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cRn拮抗剂在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晓欢 曾文双 +2 位作者 肖海兵 林慧婷 李黎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通过与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再循环,是维持血清IgG稳态的重要受体。然而,致病性IgG的异常积累与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cRn拮抗剂通过阻断FcRn... 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通过与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再循环,是维持血清IgG稳态的重要受体。然而,致病性IgG的异常积累与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cRn拮抗剂通过阻断FcRn与IgG的结合,可显著降低致病性IgG水平,从而有效地缓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FcRn拮抗剂作为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展示了其治疗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潜力。本文对FcRn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种类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药物的长期安全性、适应证拓展及个体化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Fc受体 FcRn拮抗剂 免疫球蛋白G 神经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指南的健康教育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香 朱思静 +2 位作者 梁嘉贵 晏利姣 蓝远霞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目的验证基于课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患者指南(简称患者指南)的健康教育干预是否能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6月—2022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首次缺血性卒... 目的验证基于课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患者指南(简称患者指南)的健康教育干预是否能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6月—2022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患者指南的健康教育方案,包括口袋书和教学视频两种形式。分别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收集两组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mRS评分;于干预前、干预后收集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得分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得分。结果共纳入200例(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干预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疾病知识得分获得显著提升且护理满意度提高(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各评估时间点mR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患者指南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显著提升缺血性卒中患者6个月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提高疾病知识得分与护理满意度,但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6个月后mRS评分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指南 缺血性卒中 二级预防 健康教育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光刻技术制备神经血管单元三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翰 舒伟良 +2 位作者 蔡川 陈艳 褚晓凡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0-568,共9页
目的:应用双层软光刻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以星形胶质细胞为桥梁,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同一立体空间或平面内肩并肩生长的微流控芯片.方法:(1)设计一种贯通三通道神经血管单元的体外共培养微流控芯片模型.(2)基... 目的:应用双层软光刻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以星形胶质细胞为桥梁,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同一立体空间或平面内肩并肩生长的微流控芯片.方法:(1)设计一种贯通三通道神经血管单元的体外共培养微流控芯片模型.(2)基于双层光刻技术制备芯片模板及神经血管单元共培养微流控芯片.(3)测算不同通道进样流速比.(4)在芯片内培养神经血管单元3种要素细胞.结果:(1)芯片内3个主流道的长度均为1cm,高度均为45μm,中间主流道的宽度为570μm,两侧主流道的宽度均为500μm.设计流道间孔径的长度均为30μm,宽度和高度均为10μm,孔径的间距均为15μm.(2)甩两层光刻胶,第1层结构高度为10μm、第2层结构高度为35~40μm、总高度约为45μm的芯片模板进行后续试验.(3)A、B、C三通道进样流速比为5∶6∶5.(4)明场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微流控芯片内以星形胶质细胞为桥梁背靠背生长.结论:本研究设计一种神经血管单元三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使3种要素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桥梁在同一平面肩并肩生长,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有助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信号传导和信息交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光刻 微流控芯片 神经血管单元 三细胞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1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肖海兵 王洁 +8 位作者 官静 王艳 叶晋豪 杨清燕 李黎娜 游春琳 卢镇泽 褚晓凡 蔡继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12例符合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且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病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等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12例符合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且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病例,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等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本队列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平均起病年龄43.2岁,最常见的AE是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33.3%),其次是抗谷氨酸脱羧酶(GAD)脑炎(25.0%)、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_BR)脑炎(16.7%)。66.7%的患者有癫痫发作。2例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另有2例患者合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或者血浆置换治疗,有3例患者还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或者环磷酰胺注射治疗。2例患者在随访中死亡,75%的患者(9例)预后良好(mRS≤2分)。结论 AE是一类异质性大、但可治疗性很强的疾病。尽早综合临床检查检验资料作出诊断,早期启动免疫治疗,积极治疗合并的肿瘤,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佳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改良Rankin量表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Γ-氨基丁酸B受体 谷氨酸脱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G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合并脑膜炎1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文双 肖海兵 +2 位作者 蔡继福 涂柳 褚晓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特近年来关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相关性炎性脱髓鞘疾病(MOG antibody associated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orders,MOG-IDDs)的报道越来越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视神经炎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小细胞癌继发感觉神经元病1例报告
6
