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蛋白质之间的络合及沉淀回收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惠华 王少斌 +1 位作者 王志 梁汉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从绿茶中提取了含有5种儿茶素单体的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细胞色素C、胰蛋白酶、淀粉酶以及木瓜蛋白酶等蛋白质进行络合、沉淀及回收。茶多酚和这些蛋白质表现出混活性。在特定的蛋白质浓度下,茶多酚与各种蛋白... 从绿茶中提取了含有5种儿茶素单体的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细胞色素C、胰蛋白酶、淀粉酶以及木瓜蛋白酶等蛋白质进行络合、沉淀及回收。茶多酚和这些蛋白质表现出混活性。在特定的蛋白质浓度下,茶多酚与各种蛋白质络合时的起混浓度分别是:猪胰蛋白酶为0.5%;大豆分离蛋白、木瓜蛋白酶及α-淀粉酶为0.1%,菠萝蛋白酶为0.3%;细胞色素C为0.4%。用0.7%的茶多酚对菠萝蛋白酶的蛋白质最大回收率为60%,而对木瓜蛋白酶活性的最大回收率可达78%;0.5%的茶多酚对胰蛋白酶及酪蛋白的最大回收率分别为8%和7%左右。0.8%的茶多酚对大豆分离蛋白、细胞色素C的最大回收率约20%左右。实验结果还表明,茶多酚对来自米曲霉的α-淀粉酶无抑制作用,通过0.3%的茶多酚浓度,可以获得约71%的α-淀粉酶活性最高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蛋白质 络合 沉淀 食品抗氧化剂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浆热处理过程中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的热降解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惠华 郭乾初 +1 位作者 梁汉华 黄秋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136,共5页
将大豆加工成豆浆并分别用95、121和140℃处理不同时间,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其中的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黄豆苷原(daidzein)和大豆黄素(glycitein)的含量变化,与原粒大豆、生豆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染料... 将大豆加工成豆浆并分别用95、121和140℃处理不同时间,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其中的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黄豆苷原(daidzein)和大豆黄素(glycitein)的含量变化,与原粒大豆、生豆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热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在95℃下,染料木黄酮在60min的处理时间内稳定,而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T(loss0.5)值(损失50%含量的时间)分别为1442s和453s,表明95℃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大豆黄素。而在121℃和140℃的处理条件下,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的热降解,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在121℃的T(loss0.5)值分别为26.36、37.88和1015s,而在140℃下,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的T(loss0.5)值则分别缩短为6.94、8.47和369s,结果表明在121℃和140℃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黄豆苷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黄豆苷原 大豆黄素 豆浆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惠华 何铁剑 +1 位作者 许南燕 梁汉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5,共4页
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反应动力学参数km值为0.34%,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5,在pH9.0的碱性条件下有较好的适应性。酶的最大反应温度为60℃,在此温度条件下,温浴180min仍然保持70%的酶活。2.0%... 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反应动力学参数km值为0.34%,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5,在pH9.0的碱性条件下有较好的适应性。酶的最大反应温度为60℃,在此温度条件下,温浴180min仍然保持70%的酶活。2.0%-2.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蛋氨酸等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大豆多肽每100m提高92-94mg,等电点分布范围变宽,由原来大豆分离蛋白的pH3.1~4.3变为pH3.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木瓜蛋白酶 大豆分离蛋白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胃散挥发性成分的研究(Ⅱ)——厚朴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龚范 梁逸曾 +3 位作者 宋又群 彭源贵 Leung Alexander Kai-m an Chau Foo-tim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81-1485,共5页
