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感电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莉 谢小波 +2 位作者 徐圣普 崔红岩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对视觉、听觉、体感3种不同模态下靶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体感电刺激作为脑机接口(BCI)一种新的信号诱发模式的可能性,为基于体感ERP的BCI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7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 目的对视觉、听觉、体感3种不同模态下靶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体感电刺激作为脑机接口(BCI)一种新的信号诱发模式的可能性,为基于体感ERP的BCI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7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躯体感觉正常且无任何大脑病史的被试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6岁:均为右利手。分别记录17例健康的被试者在视觉、听觉、体感单通道靶刺激下诱发的脑电图;对3类靶刺激下ERP的时域参数(幅值、潜伏期)、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错误率)、脑源定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类靶刺激模式下的ERP波形具有相似性,体感电刺激诱发的ERP幅值与视觉、听觉靶刺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峰值潜伏期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错误率也高于视觉、听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脑内源与视觉靶刺激相比具有相似性。结论相比于视觉、听觉靶刺激.大脑对于体感电刺激的探测难度高,敏感程度低:但从ERP的波形和幅值上看,体感电刺激可以诱发出稳定的、可被检测到的ERP波形,完全有可能应用于BCI系统作为一种新的ERP诱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电刺激 脑机接口 事件相关电位 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高、体质量、年龄对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红岩 陆瓞骥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病人体质量、身高、年龄与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的关系。方法以70例脊柱侧凸病人为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51例;年龄4~35岁,平均年龄17.5岁;身高100~188cm,平均159.44cm;体质量15.5~84kg,平均44.39kg。分析术...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病人体质量、身高、年龄与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的关系。方法以70例脊柱侧凸病人为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51例;年龄4~35岁,平均年龄17.5岁;身高100~188cm,平均159.44cm;体质量15.5~84kg,平均44.39kg。分析术中皮层和下皮层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在不同手术阶段的百分比变化率与体质量、身高、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监护阶段SEP波峰潜伏期和波幅的百分比变化率与病人的体质量、身高和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35,P>0.05)。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中脊髓监护过程中,病人的身高、体质量和年龄不会对SEP监护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矫形手术 体感诱发电位(SEP) 潜伏期 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体感觉靶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跨模增进效应研究
3
作者 崔红岩 谢小波 +2 位作者 徐圣普 冯莉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研究听觉一体感觉跨模靶刺激模式下双模增进作用,探讨大脑认知过程不同脑区间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例听力正常、躯体感觉功能正常、无任何大脑病史的在读研究生和大学生,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 目的研究听觉一体感觉跨模靶刺激模式下双模增进作用,探讨大脑认知过程不同脑区间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例听力正常、躯体感觉功能正常、无任何大脑病史的在读研究生和大学生,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5岁:均为右利手。以受试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为考察对象,分析听觉一体感觉跨模靶刺激与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反应错误率)与事件相关电位(P3、P2幅值和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分别为(538±14)ms、(576±18)ms]、P3峰值潜伏期[分别为(455±17)ms、(479±18)m8]均显著大于听觉一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模式下的值[反应时间(461±20)ms,潜伏期(357±12)ms;P〈0.001]: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反应错误率[分别为(5.1±1.2)%、(19.3±3.1)%]显著小于听觉一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模式下的值[(2.7±0.6)%;P〈0.001],说明大脑不仅对听觉一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而且探测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单一靶刺激:不同靶刺激模式下.反应时间与P3峰值潜伏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8,P〈0.001),可以作为跨通道增进效应潜在神经过程的时间指标。结论双模靶刺激模式下存在明显的增进效应,大脑在跨模靶刺激模式下具有更优越的感觉信号神经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跨模靶刺激 潜伏期 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弯手术中正常体感诱发电位时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帆 谢小波 +1 位作者 陆瓞骥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53-457,共5页
目的提取脊柱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参数,确定时频域特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1998年9月至2006年1月脊柱侧弯手术病人183例,其中皮层诱发电位168例有效(92%),女性129例,男性39例,年龄7~40岁(平均年龄16.8岁);下皮层诱... 目的提取脊柱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参数,确定时频域特征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1998年9月至2006年1月脊柱侧弯手术病人183例,其中皮层诱发电位168例有效(92%),女性129例,男性39例,年龄7~40岁(平均年龄16.8岁);下皮层诱发电位183例有效(100%),女性144例,男性39例,年龄7~40岁(平均年龄16.69岁)。运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对手术中采集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处理,提取信号在时频域的三个特征参数,并与时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谱峰功率比波幅的变异系数更小,SEP(Cz′)的谱峰时间以(41.2±4.1)ms为中心,范围是29~55ms,谱峰频率以(53.6±6.2)Hz为中心,范围是37~79Hz;SEP(Cv)的谱峰时间以(30.1±2.9)ms为中心,范围是21~39ms,谱峰频率以(81.8±4.9)Hz为中心,范围是67~111Hz。