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1
作者 范玉华 莫仲棠 +3 位作者 许志辉 黄家星 黄如训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包括脑白质改变和腔隙性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精神功能评分包括...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包括脑白质改变和腔隙性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精神功能评分包括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和发病三个月时的Barthel生活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所有病人均进行头颅MR检查观察脑内微出血的数目及部位,脑白质改变的程度和腔隙性脑梗塞的数目及部位。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 22例患者(27%)存在脑内微出血,数目由1~42个,分布于脑内不同部位包括皮层-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和脑干。微出血的数目与腔隙性梗塞的数目以及脑白质改变的程度显著相关(r=0.297,0.552;P=0.007,<0.001)。3个月时微出血组病人的MMSE和BI有低于无微出血组病人的趋势(22.56 vs 24.53,16.71 vs 19.11),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2,0.052)。结论 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脑梗塞中发生率较高,且与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腔隙性梗塞的数目相关。提示脑内微出血是另外一种微小血管病损的标志,可能代表着更为严重的小血管壁的损害,更为直接地提示出血倾向,在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应予以相应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塞 脑内微出血 发生率 分布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淞然 华平 +3 位作者 苏蔼欣 范玉华 邢诒刚 黄家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白质病变的严重程...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白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核磁共振成像 微出血 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级及重度MB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淞然 华平 +2 位作者 苏蔼欣 范玉华 黄家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重度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搜集经核磁共振梯度回波T2*证实存在脑内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微出血数目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轻度(1~2),中度(3~9)及重度(≥10)。[结果]... [目的]探讨脑内微出血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重度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搜集经核磁共振梯度回波T2*证实存在脑内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根据微出血数目的不同,分为三个等级:轻度(1~2),中度(3~9)及重度(≥10)。[结果]292例患者入组本研究,重度组43例(14.7%)。Logistic回归显示白质病变分值(OR=1.130,P< 0.001)和年龄(OR=0.921,P=0.001)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质病变分值和年龄是重度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自质病变分值是危害性因素,而年龄是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微出血 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