作者 杨清燕 李凌 +3 位作者 曾文双 蔡继福 褚晓凡 王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9-551,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进行性行走不稳10个月"于2019年3月11日就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摇晃,脚踩棉花感,程度逐渐加重,时有摔倒,伴有双手精细动作不能,如扣纽扣及夹菜受限,伴双上肢不...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进行性行走不稳10个月"于2019年3月11日就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摇晃,脚踩棉花感,程度逐渐加重,时有摔倒,伴有双手精细动作不能,如扣纽扣及夹菜受限,伴双上肢不灵活,双足部麻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副肿瘤综合征 感觉神经元病 食管小细胞癌 抗HU抗体 假性手足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活化剂SFP对MPP^+所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旭 肖海兵 +2 位作者 杨燕 常飞 张临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激活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related factor 2,Nrf2)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采用四... 目的探讨激活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related factor 2,Nrf2)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罗丹明123(Rh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评价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FP)对该损伤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结果①500μmol/L的MPP+可以导致PC1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增加,0.1、0.5、1.0、5.0、10.0μmol/L浓度的SFP可以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并在5.0μmol/L时达到最大保护效果;②MPP+导致PC12细胞ROS生成增加、ΔΨm降低,SFP可以减轻该氧化应激损伤;③SFP增加Akt磷酸化水平,该效应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被PI3K抑制剂LY294002所拮抗。结论 Nrf2活化剂SFP能抑制MPP+对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是通过PI3K/Akt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莱菔硫烷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PC12细胞 氧化应激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二咖啡酰奎宁酸减轻MPP^+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肖海兵 李建英 +5 位作者 曹旭 刘人恺 李雯飞 杨志刚 林勤郁 杨春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1,5-二咖啡酰奎宁酸(1,5-diCQA)是否通过激活Nrf2而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并对可能的信号通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PP+处理具有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的体外模型。实... 目的探讨1,5-二咖啡酰奎宁酸(1,5-diCQA)是否通过激活Nrf2而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并对可能的信号通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PP+处理具有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的体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MPP+处理组、1,5-diCQA预处理+MPP+处理组,为了观察1,5-diCQA预处理的浓度-效应关系,将1,5-diCQA的浓度设为10、20、50、100μmol/L。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和活性氧族(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Nrf2蛋白水平。进一步采用siRNA转染沉默Nrf2,加入MAPK家族一系列激酶抑制剂后再检测上述相关指标。结果 MPP+(250mmol/L)处理PC12细胞24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下降,GSH耗竭,ROS生成增多,说明PD细胞模型建立成功。不同浓度的1,5-diCQA预处理可以减轻MPP+导致的细胞损伤,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不同浓度的1,5-diCQA预处理可以明显上调Nrf2蛋白的水平。沉默Nrf2后,1,5-diCQA预处理对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消失,细胞存活率未能回升[MPP+组vs.MPP++1,5-diCQA组:(19.47±1.65)%vs.(21.13±2.85)%,P=0.352 6],GSH水平在Nrf2敲除的PC12细胞中明显下降[NT siRNA组vs.Nrf2siRNA组:(15.05±1.71)nmol/mgprotein vs.(4.31±0.83)nmol/mg protein,P<0.001],且1,5-diCQA预处理对GSH耗竭的逆转效应也消失。对MAPK激酶家族的一系列激酶进行信号通路筛选发现,Erk激酶参与了1,5-diCQA通过激活Nrf2而减轻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这一过程。结论 1,5-diCQA可浓度依赖性地减轻MPP+诱导的PC12氧化应激损伤。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激活Erk激酶,进而激活Nrf2,然后上调细胞内源性抗氧化系统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咖啡酰奎宁酸 核因子2红系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Erk激酶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嗅觉障碍辅助诊断卡对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凌 王峰 +1 位作者 卢镇泽 张丽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嗅觉障碍辅助诊断卡(KinPamor)在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阿根廷嗅觉减退评定量表和KinPamor诊断卡...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嗅觉障碍辅助诊断卡(KinPamor)在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阿根廷嗅觉减退评定量表和KinPamor诊断卡评估嗅觉功能,并分析KinPamor诊断卡中12种气味的错误率,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究KinPamor诊断卡评分与各项临床资料的线性数量关系。结果经KinPamor诊断卡诊断嗅觉障碍的发生率为92.42%(61/66),高于阿根廷嗅觉减退评定量表的25.76%(17/66;χ^(2)=40.333,P=0.000)。KinPamor诊断卡中12种气味的错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49,P=0.000),其中大蒜气味错误率低于香蕉(P=0.000)、苹果(P=0.049)、大料/八角茴香(P=0.049)、玫瑰(P=0.000)、柠檬(P=0.000)、薄荷(P=0.049)、树脂/松香(P=0.000)、樟脑(P=0.000)、木头(P=0.000)等气味。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KinPamor诊断卡评分下降0.077(P=0.031),而男性、病程、吸烟、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与KinPamor诊断卡评分不存在线性数量关系。结论KinPamor诊断卡筛查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简单易行,可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除大蒜气味易识别外,未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对KinPamor诊断卡中其他气味有选择性嗅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嗅觉障碍 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
10
作者 林慧婷 张月琪 +2 位作者 张艳 谭金玉 曾文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9-413,共5页
目的分析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先证者为19岁男性,儿童期出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与四肢乏力,病情缓慢进展。其母亲、两个舅舅及其中一个舅舅的儿子有类似表现。对... 目的分析CHRND基因突变所致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先证者为19岁男性,儿童期出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与四肢乏力,病情缓慢进展。其母亲、两个舅舅及其中一个舅舅的儿子有类似表现。对先证者进行血液学相关检测、电生理检查、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并对父母、有症状的舅舅及舅舅的儿子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可见低频递减现象。针极肌电图提示轻度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活检未见明确肌源性损害病理改变。基因检测发现CHRND基因c.826G>A突变,突变来源于母亲,有症状的舅舅及舅舅的儿子均有相同位点突变,该突变位点未经报告。予氟西汀治疗后肌无力症状较前好转。结论CHRND基因突变导致的慢通道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可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肌无力及运动不耐受,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有助于识别,诊断需通过基因检测。氟西汀可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慢通道 CHRND基因 乙酰胆碱受体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克-雅病脑磁共振和脑电图长期随访
11
作者 卢镇泽 李凌 +5 位作者 崔玉真 王伟 杨清燕 李黎娜 蔡继福 肖海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3-686,共4页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临床上分为散发型、家族型、医源型和变异型。CJD早期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减退,逐渐进展出现视觉障碍、肌阵挛、共济失调、锥体外系及锥体束损伤,晚期常处于昏迷或...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临床上分为散发型、家族型、医源型和变异型。CJD早期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减退,逐渐进展出现视觉障碍、肌阵挛、共济失调、锥体外系及锥体束损伤,晚期常处于昏迷或无动性缄默状态。CJD不同时期脑电图和核磁共振均有不同特征,通过长期随访动态观察脑电图及磁共振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认识CJD脑部结构及脑电的演变过程。我院2018年10月收治1例散发性CJD(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患者,截至写稿时已住院18个月。我们对该患者脑磁共振和脑电图进行了动态复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不同时点的动态变化,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磁共振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