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NSS-IR测量水位的精度评估和站点对比:以中国南海北部和日本南部站点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叶脉 李琳琳 +2 位作者 彭冬菊 王培涛 邱强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共13页
通过南海北部和日本多个实例,量化分析影响近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干涉反射计(GNSS-IR)反演潮位或风暴潮过程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收机所能接收的卫星信号波段数量、反射信号功率对反演的时间分辨率和精度影响巨大。研究以中... 通过南海北部和日本多个实例,量化分析影响近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干涉反射计(GNSS-IR)反演潮位或风暴潮过程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收机所能接收的卫星信号波段数量、反射信号功率对反演的时间分辨率和精度影响巨大。研究以中国香港HKQT站点为例量化多模多频GNSS-IR监测风暴潮的优势,同时展示日本J425站点在潮位站空缺地区记录完整风暴潮波形的能力。分别针对卫星信号接受波段、硬件配置、台站架设位置和架设高度等因素,对未来架设具有测量海平面能力的近岸GNSS站点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IR 长期水位 风暴潮 反演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GNSS无源多基地雷达海上目标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振宇 毛亿 +1 位作者 杨扬 陈武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8,共15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源雷达多卫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GNSS无源多基地雷达海上目标定位方法。首先,在多个双基地几何配置下,采用长时间积累技术在距离-多普勒域聚焦目标能量;然后,将聚焦的目标能量投影到笛卡儿平...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源雷达多卫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GNSS无源多基地雷达海上目标定位方法。首先,在多个双基地几何配置下,采用长时间积累技术在距离-多普勒域聚焦目标能量;然后,将聚焦的目标能量投影到笛卡儿平面进行联合检测和定位。为提高投影处理效率,提出一种改进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采用优劣势双种群协同进化策略,能够兼顾算法的收敛性和种群多样性。仿真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定位和速度估计精度方面与现有算法相当,但计算耗时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无源雷达 长时间积累 投影处理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二十年:历程演进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贵祥 马广鹏 +2 位作者 李繁繁 陈小龙 曾见闻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1,I0001-I0003,共15页
北京生态涵养区是以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特色功能区,为首都整体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服务支撑。回顾发展历程、诊断新阶段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实现建设流域水质提升、乡村产业转型和“两山”价值的现代化... 北京生态涵养区是以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特色功能区,为首都整体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服务支撑。回顾发展历程、诊断新阶段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实现建设流域水质提升、乡村产业转型和“两山”价值的现代化发展示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时间上看,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经历了差异化转型、优化提升和现代化绿色发展3个阶段;从空间上看,在不同尺度的行政区间互动与博弈,实现了任务目标与发展路径的协调。近二十年来,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涵养区生态质量有所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均得到了优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随之提升,北京乃至京津冀整体效益凸显。但在生态系统韧性、居民绝对收入、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变现的市场参与和治理体系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发展困境。展望未来,应从以科技夯实生态保护成效、营造市场化的企业生长环境、挖掘地区特色产业优势、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优化监管评价体系和面向国际扩大交流合作等方面,系统推进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迈向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水源涵养 生态屏障 区域协同 生态涵养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理念、策略与实践
4
作者 苏世亮 何深静 +2 位作者 徐阳 陈逸敏 兰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87-90,共4页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科学的范式变革引发了学术共同体对社会地理计算这一新兴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催生了《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愿景。针对当前《社会地...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科学的范式变革引发了学术共同体对社会地理计算这一新兴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催生了《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愿景。针对当前《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存在的挑战,本文提出了《社会地理计算》教材建设的理念和策略;进而以教学团队编写的《社会地理计算》为例,系统总结了教材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打造能够根植本土、融通中外、与时俱进的课程教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理计算 教材建设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课程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产品
