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快速分布式目标探测的时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以Lost Hills油藏区为例 |
蒋弥
丁晓利
何秀凤
李志伟
史国强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6
|
|
2
|
遗传算法支持下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特征尺度域的识别 |
吴浩
李岩
史文中
陈晓玲
付东杰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3
|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土地利用变化元胞自动机模拟过程的尺度敏感性分析 |
吴浩
周璐
史文中
陈晓玲
杨海生
程志萍
叶露萍
|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4
|
基于张力样条插值函数的土地数据挖掘 |
王树良
史文中
李德毅
王新洲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5
|
ERS卫星雷达干涉测量: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震前的和同震地表位移 |
刘国祥
余水倍
等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6
|
多波束回声测深系统测量数据的分离提取方法 |
丁继胜
周兴华
吴永亭
胡光海
|
《海洋测绘》
|
2006 |
2
|
|
7
|
中国大陆和香港高程基准面重力位差的测定 |
莫志明
王建华
罗志才
郭志和
徐菊生
卓力格图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
2004 |
1
|
|
8
|
陆架边缘的多波束测量 |
周兴华
陈永奇
陈义兰
|
《海洋测绘》
|
2003 |
2
|
|
9
|
利用InSAR短基线技术估计洛杉矶地区的地表时序形变和含水层参数 |
许文斌
李志伟
丁晓利
汪长城
冯光财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7
|
|
10
|
基于BFGS法融合InSAR和GPS技术监测地表三维形变 |
胡俊
李志伟
朱建军
丁晓利
汪长城
冯光财
孙倩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3
|
|
11
|
SAR偏移量跟踪技术估计天山南依内里切克冰川运动 |
李佳
李志伟
汪长城
朱建军
丁晓利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1
|
|
12
|
InSAR可检测的最大最小变形梯度的函数模型研究 |
蒋弥
李志伟
丁晓利
朱建军
冯光财
尹宏杰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0
|
|
13
|
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应用于区域地表沉降探测 |
陈强
刘国祥
丁晓利
李永树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8
|
|
14
|
利用MERIS水汽数据改正ASAR干涉图中的大气影响 |
许文斌
李志伟
丁晓利
冯光财
胡俊
龙江平
尹宏杰
杨亚夫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15
|
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 |
赵超英
张勤
丁晓利
彭建兵
杨成生
|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1
|
|
16
|
GPS与PS-InSAR联网监测的台湾屏东地区三维地表形变场 |
陈强
刘国祥
胡植庆
丁晓利
杨莹辉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17
|
基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暴雨短临预报 |
李黎
匡翠林
朱建军
陈武
陈永奇
龙四春
李洪玉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7
|
|
18
|
雷达干涉PS网络的基线识别与解算方法 |
陈强
丁晓利
刘国祥
胡植庆
袁林果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19
|
基于时间序列的InSAR相干性量级估计 |
蒋弥
丁晓利
李志伟
汪驰升
朱武
柯灵红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20
|
地图数据缩编更新的模式分类与选择 |
胡云岗
陈军
李志林
赵仁亮
陈艳红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