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赵咏冰
-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专上学院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62,共9页
-
文摘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中都市/现代文明则是相对于乡土的异质性文化因素,都市与乡土的互动激发了乡土想象的多义复杂性。这表现在:乡土文学作者在城、乡之间情感游离,他们的城市经验干扰着他们乡土叙事的纯粹性,而他们对土地的乡愁,削弱了他们作为现代文明启蒙者对乡土的批判力度。师陀的《果园城记》为乡土文学写作了一则寓言,他抹煞果园城的地域特性,象征化游子与故乡的复杂关系,由此寓言化了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游子们的"乡愁"不仅源于背井离乡,也源自时间流逝的"乡愁"。这可以看作是来自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因素。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动来看,乡土并非一个静止的事实,它是各种力量角斗的场所,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异质性文化因素
鲁迅
师陀
《果园城记》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戏仿,抵抗与传媒:平襟亚的战时喜剧想象
- 2
-
-
作者
张俭
-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人文及传意部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4,共9页
-
文摘
通过分析平襟亚的"故事新编",本文探讨战时资本主义城市印刷传媒中喜剧文化实践的意义及其复杂性。在沦陷上海,平襟亚的"故事新编"延续了晚清以来印刷传媒中"时政滑稽"的文学传统,试探政治讽刺边界和开拓文化抵抗的空间,它既是政治高压下的书写策略,也是自觉的美学和话语实践。嬉戏性的语言表演,挑战了强调模仿/写实的"讽刺现实主义''的主流喜剧模式。古代文本和城市文化文本被转化为大众娱乐商业的文化资本,以传媒的立场戏仿,也戏仿城市传媒文化自身,这种双重戏仿自反性地呈现了城市大众传媒资本文化自身操作的商业逻辑,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历史物质语境、传媒文化生产机制,也再现了战时城市大众的日常文化经验和情感结构。
-
关键词
平襟亚
战争
戏仿
传媒
故事新编
油滑
文学消费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