5
作者 胡锦康 彭代亮 +3 位作者 楼子杭 潘玉豪 郑诗军 王岩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在总太阳辐射(TSR,total solar radiation)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波长范围约为400-700 nm,其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也是表征植被生态系... 在总太阳辐射(TSR,total solar radiation)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波长范围约为400-700 nm,其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也是表征植被生态系统的基本变量之一。基于30米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反射率数据,得到青藏高原区域的地表植被类型分类结果,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累积频率的98%(NDVI_max)和2%(NDVI_min)。为克服简单比值指数(SR)和NDVI在单独估算FPAR时分别存在低估和高估的问题,构建基于SR和NDVI的FPAR联合估算模型,生产了1987-2022年青藏高原区域4-9月平均FPAR产品。FPAR作为计算植被固碳量的参数之一,可用于评价植被生态系统状态,在生态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本产品以Geo TIFF格式保存,空间参考为地理坐标系GCS_WGS_1984(ESPG:4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 青藏高原 LANDSAT 植被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常用降水量插值方法误差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50
6
作者 邬伦 吴小娟 +1 位作者 肖晨超 田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4,共6页
在洪水、滑坡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通常需要对多个时点、多个站点的降水量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插值,雨量插值精度对灾害预警预报的可靠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降水量插值方法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用价值。该文以深圳... 在洪水、滑坡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通常需要对多个时点、多个站点的降水量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插值,雨量插值精度对灾害预警预报的可靠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降水量插值方法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用价值。该文以深圳市2008年6月12日至14日百年一遇的强降水过程为例,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对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全局多项式法、局部多项式法和径向基函数法五种常用空间插值方法误差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根据雨量时空分布特点选取适用雨量插值模型提供相关依据,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插值误差 误差时空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 预警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焚烧期间徐州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立新 吕鑫 +2 位作者 秦凯 黄文声 白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2,31,共6页
为研究秸秆焚烧对徐州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针对2013年6月与10月两时段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秸秆焚烧事件,利用卫星遥感火点数据、地基气溶胶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时空统计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秸秆焚烧期... 为研究秸秆焚烧对徐州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针对2013年6月与10月两时段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秸秆焚烧事件,利用卫星遥感火点数据、地基气溶胶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时空统计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秸秆焚烧期间徐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物来源。研究揭示:1)徐州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日波动性与秸秆焚烧事件显著相关,即秸秆焚烧事件对空气质量影响显著;2)PM10/SO2比值能反映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过程及强度,在徐州地区仍然适用;3)在特定的风力风向等气象条件下,周边地区的秸秆焚烧事件会对徐州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4)无论是否存在秸秆焚烧现象,徐州市区南部的空气质量状况都明显好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焚烧 空气质量指数 气溶胶光学厚度 空气污染物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过程后北京城区PM_(2.5)日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郑晓霞 赵文吉 +2 位作者 晏星 赵文慧 熊秋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7-805,共9页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城市雾霾天气的忧虑与日俱增,PM2.5的时空变化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季节或年际的变化,本文通过统计环保局发布的位于北京城区13个逐时浓度监测点降雨前后PM2.5质...