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情绪调节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慧
林轩怡
+1 位作者
胡婉柔
胡晓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5-919,I0001,I0002,共17页
同伴排斥、人际拒绝等负性社会反馈会带来社会疼痛。难以忘记的负性社会反馈会给人造成持久的精神痛苦,进而损害心理健康。本研究利用社会评价范式,结合脑电数据考察了情绪调节对负性社会反馈情绪反应和记忆的潜在益处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同伴排斥、人际拒绝等负性社会反馈会带来社会疼痛。难以忘记的负性社会反馈会给人造成持久的精神痛苦,进而损害心理健康。本研究利用社会评价范式,结合脑电数据考察了情绪调节对负性社会反馈情绪反应和记忆的潜在益处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被试在同伴评价的场景下,通过观看他人对自己的负性社会反馈来诱发社会疼痛,进而考察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分心)如何缓解社会疼痛,以及是否会促进对负性反馈记忆的遗忘。研究同时考察了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的效率。结果表明:认知重评和分心均可以有效地帮助被试降低社会疼痛体验,并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够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在考察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过程的脑电活动时我们发现,当使用分心策略时,中央顶区的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与抑郁分数呈负相关。进一步对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全脑电位活动进行多变量模式分析发现,高低抑郁症状的被试在情绪调节时表现出了不同的神经解码效率,尤其是高抑郁症状被试在采取分心策略时的全脑活动模式与采取观看策略时有显著区别。综合行为和脑电结果,本研究证明了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策略对社会情绪和记忆的有益影响,并提示在较高的抑郁水平时,分心可能是更有效的调节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反馈
情绪调节
动机性遗忘
抑郁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激对风险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群
李煜
+1 位作者
孙得琳
Tatia M.C.LEE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4-984,共11页
应激是有机体在受到真实或者潜在的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体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神经环路的改变。应激对个体在风险决策行为中的风险寻求...
应激是有机体在受到真实或者潜在的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体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神经环路的改变。应激对个体在风险决策行为中的风险寻求和风险回避倾向,社会决策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策略使用异常、习惯化和自动化反应增强、反馈学习过程以及奖惩敏感性的改变是应激影响决策行为的认知基础;应激激素的分泌,及杏仁核、前额叶等在决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脑区活动的改变则为应激作用于决策行为的神经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应激的个体差异与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多样性的关系;综合多种指标对应激进行测量;考察应激的时序效应;揭示个体的最佳应激水平;加强对慢性应激影响决策以及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可逆性的研究;揭示应激影响决策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
风险决策
社会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语语音辨别能力个体差异来源: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
8
3
作者
范若琳
莫雷
+3 位作者
徐贵平
钟伟芳
周莹
杨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本研究探讨个体二语语音辨别能力的差异来源。以母语为粤语(L1)的粤语-普通话双语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被试的普通话二语(L2)的辨音能力,将其分为二语辨音强组(GP)和二语辨音弱组(PP),以失匹配负波(MMN)为电生理指标通过ERP实验分别考察了...
本研究探讨个体二语语音辨别能力的差异来源。以母语为粤语(L1)的粤语-普通话双语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被试的普通话二语(L2)的辨音能力,将其分为二语辨音强组(GP)和二语辨音弱组(PP),以失匹配负波(MMN)为电生理指标通过ERP实验分别考察了两组被试对语音和一般声音(复合音)的辨别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对母语语音辨别还是对跨语系第三种语言的语音辨别,二语辨音强组的被试诱发的MMN波幅都显著大于二语辨音弱组的被试;进一步,对一般复合音的辨别,二语辨音强组的被试诱发的MMN波幅也显著大于二语辨音弱组的被试。研究结果表明:二语语音辨别的个体差异不仅可以追溯到一般语音层面的辨音能力差异,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一般声音层面的复合音辨音能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
语音
声音
失匹配负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灰姑娘能变成白雪公主吗?感知到的信任对他人面孔表征的影响
4
作者
李庆功
方溦
+4 位作者
胡超
石德君
胡晓晴
傅根跃
王乾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8-1528,共11页
本研究考察对他人可信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对该人物面孔长相的表征及其潜在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形成目标人物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随后利用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将被试对目标人物面孔的心理表征可视化。结果发现无论目标人物是男性还是女...
