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骶骨螺钉成角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吕维加 朱青安 +2 位作者 钟世镇 郑英刚 梁智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比较骶骨单、双螺钉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螺钉固定的刚度和破坏强度。方法 :实验用 1 0例新鲜骶骨标本中 ,6例年龄小于 30岁 ,4例年龄大于 6 0岁。螺钉为CompactCD直径 7mm的骶骨螺钉。随机选择骶骨标本的一侧放置前内侧S1螺钉 ,另一... 目的 :比较骶骨单、双螺钉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螺钉固定的刚度和破坏强度。方法 :实验用 1 0例新鲜骶骨标本中 ,6例年龄小于 30岁 ,4例年龄大于 6 0岁。螺钉为CompactCD直径 7mm的骶骨螺钉。随机选择骶骨标本的一侧放置前内侧S1螺钉 ,另一侧同时放置前内侧和前外侧 2枚螺钉并连接起来。所有测试均在Instron材料实验机上完成。从载荷 变形曲线上得到螺钉固定的压缩、拉伸和扭转刚度 ,最后进行破坏测试。结果 :单钉固定的压缩、拉伸和扭转刚度分别为 2 0 3N/mm、1 4 7N/mm和 2 0Nm/deg ,双钉分别为 2 5 5N/mm、1 85N/mm和 2 4Nm/deg ,两者刚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6例青年标本的平均拉伸破坏力为 1 4 5 0N ,4例老年标本为 980N。结论 :骶骨双钉固定比单钉固定强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螺钉 生物力学 尸体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阮狄克 沈根标 +3 位作者 罗卓荆 周鸿奇 陆瓞骥 梁智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59-162,共4页
本实验研究应用Elite三维立体摄像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一个节段和多个节段椎间盘摘除对整个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L4~5椎间盘摘除术后于屈曲30°时,L4~5水平位移(Tz)及旋转位移(Rx)有明显增加。L... 本实验研究应用Elite三维立体摄像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一个节段和多个节段椎间盘摘除对整个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L4~5椎间盘摘除术后于屈曲30°时,L4~5水平位移(Tz)及旋转位移(Rx)有明显增加。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摘除术后于屈曲10°时,不但L4~5及L5~S1节段Tz和Rx显著增加,同时亦有相邻的L3~4节段活动显著增加。实验结果提示,椎间盘摘除术后,特别是多个椎间盘摘除术后,有导致腰椎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出现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不稳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稳定性 椎间盘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阮狄克 何勍 +10 位作者 张超 丁宇 侯黎升 陆瓞骥 孙宏慧 马远征 伍骥 李超 王德利 徐成 吴淑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多中心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双盲观察同种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临床疗效。全组共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37~5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均经颈前入路手术行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不使用任何内固定。术后常规行血常规等化验检查,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分别观察椎间盘愈合情况,测量移植椎间盘信号灰度值及钆喷酸葡胺对移植椎间盘的增强成像情况。临床功能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JOA评分系统评估,全身情况采用SF-36功能量表评估。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失血量55ml。术后血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及上肢疼痛VAS评分、NDI、JOA评分、SF-36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移植椎间盘高度有下降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4.08±1.75mm,是术后即刻高度的76%;屈伸活动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增加趋势,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9.91°±4.65°;移植椎间盘MRI信号灰度值术后即刻为0.39±0.08,随访120个月的患者为0.15±0.07(P〈0.05)。钆喷酸葡胺MRI增强扫描6h椎间盘灰度值达0.62±0.04,与增强前(0.28±0.0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椎间盘的旋转活动中心术后逐渐向椎间盘后下方移动,与术前比较在X、Y轴上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和可行的,远期虽有退变但仍能保持良好椎间高度与活动度,椎间盘营养通道得以重建,旋转活动中心趋向生理中心。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植 同种异体 颈椎间盘疾患 安全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