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金融风暴下香港经济面临之新局面:汇率、利率与经济成长率
1
作者 李继祥 《产经评论》 1998年第8期32-37,共6页
一年前香港回归祖国, 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依照《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现阶段的香港经济, 其优胜之处在于金融及贸易,既先进又有效率, 故早被世界各国视为亚洲地区金融中心之一, 其地位仅次于日本. 自去年... 一年前香港回归祖国, 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依照《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现阶段的香港经济, 其优胜之处在于金融及贸易,既先进又有效率, 故早被世界各国视为亚洲地区金融中心之一, 其地位仅次于日本. 自去年7月以来, 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危机迭起, 贬值风暴由泰国开始, 先后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韩国. 香港由于坚守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港元因而无须贬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经济 亚洲金融风暴 经济成长 实质利率 联系汇率制 新局面 香港回归祖国 东南亚 “一国两制” 成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实践成功的基础——从香港说起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坤耀 《产经评论》 1998年第7期10-11,共2页
关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首先实践,我着重从概念方面提出来讨论.一、“一国两制”中的“两制”的不同“一国两制”也许只是权宜之计,是从现实出发提出的构想.50年不变,但总得有一个接轨形成.“两制”的不同原来是指在所有制上的区别,... 关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首先实践,我着重从概念方面提出来讨论.一、“一国两制”中的“两制”的不同“一国两制”也许只是权宜之计,是从现实出发提出的构想.50年不变,但总得有一个接轨形成.“两制”的不同原来是指在所有制上的区别,即一方是社会主义,另一方是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如果对经济制度作一个透视,那么首先要看到的因素是所有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经济合作 内地与香港 资本主义 货币同盟 社会主义 五个层次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资源分配 “两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构想在港运行良好——在“一国两制”(内地与香港)经济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3
作者 饶美蛟 《产经评论》 1998年第7期6-6,共1页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中华民族150年的耻辱,也抹去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不仅是中国人民,同时也包括全球对中国人民有敬意的政治家都会同意,正是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的构想。
关键词 “一国两制”构想 经济研讨会 内地与香港 运行良好 开幕式 香港回归 董建华 中国近代史 东南亚金融风暴 外汇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企业之关系营销方案
4
作者 陈增声 《产经评论》 1998年第8期48-52,共5页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仍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香港特区政府提供有效的监管架构,但尽量采用不干预的政策.由于香港本身的市场非常小,因而香港的主要工业都是以出口导向为主.香港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仍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香港特区政府提供有效的监管架构,但尽量采用不干预的政策.由于香港本身的市场非常小,因而香港的主要工业都是以出口导向为主.香港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过去的30多年中,香港的制造商都能够维持相当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和海外直接生产投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营销 香港企业 供应商 制造商 国际市场 关系营销策略 国际分销渠道 分销商 “一国两制” 国际金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与香港货币制度改革初议
5
作者 何泺生 《产经评论》 1998年第8期38-39,共2页
本文拟探讨香港行政区和内地的外汇体制长治久安之道.有鉴于1997年7月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个问题具有巨大的意义.我们拟解答的问题包括:(一)就长远而言,港元与人民币应否整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就货币而言,我看“... 本文拟探讨香港行政区和内地的外汇体制长治久安之道.有鉴于1997年7月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个问题具有巨大的意义.我们拟解答的问题包括:(一)就长远而言,港元与人民币应否整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就货币而言,我看“一国两制”较“一国一制”更为理想——除非香港特别行政区放弃财政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制度 内地与香港 联系汇率制 一篮子货币 货币的不稳定性 “一国两制” 内部均衡 亚洲金融风暴 单一货币 货币发行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 被引量:25
6
作者 许子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9,共11页
