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年春季临安、昆明和香港臭氧垂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永光 陈鲁言 +3 位作者 陈尊裕 崔宏 郑向东 秦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利用 2 0 0 1年 3月到 4月上旬在中国临安、昆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臭氧探测获得的资料 ,对这 3个地点的臭氧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发现 3个地点的臭氧分布特征既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点。其主要不同点有 ,最大臭氧分压和所处... 利用 2 0 0 1年 3月到 4月上旬在中国临安、昆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臭氧探测获得的资料 ,对这 3个地点的臭氧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发现 3个地点的臭氧分布特征既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点。其主要不同点有 ,最大臭氧分压和所处高度不同 ;临安 10~ 16km高度的臭氧浓度远远大于昆明与香港 ;在对流层低层 ,香港有一特别突出的高臭氧浓度层 ,昆明次之 ;临安对流层的中上层没有像昆明和香港出现的臭氧低值区现象。根据NCEP分析资料给出的 2 0 0 1年 3月的背景大气环流特征表明不同的大气环流有不同的臭氧垂直分布特征 ,临安地区易受北方冷气团的影响 ,昆明和香港则受低纬度暖湿气团影响较大 ;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急流对 3个地点臭氧垂直分布也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垂直分布 对比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地震动衰减和场地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146
2
作者 黄玉龙 郑斯华 +2 位作者 刘杰 赵兴权 康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61,共8页
根据广东数字地震台网 14个地震台的 2 49条波形资料 ,研究了广东地区的衰减模型和各台站的场地响应 .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拟合 ,得到了广东地区的几何衰减函数 .同时也采用线性几何衰减模型和两段几何衰减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拟合 .... 根据广东数字地震台网 14个地震台的 2 49条波形资料 ,研究了广东地区的衰减模型和各台站的场地响应 .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拟合 ,得到了广东地区的几何衰减函数 .同时也采用线性几何衰减模型和两段几何衰减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拟合 .残差比较表明 ,线性几何衰减模型的残差最大 ,两段几何衰减模型的残差其次 ,而三段几何衰减模型的残差最小 .由此可以推论广东地区采用三段几何衰减模型具合理性和适用性 .得到广东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 =481.5·f0 .31;14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放大效应 ,这与它们均处于岩石地基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区 地震动衰减 场地响应 几何衰减函数 Q值 放大效应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测定河水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玉春 徐维海 +3 位作者 余莉莉 李向东 张干 邹世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应用固相萃取(SPE)及LC—MS/MS技术,建立了水中痕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红霉素、脱水红霉素、罗红霉素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等相关条件。水样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以多反应检测方式(MRM)对待测物... 应用固相萃取(SPE)及LC—MS/MS技术,建立了水中痕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红霉素、脱水红霉素、罗红霉素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等相关条件。水样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以多反应检测方式(MRM)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种抗生素在10-2000n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定量下限为5ng/L(S/N〉10)。加标纯水和实际水样的回收率在71%-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7%-8.6%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适合实际水样中痕量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检测。使用该方法测得珠江广州河段某水样中红霉素、脱水红霉素和罗红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64、291和134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 河水 红霉素 脱水红霉素 罗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对斜拉索减振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邬喆华 陈勇 +4 位作者 楼文娟 孙炳楠 唐锦春 倪一清 高赞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被动控制器件 ,以钱江三桥南岸 15 4 m长的斜拉索为试验对象 ,通过阶跃激励的方法获得斜拉索振动的自由衰减信号。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希尔伯特变换识别系统的等效阻尼比。