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城市雾霾天气的忧虑与日俱增,PM2.5的时空变化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季节或年际的变化,本文通过统计环保局发布的位于北京城区13个逐时浓度监测点降雨前后PM2.5质量浓度,并在城区布设14个采样点昼夜连续监测一次降雨后72 h内PM2.5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研究北京市城区降雨后PM2.5日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由此分析降雨对PM2.5日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对比PM2.5与同步气象数据(温度、相对湿度)和交通数据(车辆量、车速)最值频率分布情况,进而对PM2.5日变化特征进行成因分析。随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PM2.5的日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明显,一次降雨可使PM2.5质量浓度平均下降56.3%。雨后72 h内PM2.5质量浓度均小于60μg·m-3,降雨后1 h内PM2.5质量浓度处于稳定状态,在随后的12 h内PM2.5浓度值都处于下降状态。降雨过程只降低PM2.5的质量浓度值,并不影响其日变化规律。PM2.5的日变化规律以19时为界,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白天的变化规律呈现凹型,夜间的变化规律呈现拱型。PM2.5质量浓度峰值多出现在23时或0时,谷值多出现在下午15时,该特征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受交通源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早高峰期间,PM2.5质量浓度变化主要受交通源的影响;晚高峰期间,交通源和气象因素共同影响PM2.5质量浓度。研究区PM2.5日空间分布特征同样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异。白天PM2.5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高北部低;PM2.5在夜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则多表现为四周高、中心低,三环外围区域多为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PM2 5 时空变化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交通边缘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晏星 罗娜娜 +3 位作者 赵文吉 宫兆宁 史文中 唐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5-180,共6页
以北京市城区五环内为研究区域,共采集34个土壤样品,采样点皆位于市区主道路两侧,测定了Cd、Cu、Zn、Pb、V、Mn、Ti、Al和Fe 9种金属元素含量,由地积累指数污染评价分析表明北京城区主道路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土样中Cd、Cu、Zn... 以北京市城区五环内为研究区域,共采集34个土壤样品,采样点皆位于市区主道路两侧,测定了Cd、Cu、Zn、Pb、V、Mn、Ti、Al和Fe 9种金属元素含量,由地积累指数污染评价分析表明北京城区主道路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土样中Cd、Cu、Zn、Pb、V和Mn含量均值为1.28、26.45、79.7、32.86、79.11、531.4 mg/kg,Ti、Al和Fe均值为3.76、56.59和21.78μg/kg。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超过背景值10.67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Pb>Zn>V>Mn。通过GIS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表明,二环、三环和四环的外侧影响范围分别为0.3、0.36、0.32 km,其中三环和四环主道路相比于二环更能影响重金属浓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 聚类分析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称理论的旅游景区网站链接动机分析——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齐莉娜 张毅 +2 位作者 田原 杨岸然 师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7-495,共9页
在前人研究中,景区网站入链数被解释为景区旅游吸引力,这种解释是否合理还需要对景区链接产生的动机进行分析。针对目前链接动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一个基于指称理论的链接动机分析新方法,认为景区网站域名不仅有指称(即其所指网... 在前人研究中,景区网站入链数被解释为景区旅游吸引力,这种解释是否合理还需要对景区链接产生的动机进行分析。针对目前链接动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一个基于指称理论的链接动机分析新方法,认为景区网站域名不仅有指称(即其所指网站)还有涵义(反映了其链接的使用意义)。通过对黄山案例实证研究表明,景区入链的产生不是随机的,具有相同指称的域名可能具有不同的涵义,其涵义反映在其链接的使用意义分布上;景区入链产生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推荐景区旅游,特别是代表黄山旅游的域名(www.tourmart.cn),在其链接中推荐旅游的动机大约占了90%。以上研究结果为景区网站入链数的吸引力解释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接动机分析 旅游吸引力 链接分析法 指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与GPS技术的公路采空区变形监测 被引量:19
11
作者 芮勇勤 陈佳艺 丁晓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73-1776,共4页
利用InSAR与GPS融合技术,开展研究高速公路采空区影响的变形监测与评价.针对D-InSAR条带变形信息的稀疏相位解缠问题,提出了一种在GPS中常用的LAMBDA相位解缠算法,建立了合适的解算模型,获取了采空区高速公路D-InSAR条带变形时间序列,... 利用InSAR与GPS融合技术,开展研究高速公路采空区影响的变形监测与评价.针对D-InSAR条带变形信息的稀疏相位解缠问题,提出了一种在GPS中常用的LAMBDA相位解缠算法,建立了合适的解算模型,获取了采空区高速公路D-InSAR条带变形时间序列,掌握了采空区影响发展情况.在InSAR雷达卫星过境的同时,利用三等水准测量进行变形量测,对比验证表明,用InSAR与GPS融合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变形监测是可行的.进行的基于InSAR与GPS技术的公路采空区变形监测科研成果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INSAR GPS 采空区 解缠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伪卫星组合定位方法及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秀凤 陈永奇 +1 位作者 桑文刚 杨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5-799,共5页
