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吲哚类杂环芳香族有机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莹莹
叶彩云
+1 位作者
范延臻
顾继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用红树林的底泥通过富集培养得到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能完全矿化吲哚的细菌 ,并对降解过程及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此研究中 ,吲哚化合物是培养液中的唯一碳和能量来源 ,而厌氧条件包括有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结果表明 ,不论在哪种条...
用红树林的底泥通过富集培养得到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能完全矿化吲哚的细菌 ,并对降解过程及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此研究中 ,吲哚化合物是培养液中的唯一碳和能量来源 ,而厌氧条件包括有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结果表明 ,不论在哪种条件下 ,吲哚降解过程分二步羰基化反应 ,分别发生在 2和 3位上 ,形成氧化吲哚和靛红。同时 ,1、2或 3位上的甲基替代使 1 甲基吲哚 ,2 甲基吲哚和 3 甲基吲哚的降解受到严重抑制。显然 ,杂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有其共同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类有机物
好氧条件
产甲烷条件
硫酸盐还原条件
杂环芳香族有机物
降解途径
厌氧条件
底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药物类化合物的残留问题(英文)
被引量:
13
2
作者
顾继东
王莹莹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合成有机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其毒性、富集、致畸和致突变,同时还能干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内分泌调节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开始逐渐有了环境方面的条例,限制和控制这类化合物在水及食物链中的含量。现已清楚地知...
合成有机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其毒性、富集、致畸和致突变,同时还能干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内分泌调节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开始逐渐有了环境方面的条例,限制和控制这类化合物在水及食物链中的含量。现已清楚地知道,部分除草剂和杀虫剂(如阿特拉津、DDT),塑料的添加增塑剂均有内分泌激素活性,从而对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化合物不但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在特定的环境中其含量更是非常之高。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例,它们在填埋渗出液中的含量可高达10g·L^(-1)。在我们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时发现,从活性污泥和红树林中富集到的好氧微生物能将这类化合物完全矿化,且反应速度很快。同时也发现,在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单一的纯菌不能完全降解这类化合物,而二种或三种组合的纯菌可以在一周内将500mg·L^(-1)的底物完全矿化。我们已分离、鉴定出中间产物,建立起了降解途径。研究的结果证实,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类环境激素是能够在排放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达到完全矿化的。另一方面,药物类化合物的残留问题也是一个逐渐显现出的环境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降解
药物类化合物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虫”杀灭前后自来水的安全评价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瑶
朱琳
+3 位作者
朱小山
李燕
郎宇鹏
王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128,共5页
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配合大型蚤和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验证,测定有"红虫"存在的自来水以及用氯胺、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对"红虫"进行杀灭后自来水的生物毒性,判定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显示:"...
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配合大型蚤和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验证,测定有"红虫"存在的自来水以及用氯胺、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对"红虫"进行杀灭后自来水的生物毒性,判定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显示:"红虫"自来水并没有检测出明显的生物毒性;氯胺在起始剂量不超过4mg/L时不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用其杀灭"红虫"后的自来水具有较低的健康风险;采用低浓度过氧化氢(0.005%)对"红虫"进行杀灭,其杀灭后自来水仍具有较强生物毒性,最终认为不宜作为自来水常规消毒剂;使用6~8mg/L的二氧化氯可有效杀灭"红虫",杀灭后自来水的生物毒性为低毒,其最终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性
消毒剂
发光菌
红虫
自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陆淡水真菌研究(英文)
被引量:
6
4
作者
罗晶
张克勤
+1 位作者
蔡磊
凯文.海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3,共7页
对淡水生真菌类群在中国大陆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对该类群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研究在我国大陆开展以来,许多淡水生卵菌、壶菌、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等的新种和新记录相继被报道于北京、安徽、...
对淡水生真菌类群在中国大陆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对该类群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研究在我国大陆开展以来,许多淡水生卵菌、壶菌、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等的新种和新记录相继被报道于北京、安徽、四川和云南等地。在生态学方面,围绕着温度、季节、地理、污染和着生基质与淡水生真菌关系的研究也逐步展开。目前对于淡水生真菌的应用研究集中于胞外酶对木质素类的分解的研究和真菌毒素对线虫毒杀作用的探索。作为水环境中分解者的重要一员,淡水生真菌是一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珍贵生物资源,在环境指、污染处理、新功能结构化合物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淡水真菌
新种
新记录
分类学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树林厌氧环境对多环芳烃类有毒物的降解预测(英文)
5
作者
梁佩芝
顾继东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97-103,126,共8页
红树林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由于潮汐活动,氧化还原条件表现出明显的昼夜间的交替,这一生态体系中不但有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同时还有数量极高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包括好氧和厌氧类型,厌养的硫酸(盐)还原菌已证实在降解多环芳烃...
