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酶的固土技术在香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戴北冰 徐锴 +3 位作者 杨峻 谭国焕 邓蕴桥 黄景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5-1742,共8页
传统加固土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土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性能掺合剂使之成为一种强度较高的复合土体,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且不经济。利用一种新型实用的生物酶固化技术,针对香港地区3种常见的海洋黏土、完全风化花岗岩和完全风化... 传统加固土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土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性能掺合剂使之成为一种强度较高的复合土体,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且不经济。利用一种新型实用的生物酶固化技术,针对香港地区3种常见的海洋黏土、完全风化花岗岩和完全风化凝灰岩,开展了土体加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酶对海洋土的加固效果最好,强度增加最高可达20%,而生物酶对完全风化花岗岩的加固效果则不太理想,抗剪强度指标只有少许改变。此外,海洋土和完全风化凝灰岩的压缩性因为生物酶的作用反而有所增强。最后,从微观上分析了生物酶固土作用的本质,指出固土效果主要缘自于生物酶分子与土中的黏土矿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胶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固土技术 抗剪强度 压缩系数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含水率和吸力量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李爱国 岳中琦 +1 位作者 谭国焕 李焯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为研究暴雨诱发滑坡的机理 ,在香港进行了一次大型人工边坡试验。通过检查该边坡坡顶在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含水率和吸力与每天及每小时降雨变化曲线 ,及含水率和吸力随深度变化曲线 ,看到在雨季含水率和吸力变化或者... 为研究暴雨诱发滑坡的机理 ,在香港进行了一次大型人工边坡试验。通过检查该边坡坡顶在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含水率和吸力与每天及每小时降雨变化曲线 ,及含水率和吸力随深度变化曲线 ,看到在雨季含水率和吸力变化或者“浸湿前锋”移动通常发生在边坡土体以上 3m以内 ,而且 ,在 2 0 0 1年的一次最大暴雨中在边坡土体 1~ 2m之内形成了瞬时地下水位。另外 ,还看到在2 0 0 1年旱季由于蒸发在边坡土体中形成了“干燥前锋”。通过对边坡开挖之前的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降雨入渗可以使边坡土体的安全系数急剧降低而蒸发则可以使边坡土体的安全系数缓慢升高。雨季含水率和吸力的浅层变化或者“浸湿前锋”的浅层移动可解释为何香港地区在暴雨期间极易发生浅层滑坡。而旱季由于蒸发形成的“干燥前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性 土体 含水率 吸力 浸湿前锋 干燥前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水压力对岩石裂纹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3
作者 唐春安 杨天鸿 +4 位作者 李连崇 梁正召 ThamL.G. LeeK.K. TsuiY.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7-20,共3页
应用岩石破坏过程渗流-应力-损伤(FSD)耦合分析软件F-RFPA2D,通过对孔隙水压作用下岩石试件加载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对孔隙水压力大小和梯度对岩石试样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再现了孔隙水压力作用下裂纹萌生... 应用岩石破坏过程渗流-应力-损伤(FSD)耦合分析软件F-RFPA2D,通过对孔隙水压作用下岩石试件加载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对孔隙水压力大小和梯度对岩石试样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再现了孔隙水压力作用下裂纹萌生扩展的全过程,表明孔隙水压力大小和梯度对岩石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模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机理 非均匀性 孔隙水压 数值模拟 破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无条分法 被引量:45
4
作者 郑宏 谭国焕 刘德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85-1291,共7页
基于滑面应力修正技术并取整个滑体为受力体,实现了对滑体的整体极限平衡分析。同时,利用Green公式将有关域积分转化为边界积分,而无需再对滑体进行条分。该方法数值特性好,亦可方便地将二维的成果向三维推广,从而实现满足全部6个平衡... 基于滑面应力修正技术并取整个滑体为受力体,实现了对滑体的整体极限平衡分析。同时,利用Green公式将有关域积分转化为边界积分,而无需再对滑体进行条分。该方法数值特性好,亦可方便地将二维的成果向三维推广,从而实现满足全部6个平衡条件的三维严格极限平衡法。本文是二维部分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极限平衡法 边界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影响初探 被引量:17
5
作者 戴北冰 杨峻 周翠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78-1884,共7页
利用一种特殊颗粒材料-玻璃珠进行了一系列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一共考虑了3条近乎平行的级配曲线和4种颗粒摩擦情况:干燥状态、水浸润状态、水淹没状态和油浸润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大小对颗粒... 利用一种特殊颗粒材料-玻璃珠进行了一系列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一共考虑了3条近乎平行的级配曲线和4种颗粒摩擦情况:干燥状态、水浸润状态、水淹没状态和油浸润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大小对颗粒材料的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剪胀性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强。为考虑颗粒大小对剪胀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剪胀关系式。在该剪胀关系式中,剪胀系数为依赖于颗粒大小和颗粒摩擦等颗粒基本性质的变量。试验研究同时表明临界状态摩擦角随着颗粒大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从颗粒细观运动的角度提出了颗粒滑动的功能模型,推导出了功能方程,并以此揭示了颗粒大小对临界状态摩擦角影响的细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大小 直剪试验 剪胀关系 临界状态 功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用不锈钢的抗火性能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驹 金伟良 杨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83-1989,共7页