曹禺的《日出》、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三部文学史意义很不相同的作品.但这三部作品的基本情节却颇为相似:都描写了一个女人如何贪图金钱虚荣而沈沦堕落的故事.女主人公(陈白露、沈凤喜、葛薇龙)... 曹禺的《日出》、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三部文学史意义很不相同的作品.但这三部作品的基本情节却颇为相似:都描写了一个女人如何贪图金钱虚荣而沈沦堕落的故事.女主人公(陈白露、沈凤喜、葛薇龙)都是年轻貌美,都有学生背景,她们都放弃和背叛了自己的情感原则,或成为交际花,或嫁给年老的军阀.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啼笑因缘》 《日出》 张恨水 陈白露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倾城之恋》 主流意识形态 郁达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文革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子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67,共8页
本文是拙著《叙述文革——解读五十部当代小说》(即将出版)中的一节。该书 主要讨论近二十年来,当代小说怎样成为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和民众记忆、阅读与诠释文革 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同一个作为“历史文本”的文革,又怎么会出现... 本文是拙著《叙述文革——解读五十部当代小说》(即将出版)中的一节。该书 主要讨论近二十年来,当代小说怎样成为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和民众记忆、阅读与诠释文革 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同一个作为“历史文本”的文革,又怎么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解读策略,既 满足着不同读者及不同诠释群体的不同需求,又合成某种意义上的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叙述文革》的研究前提是假定各种有关文革的小说虽然倾向不同、形态各异,但叙事模 式却很有规则可寻。各种各样的“文革故事”最后都可简约、归纳为数量有限的“情节功 能”——我在普洛普(Vladimir Propp)的定义上,使用功能这个概念。文革小说中形形色色的 人物形象,也都可以归类为若干“基本角色”(如受害者、迫害者、背叛者、旁观者、解救者)。《叙 述文革》试图分析诸多“情节功能”之间的复杂次序并分辨“文革小说”叙述模式的几个阶段: 如灾难的前因与预兆、灾难的降临方式、灾难中的拯救主题及灾难后的反省与忏悔,等等。 本文根据《叙述文革》第五章第一节改写而成。文中所讨论的“文革小说”,特指1977年以 后在中国大陆写作、发表、出版的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小说作品。1966年至1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情节功能 叙述结构 文革后 审美趣味 序结构 《芙蓉镇》 叙事研究 男主人公 当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元现钞在内地流通量的估计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钜贤 吴志荣 《产经评论》 1998年第8期40-45,共6页
自1978年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香港一直扮演极其重要的中介角色.中港贸易及投资等经济联系日渐加强,特别是香港制造业的北移,使香港的经济结构发生急剧的变化,由制造业主导移转到服务业,再度回复到昔日的转口港地位.加上中国的经济快... 自1978年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香港一直扮演极其重要的中介角色.中港贸易及投资等经济联系日渐加强,特别是香港制造业的北移,使香港的经济结构发生急剧的变化,由制造业主导移转到服务业,再度回复到昔日的转口港地位.加上中国的经济快速成长及市场日渐开放,许多香港商人及工人到大陆投资设厂或工作,他们不断穿梭于中港两地,随之而出现的就是被内地视为“外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交易媒介 通量 香港制造业 港元 信用卡 港币 本地货币 国际收支 人民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筹与H股的股价评估:P/E以外的考虑
9
作者 林建 邹小敏 《证券市场导报》 1997年第7期53-54,共2页
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概念去评估市盈率过高还是过低,必须考虑到投资者对资本增值,即买卖差价的预测。
关键词 股价评估 高市盈率 H股 红筹股 投资者 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 恒生指数 注资 市价盈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故事到小说——叙述、结构、风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故事 发端 叙述 小说 外部世界 恐怖 黑暗 语言 文字 穴居
全文增补中
从发行B股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分化及价格动向
11
作者 潘佩娴 冯鸿玑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B股 中国资本市场 发行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投资者 交易量 成交量 资金流 上市公司 市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港、台与亚太经济关系
12
作者 郭益耀 《产经评论》 1998年第8期4-9,共6页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以前,一般的舆论都认为,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将从大西洋周围移向亚太地区.这种舆论的形成显然是和中国经济在不断改革开放的20年中的突飞猛进分不开的.无疑,“中国因素”也同时带动了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尤其...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以前,一般的舆论都认为,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将从大西洋周围移向亚太地区.这种舆论的形成显然是和中国经济在不断改革开放的20年中的突飞猛进分不开的.无疑,“中国因素”也同时带动了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尤其是台湾和香港,近年更包括韩国)的强劲发展,加上日本经济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使这个“亚太世纪”呼之欲出.这一前景,是否会被当前的金融风暴化成泡沫,众说纷坛.但中国这一“经济巨人”,对亚太地区的长期发展,显然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稳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经济 经合组织 中国内地 中国经济 经济整合 香港 “一国两制” 贸易逆差 亚太地区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