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锡反射光谱的气敏现象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斯淦 李文权 +1 位作者 郑顺旋 余永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8,共5页
作者发现二氧化锡薄膜的反射光谱具有气敏效应,在还原性气体中,其可见及近红外区反射率随气体浓度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二氧化锡 反射光谱 气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镁浓度铌酸锂晶体的OH吸收谱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锡淇 邓棠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3-280,共8页
本文给出一组高掺镁浓度、同时掺有三价或二价阳离子的铌酸锂(LiNbO_3)晶体的 OH 红外吸收谱,其中一些样品还测量了 ESR 谱.讨论了掺镁浓度阈值效应对 LiNbO_3中杂质离子加入位置的影响,试图找出 OH 吸收谱与杂质离子点阵位置的关系.一... 本文给出一组高掺镁浓度、同时掺有三价或二价阳离子的铌酸锂(LiNbO_3)晶体的 OH 红外吸收谱,其中一些样品还测量了 ESR 谱.讨论了掺镁浓度阈值效应对 LiNbO_3中杂质离子加入位置的影响,试图找出 OH 吸收谱与杂质离子点阵位置的关系.一个主要的 OH 带(3536 cm^(-1))出现在所有高掺镁浓度的晶体中,它由 Mg_(Nb)-OH-Mg_(Li) 复合缺陷产生;在某些 Mg,Me^(3+)双掺 LiNbO_3中(Me=Fe,Cr 和 Nd),观察到一些新 OH 吸收带,位於3500~3525cm^(-1)波段,其峰值位置与三价阳离子与 Nb 离子的电荷失配及离子半径有关,它们被认为由 Me_(Nb)-OH-Mg_(Li) 复合缺陷产生;而在 Mg,Er:LiNbO_3,Mg,HO:LiNbO_3和 Mg,Tm:LiNbO_3三种晶体中未观察到新带;根据 Me^(3+)的离子半径和电负性对十余种 Me^(3+)离子分类,讨论了在 Mg,Me^(3+)双掺 LiNbO_3中产生新点阵位置 Me^(3+)缺陷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浓度 阈直效应 缺陷 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斑纹场作光纤传感参数的研究
3
作者 余永安 郑顺旋 +1 位作者 郭斯淦 梁振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7年第1期77-80,共4页
一、引言随着光纤通讯的成功,利用光纤传递信息的另一分支——光纤传感技术在近年获得了迅速发展。由于光纤传感有较高灵敏度;结构灵活、多样、小巧,电绝缘、耐腐蚀、抗干扰等优点,因而已应用在力、热、声、电、磁、核物理等方面。尽管... 一、引言随着光纤通讯的成功,利用光纤传递信息的另一分支——光纤传感技术在近年获得了迅速发展。由于光纤传感有较高灵敏度;结构灵活、多样、小巧,电绝缘、耐腐蚀、抗干扰等优点,因而已应用在力、热、声、电、磁、核物理等方面。尽管光纤传感应用如此广泛,但归纳起来,所利用的传感参数只有光振幅,相位,偏振和波长四种,尚未报道利用光纤斑纹场作传感。我们把光纤斑纹场利用于光纤传感技术,进行了物体微小位移的测量,结果是成功的,开辟了光纤传感的一个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讯 光学纤维 数值孔径 相位延迟 测量精度 傅氏变换 激发条件 防震台 二次反射 平面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光斑纹干涉术研究He-Ne激光管的变形——He-Ne激光管质量改进的一种有效检测工具
4
作者 余永安 梁振斌 +2 位作者 郑顺旋 马莹莹 郭斯淦 《激光杂志》 CAS 1984年第2期90-93,共4页
内腔式He-Ne激光管工作过程中腔体的热变形影响激光输出功率和模式。作者应用激光斑纹干涉术对这一变形进行了测量。为He-Ne激光管质量改进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关键词 HE-NE 变形影响 质量改进 激光管 干涉术 检测工具 斑纹 激光输出功率 应用激光 有效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光纤斑纹场的研究及用于传感的探索
5
作者 郭斯淦 郑顺璇 +1 位作者 梁振斌 余永安 《激光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研究了光纤所产生的斑纹场的光强分布,并成功地利用此斑纹场的强度作传感参数,测量了微位移。
关键词 斑纹场 传感 光纤 光强分布 微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X准分子辐射寿命的规律特性
6
作者 姚永邦 陈叔琦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本文介绍了RgX准分子辐射寿命的规律特性,并给出了辐射寿命经验公式。估算了某些RgX准分子的辐射寿命和爱因斯坦系数。结果与实验值和Dunning等人的计算值作了比较。
关键词 RgX准分子 辐射寿命 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在中国——关于中国超导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统计分析
7
作者 邓棠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42,共5页
一、超导与中国超导现象发现于本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翁纳斯1908年成功地将氦气液化,测量物质在极低温度下的性质。三年后,他观察到水银(Hg)在降温至4K(相当于—269℃)时电阻完全消失的现象,从而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随后... 一、超导与中国超导现象发现于本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翁纳斯1908年成功地将氦气液化,测量物质在极低温度下的性质。三年后,他观察到水银(Hg)在降温至4K(相当于—269℃)时电阻完全消失的现象,从而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随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其它一些金属元素(如pb)、合金(如NbTi)和金属间化合物(如Nb<sub>3</sub>Ge)也具有超导性。在1911~1973年的60多年间,人们已知的超导体临界温度只由4K(Hg)提高至23K(Nb<sub>3</sub>Ge),即液氢的温区。从1973~1986年的十多年中,虽没有新的突破,但这段时间却发现了一些超导氧化物、新型的重费米子超导材料以及两类亦能超导的有机化合物(其临界温度都很低)。直到199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性 超导理论 文献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双原子氟化物分子激光发射谱的近似计算
8
作者 钱永邦 陈叔琦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文给出了双原子氟化物分子激光发射谱的经验公式,并作了验证,也估算了其它几种介质可能的激光发射谱分别为98.07nm/HeF,118.29nm/NeF,457.44nm/RnF,和683.99nm/AtF。
关键词 氟化物 激光发射谱 激光光谱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