通过分析高温材料性能试验结果,描述了建筑用不锈钢在高温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并与建筑结构中常用的碳素钢及合金钢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不锈钢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材料性能随温度折减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应变为应力函数的完整的... 通过分析高温材料性能试验结果,描述了建筑用不锈钢在高温下的材料力学性能,并与建筑结构中常用的碳素钢及合金钢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不锈钢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材料性能随温度折减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应变为应力函数的完整的不锈钢高温本构关系表达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碳素钢和合金钢相比,不锈钢具有更为优越的抗火性能,在高温下不锈钢的材料性能折减系数更高;提出的计算公式基本正确地反映了不锈钢在高温下的材料性能折减规律;提出的本构关系表达式能够精确地描述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完整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不锈钢 高温材料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细粒砂土反常剪切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戴北冰 杨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19-623,共5页
针对含细颗粒砂土的反常剪切行为,开展了双轴剪切试验的数值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分析了其反常剪切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围压能提高含细颗粒砂土的抗剪切液化能力,该反常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围压上升使得粗细颗粒更有... 针对含细颗粒砂土的反常剪切行为,开展了双轴剪切试验的数值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分析了其反常剪切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围压能提高含细颗粒砂土的抗剪切液化能力,该反常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围压上升使得粗细颗粒更有效地参与了力链传递,增加了颗粒间的接触,增强了土体的密实度。细颗粒在土骨架中的移动对砂土的液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粗颗粒仅起次要作用。研究表明,细颗粒在剪切过程中会持续从有效土骨架中移出成为无效颗粒,而部分粗颗粒也因失去细颗粒的支撑作用会脱离土骨架,直至试样最终液化。细颗粒一般参与土骨架中的弱力链,而粗颗粒则一般参与强力链,导致细颗粒较粗颗粒更容易在土骨架中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细粒砂土 反常剪切行为 离散元 配位数 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条法分析板在移动车载作用下的动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程远胜 张佑啟 区达光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8,共6页
提出了一个模拟移动车辆和矩形板相互作用的板_车条· 用板_车条模拟直接与车辆相接触的板条部分 ;用传统的板有限条模拟未直接受车辆作用的板条部分· 分析中 ,每辆车理想化为一个具有上、下部质量块 ,由弹簧和阻尼器连接的... 提出了一个模拟移动车辆和矩形板相互作用的板_车条· 用板_车条模拟直接与车辆相接触的板条部分 ;用传统的板有限条模拟未直接受车辆作用的板条部分· 分析中 ,每辆车理想化为一个具有上、下部质量块 ,由弹簧和阻尼器连接的单足动力系统· 计算示例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车辆 动响应 有限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夹层多个环形界面裂纹扭转冲击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文杰 SuRKL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研究位于功能梯度层和外部均匀材料之间多个环形界面裂纹的扭转冲击问题,功能梯度材料(FGM)粘结在两种不同的弹性材料之间,功能梯度层和外部材料之间环形界面裂纹的数目是任意的.引进积分变换和位错密度函数将问题化为求解 Laplace ... 研究位于功能梯度层和外部均匀材料之间多个环形界面裂纹的扭转冲击问题,功能梯度材料(FGM)粘结在两种不同的弹性材料之间,功能梯度层和外部材料之间环形界面裂纹的数目是任意的.引进积分变换和位错密度函数将问题化为求解 Laplace 域里标准的 Cauchy 奇异积分方程,进而化为求解代数方程;应用 Laplace数值反演技术,计算时域里的动应力强度因子(DSIF).考查了结构几何尺度和材料特性对裂尖动态断裂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DSIF 存在一个主峰,到达主峰后,在其相应的静态值附近波动并最终趋于稳定;增加 FGM 的梯度能减小 DSIF 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冲击 环形界面裂纹 功能梯度层 动应力集中因子 积分变换 动态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对称矩阵的直接解法及其应用
10
作者 郑宏 谭国焕 刘德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80-1884,共5页
所谓近似对称矩阵是指矩阵中仅有极少一部分元素是非对称的,在将对角线以上的非对称元素用其对角线以下的对称元素替代后,该矩阵就变成了一个对称矩阵。在求解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近似非对称矩阵。基于Sherman-Morrison... 所谓近似对称矩阵是指矩阵中仅有极少一部分元素是非对称的,在将对角线以上的非对称元素用其对角线以下的对称元素替代后,该矩阵就变成了一个对称矩阵。在求解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近似非对称矩阵。基于Sherman-Morrison定理,给出了一种新的近似非对称矩阵的分解算法。在确保数值稳定性的前提下,无论在求解效率还是在内存开销方面新算法都优于一般的非对称稀疏矩阵的求解器,且仅需对传统的基于LDLT分解的求解器略做修改,即可开发出适应于对称和非对称稀疏矩阵的求解器。最后用一个摩擦接触算例,显示了新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矩阵 LDL^T分解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构对自然休止角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北冰 李天齐 +1 位作者 杨峻 刘锋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7-968,共12页
利用自制的模型试验装置,通过在不同方位沉积散体颗粒生成堆积体,研究不同沉积组构特征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以及通过在母堆积体底部设置漏孔以生成子堆积体,研究堆积体内部结构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堆积体休止角α和子堆积... 利用自制的模型试验装置,通过在不同方位沉积散体颗粒生成堆积体,研究不同沉积组构特征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以及通过在母堆积体底部设置漏孔以生成子堆积体,研究堆积体内部结构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堆积体休止角α和子堆积体休止角β随着沉积面倾角θ的增大(0°→90°)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子堆积体休止角γ则先增大后减小,且最小和最大值的分布区间正好互余,分别为θ=30°~45°和θ=45°~60°。当漏孔位置从左至右靠近母堆坡脚时,β先增大后减小,γ则单调增大。基于模型的分析和推导,发现当沉积面与潜在滑动面越接近平行,休止角越小,越偏离,休止角则越大,并从细观上合理解释了α、β和γ在特殊角度区间出现最大或最小值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散粒堆积体的扰动分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阐释了漏孔位置(堆积体内部结构)对休止角β和γ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散粒堆积体 自然休止角 组构 沉积面 内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