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经济、国际分工重构与中国的机遇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文晖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44,共8页
本文在介绍了新经济的形成背景后,分析了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基础。最后,就新经济影响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重构,以及中国面临的机遇,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文章认为,美国经济霸权的再次出现,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没... 本文在介绍了新经济的形成背景后,分析了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基础。最后,就新经济影响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重构,以及中国面临的机遇,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文章认为,美国经济霸权的再次出现,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没有机会,从这次信息革命中获得最大好处的应该是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 国际分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与“珠三角”的产业合作及区域创新布局 被引量:9
2
作者 翁海颖 封小云 《经济前沿》 2009年第2期3-23,共21页
改革开放的30年,香港与"珠三角"凭借"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举世称羡的经济奇迹。但是2000年以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将对新时期粤港产业合作的构想、香港在珠三角都会区中的定位... 改革开放的30年,香港与"珠三角"凭借"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举世称羡的经济奇迹。但是2000年以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将对新时期粤港产业合作的构想、香港在珠三角都会区中的定位以及粤港在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作出具体的预测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合作 区域创新布局 香港与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定未来中国前程的产业——中国半导体工业发展战略选择
3
作者 陈文鸿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7,共3页
90年代下半期,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关键的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当前,传统制造业已趋式微,以电脑为主导的高新科技产业,正在逐步将其合并和替代。中国的工业若只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规模重组阶段,不大力进入高新科技产业,在传统制造业逐步退出... 90年代下半期,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关键的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当前,传统制造业已趋式微,以电脑为主导的高新科技产业,正在逐步将其合并和替代。中国的工业若只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规模重组阶段,不大力进入高新科技产业,在传统制造业逐步退出国际市场的形势下,中国整体经济的竞争能力会急剧下降,不但无法维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维持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以达到通过体制改革带来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且在市场开放的格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业 半导体工业 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经济的危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文鸿 李煜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3,共7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源于其发展的路径,台湾经济存在着重重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台湾经济中占据核心的电子产业严重依赖Wintelism的生...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源于其发展的路径,台湾经济存在着重重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台湾经济中占据核心的电子产业严重依赖Wintelism的生产模式,形成路径依赖,当这种模式行将崩溃或者被取代时,台湾电子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危机;其二,在寻求电子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台湾根据既有优势选择了LCD和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制造业,但是由于没有实现进口替代,原料和生产设备仍然受制于国际垄断企业,这不但减少了企业利润,而且需要大规模进口原料和设备以满足规模扩张需求。这种产业经济上的危机将导致台湾外贸状况的恶化,加上台湾一直存在的财政赤字,可能形成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台湾的出路在于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而大陆政府则可以帮助台湾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台湾对大陆的依赖,为两岸统一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的国际技术引进、学习和再创新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翁海颖 《经济前沿》 2008年第9期30-36,共7页
台湾的国际技术引进、学习和再创新模式,结合了美日技术优点、充分调动台湾产学研力量,包涵政府的战略意图、平衡国际市场因素,形成了台湾产业在过去30年的科技型升级和转型。
关键词 台湾产业升级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城市网络——“珠三角”都会区的概念与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文鸿 《经济前沿》 2009年第1期13-35,共23页
全球化趋势下的城市形态正从工业化时期的单极城市中心,向多核的城市网络发展。"珠三角"都会区也正遵循这一规律推进。发源于欧盟地区的多核都会区可以对"一国两制"下的"珠三角"城市群,起着十分重要的参... 全球化趋势下的城市形态正从工业化时期的单极城市中心,向多核的城市网络发展。"珠三角"都会区也正遵循这一规律推进。发源于欧盟地区的多核都会区可以对"一国两制"下的"珠三角"城市群,起着十分重要的参照作用,并直接影响"珠三角"都会化的未来发展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网络 多核都会区 “珠三角”都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