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域少数民族电影诗性美学及其气氛呈现——以谢飞电影为例
1
作者 赵晴 梁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3,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常表现出浓厚的诗性美学风格,这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特点、宗教等文化历史因素有紧密关系,谢飞导演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其边域电影作品对新世纪的少数民族电影的风格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渗透其中的气氛美学...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常表现出浓厚的诗性美学风格,这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特点、宗教等文化历史因素有紧密关系,谢飞导演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其边域电影作品对新世纪的少数民族电影的风格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渗透其中的气氛美学。通过分析建筑与地域特色、色彩与光影以及音乐元素这三大维度,从而深入剖析并展现谢飞如何在少数民族电影中制造与传达诗意气氛,进而使观众获得更为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气氛美学 诗性 谢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映射与类型多元:2023年中国电视剧年度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志忠 陈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2023年,中国电视剧呈现出现实深化与类型多元发展的特质:年代剧仍继续保持着创作的热度,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坚持讲述具有时代共情特质的故事;国产剧版《三体》上线,预示着中国科幻剧元年的到来;悬疑剧精品迭出,拓... 2023年,中国电视剧呈现出现实深化与类型多元发展的特质:年代剧仍继续保持着创作的热度,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坚持讲述具有时代共情特质的故事;国产剧版《三体》上线,预示着中国科幻剧元年的到来;悬疑剧精品迭出,拓展了新的审美空间和叙事深度;都市剧以温情、温暖及人物成长的叙事逻辑,表现出创新趋势;“她题材”直面女性角色的困境与压力,多角度地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承载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表达和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 中国电视剧 年度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太祖与功臣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振兴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明太相朱元璋(1329—1398)以“濠梁之民”、“淮右布衣”的身份,参加了元末群雄起事的行列。凭借着他自己的雄才大略,加上文臣武将的辅佐,终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创建了大明帝国。大明帝国建立后,已经遁归漠北的元顺帝妥懂帖睦尔与... 明太相朱元璋(1329—1398)以“濠梁之民”、“淮右布衣”的身份,参加了元末群雄起事的行列。凭借着他自己的雄才大略,加上文臣武将的辅佐,终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创建了大明帝国。大明帝国建立后,已经遁归漠北的元顺帝妥懂帖睦尔与故元将领扩廓帖木儿、纳哈出,组成三股环伺明室北境的蒙元复国势力,从北方左、中、右三路长期威胁明室的存亡。在这种形势的驱使下,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就有必要安抚部众,使他们戮力皇室,延绵明祚,于是,分封功臣便提到了日程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臣 明太祖 胡惟庸 李善长 朱标 武将 蓝玉 太子 吴晗 颁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文龙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振兴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5期97-101,共5页
明与后金战争中,皮岛曾承担重要的牵制责任。当明军在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攻占这西朝鲜湾中的蕞(艹尔)小岛后,“便与辽东沿海诸岛及旅顺明军互为犄角,虎视辽东沿海诸城,威协后金腹地”,使后金的侵明行动遭到阻挠。领导辽东军士... 明与后金战争中,皮岛曾承担重要的牵制责任。当明军在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攻占这西朝鲜湾中的蕞(艹尔)小岛后,“便与辽东沿海诸岛及旅顺明军互为犄角,虎视辽东沿海诸城,威协后金腹地”,使后金的侵明行动遭到阻挠。领导辽东军士确立这明室唯一海外牵制重镇的,便是曾被后世史认为“酿乱东江”、“死当厥辜”的晚明将领毛文龙(1576—1629)。毛文龙备受时人及后世重视,固然由他“发纵奇功”的“镇江之捷”所促成。但他在双岛惨遭袁崇焕(1584—1630)先斩后奏的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文龙 袁崇焕 辽东 镇江 天启 历史语言研究所 历史地位 战争 天命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纪录片制片人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5
作者 丰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9-160,共2页
纪录片制片人,这个在国外纪录片工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却在中国的纪录片市场中定位混乱,甚至功能缺失。投资人、导演、媒体管理者,甚至政府官员,在纪录片中都可能被冠以"制片人"。当一个职业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头衔和称谓时,从业者不免... 纪录片制片人,这个在国外纪录片工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却在中国的纪录片市场中定位混乱,甚至功能缺失。投资人、导演、媒体管理者,甚至政府官员,在纪录片中都可能被冠以"制片人"。当一个职业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头衔和称谓时,从业者不免发出感慨,"中国不缺少好的纪录片导演,却缺少好的纪录片制片人"1。制片人缺失的微观现象,其实反映了中国纪录片市场中的深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 现实思考 微观现象 功能缺失 电视纪录片 节目类型 电影行业 受众意识 大型纪录片 美国好莱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迁海时期澳门考略(1661—1683)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德华 《学术研究》 1988年第4期63-67,共5页
清初,统治集团为了扑灭在台湾的郑氏势力,决定在东南沿海5省实行迁徙政策。广东经康熙元年(1662)和三年(1664)两次大迁徙,从饶平县的分水关至钦州的防城沿海一带,几乎成了无人居住的禁区,惟独澳门例外。以往论及迁徙问题的论著不少,但... 清初,统治集团为了扑灭在台湾的郑氏势力,决定在东南沿海5省实行迁徙政策。广东经康熙元年(1662)和三年(1664)两次大迁徙,从饶平县的分水关至钦州的防城沿海一带,几乎成了无人居住的禁区,惟独澳门例外。以往论及迁徙问题的论著不少,但奇怪的是,在这些论著中却很少论及澳门问题,或往往“点到即止”。因而,清初朝廷对澳门的基本政策,迁徙时期澳门采取的措施,这个时期澳门贸易状况等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人 澳门问题 大迁徙 明末清初 康熙 贸易状况 明朝 转口贸易 清朝 基本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茅盾的《创造》《动摇》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子东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6,31,共6页
短篇小说《创造》放在茅盾全部的作品里面并不是最有代表性的,但这个短篇却是五四爱情小说模式的一个新发展或者说一次翻转。而茅盾早期几个中篇,尤其是《动摇》,既复制了大革命的混乱现场,也是五四以后描写革命官场的罕见文本,同时也... 短篇小说《创造》放在茅盾全部的作品里面并不是最有代表性的,但这个短篇却是五四爱情小说模式的一个新发展或者说一次翻转。而茅盾早期几个中篇,尤其是《动摇》,既复制了大革命的混乱现场,也是五四以后描写革命官场的罕见文本,同时也刻画了一系列(主要是男人想象中的)摩登新女性。这一系列的解放女性形象,其实并不只是具有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创造》 《动摇》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