红树林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由于潮汐活动,氧化还原条件表现出明显的昼夜间的交替,这一生态体系中不但有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同时还有数量极高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包括好氧和厌氧类型,厌养的硫酸(盐)还原菌已证实在降解多环芳烃有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生化优势,但从红树林中分离出的此类纯细菌还很少,在降解方面,已初步确定萘的厌氧降解途径异于好氧细菌,厌氧降解时的一系列代谢中间产物也有明显的专一性,羰基化反应是开始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后的每步生化反应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从现有的结果可以看出,红树林中厌养的硫酸还原菌应在降解多环芳烃有机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厌氧环境
多环芳烃类有毒物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吲哚类杂环芳香族有机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莹莹
叶彩云
范延臻
顾继东
机构
香港大学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学系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和香港大学资助项目
文摘
用红树林的底泥通过富集培养得到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能完全矿化吲哚的细菌 ,并对降解过程及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鉴定。此研究中 ,吲哚化合物是培养液中的唯一碳和能量来源 ,而厌氧条件包括有产甲烷和硫酸盐还原。结果表明 ,不论在哪种条件下 ,吲哚降解过程分二步羰基化反应 ,分别发生在 2和 3位上 ,形成氧化吲哚和靛红。同时 ,1、2或 3位上的甲基替代使 1 甲基吲哚 ,2 甲基吲哚和 3 甲基吲哚的降解受到严重抑制。显然 ,杂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有其共同点 。
关键词
吲哚类有机物
好氧条件
产甲烷条件
硫酸盐还原条件
杂环芳香族有机物
降解途径
厌氧条件
底泥
微生物
Keywords
indoles
aerobic
methanogenic
sulfate-reducing
degradation pathway
CLC X
分类号
X7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药物类化合物的残留问题(英文)
被引量:
13
2
作者
顾继东
王莹莹
机构
香港大学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学系
环境毒理实验室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文摘
合成有机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其毒性、富集、致畸和致突变,同时还能干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内分泌调节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开始逐渐有了环境方面的条例,限制和控制这类化合物在水及食物链中的含量。现已清楚地知道,部分除草剂和杀虫剂(如阿特拉津、DDT),塑料的添加增塑剂均有内分泌激素活性,从而对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化合物不但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在特定的环境中其含量更是非常之高。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例,它们在填埋渗出液中的含量可高达10g·L^(-1)。在我们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时发现,从活性污泥和红树林中富集到的好氧微生物能将这类化合物完全矿化,且反应速度很快。同时也发现,在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单一的纯菌不能完全降解这类化合物,而二种或三种组合的纯菌可以在一周内将500mg·L^(-1)的底物完全矿化。我们已分离、鉴定出中间产物,建立起了降解途径。研究的结果证实,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类环境激素是能够在排放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达到完全矿化的。另一方面,药物类化合物的残留问题也是一个逐渐显现出的环境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降解
药物类化合物
残留
Keywords
endocrine-disrupting organics
microbial degradation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虫”杀灭前后自来水的安全评价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瑶
朱琳
朱小山
李燕
郎宇鹏
王平
机构
南开
大学
环境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香港大学
生态
学
及生物
多样性
学
系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128,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经费资助(2002AA601140)
南开大学“学生创新科研基金”支持
文摘
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配合大型蚤和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验证,测定有"红虫"存在的自来水以及用氯胺、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对"红虫"进行杀灭后自来水的生物毒性,判定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显示:"红虫"自来水并没有检测出明显的生物毒性;氯胺在起始剂量不超过4mg/L时不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用其杀灭"红虫"后的自来水具有较低的健康风险;采用低浓度过氧化氢(0.005%)对"红虫"进行杀灭,其杀灭后自来水仍具有较强生物毒性,最终认为不宜作为自来水常规消毒剂;使用6~8mg/L的二氧化氯可有效杀灭"红虫",杀灭后自来水的生物毒性为低毒,其最终消毒副产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
关键词
生物毒性
消毒剂
发光菌
红虫
自来水
Keywords
biotoxicity
disinfectant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bloodworm
tap water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淡水真菌研究(英文)
被引量:
6
4
作者
罗晶
张克勤
蔡磊
凯文.海德
机构
云南省
生物
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香港大学
生态
学
及生物
多样性
学
系
真菌
多样性
研究中心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3,共7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Foundation for Science
Technology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2000C00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30260002,30230020)
文摘
对淡水生真菌类群在中国大陆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对该类群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研究在我国大陆开展以来,许多淡水生卵菌、壶菌、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等的新种和新记录相继被报道于北京、安徽、四川和云南等地。在生态学方面,围绕着温度、季节、地理、污染和着生基质与淡水生真菌关系的研究也逐步展开。目前对于淡水生真菌的应用研究集中于胞外酶对木质素类的分解的研究和真菌毒素对线虫毒杀作用的探索。作为水环境中分解者的重要一员,淡水生真菌是一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珍贵生物资源,在环境指、污染处理、新功能结构化合物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前景广阔。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淡水真菌
新种
新记录
分类学
生态学
Keywords
ascomycetes
anamorphic fungi
Ingoldian fungi
分类号
Q949.32 [生物学—植物学]
Q178.5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树林厌氧环境对多环芳烃类有毒物的降解预测(英文)
5
作者
梁佩芝
顾继东
机构
香港大学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学系
香港
薄扶林道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97-103,126,共8页
基金
香港ITF项目
文摘
红树林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由于潮汐活动,氧化还原条件表现出明显的昼夜间的交替,这一生态体系中不但有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同时还有数量极高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包括好氧和厌氧类型,厌养的硫酸(盐)还原菌已证实在降解多环芳烃有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生化优势,但从红树林中分离出的此类纯细菌还很少,在降解方面,已初步确定萘的厌氧降解途径异于好氧细菌,厌氧降解时的一系列代谢中间产物也有明显的专一性,羰基化反应是开始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后的每步生化反应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从现有的结果可以看出,红树林中厌养的硫酸还原菌应在降解多环芳烃有机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红树林
厌氧环境
多环芳烃类有毒物
降解途径
Keywords
Mangrove
Pathway
Polyaromatic hardrocarbons (PAHs)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分类号
X13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吲哚类杂环芳香族有机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王莹莹
叶彩云
范延臻
顾继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药物类化合物的残留问题(英文)
顾继东
王莹莹
《生态科学》
CSCD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虫”杀灭前后自来水的安全评价
杨瑶
朱琳
朱小山
李燕
郎宇鹏
王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大陆淡水真菌研究(英文)
罗晶
张克勤
蔡磊
凯文.海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红树林厌氧环境对多环芳烃类有毒物的降解预测(英文)
梁佩芝
顾继东
《生态科学》
CSCD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