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格非小说创作看先锋文学向中国传统文学的回归
1
作者 钱晓涵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6期49-52,共4页
本文通过对格非小说审美语言、主体、方法及叙事风格的转变对中国传统文学元素对于先锋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格非小说创作中不断出现传统文学中的意象,重回传统日常生活叙事的小说创作风格,是先锋文学作家在时代转型的浪潮... 本文通过对格非小说审美语言、主体、方法及叙事风格的转变对中国传统文学元素对于先锋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格非小说创作中不断出现传统文学中的意象,重回传统日常生活叙事的小说创作风格,是先锋文学作家在时代转型的浪潮之下对于传统文学回归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学 格非 先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写作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多元读写理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丹 邓谊 冯德正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7,共7页
多模态写作是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针对多模态写作的评估模型尚未建立,而传统的写作评估系统在评估多模态写作时存在诸多局限。鉴于此,本研究从多元读写理论视角,基于评估阶段、评估内容、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多模态写作是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针对多模态写作的评估模型尚未建立,而传统的写作评估系统在评估多模态写作时存在诸多局限。鉴于此,本研究从多元读写理论视角,基于评估阶段、评估内容、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四个维度,构建了以设计过程为基础的多模态写作评估模型,并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例,阐述了该模型在不同评估阶段的应用。基于该模型的评估有助于形成一个“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和数字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写作 评估模型 多元读写能力 形成性评估 同伴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料库翻译研究背景下的“translationese”与“翻译共性”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琳 李德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近年来,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背景下,翻译语言特征描写中的两个关键词——“translationese”与“翻译共性”备受关注,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亦有交织重叠的地方。在国内翻译研究领域,“translationese”的译名和定义也不尽一致。本研究... 近年来,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背景下,翻译语言特征描写中的两个关键词——“translationese”与“翻译共性”备受关注,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亦有交织重叠的地方。在国内翻译研究领域,“translationese”的译名和定义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梳理了语料库研究方法背景下两者的概念和研究模式的发展,进而探讨了translationese的连续性特征以及它与翻译共性假设的关系问题,提出以“特征译语”为译名以突出其特点,并阐明了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研究 源语干扰 连续性 翻译共性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性结构的理雅各英译《论语》核心词汇对应性研究
4
作者 薛嘉琪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理雅各英译《论语》长期被视作翻译中国典籍的标准。以理雅各英译《论语》为研究对象,构建《论语》中核心词汇“仁”“礼”“德”的物性结构,罗列其物性结构中物性角色分布情况,从结构对结构的角度探究词汇的对应性问题。研究表明,在理... 理雅各英译《论语》长期被视作翻译中国典籍的标准。以理雅各英译《论语》为研究对象,构建《论语》中核心词汇“仁”“礼”“德”的物性结构,罗列其物性结构中物性角色分布情况,从结构对结构的角度探究词汇的对应性问题。研究表明,在理雅各英译《论语》中,“仁”“礼”“德”的翻译并未与原文取得很好的对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与原文相比,译文会出现物性结构转换和缺失的情况;其二,原文中核心词汇的统一性在译文没有得到保留。研究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物性结构的应用范畴,为《论语》英译中的词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结构 《论语》英译 理雅各 翻译对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隐喻研究20年(1998—2017)——理论、实践与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风华 胡冬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3,共7页
研究旨在运用Cite Space分析历时20年国内与国际期刊文献大数据,系统考察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客观状况。研究发现:国内发文数量连续六年超过国际,凸显国内雄厚研究实力;国内与国际研究热点存在重叠,但研究前沿差异显著;Forceville和Urios-A... 研究旨在运用Cite Space分析历时20年国内与国际期刊文献大数据,系统考察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客观状况。研究发现:国内发文数量连续六年超过国际,凸显国内雄厚研究实力;国内与国际研究热点存在重叠,但研究前沿差异显著;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编写的论文集Multimodal Metaphor引领国内外研究方向;国际学者Forceville、Lakoff和Kress取得国内外深远影响力;国际SSCI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s在国内外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国内与国际学者之间学术合作较为匮乏。研究进而建议学界在今后探索中要重视跨学科视野,同时要深入合作实现共赢。研究拓展了学界以往忽视大数据语料的研究范式,为多模态隐喻的未来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国内期刊 国际期刊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姆雷特》双关语汉译的文本分析与策略评估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乐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30,共7页