结论运用短时傅立叶变换获得的脊柱手术时频谱具有稳定的时频特征参数分布,为建立自动判别标准及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 短时傅立叶变换 体感诱发电位 时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体感电刺激对脑网络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柯丽萍 蒲江波 +4 位作者 李佳宁 谢小波 崔红岩 徐圣普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基于图论的因果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体感电刺激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选择7例在校研究生,年龄23~29周岁;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病史或注意力缺乏症,右利手。采集健康受试者进行不同手指部位的电刺激实验时脑电数据,采用基于定向传递... 目的基于图论的因果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体感电刺激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选择7例在校研究生,年龄23~29周岁;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病史或注意力缺乏症,右利手。采集健康受试者进行不同手指部位的电刺激实验时脑电数据,采用基于定向传递函数(DTF)的方法构建靶刺激和非靶刺激因果脑网络,平均后得到DTF矩阵平均值DTF_(mean),并运用图论的方法进一步比较分析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网络平均度、特征路径长度的差异性。结果靶刺激DTF_(mean)显著高于非靶刺激(P<0.05),靶刺激网络平均度显著高于非靶刺激(P<0.05),靶刺激特征路径长度显著短于非靶刺激(P<0.05)。结论体感电刺激能够增强大脑活动,促进脑区信息交流,此研究有助于将体感电刺激应用于脑神经功能的康复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电刺激 定向传递函数 网络平均度 特征路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噪声减法器用于提高体感诱发电位信噪比
6
作者 陈自强 沈冲飞 +4 位作者 崔红岩 张宇奇 谢小波 陆瓞骥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利用自适应方法实现从强噪声背景中快速提取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方法采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对自适应噪声减法器进行设计,以15例接受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为对象,将600次刺激响应的SEP做叠加平均得到的信号作为标准的SEP模板,用脑电图... 目的利用自适应方法实现从强噪声背景中快速提取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方法采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对自适应噪声减法器进行设计,以15例接受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为对象,将600次刺激响应的SEP做叠加平均得到的信号作为标准的SEP模板,用脑电图(EEG)加白噪声来模拟临床中干扰SEP的噪声。通过仿真实验检验自适应噪声减法器提取SEP信号的性能。结果自适应噪声减法器可以将信噪比提高25dB左右:自适应噪声减法器提取出的SEP信号与SEP模板信号间潜伏期和峰峰幅值的百分比误差均分别小于1%和6%。结论运用白适应噪声减法器可以实现从强噪声背景中快速提取SEP,在提高检测信号信噪比的同时。更快地识别SEP的潜伏期及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自适应噪声减法器 信噪比 最小均方误差 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诱发电位时频分析的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评价
7
作者 吴怡欣 谢小波 +1 位作者 胡勇 崔红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及其对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只3~6个月龄山羊,体质量15~20 kg。采用球囊注射压迫法制备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使用诱发电位记录系统(YRKJA2004),记录颈脊髓损伤前后的SEP信...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时频特征及其对山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只3~6个月龄山羊,体质量15~20 kg。采用球囊注射压迫法制备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使用诱发电位记录系统(YRKJA2004),记录颈脊髓损伤前后的SEP信号。应用匹配追踪算法提取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分析SEP信号时域及时频域特征参数,并比较颈脊髓损伤前后SEP时频成分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所有动物造模后均出现功能障碍,颈脊髓受到轻度损伤,造模成功。颈脊髓损伤后,SEP信号的时域波形潜伏期延长(正常组11.39 ms±0.87 ms;损伤组13.56 ms±2.04 ms),波幅降低(正常组1.38μV±0.59μV;损伤组0.57μV±0.35μV)。同时,SEP信号的时频成分存在稳定的分布模式。颈脊髓损伤前,SEP信号在时频域存在1个稳定的主成分(16~22 ms、65~90 Hz)和2个次成分(次成分1:20~28 ms,150~210 Hz;次成分2:35~44 ms,100~210 Hz);与损伤前相比,损伤后SEP时频成分的分布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19~29 ms,60~120 Hz;次成分1:27~36 ms,160~230 Hz;次成分2:37~48 ms,40~150 Hz),并且时频成分的数量增加,出现了新的次成分,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分辨率SEP时频分析能提供反映颈脊髓损伤的相关信息,将有望为颈脊柱脊髓疾病的病理严重程度准确评估和精准的病灶定位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颈脊髓压迫损伤模型 体感诱发电位 时频分析 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体感觉刺激跨通道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冯莉 崔红岩 +2 位作者 谢小波 徐圣普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研究视觉-体感觉跨通道刺激模式下通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探讨大脑对于跨通道信息的整合与处理机制。方法选择20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躯体感觉正常且无任何大脑病史的志愿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均为身体健康的在校学生,年龄20... 目的研究视觉-体感觉跨通道刺激模式下通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探讨大脑对于跨通道信息的整合与处理机制。方法选择20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躯体感觉正常且无任何大脑病史的志愿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均为身体健康的在校学生,年龄20~27岁,平均年龄23.4岁,全部为右利手。分析志愿者在视觉、体感觉单独刺激和视觉-体感觉联合刺激下,事件相关电位(P2、P3成分的峰值和峰值潜伏期)、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和错误率)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P2、P3进行源分析,获得源的位置和强度。结果跨通道体感靶刺激(Sv)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反应时间548 ms±20 ms,错误率13.8%±2.7%)均显著低于单通道体感靶刺激(S)下的值(反应时间571 ms±22 ms,错误率18.2%±2.8%);跨通道视觉靶刺激(Vs)的P2峰值和峰值潜伏期(峰值4.6μV±1.7μV,峰值潜伏期208.0 ms±5.0 ms)均显著高于单通道视觉靶刺激(V)下的值(峰值3.9μV±1.0μV,峰值潜伏期199.0 ms±7.0 ms),Vs的P3峰值(11.8μV±1.6μV)显著低于V(12.5μV±2.0μV);Sv的P2峰值、P3峰值和峰值潜伏期(P2峰值6.7μV±1.2μV,P3峰值10.6μV±1.2μV,P3峰值潜伏期392.0 ms±8.4 ms)均显著低于S下的值(P2峰值7.4μV±1.0μV,P3峰值11.7μV±1.0μV,P3峰值潜伏期503.0 ms±21.0 ms);反应时间与P3峰值潜伏期具有显著正相关(R=0.96,P <0.001)。结论跨通道间背景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影响具有动态特性,大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是跨通道易化与抑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通道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源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