据此来判断磁流变阻尼器在施加...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被动控制器件 ,以钱江三桥南岸 15 4 m长的斜拉索为试验对象 ,通过阶跃激励的方法获得斜拉索振动的自由衰减信号。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希尔伯特变换识别系统的等效阻尼比。据此来判断磁流变阻尼器在施加不同电压情况下对索前三阶模态振动的减振效果 ,并与油阻尼器的制振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被动控制器件时制振效果明显 ,优于油阻尼器且控制的频域范围要比油阻尼器的广 ;当供电失效时也可满足索减振的要求。索的各阶共振峰频率在安装 MR阻尼器后发生稍许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斜拉索 减振 试验研究 阶跃激励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水体中痕量抗生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维海 张干 +2 位作者 邹世春 李向东 刘玉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3,共2页
由于环境介质中抗生素污染物的含量极低(多在ng·l^-1-μg·l^-1级),并且具有基质复杂及亲水性和/或亲脂性等特点,常规的液相或气相色谱等检测方法很难满足实际研究的需要.本文选择喹诺酮、大环内酯和磺胺三大类较为典型... 由于环境介质中抗生素污染物的含量极低(多在ng·l^-1-μg·l^-1级),并且具有基质复杂及亲水性和/或亲脂性等特点,常规的液相或气相色谱等检测方法很难满足实际研究的需要.本文选择喹诺酮、大环内酯和磺胺三大类较为典型的抗生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技术,^13C-咖啡因作为回收率指示物,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的复杂水环境基质中典型抗生素的分离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技术 液相色谱 抗生素 串联质谱法 水体 痕量 分离分析方法 环境基质 环境介质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地区生物体燃烧影响华南地区对流层臭氧垂直分布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永光 朱佩君 +5 位作者 陈尊裕 陈鲁言 崔宏 郑向东 赵琼 秦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7-775,共9页
20 0 1年 3月 7日与 8日在香港与昆明用电化学臭氧探空仪探测到了对流层低层异常的高浓度臭氧分布 .本文使用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 )分析资料、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的大气环流数据、卫星观测的东南亚地区的生物体燃烧状况、气溶胶指... 20 0 1年 3月 7日与 8日在香港与昆明用电化学臭氧探空仪探测到了对流层低层异常的高浓度臭氧分布 .本文使用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 )分析资料、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的大气环流数据、卫星观测的东南亚地区的生物体燃烧状况、气溶胶指数等资料 ,分析了这段时间的天气形势、大气环流、空气的后向轨迹以及生物体燃烧产生的烟尘的轨迹 ,结果发现高浓度的臭氧空气来源于有生物体燃烧的中南半岛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体燃烧影 对流层 臭氧 华南地区 东南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挥发有机物的去除及其向空气中的排放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新明 傅家谟 +6 位作者 盛国英 闵育顺 彭平安 李顺诚 陈鲁言 陈尊裕 林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测试表明,进水中主要有害VOCs为苯系物和卤代烃;进水和出水比较,苯 甲苯、乙苯、二甲苯(合称BTEX) 的去除率接近100%,污水中几种主要卤代烃的去除效率范围为79%—89%.VOCs... 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测试表明,进水中主要有害VOCs为苯系物和卤代烃;进水和出水比较,苯 甲苯、乙苯、二甲苯(合称BTEX) 的去除率接近100%,污水中几种主要卤代烃的去除效率范围为79%—89%.VOCs主要的去除作用发生在生物反应池,特别是厌氧阶段,本研究还对污水处理厂几种典型挥发有机物排放到周围空气中的量进行了理论估计,计算表明卤代烃进入空气中的比例高于B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物排放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路边空气中羰基污染物浓度及其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邹世春 曹志祥 +2 位作者 张展霞 何建辉 李顺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71-175,共5页
研究了广州路边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共检测出13种C1-C8醛酮类化合物,其中以甲醛,乙醛和苯甲醛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7 84,14 99和7 23μg m3,占所检测化合物总浓度的50%以上。通过对甲醛和乙醛,乙醛和丙醛的浓度比值以... 研究了广州路边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共检测出13种C1-C8醛酮类化合物,其中以甲醛,乙醛和苯甲醛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7 84,14 99和7 23μg m3,占所检测化合物总浓度的50%以上。通过对甲醛和乙醛,乙醛和丙醛的浓度比值以及各化合物昼夜浓度的变化分析,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车况、燃油质量、高比例的柴油车及气候等因素是造成路边空气中羰基化合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与世界其它城市相比,广州市路边空气中羰基化合物的浓度较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空气 羰基污染物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RS技术的海岸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侯英姿 陈晓玲 李毓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根据海岸带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海岸带环境管理的必要性.