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经济碳减排及其条件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伟平
刘雨宁
+2 位作者
苏乐言
张俊狮
刘帅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29-5245,共17页
数字经济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动碳排放双控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深度探讨。为精准识别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与条件...
数字经济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动碳排放双控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深度探讨。为精准识别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与条件依赖性。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了碳排放总量减排且速率随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而增强;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分别表现为负偏态倒“U”型趋势、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S”型态势,且对二者的减排效应直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较高门槛值时才显著。(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传统计量估计更具适用性和精准度,在拟合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时,精准度相比较传统计量估计分别提升了65.58%、67.86%、56.57%。(3)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出城市规模、城市行政等级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异质性。超大和特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总量减排效应最显著,但在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方面仍需优化;行政等级较高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但在总量减排上未体现优势;数字经济试验区充分展现了绿色发展和碳减排的制度优势,尤其是在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方面。(4)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净效应因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关注度等条件变化而变化,意味着推进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双控可以从上述四个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量
条件效应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质生产力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与模式分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2
作者
丁静
王亚晨
+3 位作者
冯鹏飞
兰潇
汪柯彤
路子为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43,共9页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欠发达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发展思路。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2)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乡村振兴程度的地区差异明显,新县的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低区间,需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3)新县的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推动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自身强化作用明显,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县乡村振兴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经济碳减排及其条件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伟平
刘雨宁
苏乐言
张俊狮
刘帅跇
机构
湖南工商
大学
经济与贸易
学院
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
悉尼科技
大学
澳中关系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29-5245,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4FJYB05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067)
+1 种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JJ5117)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3A0487)。
文摘
数字经济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动碳排放双控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深度探讨。为精准识别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与条件依赖性。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了碳排放总量减排且速率随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而增强;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分别表现为负偏态倒“U”型趋势、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S”型态势,且对二者的减排效应直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较高门槛值时才显著。(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传统计量估计更具适用性和精准度,在拟合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时,精准度相比较传统计量估计分别提升了65.58%、67.86%、56.57%。(3)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出城市规模、城市行政等级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异质性。超大和特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总量减排效应最显著,但在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方面仍需优化;行政等级较高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但在总量减排上未体现优势;数字经济试验区充分展现了绿色发展和碳减排的制度优势,尤其是在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方面。(4)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净效应因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关注度等条件变化而变化,意味着推进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双控可以从上述四个方面发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量
条件效应
人工神经网络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total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conditioned effec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与模式分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2
作者
丁静
王亚晨
冯鹏飞
兰潇
汪柯彤
路子为
机构
信阳师范
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河南省科
学院
地理研究所
河南省自然资源学会
河南财经政法
大学
工商管理
学院
河南开放
大学
宣传部
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43,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4JD710005)
河南科技智库项目(HNKJZK-2025-133B)
+1 种基金
河南省科学院科研启动经费项目(231801030,231801035)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BJJ206)。
文摘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欠发达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发展思路。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2)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乡村振兴程度的地区差异明显,新县的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低区间,需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3)新县的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推动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自身强化作用明显,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县乡村振兴步伐。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新县
Keywords
revolutionary old area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Xinxian County
分类号
F3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经济碳减排及其条件效应
吴伟平
刘雨宁
苏乐言
张俊狮
刘帅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质生产力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与模式分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丁静
王亚晨
冯鹏飞
兰潇
汪柯彤
路子为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