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树状结构手性联二萘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青华 杨夕强 +2 位作者 刘国华 陈晓闽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4-277,共4页
报道了树状结构的手性联二萘酚 ( BINOL)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 R) -2 ,2′-二羟基 -1 ,1′-联萘 -3,3′-二羧酸与末端为氨基的 Frechet聚芳醚型树状分子经缩合反应 ,以中等产率得到 0~ 3代的树状... 报道了树状结构的手性联二萘酚 ( BINOL)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 R) -2 ,2′-二羟基 -1 ,1′-联萘 -3,3′-二羧酸与末端为氨基的 Frechet聚芳醚型树状分子经缩合反应 ,以中等产率得到 0~ 3代的树状分子配体 ,用 1 H NMR,IR和 MALDI-TOF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这些树状手性配体与 Ti( OPri) 4在无水甲苯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是二乙基锌对醛不对称加成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树状分子载体的体积对催化剂的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以邻氯苯甲醛为底物时 ,反应的对映选择性随树状分子代数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结构 手性联二萘酚衍生物 合成 催化性能 不对称催化 不对称加成 二乙基锌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奎宁修饰的纳米铑簇合物催化丙酮酸乙酯对映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伟 马红霞 +6 位作者 陈华 黄艳轶 黄裕林 李贤均 黎星术 戚建英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58-1762,共5页
研究了奎宁作手性修饰剂修饰的负载型纳米铑簇合物催化剂 (Rh/ PVP-γ-Al2 O3)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手性修饰剂奎宁不仅具有手性诱导作用 ,而且还有明显加速反应的作用 ;载体γ-Al2 O3在促进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对映... 研究了奎宁作手性修饰剂修饰的负载型纳米铑簇合物催化剂 (Rh/ PVP-γ-Al2 O3)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手性修饰剂奎宁不仅具有手性诱导作用 ,而且还有明显加速反应的作用 ;载体γ-Al2 O3在促进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优化的反应条件 [2 0℃ ,7.0 MPaH2 ,c(奎宁 ) =3 .86× 1 0 - 3mol/ L,四氢呋喃作溶剂 ]下 ,丙酮酸乙酯不对称加氢的转化频率 (TOF)为871 h- 1 ,对映选择性达到了 5 4.7% ;反应温度降低到 3℃时 ,对映选择性达到 5 9.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铑簇合物 丙酮酸乙酯 奎宁 对映选择性加氢 化学修饰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蓝蛋白与脑铁代谢 被引量:31
3
作者 常彦忠 钱忠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铜蓝蛋白 (Ceruloplasmin ,CP)是人体重要的亚铁氧化酶。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二价铁成为三价铁 ,从而促进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由于它的这一功能 ,过去三十年来 ,CP一直被认为参与细胞 (包括脑细胞 )铁释放。然而 ,最近的研究显示 ,这个传... 铜蓝蛋白 (Ceruloplasmin ,CP)是人体重要的亚铁氧化酶。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二价铁成为三价铁 ,从而促进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由于它的这一功能 ,过去三十年来 ,CP一直被认为参与细胞 (包括脑细胞 )铁释放。然而 ,最近的研究显示 ,这个传统的看法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不完全的。新的发现显示 ,脑内CP既有促进脑细胞铁释放也有铁摄取的作用。而且它对铁摄取作用可能比对铁释放的作用更为重要。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蓝蛋白 脑铁代谢 无铜蓝蛋白血症 细胞铁摄取 细胞铁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1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与阿片受体结合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霍笑风 吴宁 +2 位作者 任维华 王锐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57-1159,共3页
Endomorphin 1(EM 1) and its six analogs which were designed by rationally replacing the 2 /3 amino acid(Aa) of EM 1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liquid phase peptides synthesis method to study their action of opiate rece... Endomorphin 1(EM 1) and its six analogs which were designed by rationally replacing the 2 /3 amino acid(Aa) of EM 1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liquid phase peptides synthesis method to study their action of opiate receptor binding(AORB). The order of their affinity intensity for μ opiate receptor(MOR) was  EM 1 >[ D Ala 2]EM 1 >[ D Pro 2]EM 1 > EM 1 >[ L Tyr 3]EM >[ L Pro 3]EM >EM The sequence of their selectivity for MOR is  EM 1 >[ D Pro 2]EM 1 =[ L Tyr 3]EM >[ D Ala 2]EM 1 =[ L Pro 3]EM >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2 Aa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lectivity of EM 1 while the 3 Aa to their affinity, though the different replacement changed the AORB of EM 1 dissimil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1 液相多肽合成 阿片受体 结合作用 构象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