从实施海岸带科学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我国海岸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并初步设计了系统技术路线和结构功能... 根据海岸带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海岸带环境管理的必要性.从实施海岸带科学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我国海岸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并初步设计了系统技术路线和结构功能方案,设计的系统结构由数据库子系统、影像处理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数据输出子系统四部分构成,并且具有信息查询、时空分析和管理决策支持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管理 海岸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侯英姿 陈晓玲 李毓湘 《海洋测绘》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通过剖析海岸带管理的涵义,从综合和协调管理海岸带系统的角度,总结了海岸带管理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3S(即GIS,RS,GPS)等关键技术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海岸带综合管理 3S技术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地区生物体燃烧对昆明地区对流层中下层臭氧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永光 陈炯 +3 位作者 朱佩君 陈鲁言 陈尊裕 秦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0-337,共8页
2001-03-21在昆明用电化学臭氧探空仪探测到了对流层低层异常的高浓度臭氧分布。这个个例中昆明对流层低层异常的高浓度臭氧分布特征不同于2001-03-08的昆明个例。使用NCEP分析资料、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的大气环流数据、卫星观测的... 2001-03-21在昆明用电化学臭氧探空仪探测到了对流层低层异常的高浓度臭氧分布。这个个例中昆明对流层低层异常的高浓度臭氧分布特征不同于2001-03-08的昆明个例。使用NCEP分析资料、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的大气环流数据、卫星观测的东南亚地区的生物体燃烧状况、气溶胶指数等资料,分析了这段时间的天气形势、大气环流、空气块后向轨迹以及生物体燃烧产生的烟尘轨迹,结果发现高浓度的臭氧空气来源于有生物体燃烧的南亚地区。这与以往研究中东南亚地区生物体燃烧导致华南地区对流层低层臭氧浓度异常增高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昆明 南亚 生物体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部对流层中上层臭氧增加的气象场判识及臭氧变化的多尺度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永光 陈炯 +1 位作者 陈尊裕 陈鲁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8-681,共14页
副热带急流对中国南部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的影响程度及地理范围目前还研究较少,且缺乏综合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卫星资料来判识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增高的方法.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与最终分析资料、日本GMS-5地球静止卫星水汽云图资... 副热带急流对中国南部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的影响程度及地理范围目前还研究较少,且缺乏综合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卫星资料来判识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增高的方法.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与最终分析资料、日本GMS-5地球静止卫星水汽云图资料,以2001年3月27~29日中国南部的临安、昆明、香港臭氧探测个例为基础,结合1996年3月29日香港与2001年4月13日临安对流层中上层高浓度臭氧分布个例对副热带急流对中国南部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根据气象要素场判识春季中国南部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增高的充分条件为根据卫星水汽图像上的暗区、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左侧辐合区、高空锋区、对流层中上层≥1PVU的向下伸展的舌状高位涡区来综合判断.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个例中对流层中上层高浓度臭氧来自平流层;香港对流层中上层低浓度臭氧来自热带海洋地区.不仅臭氧垂直廓线的多个极小与极大值表明臭氧垂直分布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而且对流层中上层PV分布以及卫星水汽图像分析也表明大气中的多尺度运动对臭氧垂直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与副热带高空急流相联系的平流层空气侵入不仅发生在中国大陆的较高纬度地区,较低纬度的昆明与香港地区也有平流层空气侵入导致对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部 对流层中上层 高臭氧 气象要素判识方法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