梳理了双关语的结构特征、交际效果及翻译模型,根据文本类型及双关结构与交际效果的对应关系,改编了赖斯的翻译批评框架。从语音、词汇、语义、交际效果维度,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朱生豪及另三位译者的《哈姆雷特》汉译本中的双关语进行文... 梳理了双关语的结构特征、交际效果及翻译模型,根据文本类型及双关结构与交际效果的对应关系,改编了赖斯的翻译批评框架。从语音、词汇、语义、交际效果维度,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朱生豪及另三位译者的《哈姆雷特》汉译本中的双关语进行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评估。双关语翻译策略的适切性与原文的双关结构特征及其交际意图与功能密切相关。朱译采用音韵补偿、润饰辞藻、纯洁译本、省略译法等再现了双关语作为表情文本的审美价值及其作为感染文本的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语 文本类型 “类比形式” 交际效果 翻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科研论文中的名词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瑶菲 梁敏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22,共10页
名词化是学术英语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学科知识构建的重要语言资源。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隐喻理论,采用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统计为辅的方法研究国际药学期刊科研论文中名词化现象。结果发现,药学科研论文中存在大量名词化;动作过程名词化... 名词化是学术英语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学科知识构建的重要语言资源。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隐喻理论,采用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统计为辅的方法研究国际药学期刊科研论文中名词化现象。结果发现,药学科研论文中存在大量名词化;动作过程名词化的分布频率远高于其他名词化生成类型;大部分名词化属于学科专业术语;名词化通过组建"分类事物"和"活动序列"同时构建反映知识的"研究内容"语场和反映知识获取过程的"研究行为"语场。对名词化的多层次元功能分析有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学科学术英语的生成机制,提高对语言的解码和编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化 药学科研论文 语法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学视角下对语境与语域概念的再认识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向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9-56,共8页
文章首先回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体系下语域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在语言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和功能,指出韩礼德对语域概念的经典论述可以借鉴功能类型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更精密的描写。通过对语境三变量进行各自维度上的次范畴化,语境可以分出... 文章首先回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体系下语域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在语言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和功能,指出韩礼德对语域概念的经典论述可以借鉴功能类型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更精密的描写。通过对语境三变量进行各自维度上的次范畴化,语境可以分出不同的活动场、语旨关系和符号实现模式。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把语境分析为三个维度的次范畴构成的矩阵,并对不同语域类型及次类型进行更精确的描写和分析。研究还表明,语域的作用机制具有递归性,语境的三个维度动态地决定语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域类型 功能变异 活动场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口译情境与机构译员的话语策略——以2014年总理记者会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乐金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话语情境理论为框架,剖析语境与机构译员的话语策略。记者会口译运用三类话语策略:(1)行为顺序上,多用陈述句、简化修辞手段;(2)语体上,省略寒暄语、语气词、评价词及插入语;(3)阐释规范上,增添或省略业内信息。受制于三重语境:(1)政... 以话语情境理论为框架,剖析语境与机构译员的话语策略。记者会口译运用三类话语策略:(1)行为顺序上,多用陈述句、简化修辞手段;(2)语体上,省略寒暄语、语气词、评价词及插入语;(3)阐释规范上,增添或省略业内信息。受制于三重语境:(1)政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的交际目的,简化译语形式,突出内容;(2)政治与媒体交互的场景弱化译语口语性,强化公众性;(3)译员的机构属性主导阐释的明晰度,淡化负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会”记者会口译 口译情境 话语策略 机构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射系统的再语境化模式及功能变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向东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2期40-52,共13页
本文从语境与再语境化视角探讨投射现象,对投射作为语言表征符号与现实的对应关系进行系统考察。在回顾投射系统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把投射结构置于语境的三个维度下研究其再语境化功能及变异规律。研究发现,投射结构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可... 本文从语境与再语境化视角探讨投射现象,对投射作为语言表征符号与现实的对应关系进行系统考察。在回顾投射系统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把投射结构置于语境的三个维度下研究其再语境化功能及变异规律。研究发现,投射结构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可以在语境之间将不同语场及语旨关系衔接起来;投射资源的配置模式顺应并建构语场与语旨关系配置。本研究对进一步厘清投射系统及其功能具有参考意义,对语篇分析及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射 语境 再语境化 配置 功能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