本研究考察对他人可信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对该人物面孔长相的表征及其潜在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形成目标人物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随后利用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将被试对目标人物面孔的心理表征可视化。结果发现无论目标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高可信度的目标人物与更具吸引力和积极特质的面孔表征相关。实验2从一批新的被试中可视化了可信和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并与实验1中获得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做相似性分析,发现被描述为可信(或不可信)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特征与可信(或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特征有更多的相似性,说明当人们得知他人是可信(或不可信)时,会把脑海中的对应图式特征叠加到该人物的面孔物理特征上,从而重塑面孔表征。本研究说明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在面孔表征形成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知觉
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
心理表征
吸引力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疫情下的身心健康:睡一个好觉的重要性
5
作者
胡晓晴
李馨
《教育家》
2020年第16期66-67,共2页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对抗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一种非常有效,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策略:睡个好觉。一位睡眠研究者曾经说过,如果睡眠不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睡眠的存在...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对抗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一种非常有效,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策略:睡个好觉。一位睡眠研究者曾经说过,如果睡眠不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睡眠的存在一定是进化史上最大的错误。的确,我们一生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想象一下我们靠狩猎为生的祖先,在睡觉时,他们不仅无法去捕猎觅食,而且对外界的危险(如猛兽,敌人)也不易察觉。究竟为何人类还要花如此长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呢?更何况不仅是人类,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鱼类到哺乳类,都有着清醒—睡眠交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眼动睡眠
REM
睡眠剥夺
睡眠质量
深度慢波睡眠
情绪健康
纺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绪调节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慧
林轩怡
胡婉柔
胡晓晴
机构
香港大学
心理学系
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5-919,I0001,I0002,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22089,32171056)
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项目(2022ZD0214100)资助。
文摘
同伴排斥、人际拒绝等负性社会反馈会带来社会疼痛。难以忘记的负性社会反馈会给人造成持久的精神痛苦,进而损害心理健康。本研究利用社会评价范式,结合脑电数据考察了情绪调节对负性社会反馈情绪反应和记忆的潜在益处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被试在同伴评价的场景下,通过观看他人对自己的负性社会反馈来诱发社会疼痛,进而考察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分心)如何缓解社会疼痛,以及是否会促进对负性反馈记忆的遗忘。研究同时考察了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的效率。结果表明:认知重评和分心均可以有效地帮助被试降低社会疼痛体验,并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够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在考察抑郁症状如何影响情绪调节过程的脑电活动时我们发现,当使用分心策略时,中央顶区的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与抑郁分数呈负相关。进一步对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全脑电位活动进行多变量模式分析发现,高低抑郁症状的被试在情绪调节时表现出了不同的神经解码效率,尤其是高抑郁症状被试在采取分心策略时的全脑活动模式与采取观看策略时有显著区别。综合行为和脑电结果,本研究证明了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策略对社会情绪和记忆的有益影响,并提示在较高的抑郁水平时,分心可能是更有效的调节策略。
关键词
社会反馈
情绪调节
动机性遗忘
抑郁
脑电
Keywords
social feedback
emotion regulation
motivated forgetting
depression
EEG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激对风险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群
李煜
孙得琳
Tatia M.C.LEE
机构
杭州师范
大学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香港大学
神经心理学
实验室
美国Duke-UNC
脑
成像分析中心
香港大学
认知
情感神经
科学
实验室
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4-98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40046
31500907)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应激是有机体在受到真实或者潜在的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体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神经环路的改变。应激对个体在风险决策行为中的风险寻求和风险回避倾向,社会决策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策略使用异常、习惯化和自动化反应增强、反馈学习过程以及奖惩敏感性的改变是应激影响决策行为的认知基础;应激激素的分泌,及杏仁核、前额叶等在决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脑区活动的改变则为应激作用于决策行为的神经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应激的个体差异与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多样性的关系;综合多种指标对应激进行测量;考察应激的时序效应;揭示个体的最佳应激水平;加强对慢性应激影响决策以及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可逆性的研究;揭示应激影响决策的神经机制。
