到电晕放电电流脉冲,为研究闪电放电初始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同时,24次事件同步获得电流与高速光学成像数据,个例分析表明光辐射强度与雷电流变化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闪电
高塔
雷电流
测量
高速摄像
Keywords
lightning
tall structure
lightning current
measurement
high-speed imaging
分类号
P427.3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频分复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高湿烟气中痕量甲烷-氨双元燃料逃逸测量
王昊
马柳昊
杜建国
周晨
王玮
王伟
王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进气流量对滑动电弧放电分解CO_(2)的瞬态电-光-热特性和转化性能的影响
刘洋
章子潇
赵贤根
杜亚平
何俊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应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复杂平面房间内的火灾温度场
曾彦夫
李逸舟
黄鑫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通道的特性分析
刘晓鹏
赵贤根
马御棠
杜亚平
何俊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深圳气象梯度塔闪电电流观测及统计特征
王绍阳
陈明理
邱宗旭
庄红波
高彦
黄润权
《应用气象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