11
作者 陈风华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5年第3期64-72,共9页
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外事译员将发言人即兴演讲中脱口而出的词语"任性"现场翻译成"capricious",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众多争议。文章研究者以汉语语料库和英语语料库为依托,以中外翻... 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外事译员将发言人即兴演讲中脱口而出的词语"任性"现场翻译成"capricious",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众多争议。文章研究者以汉语语料库和英语语料库为依托,以中外翻译学者对翻译等效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准绳,结合翻译标准、外事翻译要求、译员职业素质等方面探索外事翻译等效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性 语料库 外事翻译 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意张力与以诗译诗——以赵彦春《英韵三字经》为例
12
作者 刘向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3-40,共8页
本文探讨"以诗译诗"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运作问题。研究表明,一首诗在其语言各层面的形意关系构成一个形意张力场,是诗之为诗的核心要义。诗之可译在于其形意张力的可译与趋同,进而做到"以诗译诗"。诗歌形意张力趋同... 本文探讨"以诗译诗"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运作问题。研究表明,一首诗在其语言各层面的形意关系构成一个形意张力场,是诗之为诗的核心要义。诗之可译在于其形意张力的可译与趋同,进而做到"以诗译诗"。诗歌形意张力趋同可以从四方面进行运作:在两种语言共享的体系特征间进行切换、语言体系间的类比、语言层次间的协调与互补和文化张力趋同。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以诗译诗"的方法论。同时,本文以赵彦春《英韵三字经》为例,具体说明形意张力的切换如何在译诗中获得恰当的"相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意关系 译诗 形意张力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表达的句法复杂性与语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魏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15,共8页
文章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39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语语用表达的句法复杂性与他们的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书面语语用表达的句法复杂性与其语用能力呈现显著但尚不够强的正相关;句法复杂性的4项测... 文章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39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语语用表达的句法复杂性与他们的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书面语语用表达的句法复杂性与其语用能力呈现显著但尚不够强的正相关;句法复杂性的4项测量指标均对语用能力具有显著预测力,但预测力存在差异,其中T单位长度的预测力最高,从属句比率次之,再次是T单位复杂性比率,子句长度对语用能力的预测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复杂性 语用表达 语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生态话语中的态度意义与价值建构——以环保公益广告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远征 冯德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77-684,共8页
在数字媒体时代,生态话语越来越依赖于图像、声音等多模态资源。鉴于此,文章融合评价系统与视觉语法,提出一个以态度意义为基础、生态价值建构为导向的多模态生态话语分析框架。文章以我国环保公益广告为例分析了态度资源的使用及其多... 在数字媒体时代,生态话语越来越依赖于图像、声音等多模态资源。鉴于此,文章融合评价系统与视觉语法,提出一个以态度意义为基础、生态价值建构为导向的多模态生态话语分析框架。文章以我国环保公益广告为例分析了态度资源的使用及其多模态符号建构机制,发现公益广告使用情感化策略建立个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情感链接,道德评判策略强调人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和能动性,以及合理化策略凸显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资源的重要性。这三种话语策略的使用凸显了生态价值和利他价值,弱化了利己价值,建构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合一共生,同系一个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生态哲学观。这不仅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构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社会需求,也可以有效引导公众理解并践行生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 态度意义 生态价值 多模态 环保公益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多模态话语治理——以新冠肺炎疫情中抖音短视频新闻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远征 冯德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1-50,共20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因为拥有丰富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已经成为政府机关与社会机构发布消息时的首选渠道,是实现有效宣传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基于社交媒体的特点,我们提出多模态话语治理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因为拥有丰富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已经成为政府机关与社会机构发布消息时的首选渠道,是实现有效宣传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基于社交媒体的特点,我们提出多模态话语治理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国主流媒体是如何通过建构正面价值来引导公众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实现话语治理的目的的。