针对GPS在城市高楼密集区、深山峡谷等区域所跟踪的可见星数目少且分布不佳导致定位精度下降,以及GPS系统本身在垂直方向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GPS伪卫星组合定位新方法,利用伪卫星增强GPS技术提高定位精度。建立了GPS和伪卫星组合定... 针对GPS在城市高楼密集区、深山峡谷等区域所跟踪的可见星数目少且分布不佳导致定位精度下降,以及GPS系统本身在垂直方向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GPS伪卫星组合定位新方法,利用伪卫星增强GPS技术提高定位精度。建立了GPS和伪卫星组合定位的观测模型,分析了伪卫星多路径效应的特点,给出了减弱伪卫星多路径误差的有效方法。对某大坝坝区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弱伪卫星多路径效应产生的误差,GPS和伪卫星组合定位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特别是垂直方向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伪卫星 变形监测 多路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权Voronoi图与地标的空间位置描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龚咏喜 刘瑜 +2 位作者 邬伦 田原 陈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6,共6页
地标是最基本的空间知识,在空间知识的表达和推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常被用来作为空间位置描述的参照物。在实际中,不同地标在空间位置描述中的权重不同,如何考虑地标权重建立符合人类空间认知的形式化方法是空间知识表达的重要研究内容。... 地标是最基本的空间知识,在空间知识的表达和推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常被用来作为空间位置描述的参照物。在实际中,不同地标在空间位置描述中的权重不同,如何考虑地标权重建立符合人类空间认知的形式化方法是空间知识表达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从视觉、语义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总结影响地标权重的因素,通过认知实验获取北京大学校园内10个地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基于带权Voronoi图提出生成指定目标对象空间位置描述的形式化方法,并采用认知实验中的数据,以北京大学为例,生成校园内4个指定目标对象的空间位置描述。最后分析了引起基于带权Voronoi图与地标空间位置描述不准确的因素,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空间位置描述 地标 带权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3S技术集成与公路交通建设 被引量:19
14
作者 史文中 贺志勇 张肖宁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5,共4页
介绍3S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对3S技术集成在公路交通建设领域,尤其是在公路地质调查、公路设计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作了探讨,旨在为公路交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3S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交通 RS GIS GPS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声学底质分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秋华 刘保华 +2 位作者 陈永奇 周兴华 丁继胜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研究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获取的反向散射强度数据,应用自组织(Self Organizing Map,简称SOM)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实现了对海底泥、砂、砾石和基岩等底质类型的快速、有效识别。通过实验示例,将SOM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与传统海底地质取样获取... 研究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获取的反向散射强度数据,应用自组织(Self Organizing Map,简称SOM)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实现了对海底泥、砂、砾石和基岩等底质类型的快速、有效识别。通过实验示例,将SOM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与传统海底地质取样获取的真实底质类型进行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神经网络 多波束测深系统 声学底质分类 反向散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方差的多分辨率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岩 谢玉波 +2 位作者 史文中 彭复员 柳健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22-1926,共5页
针对复杂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局部方差的多分辨率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了一种像素映射的多分辨率模型,此模型通过计算父子关系距离来确定父结点与子结点的链接,实现映射;在此基础上,从图像局部方差对图像分辨率的... 针对复杂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局部方差的多分辨率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了一种像素映射的多分辨率模型,此模型通过计算父子关系距离来确定父结点与子结点的链接,实现映射;在此基础上,从图像局部方差对图像分辨率的依赖性入手,分别研究图像中目标区域与背景在不同分辨率下局部方差的变化规律,利用此规律通过计算不同分辨率下图像区域的局部方差的差值,来放大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差异,在将其平滑之后选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stu法)进行图像分割,最后利用图像多分辨率模型下像素之间的精确映射关系来得到对应于原始图像大小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此方法具有良好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多分辨率 局部方差 父子链接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形状因子对地壳形变计算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伍吉仓 邓康伟 陈永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26-30,共5页