利用色质联用 ( GC/MS)技术对复方制剂平胃散中的单味药材厚朴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 ,基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 ( HELP)法对产生的二维色谱 /质谱数据进行分辨 ,得到各个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 ,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纯质谱在质谱库... 利用色质联用 ( GC/MS)技术对复方制剂平胃散中的单味药材厚朴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 ,基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 ( HELP)法对产生的二维色谱 /质谱数据进行分辨 ,得到各个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 ,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纯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以实现对组分的定性 ,然后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 .本文分离出 98个组分 ,其中鉴定了 4 4个组分 ,约占其挥发油总量的 5 8.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厚朴挥发油 平胃散 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方酰麻黄碱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守茂 周海兵 +4 位作者 张骥 谢如刚 周忠远 陈新滋 杨登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46-1851,共6页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 ,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 N -方酰麻黄碱或 N -方酰双麻黄碱 .单 N -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 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 .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 ,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 N -方酰麻黄碱或 N -方酰双麻黄碱 .单 N -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 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 .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得到化学产率和 e.e.值分别为 85 %~98%和 5 2 .5 %~ 87.4 %的手性仲醇 .新化合物的结构已用 IR,1 H 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化合物 4 b的晶体结构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方酰麻黄碱 手性恶唑硼烷 不对称催化 还原 配体 合成 手性芳酮 二酮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米曲霉α-淀粉酶的回收及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惠华 黄少斌 梁汉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0-34,共5页
研究绿茶中多酚类对米曲霉来源的α-淀粉酶特性的影响。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TP),对米曲霉α-淀粉酶进行络合、沉淀及回收;以Bernfeild法测定α-淀粉酶与TP络合后,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底物浓度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对米曲... 研究绿茶中多酚类对米曲霉来源的α-淀粉酶特性的影响。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TP),对米曲霉α-淀粉酶进行络合、沉淀及回收;以Bernfeild法测定α-淀粉酶与TP络合后,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底物浓度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对米曲霉α-淀粉酶无活性抑制作用,两者之间具有起混作用;0.3%的茶多酚浓度,获得最大α-淀粉酶活性回收率(约71%);α-淀粉酶与TP络合后,最适反应温度由30~50℃范围变为60~70℃;最适pH值由3.0~8.0变为5.0~6.0;在80℃下,活性变化总趋向与游离的α-淀粉酶相似,180min后能够保存85%的酶活力,但是在前40min,酶活力下降较快;Lineweever—Burk图表明,络合后的α-淀粉酶Km由0.18%变为1.03%(可溶性淀粉底物浓度)。结论:米曲霉α-淀粉酶与TP络合后活性不受抑制并可通过这种络合回收,络合后的α-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及最适pH值变大、变窄;对底物的亲和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米曲霉 Α-淀粉酶 回收 改性 络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脏二价金属转运体1表达量的不同发育期变化及其调节
7
作者 陈莹莹 夏强 钱忠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 :研究二价金属转运体 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在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及其受膳食铁调节的情况。方法 :采用 RT- PCR和 Western blot技术 ,观察 DMT1在雄性 Sprague- Dawley大鼠心脏中的表达。结果 :两种亚型的 DMT1m RNA... 目的 :研究二价金属转运体 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在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及其受膳食铁调节的情况。方法 :采用 RT- PCR和 Western blot技术 ,观察 DMT1在雄性 Sprague- Dawley大鼠心脏中的表达。结果 :两种亚型的 DMT1m RNA(non- IRE形式和 IRE形式 )在不同年龄 (7、2 1、6 3和 196 d)的大鼠心脏中均有表达 ,随着大鼠年龄的增加 ,DMT1m RNA的表达量增加 ,并且其表达量与心脏中的铁含量呈正相关。出生 2 1d的大鼠用高铁或低铁饲料喂养 6周后 ,分别造成心脏铁超载和铁缺乏模型。高铁组、低铁组与对照组相比 ,心脏 DMT1m RNA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 ,DMT1蛋白 (non- IRE形式和 IRE形式 )在铁缺乏的心脏中含量分别增加 2 1%和 4 0 % (P<0 .0 1) ,在铁超载的心脏中其含量降低 2 6 %~ 2 8% (P<0 .0 1)。结论 :DMT1在心脏中的表达受膳食铁和心脏铁含量的调节 ,其调节方式与转铁蛋白受体不同 ,是一种转录后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 二价金属转运体1 表达量 发育期 载体蛋白质 心肌缺血 复灌性损伤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