同时,以评价系统为基础,我们提出了正面价值语义框架和多模态分析框架,并系统描述了如何通过文字资源和图像资源共同建构正面价值。本研究以“央视新闻”官方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新闻为例,发现其通过自下而上的劝导式和引发式的话语策略呈现积极情感、良好品质以及事件合理性,从而达到构建社会情感共同体和社会价值共同体的目的。我们认为,基于社交媒体的多模态话语治理不仅是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国家软实力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治理 抖音 正面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 新闻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技能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乐金 《外国语文研究》 2017年第3期92-98,共7页
当前围绕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大模块构建的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偏重于双语技能训练和知识的被动吸收,欠缺依托语言的内容课程和思辨性课程。翻译理论的文化学、社会学等数次转向,要求翻译教学跳出语言范畴,更多关注文... 当前围绕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大模块构建的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偏重于双语技能训练和知识的被动吸收,欠缺依托语言的内容课程和思辨性课程。翻译理论的文化学、社会学等数次转向,要求翻译教学跳出语言范畴,更多关注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同时,翻译就业市场调查表明,兼职译员占比较大,单一行业的知识无法满足主题和场景不断变化的翻译运作现状。有鉴于此,立足于翻译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翻译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应将主题翻译从课程的章节调整为独立的课程,将语言文学课程与交际学课程、社会学课程、商务课程等相结合,进行跨学院、跨学科联合培养,还应纳入地方文化翻译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市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依托 社会学转向 跨学科 联合培养 市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峻晨 《现代语文》 2019年第3期180-186,共7页
面子与礼貌言语在维系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社会文化反映不同的面子观与礼貌言语表征。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众多关于面子的表达,如"颜""脸""面""相""貌"等。"... 面子与礼貌言语在维系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社会文化反映不同的面子观与礼貌言语表征。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众多关于面子的表达,如"颜""脸""面""相""貌"等。"礼貌"一词既关乎礼仪(即"礼"),也关乎面子(即"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面子和礼貌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人际互动模式的理解,减少或消除跨文化冲突。基于社会语用学视角,着重考察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同时兼论西方的面子与礼貌行为理论。其次,对两项主要的"面子"研究范式,即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进行批评分析。最后,基于文献研究,对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概括,论述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理论 礼貌言语 中国文化 中西方语境 社会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痕小说的“乐感”式结尾原因初探——以《伤痕》《诗人之死》和《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18
作者 向奕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73-75,共3页
伤痕小说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一类型的作品在结尾处有其共性的特点,即预示积极的人生态度或暗示事物光明的发展趋势。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乐感"审美特色的结尾写法,既是对于小说前文悲剧内容的消解,也给了主人公对未... 伤痕小说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一类型的作品在结尾处有其共性的特点,即预示积极的人生态度或暗示事物光明的发展趋势。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乐感"审美特色的结尾写法,既是对于小说前文悲剧内容的消解,也给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对处于当时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积极的重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小说 结尾 乐感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文旅游话语研究--以云台山为例
19
作者 杨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31期54-59,共6页
旅游业是提升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游客将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的内容视作可靠信息来源,因此旅游话语策略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云台山官方英文网站上生态词汇的语言态度进行评价,进... 旅游业是提升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游客将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的内容视作可靠信息来源,因此旅游话语策略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云台山官方英文网站上生态词汇的语言态度进行评价,进而探究网站呈现了哪些环境因素以及应该如何呈现自然生态意识。数据来自12876个词符构成的网站样本。本文认为,旅游话语不仅要表现自然之美,更要表现对自然的保护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旅游话语分析 语言态度 云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