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选拔与社会变迁——高校招生政策之世纪演变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丽敏 阮丹青 杨善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作为对于社会变迁的回应,招生政策的变动实际上体现了教育对于特定资本类型的承认,由此也投射出其之于国家和社会结构的作用。在教育选拔逻辑的变迁历程中,高等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流动渠道的意义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 教育选拔 社会变迁 招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沟通技术与母职 一项关于香港菲佣的实证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铟旎 黄何明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22,共24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移民的增多,跨国母亲已经成为家庭研究和性别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香港的菲律宾家庭佣工,作为香港一个庞大的跨国母亲群体,近年来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探讨香港的菲佣,作为跨国母亲,如何利用现代化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移民的增多,跨国母亲已经成为家庭研究和性别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香港的菲律宾家庭佣工,作为香港一个庞大的跨国母亲群体,近年来也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探讨香港的菲佣,作为跨国母亲,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沟通技术(手机和因特网)重新建构她们的母职。本文基于笔者于2010年在香港进行的定性研究获得的资料,从两个层面探讨现代化信息沟通技术与母职建构之间的关系:(1)香港的菲佣如何利用手机和因特网所带来的便利沟通为他们远在菲律宾的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2)香港的菲佣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沟通技术教育并指导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通过比较信息沟通技术在香港普及前后菲佣的母职建构方式,我们发现,频繁且便利的远程通讯使得跨国母亲们能够克服地理隔绝带来的不便,为她们的孩子建构一种母亲的‘虚拟在场’。通过这种‘虚拟在场’,跨国母亲们从情感和道德两个层面履行其母亲职责。在情感层面,菲佣们利用手机和因特网传达她们对孩子的关心和问候、为生病的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并且为孩子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在道德和教育层面,菲佣们利用现代沟通技术指导孩子的功课、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对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教导和规训,不仅重新建构了她们的母职,而且为"母职"一词提供了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职 手机 因特网 菲佣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千户新房迁居户问卷调查报告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一星 王榕勋 +2 位作者 李思名 邵一鸣 郝虹生 《规划师》 2000年第3期86-89,95,共5页
随着我国房改政策的实施,居民的住房消费、住房选择发生很大变化。作者以北京市1000户新房迁居户为调查对象,从迁居户的迁移方向、迁居距离、迁移适应等方面探讨了当今居民在选择居所时一些新的动态。
关键词 北京 迁居户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资”企业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创新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国贲 黎熙元 陆何慧薇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6,共19页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how, in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Chinese managers and workers on the one hand and western managers on the other explain and resolve their cultural conflicts in terms o...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how, in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Chinese managers and workers on the one hand and western managers on the other explain and resolve their cultural conflicts in terms of the incompatibilities and tensions between particularism and universalism, the two opposing Chinese and western values. It hypothesizes that all parties have to find ways to resolve conflicts in order to maintain employment and keep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viable. We argue tha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ees must have adjusted, more or less, their values and behavior, and that a new culture of cooperation has consequently emerged from hybridization of particularism and universalism in the course of mutual learning. This cultural innovation exemplifies that globalization in the domain of culture is a process of reciprocal learning by people from diverse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资”企业 文化创新 文化冲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的内在混合性:一项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批评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国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尽管在较亲密的环境中对文化异质性的宽容常常被确认为是加拿大社会的特征,但多元文化主义仍违背了加拿大华人移民子孙们通过适应当地生活、从而改变自己以及社会的愿望;只顾拘泥于过去的多元文化政策无视存在于华人家庭内部代际及性别... 尽管在较亲密的环境中对文化异质性的宽容常常被确认为是加拿大社会的特征,但多元文化主义仍违背了加拿大华人移民子孙们通过适应当地生活、从而改变自己以及社会的愿望;只顾拘泥于过去的多元文化政策无视存在于华人家庭内部代际及性别之间的权力政治。这样,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就陷入了理论与实证的双重困境。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城市社会理论,从中可以看到整合、融合和混合,而不是同化。这是一种用完全不同的,全面看待社会的眼光,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乌托邦思想,即我们需要一种公共政策,这种政策承诺在设计公共制度和公共空间时有利于培养人们内在的混合性,以及不害怕现代生活中存在着的各种讽刺和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混合性 城市 批评 多元文化政策 文化异质性 乌托邦思想 华人移民 权力政治 社会理论 公共政策 公共空间 公共制度 自相矛盾 现代生活 加拿大 大社会 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和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贲 钟宏志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后会发生什么? 虽然在社会学文献里,“同化”(assimilation)仍然是重要论述,但本文探讨的却是除了“同化”之外的其它几种可能性,如交替、混成 (hybridity)和创新。作者在文中通过三个文化混成和创新的实例,深入探讨... 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后会发生什么? 虽然在社会学文献里,“同化”(assimilation)仍然是重要论述,但本文探讨的却是除了“同化”之外的其它几种可能性,如交替、混成 (hybridity)和创新。作者在文中通过三个文化混成和创新的实例,深入探讨了“世界主义”这概念。这三个实例分别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史上因大规模移民和人口流动而引发的文化碰撞,当代泰国华人的婚葬仪式。在这三个实例中,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里所具有的文化融合和混成性,这种融合可以说是几个文化不同的群体在长期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生活实践中所拥有的共同的历史和记忆,是远远超越于所谓群体忠诚这一层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文献 文化 全球化背景 作者 融合 生活实践 创新 中国 忠诚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在家庭: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以及隐私在家庭的展现模式 被引量:6
7
作者 谢碧珠 陈国贲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201,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一些受访者的访问,分析了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以及隐私在家庭的展现模式。并对香港与内地的隐私观念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关键词 隐私 家庭 展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