关键词
应激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
风险决策
社会决策
Keywords
stress
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risky decision making
social decision making
分类号
B845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语语音辨别能力个体差异来源: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
8
3
作者
范若琳
莫雷
徐贵平
钟伟芳
周莹
杨力
机构
华南师范
大学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720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7)
文摘
本研究探讨个体二语语音辨别能力的差异来源。以母语为粤语(L1)的粤语-普通话双语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被试的普通话二语(L2)的辨音能力,将其分为二语辨音强组(GP)和二语辨音弱组(PP),以失匹配负波(MMN)为电生理指标通过ERP实验分别考察了两组被试对语音和一般声音(复合音)的辨别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对母语语音辨别还是对跨语系第三种语言的语音辨别,二语辨音强组的被试诱发的MMN波幅都显著大于二语辨音弱组的被试;进一步,对一般复合音的辨别,二语辨音强组的被试诱发的MMN波幅也显著大于二语辨音弱组的被试。研究结果表明:二语语音辨别的个体差异不仅可以追溯到一般语音层面的辨音能力差异,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一般声音层面的复合音辨音能力差异。
关键词
双语
语音
声音
失匹配负波
Keywords
bilingualism
phoneme
sound
mismatch negativity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灰姑娘能变成白雪公主吗?感知到的信任对他人面孔表征的影响
4
作者
李庆功
方溦
胡超
石德君
胡晓晴
傅根跃
王乾东
机构
浙江师范
大学
心理学院
浙江理工
大学
心理系
麦克马斯特
大学
心理系
东南
大学
人文学院医学人文系
北京
大学
心理
与认知科学
学院
香港大学
心理学系
杭州师范
大学
经亨颐教育学院心理系
北京师范
大学
心理学部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8-1528,共11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1NTSS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0872,62176248,322711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2YJC190022)资助。
文摘
本研究考察对他人可信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对该人物面孔长相的表征及其潜在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形成目标人物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随后利用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将被试对目标人物面孔的心理表征可视化。结果发现无论目标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高可信度的目标人物与更具吸引力和积极特质的面孔表征相关。实验2从一批新的被试中可视化了可信和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并与实验1中获得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做相似性分析,发现被描述为可信(或不可信)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特征与可信(或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特征有更多的相似性,说明当人们得知他人是可信(或不可信)时,会把脑海中的对应图式特征叠加到该人物的面孔物理特征上,从而重塑面孔表征。本研究说明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在面孔表征形成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际知觉
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
心理表征
吸引力
可信度
Keywords
person perception
reverse correlation image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mental representation
attractiveness
trustworthiness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疫情下的身心健康:睡一个好觉的重要性
5
作者
胡晓晴
李馨
机构
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教育家》
2020年第16期66-67,共2页
文摘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对抗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一种非常有效,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策略:睡个好觉。一位睡眠研究者曾经说过,如果睡眠不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睡眠的存在一定是进化史上最大的错误。的确,我们一生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想象一下我们靠狩猎为生的祖先,在睡觉时,他们不仅无法去捕猎觅食,而且对外界的危险(如猛兽,敌人)也不易察觉。究竟为何人类还要花如此长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呢?更何况不仅是人类,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鱼类到哺乳类,都有着清醒—睡眠交替的现象。
关键词
快速眼动睡眠
REM
睡眠剥夺
睡眠质量
深度慢波睡眠
情绪健康
纺锤波
分类号
R395.6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情绪调节促进负性社会反馈的遗忘: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谢慧
林轩怡
胡婉柔
胡晓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激对风险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杨群
李煜
孙得琳
Tatia M.C.LEE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语语音辨别能力个体差异来源: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范若琳
莫雷
徐贵平
钟伟芳
周莹
杨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灰姑娘能变成白雪公主吗?感知到的信任对他人面孔表征的影响
李庆功
方溦
胡超
石德君
胡晓晴
傅根跃
王乾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疫情下的身心健康:睡一个好觉的重要性
胡晓晴
李馨
《教育家》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