引入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与外接圆半径之比值作为三角形形状因子 ,讨论利用三角形法计算应变分量的精度与三角形形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种涵盖所有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计算分析了用三角形法计算应变分量精度的分布。研究表明 :当三角形... 引入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与外接圆半径之比值作为三角形形状因子 ,讨论利用三角形法计算应变分量的精度与三角形形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设计一种涵盖所有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计算分析了用三角形法计算应变分量精度的分布。研究表明 :当三角形形状因子达到 0 .36时 ,计算得到的应变分量均方差 ,一般不会超过位移数据均方差的 3倍 ;而当三角形形状因子小于 0 .1时 ,计算得到的应变分量均方差会陡然增大 ,这样的三角形一般不适合用于应变分量的计算。在利用GPS观测站组成三角形计算地应变时 ,建议所组成的三角形形状因子的阈值应取为0 .1~ 0 .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形状因子 地壳形变 精度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区域伪卫星增强GPS星座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桑文刚 宋爱国 +1 位作者 陈永奇 何秀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2-1216,共5页
为实现信号遮挡严重区域伪卫星增强GPS系统的最优导航定位性能,提出了增强星座优化模型及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实现方法.首先,根据恶劣定位环境可见GPS卫星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基于精度、可用性、连续性等导航性能指标以及系统投入成本和... 为实现信号遮挡严重区域伪卫星增强GPS系统的最优导航定位性能,提出了增强星座优化模型及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实现方法.首先,根据恶劣定位环境可见GPS卫星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基于精度、可用性、连续性等导航性能指标以及系统投入成本和工程地质、地形条件建立增强星座的优化模型.然后,针对该模型主要评价指标的特点,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实现伪卫星最优位置的搜索.结合具有典型峡谷特征的小湾电站2号山梁相关实验,从多角度给出建立优化模型的准则及其对搜索算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该区域的导航定位性能提高了35%~70%,能够满足形变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位 GPS 伪卫星 星座设计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区主干道路黑炭气溶胶浓度移动观测实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白杨 秦凯 +3 位作者 吴立新 吕鑫 黄文声 胡明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49,F0003,共6页
将AE-42便携式黑炭(BC)仪和GPS接收机同时搭载到汽车平台上组成移动观测系统,测量徐州市区主干道路的BC气溶胶浓度。观测及分析揭示:徐州市外环区域的BC气溶胶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市... 将AE-42便携式黑炭(BC)仪和GPS接收机同时搭载到汽车平台上组成移动观测系统,测量徐州市区主干道路的BC气溶胶浓度。观测及分析揭示:徐州市外环区域的BC气溶胶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市中心区的BC气溶胶质量浓度较低,与人的出行活动密切相关;主要交通干道的BC气溶胶浓度取决于交通密度和街道特点,在不同时段内会呈现明显的高低分布差异。实验表明,AE-42便携式BC仪和GPS接收机组成的移动观测平台便捷有效,具有灵活机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黑炭仪 GPS 移动观测 气溶胶 徐州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大气颗粒物与地表土壤金属元素空间关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娜娜 赵文吉 +2 位作者 晏星 郭逍宇 广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为研究北京市区大气降尘金属来源及其与表层土壤的关系,在北京市区五环内的典型地段采集落尘与土壤样品。研究中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仪(ICP-AES)测定了9种金属元素Cd、Cu、Zn、Fe、Pb、V、Ti、Mn、Al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 为研究北京市区大气降尘金属来源及其与表层土壤的关系,在北京市区五环内的典型地段采集落尘与土壤样品。研究中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仪(ICP-AES)测定了9种金属元素Cd、Cu、Zn、Fe、Pb、V、Ti、Mn、Al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降尘和土壤中Al、Fe两种元素所占比例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6 144.8、12 881.9μg.g-1和21 400.9、815 712.2μg.g-1。其次降尘中Zn、Ti和土壤中Ti、Mn居第二位。随后基于灰度关联法对大气降尘与表层土壤的金属元素关系分析可知,大气降尘与表层土壤是高度关联的,关联值均介于0.92~0.95之间,二者间关联较为紧密。其中在空气降尘对表层土壤的影响研究中分析得出,空气降尘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与采样点的空间位置变化相关性不强,与风向、风速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关联度较大。在表层土壤对空气降尘的影响研究中分析得出,表层土壤对空气降尘的影响度随采样点环境变化较大,尤其是北京南站。最后,通过对降尘金属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第一因子Z1同时与Pb、V、Ti、Mn、Al、Fe、Cu、Cd等元素有较大关系;第二个因子Z2与Cd、Cu等元素有较大的相关性;第三个因子Z3与Zn、Fe等元素有较大相关性,与其它7种元素的相关性不明显。前三因子Z1、Z2、Z3方差累积贡献率可达97.2%,由此可知,降尘来源主要与风引起的地面扬尘,与塑料制品的焚烧,冶金、化工等工业影响及轮胎磨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金属污染 灰度关联分析 因子分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