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格非小说创作看先锋文学向中国传统文学的回归 |
钱晓涵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2
|
多模态写作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多元读写理论视角 |
刘丹
邓谊
冯德正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语料库翻译研究背景下的“translationese”与“翻译共性”刍议 |
杨晓琳
李德超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基于物性结构的理雅各英译《论语》核心词汇对应性研究 |
薛嘉琪
|
《外语教育研究》
|
2024 |
0 |
|
5
|
多模态隐喻研究20年(1998—2017)——理论、实践与进展 |
陈风华
胡冬梅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8 |
14
|
|
6
|
《哈姆雷特》双关语汉译的文本分析与策略评估 |
张乐金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7
|
药学科研论文中的名词化研究 |
郑瑶菲
梁敏珊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8
|
类型学视角下对语境与语域概念的再认识 |
刘向东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5
|
|
9
|
论口译情境与机构译员的话语策略——以2014年总理记者会为例 |
张乐金
|
《语言与翻译》
CSSCI
|
2016 |
4
|
|
10
|
投射系统的再语境化模式及功能变异 |
刘向东
|
《山东外语教学》
|
2020 |
3
|
|
11
|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 |
陈风华
|
《语言与翻译》
CSSCI
|
2015 |
0 |
|
12
|
形意张力与以诗译诗——以赵彦春《英韵三字经》为例 |
刘向东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3
|
语用表达的句法复杂性与语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
魏冉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4
|
多模态生态话语中的态度意义与价值建构——以环保公益广告为例 |
吴远征
冯德正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2
|
|
15
|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多模态话语治理——以新冠肺炎疫情中抖音短视频新闻为例 |
吴远征
冯德正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2 |
2
|
|
16
|
超越技能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
张乐金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7 |
1
|
|
17
|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视角 |
张峻晨
|
《现代语文》
|
2019 |
2
|
|
18
|
伤痕小说的“乐感”式结尾原因初探——以《伤痕》《诗人之死》和《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
向奕源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9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文旅游话语研究--以云台山为例 |
杨晨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